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灸法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薰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它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灸法用于热证的治疗,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然秦汉以降,遵仲景之言,一些医家认为灸法属热,对于邪热壅盛和阴虚阳亢的热证疾病,恐有伤阴液、助火势之误,故对灸疗热证采取审慎甚至否定的态度.据此,笔者引用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热证施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上千年的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时间温和灸治疗胃肠病临证举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灸法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艾绒点燃后产生的热力由外向里传导,在治病强身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艾条温和灸又有经济简便、易于操作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临证中采用温和灸治疗不同的胃肠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兹略举数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艾绒是灸法的主体材料,通过燃烧的热效应发挥治疗的作用。为探讨艾绒的燃烧特性,以及探究灸法热疗的疗效作用及作用机制,该文采用TG/DSC的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蕲春产艾绒的燃烧热特征参数,并通过灸疗膝骨关节炎(ostearthritis,OA)动物模型来研究艾灸的热疗效效果及效应机制。结果表明,艾绒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干燥、燃烧氧化与炭化、燃尽灰分阶段3个过程,艾绒燃烧性质介于草本与木本之间,更趋向木本,具有易燃、缓慢、持久的燃烧特征。艾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膝关节滑膜的病理状态,降低OA鼠膝关节肿胀度和血瘀,缩小间质水肿,改善局部炎症。灸疗治疗OA的机制和靶标点可能有上调TRPM3基因激活离子通道,影响钙代谢,减轻OA肿胀程度;下调GAPDH影响膝关节滑膜细胞的糖代谢,介导抗炎作用;下调疼痛相关基因MMP24有助于减轻OA疼痛;上调CTNNB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OA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再生。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艾绒的热解特征并探讨了灸疗热的生物学效应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艾绒的质量评价和灸疗法的作用机制阐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近代随着电子灸、电热灸、红外灸等的出现,灸法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但艾绒在不同灸法中的作用是否可被单纯热的刺激替代,灸量与疗效的关系如何等问题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不同灸质、灸量、灸法等对皮肤温度影响的有关研究,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5.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腧穴上烧灼、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近代对灸法的应用分类大体为艾炷灸(直接灸、隔物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电热灸、温针灸、发泡灸等。灸法不仅用于治疗慢性病,在实际临床中也常用来治疗一些急重症。如《金匮要略》中就有独用灸法来治急症与闭证。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针灸》1996年第8期刊载李学孟同志《灸疗得气浅识》一文,读后得益良多,现谈谈个人浅见,兼与同道商榷。所谓灸,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置于体表的腧穴或病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对疾病起到“内病外治”之功的治疗方法。可分为火热灸法和非火热灸法两大类。就其产生疗效的机理而言,又与局部刺激作用、神经反射作用、经络调节作用、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和调节免疫机能多方面有关,非独“热”之功。在临床使用灸法时,有时确可出现、麻、痒、胀等感觉,实为灸疗得气现象。但灸法范围较广,施灸后出现皮肤潮红、发泡、灼…  相似文献   

7.
中医灸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灸法是一种温热刺激。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作燃料在腧穴上烧灼、熨烫,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透入肌层,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李在《医学入门》中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对使用针刺、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症,采用灸法往往凑效。灸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急慢性疾病都可应用。1 灸法的作用1 1 温散寒邪 灸法是用烧灼治病的方法,其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灸用艾绒,而艾的性能有壮阳、行气血、通诸经、逐寒湿等作用。两…  相似文献   

8.
围绕承淡安《中国针灸学》所论述的艾炷直接灸法,分析艾炷直接灸具有"热刺激"和"火伤毒素"的灸法本质,因此被承淡安认定为传统的经典灸法。同时分析了承淡安通过艾绒的选择、艾炷大小、多少、松紧等途径,使艾炷直接灸灸量更可控制。总结了承淡安把艾炷直接灸用于疑难病和传染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表明只有掌握灸法的作用特性和适宜病症的关键病理,才能正确选用艾炷直接灸并操作适宜的施灸方法。承淡安肯定了艾炷直接灸治疗疑难病和传染病的临床效力,优化了艾炷直接灸的具体操作方案,启示我们应更加深入研究灸法,使灸法广传后世、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
无烟灸条     
中医灸法治疗在我国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疗效肯定。但艾绒灸条在临床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烟雾大、气味难闻等。为了保持艾绒灸条的特点,克服缺点,在传统灸条的基础上,试制成功无烟灸条。本文介绍了无烟灸条的处方、制法、使用方法及使用优点等。  相似文献   

