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聚乙烯醇为稳定剂利用分散聚合的原理,成功地制备出民稳定的聚苯胺水基胶体分散液。聚苯胺颗粒的大小受聚合条件如稳定剂浓度,单体浓度,温度以及搅拌状态等的影响。PVA通过物理作用吸附在PAn颗粒的表面,起到阻止PAn颗粒进一步团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聚苯胺(PAn)在水基胶体分散液中掺杂与脱掺杂过程,证实了PAn的掺杂与脱掺杂是完全可逆的过程.当pH=35时,开始脱掺杂,当pH=60时,脱掺杂已基本结束.PAn颗粒的大小也对紫外光谱有影响.当聚苯胺颗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100nm),复合膜光谱吸收峰明显兰移,表现出了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膜的电导率不仅受聚苯胺含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复合膜中聚苯胺颗粒聚集状态的影响.较小的聚苯胺颗粒,使复合膜具有较低的渗滤阈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聚苯胺在水基胶体分散液中掺杂与脱掺杂过程,证实了PAn的掺杂与脱掺杂是完全可逆的过程。当pH=3.5时,开始脱掺杂,当pH=6.0时,掊掺杂已基本结束。PAn颗粒的大小也对紫外光谱有影响。当聚苯胺颗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复合膜光谱吸收峰明显半移,表现出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流变学手段对聚苯胺溶液的凝胶化行为研究表明,在室温下,聚苯胺(PAn)/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有一转折浓度Cg(0.05g/mL),浓度高于此值时,浴液凝胶化速度急剧增大,凝胶速度还与溶剂,PAn分子量及溶液的温度有很大关系。溶液中不溶的PAn的存在会加速凝胶化过程。PAn/NMP凝胶的假塑性和触变性明显地反映出PAVNMP溶液的凝胶化是溶剂参与的PAn分子链间的物理交联过程。  相似文献   

5.
聚苯胺导电复合物二次掺杂的基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与氯磺化聚乙烯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复合物的二次掺杂进行了研究。二次掺杂的复合膜经反掺杂后的UV-Vis吸收光谱在580 ̄800nm处呈现宽的吸收,证实了二次掺杂后PAn主链的展开,同时表明PAn在CSPE中的展开较在SBS中更充分,ESR动态测试表明二次掺杂诱导主链的载流子间相互作用有2种方式;PAn/CSPE中的单极化子转变为双极化子;PAn/S  相似文献   

6.
钱卫军  尹斌 《分析化学》1996,24(9):993-997
本文用化学聚合法合成了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可溶的聚苯胺(PANI)。通过溶液法定量(浓度与体积)制膜,对PANI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CV)性质进行了研究,证实了PANI膜在10.0mol/L HCl的介质中,-0.15 ̄0.65V(vs.SCE)的电位范围内氧化还原单元为八隅体单元。比较了恒电流聚合与化学聚合所得的聚苯胺的CV性质,发现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由聚苯胺粒子组成的电流变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经碱处理的掺杂态聚苯胺(PAn)制得高介电常数的半导体PAn粒子,将其悬浮于电绝缘油可组成电流变液,讨论了电流变(ER)液的静态屈服应力(τ_s),电流密度等性能与PAn的介电常数(ε_p),导电率(σ),体积分数和应用电场强度的关系。对导电率相同的PAn粒子,用氨水处理的PAn粒子ε_p较用NaOH液处理的高,前者在σ足够低如σ≤1.0×10 ̄(-7)/cm时,ER液的τ_s随偶极系数的平方(β ̄2)的增大而呈现非线性增加;后者ER液的τ_s随β ̄2的增大出现一最大值.结果表明:由聚苯胺粒子可组成高电流变活性的无水ER液.  相似文献   

8.
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较简单的化学氧化现场吸附聚合法(in-situpolymerization)制得了聚苯胺(PAn)/聚乙烯醇(PVA)导电复合膜.该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其电导率可达5.8s/cm,拉伸强度达13MPa,断裂伸长率为110%左右.本文讨论了制备的各种条件对复合膜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稳定性及电化学活性;并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扫描电镜(SEM)、FTIR谱及元素分析对该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导电高聚物聚2,5-二甲基苯胺的化学合成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聚2,5-二甲基苯胺(PDMeAn)的化学合成,并用标准四探针方法测定其电导率,以FTIR、UV-Vis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和CV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PDMeAn的结构与聚苯胺和聚2,5-二甲氧基苯胺的结构类似,是由其单元通过氮原子(N)在对位上键合而成,本征态的PDMeAn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CH2Cl2、CHCl3、DMSO、DMF等。  相似文献   

