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阐明改良辅料Ⅰ与其他辅料配伍后黏度变化对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方法:以喘平方提取物为模型药物,糊精为填充剂,与不同用量改良辅料Ⅰ(40%,45%,50%)配伍制备喘平缓释片(处方A,B,C);以最佳比例将改良辅料Ⅰ与不同填充剂[乳糖、糊精-糖粉(1∶1)、淀粉-糖粉(1∶1)、微晶纤维素]配伍制备喘平缓释片(处方D,E,F,G),采用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的释放度,利用相似因子法考察各成分间的均衡释放。结果:辅料Ⅰ扭矩10%。改良辅料Ⅰ黏度218.3×10-3Pa·s。处方A,B,C的黏度分别为105×10-3,265×10-3,540×10-3Pa·s,缓释片基本释放完全时间分别为6,8,10 h;处方C溶完时间符合要求,10 h时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累计释放度分别为97.21%,96.79%,94.21%,成分间释放因子(f2)依次为75.08,71.42,61.88,均衡释放效果较好。处方D,E,F,G黏度分别为400×10-3,435×10-3,475×10-3,808.3×10-3Pa·s,缓释片基本释放完时间分别为8,10,10,2 h;处方F溶完时间符合要求,10 h时3种成分释放度分别为98.40%,97.92%,97.99%,成分间f2分别为74.78,74.65,74.70,均衡释放效果较好。结论:改良辅料Ⅰ能满足均衡释放的要求,不同辅料的配伍会影响喘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不同用量改良辅料Ⅰ与糊精配伍时,黏度与释放度呈正相关;与不同填充剂配伍时,黏度与释放度未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将指纹图谱与体外释放度相结合用于中药复方制剂喘平缓释片复杂成分体外释放的研究.指纹图谱定性确定复方制剂的特征峰,不同释放条件下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显示缓释片中3个药效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的释放受胃肠道因素影响小,且与指纹图谱中3大特征峰未知物释放曲线的相似因子均大于80,定量证实中药复方复杂多成分在体外按照相似速率溶出,实现中药复方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为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质量评价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缓释辅料制备的喘平方缓释片在体外溶出过程中颗粒的脱落及其载药、释放情况,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多指标成分的均衡释放机制。方法选取喘平方(麻黄、洋金花等)为代表方,分别选用改良桃胶、HPMC为缓释辅料制备喘平方缓释片,通过体外溶出实验,于不同时间点,采用水下摄像法拍摄外部形态变化,同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脱落颗粒的粒径大小、HPLC法测定多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的释放度,计算累积释放曲线斜率(K值)评价成分间的均衡释放性。结果以改良桃胶和HPMC制备的喘平方缓释片与溶出介质接触后,0.5 h开始有少量颗粒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颗粒脱落明显。二者相比,改良桃胶制备的喘平方缓释片均衡释放性更佳(麻黄碱K为12.18、伪麻黄碱K为12.30、东莨菪碱K为12.40)、颗粒脱落更快(1 h明显可见)、粒径更大(D50为53.37~70.33μm、D90为100.3~196.5μm)、脱落颗粒载药量更多(麻黄碱30.63%、伪麻黄碱32.97%、东莨菪碱31.67%)、药物释放时间更长(60~120 min)。结论脱落颗粒是喘平方缓释片(改良桃胶)多指标成分均衡释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溶蚀-溶散"药物释放模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改良桃胶的不同配伍(用量、填充剂)对复杂成分均衡释放的影响.方法 以喘平方为模型药,改良桃胶为缓释辅料,采用体外释放度结合HPLC法,测定喘平缓释片的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释放度,计算累积释放曲线斜率(K)值,评价指标成分间是否均衡释放.结果 不同配伍考察中,当填充剂为淀粉、淀粉/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MCC)时,各指标成分K值接近,实现了均衡释放;而与糊精、MCC配伍时,K值差异较大,无法均衡释放.随着改良桃胶辅料用量的增加,释药时间延长,指标成分的K值基本一致,达到均衡释放.结论 不同填充剂与改良桃胶配伍,会影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不同处方用量的改良桃胶,会影响药物的释放时间,但不影响其均衡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喘平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人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 以麻黄碱、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体外采用转篮法结合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在不同pH介质中的累积溶出率;体内采用尿药法结合HPLC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应用Wagner-Nelson法评价喘平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 结果: 喘平缓释片人体内不同时间点的吸收百分数F与体外累积溶出率f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F麻黄碱=1.572 5f-20.729(R2=0.974 5),F伪麻黄碱=1.237f-0.147 6(R2=0.959 5)。 