10.
灸法是用艾绒等药物烧灼或熏熨体表的穴位部位,借灸法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红炉点雪》指出:“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无往不宜。”  相似文献   

11.
灸法对皮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农虞  杨兆民 《江苏中医》1993,14(11):31-32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验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近代随着电子灸,电热灸,红外灸等的出现,灸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科,但艾绒在不同灸法中的作用是否可被单纯热的刺激替代,灸量与疗效的关系如何等问题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不同灸质,灸量,灸法等对皮肤温度影响的有关研究,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2.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对于艾灸治病的作用机理,现代研究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灸法的物理效应(热效应),灸法的化学效应(药性作用)和灸法的"综合效应"(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燃烧时的热效应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和灸、隔姜灸、麦粒灸,不同灸法对局部效应与整体效应影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温和灸、隔姜灸、麦粒灸3种灸法刺激,对大鼠施灸局部神阙穴皮肤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作用和血脂调节的影响。结果艾灸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温和灸组、麦粒灸组与隔姜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温和灸组与麦粒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x43的表达与不同的灸法影响密切相关,这一结果与不同灸法对血脂调节的影响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孟子·离娄》说:"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灸法,是用艾绒或者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外台秘要》指出:"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  相似文献   

15.
化脓灸是直接灸法,就是用艾绒高约一公分,椎底直径0.8公分,置穴位上着肉燃烧,使其化脓疼痛长期刺激,而达到愈病目的。我院针灸科观察化脓灸在治疗上是有一定的特殊价值,特別对一般顽固性慢性疾病如哮喘、发育不良、肝硬化、坐骨神经痛等,久治不愈,曾经使用过一般针灸法效果不大时,改用化脓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灸法是利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上进行烧灼、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因其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千百年来深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喜爱与重视。灸法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现代针灸学的发展,灸法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结合古今文献,本文主要从灸质、灸量、灸法、灸时、灸温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灸法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并指导灸法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灸学·施灸的禁忌》谓:“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疔疮实热阳证的病因病机为外感火热毒邪,而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热盛肉腐而成脓。治疗原则应为“热者寒之”,宜用清热解毒法,药用寒凉之剂,内治外治皆然。若用辛温的艾灸之,以火济火,似犯重戒,故疔疮实热阳证忌灸,似乎以成定论,但笔者以为不能一概而论,故特商榷如下。 1 文献记载疔疮实热阳证可灸 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灸法治疗众多疾病的内容,因当时针法尚未产生,故所有的经脉病证均用灸法治疗,并未指明灸法仅适用于虚寒阴证而禁用于实热阳…  相似文献   

18.
风寒湿导致的痹证,施行灸法治疗,效果较好;热痹能否施行灸法治疗,大家意见不一致。我们试用灸法结合耳压治疗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取阿是穴,以温和灸法,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耳压取穴,以患侧相应部位为主,并配合神门、肾上腺、肾、肝和皮质下等,同时于耳尖点刺放血2~3滴;穴位轮番使用,隔日更换1次,5次为1疗程。结果,全部在10天以内显效,其中两例治愈。如黄  相似文献   

19.
在热敏灸得气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下,解析李梴《医学入门》中炼脐灸法的技术要素,认为灸温与灸时参数是关键,并建立"量化艾绒、定量加绒"的标准以达到适宜灸温与灸时,创立热敏灸炼脐术,再现了李梴炼脐灸法"一身烘热、一身微汗、一身轻松"的神奇效应。热敏灸炼脐术临床多用于胃脘痛、泄泻、便秘、痛经、阳痿等病证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由急性胆囊炎失治误治或患者本身调摄不当迁延而致。“灸”为“灼体疗病”之意,灸法是用艾绒等点燃后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温和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行气和血、扶正祛邪以治病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现将笔者采用传统灸法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