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建立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的皮褶厚度正常值,为建立我国儿童少年体脂率、瘦体重等评价及预估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资料来自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有215 142名7 ~18岁汉族中小学生参与.以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为指标,通过LMS平滑曲线建立百分位数,使用长岭晋吉和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结果 我国儿童少年皮褶厚度发育受性别、年龄、青春发育进程的综合影响.随年龄增长,女孩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增长幅度逐步超过男生,而男生则在青春期前和早期出现迅猛增长.在皮褶厚度基础上,计算各性别—年龄组体脂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体脂分布变化的百分位数体系.结论 我国儿童少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正常值的建立,为分析体脂在超重/肥胖领域的作用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汉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探讨大连市学生皮下脂肪发育规律。结果: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对大连市汉族1190名中小学生上臂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肢体部皮褶变薄,而躯干部皮褶变厚,女性则肢体部和躯干部皮褶均变厚。男生体脂在青春前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在青春期后则逐年下渐;女生体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青春期后增加迅速。各年龄组女生皮褶厚度均大于男生,且在13  相似文献   

3.
西藏7~18岁藏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西藏藏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 [方法] 2004年抽样测量西藏2 538名7~8岁藏族学生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利用长岭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 ①藏族男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1岁时达高峰(8.85 mm),其后逐步下降;肩胛下皮褶厚度呈缓慢增长.女生两处皮褶厚度呈持续增长尤以青春中后期(12~15岁)增幅显著,并一直高于男生且差值越来越大.②藏族男生的BF%值11岁时达最高值为15.41%,其后不断下降,女生的BF%值总体趋势是不断增加的且一直明显高于男生;男女生瘦体重均随年龄的增长面增长,增长趋势一致但14岁后男生增长量明显高于女生.③男女生皮褶厚度城乡间互有高低.④建立两处皮褶厚度之和百分位数参照值,其整体趋势低于汉族学生.[结论] 应加强藏族学生的营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预防肥胖.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汉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妮娜  田力  李丽慧  徐飞 《中国校医》2003,17(2):133-133,135
目的:了解沈阳市汉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对沈阳市1380名中小学生上臂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肢体部皮褶变薄,而躯体部皮相变厚,其男生体脂在青春期前呈增加趋势,而在青春期后则逐渐下降;其女生肢体部和躯干部皮相均变厚,体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青春期后增加迅速。各年龄组女生皮相厚度均大于男生,青春期以后更为明显。结论:沈阳市汉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阶段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湘西州7~15岁苗族学生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特点,为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11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湘西州7~15岁苗族学生1 064名,测量身高、体重和肱三头肌皮褶(TS)、肩胛下皮褶(SS)、腹部皮褶(AS)厚度。根据长岭和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苗族学生皮褶均逐渐增厚,男生13岁、女生12岁后增幅明显;各年龄组女生TS、SS与AS均厚于男生,8岁(t=2.659、2.392、2.264)、11岁(t=3.317、3.251、3.179)、13岁(t=5.196、3.943、4.651)、14岁(t=5.941、4.630、3.228)和15岁(t=4.822、4.292、3.210)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率、脂肪质量及其指数均值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男女生瘦体质量及其指数年龄变化曲线逐渐上升并出现2次交叉;除男生体脂率外,体成分各指标与皮褶厚度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8个族群比较,苗族男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9.22 mm)与内蒙达斡尔族、肩胛下皮褶厚度(7.33 mm)与怒江怒族较为接近,女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1.98 mm)与内蒙达斡尔族、肩胛下皮褶厚度(9.35 mm)与广东瑶族较为接近。结论 湘西州苗族农村学生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符合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皮下脂肪含量相对较少,并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五个民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份发育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5年对我省汉、哈尼、纳西、傈僳、佤5个民族学生的肱三头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瘦体重及体脂量4个项目进行发育规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4个项目的发育在7-12岁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性别间无发育交叉年龄。皮褶厚度及体脂量为女生发育好于男生;瘦体重是男生好于女生,尤以汉族男生下肢爆发力成绩最佳;但体脂量及皮褶厚度发育最差的佤族,其速度、耐力、运动项目成绩为最好;说明体成份及皮褶厚度除与人体形态发育有关外,也反映出肌肉在工作中的力量水平与速度运动素质有关联。有助于体育教学利用学生的体成份和皮褶厚度指标发育的最好时机施教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体成分儿童皮褶厚度性激素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体成分10~12岁男女儿童皮褶厚度和唾液睾酮、雌二醇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66名10岁男孩和75名10岁女孩各分成肥胖、中等、消瘦3组,追踪观察3年,每年测定其皮褶厚度和唾液睾酮、雌二醇水平。结果 肥胖组男孩随年龄增加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下降,中等和消瘦组无明显的变化,3组间肩胛下角皮褶厚度变化不明显。肥胖组女孩随年龄增加胧三头肌皮褶厚度下降,中等组和消瘦组一直呈上升趋势,肩胛下角皮褶厚度仅肥胖组在11岁时有一过性下降,其它2组均呈上升趋势;男女儿童唾液睾酮和雌二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孩肩胛下角皮褶厚度与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女孩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与睾酮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10~12岁不同性别儿童皮下脂肪发育趋势不同,不同体成分儿童皮下脂肪发育也存在差别;不同部位的皮下脂肪发育与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95-2010年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和体脂率的变化,为建立更科学的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来自1995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北京等13个省和直辖市,共82 921和93 264名7~18岁汉族中小学生.