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活性氧化铝、凹凸棒石、淀粉以一定配比混合,造粒后制得一种复合吸附剂。表征了该种吸附剂在不同原料配比、焙烧温度下的吸附性能及散失率,研究了pH值、吸附质浓度对该种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复合吸附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散失率低,且在碱性条件下能更好的吸附水中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2.
通过还原-改性-再还原的方法制备芳基重氮盐改性石墨烯(S-RGO),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S-RGO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吸附时间、溶液pH值、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S-RGO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探究其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RGO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8.7%;S-RGO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S-RGO和MB之间的吸附既有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π-π键相互作用,又有静电作用,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以凹凸棒土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凹凸棒土-稻壳活性炭复合滤料和陶粒滤料分别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温度、pH值、吸附时间和2种滤料投加量对亚甲基蓝吸附性的影响,并对2种不同滤料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实验数据表明,凹凸棒土-稻壳活性炭复合滤料在大多数外界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都高于陶粒滤料,对于亚甲基蓝吸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钼酸钠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纳米 MoO3,研究了纳米MoO3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研究了纳米MoO3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MoO3对亚甲基蓝吸附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35.78 mg/g,其吸附类型为化学吸附,主要为亚甲基蓝中硫与钼络合成键吸附;根据吸附热力学研究,其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富镁硅酸盐矿物蛇纹石具有比表面积大、天然卷曲结构、孔道结构丰富等特点,可作为优良的吸附材料。为实现蛇纹石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高温焙烧方法对蛇纹石尾矿进行了改性研究,考察了焙烧蛇纹石尾矿对水相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矿相比,焙烧后的蛇纹石尾矿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饱和吸附量约为11.27 mg/g;随着尾矿用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也随之增加,且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达到最好的吸附效果。焙烧后的蛇纹石尾矿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类型属于化学吸附,吸附方式为单分子层吸附。以上研究表明,高温焙烧利于蛇纹石尾矿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促进蛇纹石尾矿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了SDS-硅藻土对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两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SDS-硅藻土对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6.3mg/g和20.1mg/g。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在SDS-硅藻土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来描述,20℃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 1和0.963 6,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能更好的描述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在SDS-硅藻土上的吸附动力学,20℃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 0和0.990 8。通过计算不同温度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理论上证实该吸附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7.
改性煤矸石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改性煤矸石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改性煤矸石用量、吸附时间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并对改性煤矸石再生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改性煤矸石处理亚甲基蓝,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利用Freundlich等温式和Langmuir等温式对其吸附进行描述,表明改性煤矸石易于吸附亚甲基蓝,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用颗粒内扩散方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擘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亚甲基蓝在改性煤矸石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以有机改性蒙脱石为囊膜壁壳,采用皮克林乳液法制备蒙脱石微囊。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所制蒙脱石微囊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蒙脱石微囊对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其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微囊浓度、溶液p H值对染料分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微囊对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混合染料的选择性吸附。结果表明:所制蒙脱石微囊经正硅酸乙酯交联后形貌保持较完整。微囊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与蒙脱石特征吸收峰一致。不同微囊浓度和p H值条件下,蒙脱石微囊吸附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微囊对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混合染料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速率高于罗丹明B。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焦粉为原料,采用过二硫酸铵化学法改性焦粉,将其应用于亚甲基蓝印染废水处理,初步得出改性焦粉吸附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工艺条件为:振荡时间80min、pH值≥10、改性焦粉用鼍0.8g、亚甲基蓝废水初始浓度小于20mg/L.拟合实验数据得出改性焦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参数(RL)与亚甲基蓝初始浓度(Ci的关系,RL都处于0~12:间,表明改性焦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性粉煤灰与H_2O_2联用形成类Fenton系统,对亚甲基蓝进行去除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别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二级反应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pH值为10,H_2O_2质量浓度为3.3 g/L,温度为90℃,投加0.2 g/200 mL改性粉煤灰,反应10 min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6%以上。亚甲基蓝的降解采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佳,对于高质量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随H_2O_2质量浓度的增大去除率相应增加,然而,当H_2O_2质量浓度继续增加时,k2的值反而呈下降趋势。改性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时,吸附速率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