结论: 喘平缓释片体内-体外相关性良好,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可用于控制喘平缓释片内在质量和预测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喘平方主要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药效学方法筛选喘平方的提取工艺.方法观察不同提取工艺样品的镇咳和平喘作用.结果离子交换树脂法较酸水-乙醇提取法的平喘效果为好(P<0.01),单味提取与复方提取两种方法的平喘效果相差不大(P>0.05).结论离子树脂法是较佳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明喘平方组方的合理性,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乙酰胆碱-组胺喷雾致喘法,观察喘平方及其拆方对豚鼠哮喘潜伏期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喘平方及其拆方对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松弛作用的影响。结果 喘平方及其拆方对组胺-乙酰胆碱诱发的喘息有保护作用,对组胺致豚鼠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与方中各药材分别单提后再按处方配比混合组成的复方比较,喘平复方合煎组平喘作用无明显差别,但较方中各主药分别单提作用强;同时比相当于单个给药剂量喘平方提取液中所含已知主要活性成分麻黄碱、东莨菪碱的量的单体混合后给药平喘作用强。结论 喘平方有较强的平喘作用,其组方具有合理性与优越性;中药复方作用并非仅仅由方中几个已知主要活性成分提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氟化钠缓释片的释放特性。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的溶出度测定法操作,并在不同pH介质及不同搅拌速度作释放度实验。按释放速率-介质pH-时间及释放速率-搅拌速度-时间建立三维释放特征图。结果 氟化钠缓释片在体外的释放与释放介质的pH无关,而与搅拌速度有一定关系。在水中的释放规律可用单指数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和Higuchi方程来拟合,且3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氟化钠缓释片的释放度测定可用去离子水为释放介质,搅拌速度采用100 r·min-1。  相似文献   

9.
辅料联用固体分散技术在丹参提取物多组分释放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熊秀莉  郑颖  王一涛 《中草药》2011,42(1):50-55
目的比较单独和联合使用辅料对丹参提取物物理性质和其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帕洛沙姆(F127)及二者联用(PVP10-F127)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表征。选取水溶性成分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作为指标成分,采用相似因子法分别对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评价。结果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制得的样品为无特征晶体峰的球形颗粒。无论在原提取物还是在制得的固体分散体中,水溶性成分均可完全溶出;而脂溶性成分均无法在使用单一辅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完全释放。联用辅料时,当PVP10-F127的质量比为5∶4时,丹参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均可完全快速释放。提取物原药和不同辅料制备的剂型中无晶体峰出现。而辅料联用可增加粉体的润湿角,但不能增加其比表面积。结论辅料联用能显著提高丹参固体分散体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其原因可能是增加了粉体的润湿性。相似因子评价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中的多组分分别达到了同步完全释放,符合《中国药典》体外溶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喘平缓释片的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转篮法结合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的累计释放率,用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Peppas方程等释药模型对喘平缓释片的释放曲线进行拟合,从溶出过程中各规定时间点取样测定其溶胀率、溶蚀度,体视显微镜观察缓释片的形态变化。结果 喘平缓释片指标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在8 h的累计释放率均达到了80 %,基本实现了均衡释放,用Peppas方程进行拟合后的方程分别为lg(Mt/M∞)=0.5108 lgt-0.5562,R2=0.9991,n=0.5108和lg(Mt/M∞)=0.5150 lgt-0.5386,R2=0.9989,n=0.5150。喘平缓释片的溶胀率在药物约释放60 %时达到了最大值,其后逐渐下降,而溶蚀度则随着药物累计释放率的增加而增加。从体视显微镜观察到遇水膨胀后的缓释片凝胶层和浸润层在一定时间内是逐渐增厚的。结论 喘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机制为药物扩散及骨架溶蚀两种作用。在喘平缓释片的体外溶出实验中,有众多颗粒从片剂表面脱落,提示喘平缓释片释药可能存在着新的释放模式-溶蚀-溶散-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1.
