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作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低渗透油藏有效驱动体系理论,系统介绍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技术和方法,确定了井网加密界限及不同类型油藏的加密方式。通过实际资料分析,证明了井网加密的作用和效果。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外围“三低”油藏或类似油藏注水开发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吐哈油田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油藏井网加密调整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油田温西三区块是温米油田的主力区块。开发过程中,暴露出了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而引起一系列开采矛盾,原有井网的开发效果较差。1997—1998年为增加油井水驱方向,在局部井点进行了井网加密,对完善井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水驱控制程度低的问题。为此,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体井网加密方案。自该方案实施以来,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数值模拟结果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温西三区块S油藏整体井网加密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油田的水驱控制程度,实现了油田的高产稳产。它也在实践上说明了,在油田开发调整中进行井网加密时,将整体井网加密和局部井网加密的方法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这种对老油田井网进行整体井网加密和局部井网加密的油田调整方法,值得其它同类注水开发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窑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多采用正方形反九点井网,2009年在其西部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试验。为了评价试验区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了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物理模拟。针对试验区地质特征,通过对比孔隙度、渗透率、驱油效率和孔喉半径等参数,选取与其物性相近的天然砂岩露头,采用树脂封装制作大尺度物理模型开展水驱油实验。根据试验区实际加密调整时机和方式,在水驱油实验过程中进行加密转注调整模拟,研究井网加密调整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验区经井网加密调整后,提高采收率幅度约为4.97%,若井网加密调整时机晚5 a,提高采收率幅度则降低1.24%。因此,试验区所在区块应尽早实施井网加密调整。  相似文献   

4.
井网加密是油田开发调整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所采用的井网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最终采收率的大小。从朝阳沟油田朝55区块加密前实际生产状况出发,分析了其开发效果差的根本原因,为得出适合本区块的加密方式,首先计算出满足低渗透油藏开发纲要的合理井数比,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出不同的加密方案,结合现场实际加密效果,最后得出"3,2,1"加密为理想加密方式的结论。该结论对朝阳沟油田其他区块的加密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藏高含水后期排间加密调整试验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东区对井网加密调整的必要性,调整原则,调整方案进行了论证,制定了以纵向上和平面上动用差与厚油层层内剩余油为主要挖潜对象的进一步加密调整方案,并应用油田实际资料从单井和区块的主要开发指标,对加密调整试验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调整效果较好,为整个东区及油藏类型,井网条件,开采状况相似的油藏进一步加密调整提高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井点信息,结合数字化沉积相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站油田相控地质模型。应用CMG软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开发指标历史拟合精度在5%以内,较好地适应新站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以挖掘剩余油为目标,设计了不同的井网加密和注水方式调整方案,分别预测了各方案的开发指标,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开发效果,结合油田实际,确定了合理的井网加密调整方案为:原井网注水井排加密注水井,新老水井交替周期注水。  相似文献   

