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辩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过矫的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屈光过矫的9例(12眼)患者施行LASEK手术.结果:12眼均一次完成手术.术中消融深度25~44 μm,平均(34.42±6.04.)μm.术后第1天检查,上皮瓣基本透明者9眼,3眼有轻度的水肿.LASEK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术后半个月有9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和屈光度3~6个月已基本稳定.术后随访期间,眼压偏高者(已作矫正)2眼,无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未显示中央岛及明显偏中心等改变.结论: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过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雾状混浊(haze)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3月行LASEK的患者45例90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屈光度(4.68±2.30)D(1.75~6.50 D),随机分为聚乙二醇滴眼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角膜haze形成、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恢复情况及屈光度。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haze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1、3、5天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皮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 LASEK术后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虽然能减轻术后患者角膜刺激症状,能促进角膜上皮更快愈合,但是不能减轻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LASEK治疗近视患者345例669只眼,屈光度3.50~13.5 D,平均(6.87±2.92)D;散光0.50~4.00 D,平均(1.83±1.32)D。根据患者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中度近视组(3.50~5.75 D)120只眼,高度近视组(6.00~8.75 D)288只眼,超高度近视组(9.00~13.50 D)261只眼。应用综合措施防治Haze,术中用日夜配戴的高亲水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覆盖保护角膜上皮瓣,术毕频点激素眼液4次,术后使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抗生素眼液;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Haze的发生率,并按Fantes(1990)标准分级,分析相关原因。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时0.5级Haze发生率14.65%(98只眼),无1级Haze。各组0.5级Haze发生率分别为中度近视组2.5%(3只眼),高度近视组11.11%(32只眼),超高度近视组24.14%(63只眼)。结论 LASEK术后Haze的发生与术眼的屈光度呈正比,与角膜上皮瓣的活性和完整性,术后紫外线照射等有关。术后采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减轻Haze的发生,使LASEK技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LASEK术患者104例(200眼),按照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进行分组:低度近视组37例(≥-3. 00 D),中度近视组114例(-3. 00 D且≥-6. 00D),高度近视组49例(-6. 00 D)。记录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数、切削深度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值变化、高眼压比率,分析术后眼压校正值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眼压校正值(术后1周:19. 01±4. 23 mm Hg,术后1个月:18. 91±3. 63 mm Hg,术后3个月:18. 66±2. 68 mm Hg)均明显高于术前眼压校正值(15. 86±3. 07 mm Hg)。其中术后1周、1个月,组间比较高度近视组眼压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发生高眼压的比率从术后1周的25%,1个月的25. 8%,降低到术后3个月的16. 1%。术后眼压校正值、高眼压比率与术前眼压校正值呈正相关。结论LASEK术后眼压校正值较术前有一过性升高,经过严格术后复查,积极治疗后下降。重视术后眼压变化对预防激素性青光眼及屈光回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馨  贺翔鸽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58-7259
1983年,Trokel等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切削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手术的一场革命。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一度成为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由于其明显的术后疼痛、角膜雾状混浊、可矫正范围有限,很快被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is,LASIK)替代。但LASIK罕见然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角膜瓣破碎、游离,术后上皮植入、创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使手术风险较PRK增高。由Camellin提出并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在角膜光学切削表面覆盖了一层角膜上皮而兼顾了LASIK和PRK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09年3月行LASEK术患者80例160眼,屈光度范围-4.86D±2.15D(-1.25D~-6.50D),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3天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皮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在LASEK术中合理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更快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青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于我院就诊的94例青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LASEK治疗,观察组采用FS-LASIK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时视力相关指标[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觉质量(球差、彗差),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生存质量[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IRC)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球差、彗差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IRC各项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时,两组UCVA、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球差、彗差与术前差异不明显,组间差异亦不明显(P>0.05)。结论 FS-LASIK相较于LASEK在青年中低度近视治疗中对患者早期视觉质量影响较小,且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生存质量,但两种术式远期疗效相当,故中低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护理。方法:对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手术治疗的45例高度近视患者在围手术期及术中给予合适的护理。结果:围手术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半年,裸眼视力有显著性改善。结论:在术前和术中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正确用眼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2003年11月我院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100例(184只眼)。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McDonald[1] 1988年首先将准分子激光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眼 ,称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 ) ,1990年 ,Pal likaris[2 ] 提出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上述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给矫正屈光不正带来了划时代的进步。但通过多年的观察 ,仍然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MassimoCamellin[3] 为解决这些问题 ,于 1997年提出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 (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LASEK)这一治疗近视的新概念。我们于 2 0 0 1年 7月…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LASIK术后眼角膜上皮内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角膜上皮内生相关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LASIK术后眼角膜上皮内生率。结果干预前术后角膜上皮内生发生率为1.40%,干预后618例患者均未发生角膜上皮内生。结论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角膜上皮水肿脱落、薄角膜瓣、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手术室湿度过高和术后患者频繁眨眼、揉眼、意外眼伤害是角膜上皮内生的主要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和减少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解静  黎春雷 《现代护理》2006,12(11):996-997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患者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遵医行为与患者术后自我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对LASIK后遵医行为调查问卷30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结合其术后1年门诊病历复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SIK后患者遵医行为与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域相关;同时患者的遵医行为与LASIK后患者自我满意度、术后疗效成正相关。结论LASIK后患者遵医行为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改善患者术后遵医行为,提高遵医率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近视患者(60眼)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LASIK手术结束时随机选取一眼佩戴PureVision角膜接触镜,术后第1天取出,分别记录术后1d、3d、7d的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戴镜眼组和未戴镜眼组之间以及两眼各自分别进行上述时间点不同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观症状戴镜眼组在术后1d比未戴镜眼组轻(Z=2.60,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率比未戴镜眼组低(x^2=12.912,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51,P〈0.05)、3d(t=2.03,P〈0.05)、7d(t=1.94,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比未戴镜眼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天、7天BUT值均比术后1天增加(F=3.02,P〈0.05;F=4.77,P〈0.01)。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06,P〈0.05)、3d(t=1.89,P〈0.05)比未戴镜眼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对于促进角膜愈合、缓解疼痛刺激有显著疗效,适宜于LASIK术后早期配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将研究对象按门诊编号单双号将102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实验组52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眼调节力变化。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6例212眼,观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百分比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疗效确切,稳定性、预测性高,损伤较小,视力恢复快,不引起角膜上皮的过度增生,术后反应轻微、无术后疼痛或角膜上皮下混浊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手术虽有短暂的单眼调节幅度下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适应及锻练调节幅度也逐渐恢复至术前戴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402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的情况、原因、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发生早期高眼压79眼.发生率19.65%,发生时间常见术后第1-2日,35-45岁年龄段、无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无眼外伤史的患者,炎症反应为最常见原因.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临床比较常见,提示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做好疾病健康教育,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