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周辉  赵凤军  禹卫东  杨健 《雷达学报》2015,4(3):265-275
传统的SAR地面运动目标成像算法主要集中在距离徙动校正和目标的运动参数估计上.但在SAR实测数据处理中,非理想运动误差补偿对动目标聚焦成像质量至关重要,而且该误差既不能通过固定的SAR运动误差补偿算法来补偿,也无法通过采用自聚焦技术解决.该文根据含有非理想运动误差的SAR运动目标回波信号模型,对影响动目标多普勒中心的两类非理想运动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种将INS惯导数据与距离走动轨迹相结合的非理想运动误差补偿算法,并通过实际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机载大斜视SAR运动补偿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峰  王琦  邢孟道  保铮 《电子学报》2007,35(3):463-468
大斜视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要求较长的合成孔径,这样载机的不平稳性对其影响较大,如何对大斜视SAR进行运动补偿是实现大斜视成像的关键.本文根据大斜视SAR成像的几何模型,推导出大斜视SAR的瞬时多普勒调频率表达式,并利用从数据中估计得到的多普勒调频率和运动平台的惯导参数来分离和估计运动误差的空间分量,然后利用所得的运动误差对大斜视SAR数据进行包络和相位的运动误差校正.本文所提出的大斜视SAR运动补偿方法能和大斜视SAR成像算法很好地结合,并且仿真和实测数据的成像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无人机机载SAR运动补偿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峰  邢孟道  保铮 《电子学报》2006,34(6):1002-1007
为了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无人机SAR图像,本文通过对无人机SAR系统的运动误差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运动补偿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天线伺服系统来补偿载机的转动误差,而平动误差是根据对所建立的误差模型的分析,从SAR数据的瞬时多普勒调频率中估计得到,并且平动误差补偿是对数据在包络和相位上进行分别校正.结合实测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得到质量较高的无人机载SAR图像.  相似文献   

4.
机载双站SAR运动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单站SAR相比,双站SAR的几何关系更复杂,运动误差来源更多,因而运动补偿难度更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双站SAR运动误差的估计和补偿方法.文中首先根据双站SAR运动误差的几何模型,推导出径向运动误差随距离变化的解析式,接着利用从回波数据估计的多普勒调频率和图像对比度来估计运动参数,最后利用估计的运动参数对数据分别进行径向和沿航向运动补偿.该方法可有效校正收发平台的三维运动误差,并可降低双站SAR系统对惯导的要求.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SAR成像技术产生的运动目标图像是散焦的,且其成像位置偏离真实位置,为了得到运动目标的真实运动及位置信息,必须对其重新定位.运动目标的定位关键在于多普勒参数的估计,分数阶Fourier变换作为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运动目标的多普勒参数估计.对分数阶Fourier变换应用于运动目标多普勒参数的估计中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推导,并将其与能量均衡法结合,得到了一种不需要成像即可定位运动目标的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安道祥  黄晓涛  周智敏 《电子学报》2011,39(12):2776-2783
 本文建立了小型机载UWB SAR运动误差模型,分析了低频UWB SAR与高频窄带SAR间的运动误差不同点,找出了传统运动补偿方法失效的原因.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三级运动补偿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措施为:第一级,采用基于低精度传感器的运动补偿,消除回波包络误差和部分相位误差,提高回波数据距离弯曲校正精度;第二级,采用基于多普勒调频率估计的补偿方法,消除回波中的二次相位误差;第三级,基于图像域数据,采用自聚焦算法消除高阶相位误差,最终获得聚焦UWB SAR图像.实测数据成像结果证明了该运动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陈一畅  张群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38(12):3049-3055
该文针对地面动目标运动参数估计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利用单天线合成孔径雷达(SAR)稀疏采样数据的动目标2维速度估计方法。首先以目标2维速度为参数构建一个等效参数化模型将动目标回波数据转化为小斜视回波数据,然后利用改进的迭代阈值算法实现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动目标2维成像,最后以成像结果的图像熵值为优化准则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搜索,从而获得准确的动目标运动参数。该方法以稀疏采样数据为输入,可以减少所需数据量,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多普勒模糊问题,在较低信杂比条件下仍然能够准确估计出目标运动参数。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针对加速运动目标的参数估计及成像问题,推导了加速度目标的SAR回波频谱,分析了回波相位三次项估计和补偿对运动参数估计和SAR成像的必要性。提出一种利用Hough变换估计距离走动率和径向速度、相位补偿法校正距离徙动效应,并基于三阶多项式傅里叶变换(LPFT)对三次相位估计的新方法。利用Hough变换,在不明显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达到加速运动目标的运动参数精确估计和精确聚焦成像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发射机固定的双站合成孔径雷达(双站SAR)的运动目标成像问题,应用WVD Radon变换来估计运动目标回波的多普勒参数,以此来调节成像和运动补偿处理参数,得到较好的运动目标成像效果。计箅机仿真结果证明该文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鄢钊 《电子科技》2009,22(9):67-70
合成孔径雷达平台的飞行航线,一般会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导致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过程中需要估计运动参数、多普勒参数.文中介绍了非线性CS算法特点、子孔径相关法估计多普勒调频率.根据雷达回波信号模型设计和实现机载SAR回波信号的生成系统,使用模拟产生的大斜视角SAR回波数据进行了多普勒参数估计及运动参数的估计,并使用估计的参数进行了非线性CS算法的成像.  相似文献   

