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据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验标本。结果从3份患者肛拭子和4份剩余食物中检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结论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为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分离的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东莞市发生的一起由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的12份样本(6份患者肛拭子及6份食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以rep-PCR为原理的Diversi Lab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对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12份样本分离出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rep-PCR 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8株菌之间相似度为95.6%~99.7%,聚类分析相似度≥97%。结论 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的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确认这是一起由食用了受同一来源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同一酒店先后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明确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根据GB 4789—2010对采集的102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鉴定符合的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的肛拭子中分离出8株肠炎沙门菌,从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肠炎沙门菌。对此1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API细菌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肠炎沙门菌的生化特征均一致,进一步的PFGE实验结果显示分子分型条带完全一致。结论这两起接连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同一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通过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所分离沙门菌的亲缘关系,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玉林市禽、畜养殖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性及菌株间的亲源关系,为卫生风险评估及制定公共卫生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了2018年玉林市北流禽畜养殖场环境样标本、禽畜养殖场工人肛拭子标本,参照《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及《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学鉴定;并对主要血清型进行耐药性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监测40个禽畜养殖场,其中人畜共用水中沙门菌检出率为5.0%(2/40),环境样检出率为29.7%(11/37),工人肛拭子中检出率为4.0%(2/50),共分离出15株非伤寒沙门菌。其中环境样沙门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养殖场工人肛拭子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出来的沙门菌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与其他来源沙门比对,PFGE显示18株鼠伤寒沙门菌有18种PFGE带型;14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有12种PFGE带型,部分韦太夫雷登沙门菌100%同源或高度同源性。所有的沙门菌菌株均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敏感,对其余9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环境样来源的沙门菌要比其他来源的沙门菌耐药率要低。结论禽畜养殖场沙门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对四环素类、青霉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严重耐药。耐药菌株与PFGE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沙门菌具有遗传的多样性,可在环境、人、食品之间相互传播。因此,应加强监测,建立科学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中毒原因、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资料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患者肛拭子、剩余食品、原材料等28份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从可疑食品蛋糕和6个患者中共分离到7株肠炎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属同一克隆株。结论 这是一起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网购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引起2022年夏季绍兴市某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耐药表型及分子分型分析,研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玻片凝集法对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同源性分析,并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菌比较。结果 6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检出1株阿贡纳沙门菌,7份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株阿贡纳沙门菌、1株婴儿沙门菌及1株阿姆德尼斯沙门菌,7份餐馆环境涂抹样本中检出1株阿贡纳沙门菌。对6株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患者肛拭子样本、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环境涂抹样本检出的3株阿贡纳沙门菌PFGE条带完全一致。6株分离菌株耐药谱相同。在绍兴市沙门菌PFGE数据库中未发现相同带型的菌株。结论 该事件是绍兴市首起由阿贡纳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PFGE分型揭示分离株之间的相关性,为事件的分析和溯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4株EPEC(O111: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Olll: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方法]依据GB/T4789.6—2003对4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或粪便进行培养分离,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作出鉴定,并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食物中毒患者的3份肛拭和1份粪便均检出并确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lll:K58);并确定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因是由致病性大肠肝菌EPEC(Olll:K58)引起。[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达到快速检验和鉴定。  相似文献   

