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董开友 《治淮》2000,(12):15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近期工程包括:入海水道穿越京杭运河立交地涵、古盐河与清安河穿堤涵洞、淮扬上堤路及渠北闸加固等建筑物组成。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持京杭运河航运现状,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 淮委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2.
罗秀卿  潘世虎  刘清文 《治淮》2004,(11):34-36
一、概况 淮安枢纽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持京杭运河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枢纽主要建筑物有入海水道穿京杭运河立交地涵、古盐河与清安河穿堤涵洞、渠北闸和入海水道北堤跨淮扬公路立交桥.  相似文献   

3.
关翔 《治淮》2004,(5):37-38
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坐落在淮安市楚州区的南郊、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管理处的交汇处,管理着3市8县(区)境内的37座大中型站、闸、涵等水利工程,发挥了南水北调二三级泵站、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排洪、排涝、灌溉、航运、发电、挡潮、冲淤保港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李延安 《江苏水利》2007,(7):18-18,20
1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淮扬路高架桥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南、运东闸下950m处,与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正交,其主桥跨布置在入海水道部分为35m 60m 35m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粱,连接跨为  相似文献   

5.
黄敏吾 《治淮》2006,(9):24-26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立交地涵是淮安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轴线与入海水道中心线斜交,斜交角77°,采用上槽下洞的结构型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6.8×8.0m,3孔一联。下部涵洞每中联宽24.4m,边联宽24.6m。涵身底板厚1.3~1.5m,涵墩厚1.0~1.2m,涵顶板厚1.0m,涵身混凝土总量约10万m3。上部通航渡槽按Ⅱ-(3)级航道的通航标准设计,净宽80.0m。立交地涵顺水流方向总长108.604m,宽122.48m。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及其运行要求,淮安立交…  相似文献   

6.
1工程概况 通济河上的地龙工程位于滨海县八滩镇境内入海水道桩号143+200处,横穿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相连,总长700余m,主要作用是利用苏北灌溉总渠的淡水灌溉通济灌区1万hm2耕地.  相似文献   

7.
王军  张丽娟 《江苏水利》2002,(Z1):21-21
1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与其形成二河三堤,苏北灌溉总渠北堤成为入海水道南堤,相应堤防等级由2级提高为1级,其穿堤建筑物等级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它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并与其形成两河三堤,该处现有建筑物较多,且已形成泄洪、调水、灌溉、排涝、发电、航运和公路交通等多种功能的水利枢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淮河洪水的出路 ,经国务院批准在淮河下游的洪泽湖入海口开挖和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 2级枢纽 ,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其作用是实现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的交叉 ,维持京杭大运河水路航运 ,同时满足淮河入海水道泄洪和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 ,以及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入海水道穿过京杭大运河的立交地涵是枢纽的主体工程 ,是亚洲最大的立交地涵。为了使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整个工程从设计到兴建十分重视其安全监测 ,采用了国际上较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安全监…  相似文献   

10.
滨海枢纽工程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穿越通榆河的立交工程,与通榆河正交。主要任务是将上游洪水及涝水穿越通榆河顺利下泄,维持通榆河的航运、204国道交通,并通过导航工程与永久性通航工程结合,解决入海水道、总渠与通榆河间通航问题。为了保证通榆河不断航及204国道交通顺畅,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必较,优选了分建方案中的二期地涵贴近一期地涵总体布置方案,很好地满足了入海水道行洪和通榆河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淮河入海水道在2003年大洪水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成后于2003年汛期首次启用,历时33 d,共分泄淮河洪水44亿m3。文中回顾了入海水道分洪的背景及过程,客观地分析了入海水道工程的启用对有效降低洪泽湖水位、减轻入江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防洪压力发挥的作用,可为今后入海水道工程的调度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淮安枢纽工程是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主要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系京杭运河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工程复杂,加上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确定了工程难度大,工程效果要求高,从而增大了工程设计的技术含量。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工程设计中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境内洪泽湖承泄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15.8万km2来水,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等流域性河道穿境而过,全市有流域性河湖堤防近1 000 km。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对河道资源  相似文献   