检测指标为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4个社会经济群体计算体脂率.结果 1995-2010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36 mm/10 a,女生为1.05 mm/10 a;肩胛下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07 mm/10 a,女生为0.67 mm/10 a.男肱三头肌皮褶厚度7~12岁期间增长迅猛;女生从青春中期开始两处皮褶厚度逐步显著超过男生.1995年4个社会经济群体体脂率顺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15 a间富裕乡村、中小城市增速最迅猛,各群体间差异显著缩小.2010年4个群体体脂率男生分别为18.6%,16.9%,16.0%和13.9%,女生分别为21.9%,20.5%,20.4%和18.5%;男、女增幅分别为1.42%和0.91%/10 a.结论 应及时分析我国青少儿群体及其亚群的体脂率迅猛增长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规律,为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分层整体抽样的原则,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7~17岁的侗族学生1982名进行体格发育测量,计算上臂肱三头肌位和肩胛下角位的皮褶厚度之和,并运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用Brozek公式计算体成分。结果男生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呈现波浪式递增趋势,女生的皮褶厚度呈现持续递增;体脂率的发育变化规律男、女生均呈现出“N”形的变化;瘦体重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体脂率和瘦体重与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呈正相关。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在青春期前后呈现出明显差异。结论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及瘦体重偏低,体质与营养状况低于全国儿童青少年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兴地区0~12月龄婴儿皮褶厚度发育现状,探讨皮褶厚度与体重、胸围、上臂围的相关性,为婴幼儿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465例婴儿,按照年龄分为5组,测量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以及四个部位的皮褶厚度,分别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角、髂前上棘。结果 各年龄组体重、上臂围及各肱二头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均值全部明显高于WHO2006年推荐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标准同性别同年龄组,胸围在各年龄组增长均大于头围,0~12月龄内上臂围增长迅速,9月龄到达峰值。男性、女性婴儿皮褶厚度发育趋势一致,12月龄组不同性别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同年龄不同性别婴幼儿皮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部位皮褶厚度对男性婴儿体重及胸围均有显著影响;髂前上棘、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对男性上臂围有显著影响。髂前上棘、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对女性婴儿体重和胸围有显著影响,肱三头肌对女性上臂围有显著影响。结论 0~12月龄婴幼儿皮褶厚度均高于WHO推荐参考指标,胸围、上臂围发育迅速,其中胸围与头围交叉时间提前明显,提示婴儿营养水平良好或存在营养过剩可能,需要积极寻找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改善生命早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信阳市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在信阳市区出生和成长的7~18岁汉族学生2449名,其中男生1220名,女生1229名。测量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判断肥胖率;性别差异比较使用大样本的U检验。结果: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则在11岁时达高峰呈逐渐下降趋势,生长曲线男女无交叉现象。而且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并且除11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96,P0.05)。7~18岁学生总体非肥胖、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比率男生分别为64.6%,12.2%,10.5%和12.7%,女生分别为65.7%、10.9%、10.7%和12.6%,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5,P0.05)。结论:信阳市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普遍偏高,预防中小学生肥胖应逐步成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分析中国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抽样测量13省市82921名7 ̄18岁学生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两处皮褶厚度),利用长岭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男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11岁达高峰(10.9mm),其后增速减缓,18岁达10.8mm。女生两处皮褶厚度分别自7岁起的8.9mm和6.0mm持续上升到18岁时的17.0mm和16.5mm,尤其青春后期增幅显。男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发育期双生子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遗传与环境因素不同发育期双生子皮褶厚度及体成分的作用特点.方法 测量376对6~18岁同性别双生子(同卵245对,异卵131对)肱三头肌、肩胛下皮褶厚度,用长岭和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用Mx软件拟合最佳模型,计算各指标遗传与环境方差组分,分析年龄、性别和不同发育期的作用.结果 全部双生子分性别校正年龄后,各指标遗传度在0.59~0.87之间;不同发育期各指标遗传度存在差异,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2处皮褶厚度之和、体脂百分比的遗传度男生在青春期前期最低,分别为0.55,0.62,0.53,0.51,女生在青春期晚期最低,分别为0.53,0.43,0.24,0.40;男、女瘦体重遗传度随青春期发育进程呈增加趋势.结论 遗传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起主要作用,但年龄、性别和不同发育阶段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理州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学生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规定,测量身高、体重,采用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2010年11月对大理州7~18岁白族、汉族学生按比例抽样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调查2623人,营养不良163人,营养不良率为6.21%。营养不良率女生白族以17岁为高发,男生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的高发年龄白族、汉族女生均是13岁,肥胖率的高发年龄白族女生是13岁,汉族女生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族、汉族男生超重、肥胖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率白族、汉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P〈0.05);汉族超重、肥胖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的肥胖率高于白族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率均是城市高于乡村(P〈0.05)。