8.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2008年10月南昌市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从采集样品中选取6份可疑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和1份呕吐物,运用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同时按GB/T4798.7-2003对所有采集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普通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荧光PCR结果显示: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显示:4份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分离到的菌株,神奈川溶血试验阳性;95份相关从业人员肛拭子未发现副溶血性弧菌;普通PCR检测发现: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DH阳性,4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LH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带有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引起本次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鼠伤寒沙门菌进行生物学鉴定,血清学分型以及分子的溯源分析,研究分析其相关性,从而达到准确溯源的目的。方法对3份患者肛拭子样本和1份食品样本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推荐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株进行15种抗生素敏感实验,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酶切沙门菌基因组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通过Bio Numerics 6.6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3份患者样本和1份食品留样中共检出鼠伤寒沙门菌4株,均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红霉素耐药。运用PFGE对所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基因分型,其PFGE图谱相似性系数为100%。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是由进食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所致,通过PFGE对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其溯源关系,能追踪到菌株来源,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菌食物中毒进行分子病原学分析。方法对分离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采用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inv A、sop B、flg K、ssaR和spv B的携带情况;采用ERIC-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对氨苄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均表现出敏感,临床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均携带染色体毒力基因inv A、sop B、flg K和ssaR,不携带质粒毒力基因spv B;ERCI-PCR显示DNA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于91%,可划分为1个基因型。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同一基因型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菌株所致,携带有多种染色体毒力基因,致病性较强,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沙门菌检验开展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对4份患者肛拭,2份食品用工具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诊断,其中2份患者肛拭,1份食品用工具检出阿贡纳沙门菌。结论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阿贡纳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测鉴定。[方法]采集食物中毒肛拭、可疑食物、涂抹标本共18份,按照GB/T4789.4-2003和WS/T9-1996进行检测。[结果]其中7份肛拭中同时检出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菜勺、菜盆、操作台4份涂抹标本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用此次事件的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此次事件的患者、食品和食品厂从业人员均检出沙门菌,并具有同源性,条带图谱类似度为100%。结论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完整的食物中毒诊断证据链,为食物中毒溯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查找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预防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再次发生。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依据GB 4789.4—2010、GB 4789.5—2012、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T 4789.1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在4份卤菜食品、4份食品用具、1份销售人员手表面涂抹拭子、1份销售人员肛拭子、28份患者肛拭子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4份卤菜食品中奇异变形杆菌计数均106cfu/g。12份患者血清分别与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抗原做血清凝集试验,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高于急性期4倍。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鉴定分析,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卤菜食品导致。  相似文献   

15.
于洁 《预防医学论坛》2013,(5):366-367,369
[目的]为及时查清沂源县内同日4处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进行食物中毒的病原溯源,为监督执法提供执法依据。[方法]根据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1-2],对可疑食品进行沙门菌检测。[结果]经培养,从剩余烧鸡、现场送货的烧鸡及患者的呕吐物、腹泻物中分离到8株沙门菌,并进行了血清学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和毒力试验,证实该菌株为肠炎沙门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验结果,按照WS/T13—1996沙门氏菌中毒诊断标准^[3],确定为该次4处中毒事件是由于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烧鸡而引起的多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食物中毒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2003方法对病人肛拭子、剩余食物、剩余加工原料进行病原菌检测,对检出的沙门菌作血清学分型。结果:8份病人标本中检出7份存在沙门菌,另从剩余食物(饺子)和剩余加工原料(绞好的猪肉料)中检出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沙门菌污染生猪肉病人购买后用该污染猪肉加工成饺子之后又食用未煮熟、煮透的饺子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现场调查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患者和事件发生餐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肛拭、就餐食物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等28份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2名就餐者中,8例发病;潜伏期最短5 h,最长23 h;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28份标本检出沙门菌8株,主要来自患者肛拭、羊肉和砧板涂抹物;8株菌株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一致,均为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该事件为一起食用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羊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查明一起疑似群体食物中毒原因。方法采集样品19份(食物7份、病人肛拭子12份),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9份样本均检出肠炎沙门菌,其生化、血清学试验结果均一致。结论根据病人临床症状、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  相似文献   

19.
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太夫雷登沙门菌 (S .weltevered -en)引起食物中毒 ,在国内很少有报道 ,在我市尚未见过报道。现将 1999年 4月 17日发生的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 48例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中毒经过与现场调查本市某厂职工王某 ,于 1999年 4月 17日晚为其女儿举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维尔肖沙门菌(Salmonella virchow)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为该事件的处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肛拭、饭店厨师手拭和肛拭、菜板涂抹样、抹布共10份样品,依照GB/T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等;根据国际食源性疾病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网络(National Molecular Subtyping Netwok for Foodborne Surveillance,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案,用BioNumerics软件对酶切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4份患者肛拭和1份饭店菜板涂抹样中检出5株维尔肖沙门菌,生化谱均为0017610541566210,血清型为6,7:r:1,2,均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但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等部分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经XbaⅠ和Bln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菌株带型相似性均达到100%,提示为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结论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这是一起因食用被维尔肖沙门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生的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