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4月,对7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临时性滤器6例,永久性滤器73例,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龄22~85岁,平均51.4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16例,左下肢57例,双下肢4例,下腔静脉2例。经健侧股静脉路径滤器置入73例,经颈静脉路径置入6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将滤器置入到肾静脉开口水平下的下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释放成功。出院前均行腹部X线片检查滤器位置和形态。术后随访2~25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预防肺栓塞疗效,并发症以及相关处理。方法:在DSA下经皮股静脉途径置入下腔静脉滤器46例,术中观察和术后随访了解预防致死性肺栓塞(PE)的发生情况。结果:46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置入成功,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于术中发生肺栓塞,经抢救后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中发现下腔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11个月后健侧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穿孔。余无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术前彩色超声及术中下腔静脉造影是确保下腔静脉滤器(VCF)放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背景]观察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给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下肢DVT患者52例,观察患肢肿胀、滤器有无移位及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见,5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未见发生放置失败、穿破血管壁及滤器塌陷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2~24个月,均见滤器完全张开,未见出现滤器移位、倾斜、周围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症状.[讨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DVT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高志康  徐浩  张庆桥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09,15(35):652-654
目的探讨Aegisy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09年8月间,45例下肢DVT患者(左侧:36例,右侧:6例,双侧:3例,4例已发生肺栓塞)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过程中行Aegisy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肺动脉栓塞。结果45支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一次性于下腔静脉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滤器错位、移位、倾斜、滤器折断、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其他患者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治疗后,45支滤器中的36只成功取出,滤器留置时间为7~18天(平均9.5天),余9支滤器永久性留置于患者体内。随访2~17个月(平均9.7个月),滤器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途径植入方法简单、释放可控、安全,可有效防止症状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阳  王晓阳  高源统  罗敏 《当代医学》2009,15(21):77-7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对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置入滤器62枚,并进行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2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在溶栓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的相关并发症。方法我院自1998年3月到2005年6月,3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 VCF),术后常规抗凝治疗,随访23例。结果本组VCF均成功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放置部位血栓形成2例,滤器倾斜3例,右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结论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安全可行,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以及术后严格的抗凝治疗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姚敏  杨丹丹 《中国医疗前沿》2011,(24):27+56-27,56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经验。方法在DSA下经皮股静脉途径置入下腔静脉滤器32例,观察、随访预防肺栓塞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32月,32例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2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出现的严重肺栓塞,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1例。术前均经彩超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常规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结果:11例均成功释放,其中1例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经股静脉释放。有2例在彩超定位下放置滤器,其余在静脉造影下完成。术后随访1~30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发生致命肺动脉栓塞(PE)。  相似文献   

9.
郭红  彭栋 《新疆医学》2011,41(7):34-3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造影检查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全部成功,滤器全部置入在肾静脉水平下方1~1.5cm的下腔静脉之内,无穿刺部位血肿及局部血栓形成,随诊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0.
汤连喜  孙刚 《中外医疗》2008,27(12):16-16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3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8例,左下肢22例,双下肢6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以及释放路径有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下的下腔静脉.结果 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经股静脉途径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21例,术后随访1-24月,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继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国  陈开  郑江华  朱彦彬  杨林 《四川医学》2010,31(7):905-90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的手术指征、并发症、意义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临床资料,并对之随防。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将滤器置于双侧肾静脉开口平面下方,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均无症状性肺栓塞(PE)发生,1例滤器内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2%。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发生,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正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是防止滤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滤器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成功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随访6~38个月,无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t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9月-2007年1月对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IVCF植入术。男6例,戈4例,年龄45~79岁,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径路植入IVCF全部成功,植入部位均为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随访12~30个月。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植入,术后无局部血肿及血栓形成,均无肺栓塞发生,无一例滤器移位、腔静脉血栓阻塞和死亡。然而5例患者均残存不同程度的患侧肢体麻木、无力、肿胀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症状。1例术后1月停用华法林,自行中药治疗而再次股静脉栓塞,但未发生肺栓塞。结论IVCF植入术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刚  李海青  刘善坤 《当代医学》2009,15(35):646-647
目的探讨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产妇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产妇明确诊断有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选择27例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辅以取栓、溶栓等综合治疗,术后随访。结果27例均成功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置入时间15~41天,平均24天,取出时拦截有血栓17例(62.9%),24例(88.8%)在预期时间一次取出。3例(11.1%)因拦截有较大血栓经再次溶栓后取出,取出后随访3~6个月,并行抗凝治疗,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结论临时性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减少产妇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患病治疗期间肺栓塞发病率及死亡率,并能避免永久性滤器置放的中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肺动脉碎栓、局部置管溶栓治疗,以开通肺动脉。结果滤器和导管均成功安全置入,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31例患者随访5~48个月,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经导管栓子祛除术是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伟彪  张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74-3176
目的:研究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价值及实行导管溶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我院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于治疗期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例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情况,所有病例进行全身溶栓治疗,其中12例保留导管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入成功,溶栓治疗有效。随访1个月~24个月,滤器无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对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可较好地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针对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成功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50-85岁。【结果】4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致死性肺动脉栓塞。所有患者随访2-24个月,无1例出现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且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预防发生肺动脉栓塞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CT(computedtomography)评估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vellacavafilter,IVCF)置入后滤器倾斜和牢孔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行IVCF置入术后的78例患者予CT随访,回顾性评估IVCF置入期间随访滤器异常的CT表现。结果78例患者滤器置入时间为12天一l6年,滤器发生倾斜的共22例,17例倾斜角大于15°。滤器侧方倾斜的平均倾斜角为9°±2°,15例大于15°:前后方倾斜的平均倾斜角为10°±3°,10例大于15°;9例滤器仅表现在一个方向上倾斜角度大于15°;8例滤器双向倾斜角度均大于15°。CT图像发现下腔静脉穿孔0—1级共71例,3—4级共7例,其中0级,68例,1级3例;2级3例;3级4例。结论CT能够较清晰地呈现下腔静脉滤器全貌并检测异常,可作为对滤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