10.
IPN结构的SIS-PAn导电复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互穿网络(IPN)结构的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An(聚苯胺)导电复合物。An/SIS的投料比为0.2g/1.0g时,制得复合物膜电导率即可达7S·m-1。复合物的电导率随基体SIS交联程度的增大而降低。研究了溶剂、反应时间和分散剂用量对复合物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共混和共聚法改性聚苯胺及其电流变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混和表面接枝共聚两种方法改性聚苯胺,制备聚苯胺(PAn)复合粒子并用它们组成活性较高的电流变(ER)液.研究了PAn复合粒子的结构与ER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An粒子表面涂覆聚乙烯醇或接枝聚丙烯酰胺等与PAn能形成氢键或有化学键连接的绝缘物质可以既提高其ER液的电诱导屈服应力又降低漏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2.
导电聚合物成为当前热门课题,主要在于它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聚苯胺(PAn)是研究得最多的导电聚合物之一,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此外,PAn易于用化学法或电化学法合成,其单体的成本低.但与其它导电聚合物一样,PAn也难以加工成型,若与各...  相似文献   

13.
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砷(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烯酸(PVA)和盐酸存在下,痕量 As( V)抑制 Sn2+与玫瑰茄红色素的褪色反应,由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5. 0 × 10-12 g/mL)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砷的方法,其测定范围0~1.20ug/L.用于水中 As(V)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王宝兴  董绍俊 《分析化学》1996,24(4):382-386
本文详细描述了磷钒钼杂多酸(PV2Mo10)极薄膜修饰碳纤维(CF)微电极和PV2Mo10/聚苯胺(PAn)薄膜修饰微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铂微粒修饰的聚苯胺薄膜电极对甲醛氧化的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电位扫描法把铂微粒沉积在聚苯胺(PAn)薄膜是上以制得铂微粒修饰的聚苯胺薄膜电极。该电极的催化活性以甲醛在0.5mol/L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测定。它集催化活性和电活性于一体,对甲醛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氧化显示了非常高的电催化活性。较之裸铂电极,PAn薄膜电极,其催化电流提高10倍。铂微粒的大小,分布和载量,甲醛的浓度,基体金属的种类等因素对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经γ射线辐照交联的PEO作为固体电解质,研究了聚苯胺(PAn)固态锂电他的电化学特性。实验发现通过γ-辐射交联后的PEO电解质,室温电导率可达10(-4)S/cm以上,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经过68次的充放电循环实验、电池放电容量仍维持在60mAh/gPAn以上.该电池交流阻抗分析表明,界面Li/PEO的阻抗远大于界面PEO/PAn的阻抗.循坏伏安结果显示了聚苯胺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  相似文献   

17.
聚邻甲苯胺(POT)、聚2,5二甲氧苯胺(PDMAn)和聚间氯代苯胺(PClAn)由化学法合成而得,用它们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铂上成膜以制得聚合物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1mol/LH2SO4中,POT的氧化还原分两步进行,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PDMAn只在较负的电位区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而PClAn不呈氧化还原活性.不同电位下的交流阻抗特征与循环伏安图相对应.三种聚合物膜电极在0.5mol/LK3[Fe(CN)6]溶液中的伏安图也证明铁氰离子的还原速度依POT>PDMAn>PClAn的顺序而下降.环取代基的影响用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进行解释.可溶性聚苯胺便于制作大面积器件,环取代基对调节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PA-6导电复合膜的电化学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复合法,以聚己内酰胺为膜基,通过氟硼酸掺杂,使苯胺电解聚合,制成一种新型的聚苯胺/聚己内酰胺(PAn/PA-6)复合膜,考察了电流密度、掺杂剂浓度及苯胺浓度等因素对导电复合膜的电导率、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s-V-O簇合物对乙苯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簇合物[N(CH3)4]4[As8V14O42(8H2O)]及其相近的同多及杂多钒氧簇K6V10O28·9H2O,NaKV2O6,(H2En)0.5V2O5,(H2En)3(VO)9(PO4)8,Na3VO(HPO4)(PO4)·H2O.运用XRD和IR等手段表征了[N(CH3)4]4[As8V14O42(8H2O)]的结构.该类化合物对于催化乙苯过氧化氢选择氧化制苯乙酮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比较含钒与不含钒化合物的活性情况,讨论了催化氧化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0.
戴李宗  吴辉煌 《电化学》1998,4(3):241-245
聚邻甲苯胺(POT)、聚2,5 二甲氧苯胺(PDMAn)和聚间氯代苯胺(PClAn)由化学法合成而得,用它们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铂上成膜以制得聚合物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1mol/LH2SO4中,POT的氧化还原分两步进行,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PDMAn只在较负的电位区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而PClAn不呈氧化还原活性.不同电位下的交流阻抗特征与循环伏安图相对应.三种聚合物膜电极在0.5mol/LK3[Fe(CN)6]溶液中的伏安图也证明铁氰离子的还原速度依POT>PDMAn>PClAn的顺序而下降.环取代基的影响用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进行解释.可溶性聚苯胺便于制作大面积器件,环取代基对调节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