14.
淮阴抽水站是京杭运河续建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设计流量一百二十秒立米,四台机组,每台配有二千千瓦立式同步发电机,类同江都抽水站的第四站,主要任务是为京杭运河补给水源。该站位于高良涧越闸以东七百米、苏北灌溉总渠北堤的北侧,与入海水道新泄洪闸相邻,进水引河连接总渠,出水经高良涧越闸入二河。计划一九八五年建成投产,可将江都站,淮安站抽引的江水,提入洪泽湖或向北输送。不仅能给北方缺水地区送水,而且对发展京杭运河的航运、补给徐州电厂用水、解决南四湖地区的用水矛盾、改善淮北  相似文献   

15.
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淮安枢纽工程是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主要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系京杭运河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工程复杂,加上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确定了工程难度大。工程效果要求高,从而增大了工程设计的技术含量。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工程设计中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闪黎 《治淮》2004,(8):32-33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为一等1级建筑物,是淮安枢纽的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京航运河河道上,与京航运河斜交交角77°,采用钢筋混凝土"上槽下洞"(上部为京杭运河渡槽,下部为入海水道涵洞)的立体结构形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按近期设计泄洪2270m3/s、强迫泄洪2890m3/s设计,洞身为3孔一联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为6.8×8.0m;涵洞顺水流方向长108.604m,共分4节,其中上、下涵首长各25m,中间两节涵身长各31.272m,中墩厚1.0m,两侧边墩厚1.2m;上部航槽为宽80.0m矩形断面,地涵底板高程-6.0m,航槽底面高程为3.5m.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系淮水向东外排入海通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与总渠平行成二河三堤,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滨海枢纽系入海水道第四级控制建筑物,位于入海水道CS111+800桩号、滨海县城南约6km处。本期实施为近期工程,设计流量2270m~3/s,校核流量2890m~3/s,设计防洪标准结合远期为300年一遇。 人海水道与通榆河正交处,两河最大运行水位差8m以上,滨海枢纽立交地涵的兴建,将使行洪高水及南北偏泓涝水穿越低水位的通榆河东流入海,保证两河水系独立,并解决入海水道南偏泓高片涝水、污水与北偏泓低片涝水,清水分流。  相似文献   

18.
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是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立体交叉,维持京杭运河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要求,设计流量2270m^3/s。立交地涵基础底板坐落在第(7)层黄色粉细砂上,中密状,建基面高程为-7.95m。本文介绍了立交地涵的现场抗滑试验成果,并通过现场抗滑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的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内在关系,中密状粉细砂的摩擦系数一般可取室内直剪试验强度的75%、现场抗滑试验的85%,为0.43-0.45,滑动形式为表层滑动。  相似文献   

19.
淮安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位于一代伟人周恩来故里——淮安,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的交汇处,总面积约5000亩。淮安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的核心工程和主体景观,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0座涵闸、4座船闸、5座水电站、1座变电站组成,常年发挥着灌溉、排涝、泄洪、航运、发电、南水北调、冲淤保港等综合效用;景区还拥有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地涵、最大的立式轴流抽水机组、最大的抽水发电双向可逆式灯泡贯流机组以及纷  相似文献   

20.
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施工期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黎 《治淮》2004,(11):38-39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为一等1级建筑物,是淮安枢纽的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京航运河河道上,与京航运河斜交,交角77°,采用钢筋混凝土"上槽下洞"(上部为京杭运河渡槽,下部为入海水道涵洞)的立体结构形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按近期设计泄洪2270m3/s、强迫泄洪2890m3/s设计,洞身为3孔一联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为6.8×8.0m;涵洞顺水流方向长108.604m,共分4节,其中上、下涵首长各25m,中间两节涵身长各31.272m,中墩厚1.0m,两侧边墩厚1.2m;上部航槽为宽80.0m矩形断面,地涵底板高程-6.0m,航槽底面高程为3.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