不同组别营养不良率均以轻度为主。[结论]大理州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忽视,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做到防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并举,采取必要措施,使学生能得到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全面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营养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皮下脂肪发育现状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005年河南省15个省辖市学生体质调研中上臂部及肩胛部皮脂厚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区调查男生12 149人、女生12 112人·乡村调查男生12 235人、女生12 214人.上臂部皮脂厚度,城乡男生均在7~11岁随年龄的增长呈缓慢增长趋势,城乡女生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城区男生各年龄组均高于乡村,女生6~18岁均高于乡村(P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1995年5个民族学生身体成分与现时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 1995年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资料 ,从中找出“身体成分”、“身高标准体重”两种评价指标在我省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客观现实地反映我省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营养的现状、特点 ,合理地控制身体成分的组成。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健康教育 ,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健康干预措施。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为云南省汉族、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佤族 5个民族 7~ 18岁男女学生 (男生 90 5 8人、女生 886 6人 )总计有效样本 1792 4例。 (2 )指标 :4个指标内含 6个项目 ,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及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体成分…  相似文献   

17.
双生子学龄儿童体格发育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学龄双生子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其中年龄和性别的作用.方法测量297对6~12岁(同卵167对,同性别异卵90对,异性别异卵40对)学龄儿童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皮褶厚度;用Mx软件拟合最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各体格指标均与年龄相关,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与性别相关;各指标的遗传模型均为ACES,遗传方差组分高于环境方差组分,男性皮褶厚度的共同环境效应高于女性,皮褶厚度的年龄方差(0.02 ~0.17)明显低于其他指标(0.35 ~0.74);校正年龄后,遗传度分别为身高(男0.80,女0.83)、坐高(男0.76,女0.79)、体重(男0.53,女0.73)、胸围(男0.72,女0.66)、肱三头肌皮褶(男0.51,女0.87)、肩胛下皮褶(男0.56,女0.86)、髂前皮褶(男0.51,女0.83),女生体重及皮褶厚度的遗传度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遗传因素对学龄儿童体格发育起主要作用,但年龄、性别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连学生皮褶厚发育与身高、体质量、胸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大为  李岩  徐飞 《中国校医》2005,19(1):17-19
目的 了解大连学生皮褶厚发育状况及与身高、体质量、胸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 ,对大连 12 75名 (男 6 30 ,女 6 4 5 ) 7~ 18岁学生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大连女学生皮褶厚发育曲线呈增加趋势 ,而男学生皮褶厚发育曲线呈“V”字型 ,青春期最薄。 2 0 0 0年大连各年龄组男女学生皮褶厚均比 1995年的厚 ,体脂含量也明显增加。肱三头肌部皮褶发育良好 ,体质增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戴昕  何玲  刘曈  王建  梁晶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66-968
目的了解智力残疾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智力残疾青少年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北京市3所培智学校抽取轻、中度智障在校生170名为对象,年龄10~21岁,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试各项身体成分指标,并测量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及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腹部皮褶厚度。结果智力残疾男生去脂体重、总水分、蛋白质、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在14~17岁年龄段达到峰值,18岁后呈减少趋势;女生各项指标则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在18~21岁达到峰值。同年龄段中,女生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去脂体重、总水分、蛋白质、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及腰臀比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男生的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体成分发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正常、超重、肥胖组智力残疾青少年体成分的组间差异显著,体脂百分比、身体脂肪量、非脂肪性身体成分均呈递增趋势。结论智力残疾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且主要集中在青春发育前期及青春发育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庆市学生皮褶厚度现状.研究利用皮褶厚度指标评价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方法.方法 对重庆市2010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中的学生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根据长岭晋吉公式估算体密度D,根据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并利用体脂比判定肥胖状况,对不同性发育水平学生皮褶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男生皮褶厚度在11岁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18岁后义开始上升;女生皮褶厚度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青春后期增幅十分明显.男生体脂比从7岁的15.54%上升到11岁的19.95%,之后逐步下降;女生从7岁的19.17%的上升到11岁的21.84%,12岁最低,之后逐步上升,17,18岁有所下降.男生肥胖率为15.10%;女生14岁以下肥胖率为15.40%,15岁以上为6.40%,均为轻度肥胖所占比例最高.已初潮女生3处皮褶厚度均高于同龄末初潮女生,而已出现首次遗精的男生无此现象.结论 皮褶厚度是学生营养状况及体成分评价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皮褶厚度与性发育早晚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