7.
定量表征低渗透油藏井网整体加密前后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的变化,是油田制定合理开发调整策略的基础。基于实际低渗油田反九点井网整体加密调整方式,利用势叠加原理,得到了反映实际井网形式下的开发单元渗流场分布计算公式;提出了"有效驱动压力梯度"的概念来反映流体在注采单元间的动用程度;统计了不同区域的有效驱动压力梯度大小与注采单元控制范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定量描述不同井网条件下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的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基础井网整体加密后,井距缩小、井间驱动压力梯度增大;当原始井距大于300 m时,井网加密可以大幅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是井网加密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当原始井距小于200 m时,进行井网加密调整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潜力较小,但若油藏储层较厚,可以酌情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8.
在直井反九点井网的对角油井之间加密水平井,是水驱油藏实现液流改向、提高储量动用效果的有效井网调整方式。基于典型注采井网调整方式,利用渗流力学保角变换和镜像反映原理,建立了井间对角线加密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注采井网储量动用效果的方法;结合实际油田参数,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直井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后注采单元中的储量动用变化规律;综合储量动用效果和开发实施条件,确定了九点井网对角加密水平井的合理水平井长度及合理生产制度。研究结果为水驱油藏注采井网加密调整和注采调控,提供了新的调整思路和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直井反九点井网的对角油井之间加密水平井,是水驱油藏实现液流改向、提高储量动用效果的有效井网调整方式。基于典型注采井网调整方式,利用渗流力学保角变换和镜像反映原理,建立了井间对角线加密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注采井网储量动用效果的方法;结合实际油田参数,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直井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后注采单元中的储量动用变化规律;综合储量动用效果和开发实施条件,确定了九点井网对角加密水平井的合理水平井长度及合理生产制度。研究结果为水驱油藏注采井网加密调整和注采调控,提供了新的调整思路和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际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后的动态开展效果预测研究,可为油田开发规划提供调整依据。通过对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前后开发动态变化分析,确定了加密增产效果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建立的反映实际油藏特点的典型数值模型,应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综合研究了不同因素变化对井网加密后增产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特点的、考虑多因素影响的井网加密调整增产效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的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建立的以“增产倍数”来表征油藏加密调整后的增产效果的方法,可为特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效果预测提供参考,并为此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简述了大庆油田萨中地区北一区新西萨葡油层加密调整的必要性,调整对象及射孔原则后,应用油田实际资料从储量,主要开发指标和井网适应性三个方面对其调整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认为调整效果较好,所采用的射孔原则,完井方式可行;调整后水驱动态储量大于复算静态地质会计师是因为表外储层参与供油,在今后油藏研究工作中应对此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针对鄯善油田东Ⅱ区近年来开发效果的明显变差,提出了井网加密这一重大举措。通过对油砂体的连通,水驱及储量动用状况详细分析,研究了井网对油砂体的适应性。并在剩余油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井网加密的必要性,可行性,确定了井网加密调整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张岩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6):82-83,86,8
兴隆台油区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开发矛盾突出.近几年来,随着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措施的成熟,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以注水研究与实施为重点,开展井网加密等综合调整工作,多元开发,提高了难采储量的动用程度,为油田二次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次加密后井网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油田开发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大庆北一区断东区块二次加密调整前后的井网特点,分别从水驱控制程度和波及系数两个方面,对加密前原井网和4种加密布井方案进行了井网适应性评价,给出最优布井方案。现场按所选最优布井方案实施加密调整措施后,该区块原油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均有增加。利用灰色模型法对加密前后的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预计加密后到2000年,累积产油量增加708.25×104t,采收率提高4.28%,表明二次加密布井方案是成功的,达到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图4表4参3(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15.
新站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方案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站油田属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部分油井因受天然裂缝影响高含水关井。为充分挖掘剩余油,应用CMG软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在精细历史拟合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形成的原因,以挖掘剩余油为目标,设计了5种井网加密和注水方式调整方案,分别预测了各方案的开发指标,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开发效果。结合油田实际,确定了合理的井网加密调整方案为:原井网注水井排加密注水井,新老水井交替周期注水。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稠油油藏井网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对孤岛油田合理井网密度、井网加密时机、井网类型以及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孤岛油田以300m井距井网开采,其采收率较高,经济效益最好;分阶段布井开发,在稀井网开发的基础上加密井网优于一次性采用密井网开发;油水粘度比不同,加密时机不同,其采收率不同;对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加密井网开发效果较好;采用强化的注采系统开采,水驱控制程度高,最终采收率高。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油藏不同开采阶段井网调整与挖潜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油田是中原油区中部的一个典型复杂断块油田。针对其特点,在不同的开采阶段采取了不同的井网调整和挖潜措施。阐述了开发初期基础井网部署与实施,开发中期细分层与加密调整,开发后期井网重组与局部调整及现阶段三次采油试验的具体做法,成功地提高了采收率,且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井网加密调整是动用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一次加密已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次加密井网,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安塞油田长6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分析了基础井网及一次加密井网的实施效果,提出了缝网匹配是决定加密效果的关键,并对二次加密井网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密时,可采取油井间缩小井距加密方式,原基础井网完全转变为小排距、小井距的排状注水井网。  相似文献   

19.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井网调整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较多,如扶余、新立、木头、新民、乾安等。以扶余油田为例,对扶余油田调整历程、调整目的、意义及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适合于该类油藏特点的注采方法。研究认为,一是油田开发初期注采访菜用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开发后期调整为线状注水方式;二是井排方向与裂缝走向平行;三是“重心位置”布井方式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是较为适合的井网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吴畏 《特种油气藏》2011,18(2):82-84,139
采用双孔双渗模型,应用时变技术将开发动态与储层裂缝物性参数的变化结合起来,模拟裂缝性潜山油藏裂缝物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并预测了潜山油藏在裂缝影响条件下的油水运移趋势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预测不同井网形式及注水方式的开发效果来指导油田加密调整。根据苏德尔特油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井网和注水方式调整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