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制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1995年以来诊治颅脑损伤477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4例。结果:颅脑损伤越严重,GCS评分越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脑干及下丘脑部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用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未用药者。结论:出血与GCS评分、受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早期预防用药能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制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自 1995年以来诊治颅脑损伤 4 77例 ,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5 4例。结果 :颅脑损伤越严重 ,GCS评分越低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脑干及下丘脑部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用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未用药者。结论 :出血与GCS评分、受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同时 ,早期预防用药能降低其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relatedmucosaldamage,SRMD)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3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按照开始肠内营养的早晚分成两组,对比两组病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给于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EEN可以有效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67例重型颅脑损病例,在治疗原发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A组)176例,非早期肠内营养组(B组)91例;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均应用止血剂、胃黏膜保护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267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14例,经过止血、制酸、黏膜保护等治疗,治愈206例,死亡8例,胃镜下治疗治愈3例;其中A组176例中上消化道出血125例,出血率71.02%,B组91例中上消化道出血89例,出血率97.80%;2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形颅脑损伤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用常规处理方案治疗满意,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对顽固的活动性出血,可行胃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早期胃肠减压、鼻饲和使用抗酸药、止血药、纳洛酮等综合治疗,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出血控制率和死亡率.结果 重、中度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35.7%和8.7%;出血控制率是86.67%和100%;死亡率是33.3%和零.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中度,出血控制率则低于中度,早期胃肠减压、鼻饲和使用抗酸药、止血药、纳洛酮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并可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道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18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8例常规预防上消化道出血,B组60例在此基础上(不用碱性药中和胃酸)于入院后或手术后12h给予鼻饲流质食物。结果B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及首次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胃酸pH值〈4.0者A组为77.6%(45/58),B组为13.3%(18/60)。结论早期胃肠道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23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止血、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3例,其发生率为19.8%,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51例,其发生率为47.3%,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以利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在积极纠正出血性休克的同时,早期鼻饲,给予冰盐水洗胃,应用止血药物、抗酸药物、内镜下止血及手术治疗。结果42例疗效满意,6例因颅脑损伤较重,加之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诊治。方法发现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均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及洛赛克,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素一冰盐水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2例,GCS评分6~8分10例,3~5分2例,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3例,证实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去除应激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3-12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45例,发生率22.5%。与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低血压、低氧血症、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瞳孔不等大、中线偏移、早期肠内营养、预防性用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3个影响因素,分别是预防性用药(OR=6.92,95%CI:1.11~11.12,P=0.00)、早期肠内营养(OR=4.46,95%CI:1.44~13.83,P=0.01)和GCS评分(OR=3.51,95%CI:2.43~19.69,P=0.03)。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较非出血明显增加(χ2=4.91,P=0.03)。结论预防性用药、早期肠内营养、GCS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初步探讨杨晓黎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3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39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3%。本组男210例,女90例。年龄4~70岁。GCS评分均在8分以下。本组硬膜外血肿84例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7例,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临床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护理评分,总结出:(1)入院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尽可能消除致病因素;(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早期留置胃管,早发现、早处理;(3)加强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临床观察护理得出以上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泌素、生长抑素与颅脑损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6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两种激素的水平.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生长抑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胃泌素水平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胃泌素均参与应激性疾病的形成,而生长抑素有胃黏膜保护作用,但还需要外源性干预.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坠落、斗殴等,颅脑损伤在中青年死亡病例中占第一位;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尤其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高达30%~80%,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本文就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 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以利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在积极纠正出血性休克的同时 ,早期鼻饲 ,给予冰盐水洗胃 ,应用止血药物、抗酸药物、内镜下止血及手术治疗。结果 42例疗效满意 ,6例因颅脑损伤较重 ,加之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探讨血清胃泌素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了重型颅脑损伤患受伤后24h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对治疗期间出在激性溃疡出血出血后进行血清胃泌素的动态观察。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24h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且溃疡出血组出血后升高更显。结论 胃泌素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庆激性溃疡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后GCS评分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GCS评分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3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结果 GCS评分3~5分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率(47.4%)明显高于6~8分组(24.0%),而6~8分组义明显高于9~12分组(3.6%)。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63.0%)比不出血的死亡率(8.7%)明显增高。结论 GCS评分与上消化道出血率成反比关系,即GCS评分越低上消化道出血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应急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应激性溃疡18例(52.9%),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0例(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脑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报道其发生率达16%-47%,在严重脑损害达40%-80%,死亡率可达30%-50%[1]。现将我院1997年3月至2000年10月收治117例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昏迷6小时以上)患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报道其发生率达16%~47%,在严重脑损害达40%~80%,死亡率可达30%~50%[1].现将我院1997年3月至2000年10月收治117例重型颅脑损伤(C,CS 3~8分,昏迷6小时以上)患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