11.
检测SAR图像中径向慢速动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从SAR图像中检测径向匀速动目标的方法,将SAR图像信号在频域分为正频部分和负频部分,静止背景的正负频分布对称,而径向动目标的多普勒质心与静止背景相比有一频移,信号在正负频域能量分布不对称。将分开的正负频域信号分别回到时域成像,计算这两幅复图像对应位置的模差绝对值,可对消静止背景,突显出径向动目标。仿真数据表明本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减少SAR系统的数据量和降低脉冲重复频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对距离向脉冲压缩之后的数据进行DPCA对消处理,其次利用Hough变换估计目标跨航向维的运动参数并校正距离单元走动,然后基于离散的FRFT变换矩阵构造稀疏基矩阵,建立压缩感知重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求解获得FRFT的最优阶数,进而估计动目标沿航迹维的速度和位置。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低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的地面运动目标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主辅星编队模式下的分布式卫星SAR系统,对Range-Doppler域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回波信号经方位向相位补偿后,应用Chirp-Z变换能够将地面同一方位单元回波的频谱在不同通道内精确配准,而后通过干涉处理和频谱相位补偿来提取运动目标信息,并给出了频谱相位补偿对系统参数的约束条件以及频谱配准对目标速度的约束条件。最后仿真表明该方法在约束条件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聂松  郝明  庄龙  刘颖 《现代雷达》2019,41(8):23-28
对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地面静止场景中同时存在运动目标;由于其运动参数未知,动目标在SAR图像上呈现方位向偏移和散焦;而在高分辨条件下,运动目标更可能会存在跨距离单元徙动现象,从而影响运动目标的聚焦成像。文中结合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显示技术,提出了基于杂波抑制干涉(CSI)和子视图相关法(MD)的动目标聚焦成像技术。该方法结合多通道SAR图像信息,在CSI抑制杂波后进行动目标检测,根据动目标散焦范围挑出包含动目标的区域;然后,用MD算法估计动目标所在距离单元的方位调频率,重新设计方位匹配滤波函数,对该区域内散焦的运动目标聚焦成像。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均证明了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动目标的聚焦成像。  相似文献   

15.
史洪印  张诺 《电子学报》2015,43(3):431-439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单幅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实现运动目标检测的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SAR图像道路检测算法:根据SAR图像中道路的特点,使用模糊C均值方法将图像进行模糊分类,获得大致的道路区域,然后利用Hough变换域的稀疏性,用压缩感知精确定位图像中的道路信息.其次利用图像稀疏表示的方法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不同速度运动目标的散焦量和距离单元跨越不同,由此生成样本图像,继而构造超完备字典.将待测图像分块,并计算子图像在字典下的稀疏系数,检测并匹配出运动目标的速度参数.最后,结合已检测出的道路辅助信息,消除多普勒模糊影响,剔除虚假的运动目标,并对运动目标速度参数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SAR)动目标检测的问题,把回波信号进行连续重叠地时域分组,每组信号可以看成是来自一个时域子孔径, 然后在每个子孔径内分别成像。地面固定目标在每幅图像上的成像情况是相同的, 通过彼此相减就可以消去,达到了抑制杂波的目的,而运动目标由于每个时刻的位置都在变化,在每幅图像上的位置是不同的, 从而在相减后剩余下运动目标的图像,把这些图像拼接起来就再现了运动目标的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就可以对其运动参数进行估计。该文给出了这个方法的原理推导和具体的检测过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王宏远  危嵩 《信号处理》2006,22(3):303-306
SAR雷达是一种高分辨成像雷达,GMTI是SAR的一种工作模式,主要用于地面动目标搜索及跟踪,而雷达图像则可为检测出的动目标提供地理定位参考。传统的GMTI方法对动目标速度估值不够准确,作者改进了原来的方法,提高了动目标速度估值准确性,更便于后续的航迹相关处理。当动目标轨迹得到后,其在雷达图像上因为多普勒效应产生了移位,本文介绍了通过频谱搬移将动目标在雷达图像上重新定位的方法,得到了真实的动目标轨迹。文章最后利用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地面动目标指示的原理,对动目标频谱进行了分析,详细讲述了单通道扫描模式地面动目标检测的原理方法,给出了动目标检测流程图。根据扫描模式下运动目标频谱特性,通过多普勒参数估计、杂波谱宽估计和抑制、帧间频道偏移估计及对齐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天线扫描引起的帧间频移问题。根据每个频道代表的频率以及所在的波位推算出动目标的运动参数,多帧分频道检测得到不同速度的动目标运动轨迹。结合实测数据,给出了单通道扫描模式下的地面动目标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单天线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由于没有空间维处理能力很难检测地面慢速目标.而多天线SAR和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途径。该文研究长相干处理时间导致回波波达方向和多普勒频率均有变化情况下的STAP方法.给出回波波达方向变化的公式,分析动目标多普勒频谱的变化及STAP方法抑制地杂波性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