银杏提取物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银杏提取物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溶胀性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直接粉末压片制备银杏提取物缓释片.根据单因素试验中各因素对银杏提取物体外释放度影响结果,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以f_2相似因子法评价释放的差异.结果:羟丙甲基纤维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比、羟丙甲基纤维素的黏度、不同的稀释剂均对药物释放有一定的影响,而缓释片的硬度、片重等对药物的释放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材料,制得持续释药12 h的银杏提取物缓释片.  相似文献   

12.
氧化苦参碱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剂,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缓释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氧化苦参碱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考察释放介质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研制的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ln(100-Q)=-0.11t+4.50,r=0.09998]。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达到了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夏海建  张振海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7):834-838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缓释滴丸,考察药物的分散状态和体外释放度,优化制备工艺.方法 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GM)为载体材料,采用固体分散体方法制备雷公藤红素缓释滴丸,以圆整度和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滴丸成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过优化缓释滴丸处方以雷公藤红素、GM和PEG 4000按质量比1∶3∶7组成,药料温度80℃,滴速20滴/min,滴距5 cm,冷凝液温度15℃.缓释滴丸中药物以非晶形存在,该缓释滴丸12h的最大累积释放率可达91.2%.结论 所制得的雷公藤红素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释放度,进行释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介质、转篮转速对药物释放有明显影响。结论制备的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郝延军  赵晓笠  桑育黎  陈婧 《中草药》2013,44(2):180-182
目的 以六味地黄丸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中成药对照提取液对中成药进行定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新方法.方法 制备六味地黄丸对照提取液,确定HPLC色谱条件,对六味地黄丸提取物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量进行标定;并对该提取物进行3个月常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该色谱条件对5种成分的分离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5种成分峰面积的RSD均小于1.5%.结论 采用中成药对照提取液对六味地黄丸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可行;该方法可大大降低质量控制成本,更全面控制中成药的质量,为研究建立新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方法:以崩解时间、加水后片剂体积膨胀率为指标,筛选片芯处方。采用压制包衣技术,选用聚乙二醇6000、氢化蓖麻油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包衣材料制备定时控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体外溶出条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确定片芯处方为原药30%、微晶纤维素50%、羧甲基淀粉钠20%。外包衣层中聚乙二醇6000含量、包衣层用量、片剂硬度对定时控释片的释药时滞具有显著影响,溶出介质黏度和转蓝转速对时滞影响不大,但对时滞期后的释药速率有较大影响。结论:以优化处方压制的片芯,具有较好的膨胀性和崩解能力。通过调整外包衣层处方可获得不同时滞的定时控释片。由片芯、时滞为3 h和6 h的定时控释片组合而成的舒胸缓释制剂在体外可于0,3,6 h依次释药,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不同时间达到了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17.
邓向涛  张文周  张智强 《中草药》2020,51(20):5128-5136
目的制备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及其冻干粉,并进一步研制成缓释片。方法微量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并制备成冻干粉末。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混悬剂外貌形态。采用乳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将纳米混悬剂制备成冻干粉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作为骨架材料,将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冻干粉末制备成凝胶骨架缓释片。单因素考察联合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处方,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53.7±4.9)nm,Zeta电位为(-18.54±1.32)mV,纳米混悬剂外貌为球形或类球形。正交优化后的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缓释片,在12h内累积释放率为92.53%。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药物释放,释药方程为ln(1-Mt/M∞)=0.286 0 t1/2-0.069 0(r=0.992 4),药物释放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并存。结论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粒径较小,研制的缓释片可有效控制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缓释片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