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FADD是Fas受体和部分TNF死亡受体家族成员介导信号通路中的胞浆死亡信号衔接蛋白。FADD含有2个结构域,即C端的死亡结构域(DD)和N端死亡效应结构域(DED),DD结构域与Fas及TNF受体家族中的其它受体中的DD结构域结合,接受凋亡信号。DED结构域则招募并激活caspas-8酶和细胞凋亡信号。FADD不仅在细胞凋亡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与别的非细胞凋亡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美、法、德、意、西、英和日本这七大医药市场上,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来自决  相似文献   

3.
孙璐  吴朝阳 《江苏医药》2022,(11):1176-1179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以上。以往针对NSCLC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近年来,对于肺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肯定了免疫治疗联合传统治疗手段在NSCLC中的疗效。本文将着重介绍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联合传统治疗手段在治疗NSCLC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聂刚  范志民 《中国医药》2008,3(7):445-446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1,2],对肺癌的研究一直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在抗肿瘤免疫中,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途径,而辅助型T细胞(Help T—cells,TH)产生的不同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是影响免疫应答类型的关键。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肺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类型及其表达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过程、临床进展及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细胞因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支气管血管成形以及左心房部分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53例非小细胞肺癌施行支气管血管成形及左心房部分切除。结果本组无早期死亡。术后发生各类早期并发症16例,占30%,均治愈。随访8个月~11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和38%。结论支气管血管成形以及左心房部分切除,不仅扩大了肺癌手术适应证,使病情较晚,年龄偏大,肺功能低下的患获得手术机会,而且提高了患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杜玲玲  徐佳骏 《中国药师》2015,(11):1971-1974
摘 要 目的: 介绍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药抗癌新药Nivolumab。方法: 根据文献,对Nivolumab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获批或进入III期的几个主要适应证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与评价。结果: Nivolumab可通过与PD-1的结合,阻断其与关键配体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Nivolumab单用或者与化疗药物或CTLA-4抑制药Ipilimumab合用,对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肾细胞癌的效果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Nivolumab总体耐受性好,3~4级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免疫介导肺炎,肝功能紊乱,疲劳等。结论:Nivolumab通过肿瘤免疫效应可改善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肾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国产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方法 55例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TP方案,TAX5mg/m^2,DDP30mg/m^2,1~3d进行治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2个周期以上给予评价。结果 55例非小细胞肺癌,完全缓解3.6%,部分缓解40%,总有效率43.6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肌肉及关节疼痛。结论 TAX联合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杜欢  王金桃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80-181
随着我国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和吸烟率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城镇中正迅猛增长,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目前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术后主要辅助治疗之一。本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术后化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DCD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CD5的表达。结果:PDCD5阳性表达率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分级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染色强度也减弱。结论:PDCD5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负性调节因子,对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转化和进展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细胞毒性死亡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双清 《毒理学杂志》1997,11(1):17-18,24
细胞毒性死亡机制彭双清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各种毒物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其终极结果是靶细胞的死亡。引起细胞死亡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周围环境因素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还可以是生物的。化学毒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