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临床特征的区别。方法:惧单相抑郁症患者32例,双相抑郁症患者40便,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多见焦虑、自杀行为;而双相抑郁却以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上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铲明显优于舒必利,而对双相抑郁症病从舒必利与抗抑郁剂同样有效,且舒必利有药物副反应小,不易转躁的特点。结论:舒必利可作为双相抑郁症病伯首选药物,临床特征有助于对双相抑郁与单相  相似文献   

2.
"软双相抑郁"的临床相关因素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双相疾病具有时相转换的可能性[1] ,因此有人提出“软双向 (softbipolar)”[2 ] 、“假单相双向障碍 (pseudo -unipolarbipolardisorder)”[3] 或“假性单相障碍 (falseunipolardisorder)”[4 ] 等概念。为此 ,我们对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抑郁 (即软双相抑郁 )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并与反复发作抑郁症作对照分析 ,目的是发现双相抑郁在未发展为双相抑郁之前即“软双相抑郁”的有关特征 ,以助于临床实践中早期认识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 ,预防疾病转相。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现象学上的异同。方法以单相抑郁144例和双相抑郁96例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以基线和治疗6周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评价疗效。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低,合并焦虑、自杀意念多见,治疗6周时总有效率为72.2%,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激越、精神病性症状、不典型抑郁症状突出,治疗6周时总有效率为52.1%。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现象学方面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更好。发病年龄早、有家族史、外向个性、临床表现伴不典型抑郁表现等因素可能提示为双相抑郁。  相似文献   

4.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单相组,n=72)和双相抑郁障碍(双相组,n=64)患者,收集并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单相组女性及已婚患者比例均高于双相组(χ2=18.74、4.68,P0.05或0.01);双相组平均起病年龄小于单相组(t=-2.13,P=0.035);双相组性格外向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9.74,P=0.002);单相组有病前诱因者比例高于双相组(χ2=18.96,P0.01);双相组伴不典型抑郁症状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24.60,P0.01);双相组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于单相组(Z=-5.37,P0.01);单相组HAMD-17总评分及躯体化焦虑和食欲减退因子评分均高于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06,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是否有病前诱因、是否伴不典型抑郁症状、既往发作次数及HAMD-17评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早;②女性多见;③具有“精力过盛”性人格;④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⑤症状多为非典型抑郁发作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结论:如首次抑郁发作的症状符合以上特点,则可能以后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应使用足量心境稳定剂,谨慎使用抗抑郁剂,以免转为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5.97%,抑郁的发生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没有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有密切关系,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舒必利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必利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临床对照分析杜恩杰作者对30例按CCMD—2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HAMD均>17分,分别以舒必利及丙咪嗪进行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期方面均相仿(P均>0.05)。舒必利剂量为0.3/d,丙咪嗪为75mg/d...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PSD发病的一些相关因素.方法 对145例脑卒中病人PSD的发病率、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PSD发病率37.2%,脑部双侧病灶比单侧病灶发病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发病率高(P<0.01).结论 PSD不仅与病灶部位有关,还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学差异。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22例抑郁性神经症和19例抑郁症的症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者在临床症状上的差别只表现在严重程度上,在性格和精神因素方面无显著差异。在阳性家族史方面有显著差别。结论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可能为同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卒中后14 d及90 d对3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并据此分为PSD组及非PSD组,对两组间的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40例(46.7%)患者发生PSD;卒中灶多发或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及基底节的患者PSD发生率明显高于卒中灶单发、位于右侧半球、顶枕叶及皮质的患者(均P<0.05);PSD组发病14 d时NIHSS评分、发病14 d及9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P<0.05~0.01)。结论 PSD发生与多灶性卒中及卒中灶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有关;且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残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73例脑卒中患者有抑郁表现,发生率为36.9%,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病灶数目、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病灶数目,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2例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Hoehn-Yahr(H-Y)分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6.2%(24/52例),H-Y分级、病程以及性别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D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性别等因素有关,与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和可能病因.方法对66例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查,以改良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级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66例PD患者中有30例发生了抑郁,发生率为45.6%.女性、教育程度高者、强直-少动型易抑郁,抑郁程度与Web-ster开期评分呈正相关,与发病年龄、病程呈负相关.结论PD伴发抑郁较常见,应引起重视,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离退休人员存在的焦虑、抑郁症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80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6—50岁和61—65岁及内、外向不稳定型性格的离退休人员易发生焦虑、抑都症状。提示,离退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需要关注的群体,应改善其不良的环境条件,给予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减少心理冲突与压力。  相似文献   

15.
从单相抑郁到双相抑郁的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软双相”抑郁在转相过程中的有关因素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30例双相抑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有关因素比较,结果 男性病人,发病年龄小于25岁的病人病程短于相应组别;同时性格内向病人年龄,发病年龄趋向偏小;外向性格和药物都会使转相时间加快。结论 应注意药物和性格在抑郁转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是鉴别抑郁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抑郁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1]。有情感疾病阳性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被认为属于双相谱系障碍[2],它对于双相障碍的特异性高达90%以上[3],因此,分析精神病人的家族史也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更容易揭示一些容易忽视的现象[4],本文对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做循证医学分析,揭示两者差异。1资料与方法1.1分析对象:为国内发表的所有关于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阳性率的比较研究的文献。入选的标准是:①国内公开发表在专科杂…  相似文献   

17.
首次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首次脑卒中后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依据脑CT结果统计病变部位等相关信息.结果 全组108例,有32例(30%)存在抑郁症状,HAMD评分为24.2±4.3.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脑卒中的类型及侧别无显著关联(P>0.05),但是否伴有失语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首次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伴有失语患者易于并发抑郁症.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3-10-2007—10我科收治的87例脑卒中患者,就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对400例患者进行评分测定,对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脑梗死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同病变部位、病程、婚姻状况、有无伴发疾病、脑梗死次数、家族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焦虑症状常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能力的恢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恢复期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87例初发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在87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1.4%,抑郁组SSS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ADL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1),而病灶数量、部位在2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是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