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信件的说明 下面是陈原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内容是如何评价张元济。我给陈原的信写于1988年8月4日,与信一起奉寄拙作《志在报国,德泽千秋——论张元济的思想和事业》一文油印稿。他回信作于同年8月9日,为接信不久就写。我与陈原并不相识,以后也从未谋面,所以是素不相识两人间关于张元济的一次通信。张元济一生与商务印书馆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总编,我又一次流着泪给您写信了。第一次流着泪写信是因为我无法生活下去了,而这次流泪,是因为我太激动了……” 这是我们近日在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孙楼村见到刘洪娟时,她让我们给《沧州日报》总编辑张法治同志捎来的信。而且,她特意请求我们要登在报纸上,以对张总编及所有关心她家的人表  相似文献   

3.
如今年过八旬的我,虽两鬓花白,垂垂老矣,然记忆中经常历历在目的难忘往事,依然如昨天发生般。尤其是在中南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更是终身难忘。记得十分清楚,1956年9月1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向当晚在"春耦斋"主办舞会的警卫处要了一张入场券,借以实现冀盼已久的细睹领袖风采的迫切心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南海工作最令外人羡慕之处就是能常常见到毛主席。可是我到中南海三年了,还一次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跟韩老师见面,我真记不清楚是在哪一次大学生广告创意比赛或许是颁奖礼时介绍认识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韩老师留给我的名片。上面有他一张满脸笑容的彩色照片,也就是这张照片让我对他产生更深的印象。自从那一次的见面后,我们经常在大学生广告活动碰头,偶尔也会在颁奖礼上。最近一次应该是艾菲评选的活动,而最有代表性的算是两年前在山西太原的晋商品牌大会。  相似文献   

5.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6.
随双亲两次游西湖 少年时代,我先后两次随双亲游西湖。一次十岁一次十二岁。虽至今时隔七十余年,许多往事仍然印象很深,特别是父亲在旅游活动中的言行,更难忘怀。现择要略述一二。 这两次杭州之行,《张元济日记》中都有记录。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四月“二日至杭州,九日回”;第二次民国七年四月十六日“请假赴杭州,”廿六日称“昨日午车自杭州返”。可惜在杭州的活动没有留下片言只字。其实那些日子是父亲难得摆脱繁杂公事,与家人同享天伦之时,也是我印象中父亲特别高兴的几天。  相似文献   

7.
两位漫画家,新民晚报的郑辛遥和《现代家庭》杂志的潘顺祺,最近联袂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幽默画展。就在他们的幽默画展不久,我对他们作了一次不无幽默的采访——我让两位漫画家抓阄。幽默是天生的吗? 五张牌里,郑辛遥眯眯笑着抓了中间一张。他说,他现在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十分感兴趣,根据著名的“中庸之道”,当取这一张。十分奇妙,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潘顺祺也在五张里面取其中。而且,两张牌里,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也是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8.
当我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邓小平同志和中国记者合影的照片时,我作为在场的一名普通记者,又一次使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使我想起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那是1989年11月13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长斋藤英四郎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采访这一次活动的中方文字记者有新华社的朱云龙,人民日报的孙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魏赤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王冬梅、中国日报的张平和中国新闻社的我。  相似文献   

9.
两位漫画家,新民晚报的郑辛遥和《现代家庭》杂志的潘顺祺,最近联袂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幽默画展。就在他们的幽默画展不久,我对他们作了一次不无幽默的采访——我让两位漫画家抓阄。幽默是天生的吗? 五张牌里,郑辛遥眯眯笑着抓了中间一张。他说,他现在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十分感兴趣,根据著名的“中庸之道”,当取这一张。十分奇妙,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潘顺祺也在五张里面取其中。而且,两张牌里,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也是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幽默是天生的吗?幽默能不能后天培养呢?这也是许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老公,当你第N次一脸傲色说你撑起了这个家,在我面前俨然一副上帝嘴脸的时候.我不得不给你开出这张全职太太的帐单。  相似文献   

11.
一张汇款单     
多日来,一张寄自家乡的汇款单一直摆在我的案头,每天上班,我都良久注视着这张1680元的汇票它就像压在我心口的一块石头,让我感到凝重和压抑.  相似文献   

12.
终于找到了!     
我们知道,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最终是 依靠一张报纸。经考证,这张报纸就是《山西日 报》,当然后来还依靠了《大公报》等其他传播 媒介。《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 年版)是这样写的: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 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 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 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讯员把这 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 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相似文献   

13.
要留心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处处留心,就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报道线索。一次,我收到一封接站的电报,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夹有一张沈阳市电信局印制的“火车主要干线到沈列车表”,我查了此表,顺利地接到了亲人。电报附带一张小小的列车表,它方便了客户。沈阳  相似文献   

14.
张青 《新闻导刊》2008,(1):33-34
"给我一张票吧,我从北碚一大早赶来,很不容易的。"这是2007年11月28日,在重庆晨报热线室发生的一幕。票已在现场全部发完,晨报记者编辑都达到一票难求的程度,然而这位女士苦苦要求给她一张29日在重庆金源大酒店举办的晨报理财大讲堂的门票。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16.
千里姻缘     
一 1982年10月,当时我在鸡西矿务局作新闻报道工作.一次我出去采访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两份材料,是局工会送来的.其中一份材料不长,却吸引了我. 这份材料介绍了鸡西矿务局东海煤矿残疾青年张坚强高中毕业之后,自学中医为人治病的事迹.我被张坚强顽强的精神所感动,第二天,便驱车百余里,来到张坚强家里采访. 那天,在张坚强的家里,除了本矿的患者外,还有来自黑龙江鸡两市里和铁力县的患者,把他家的里外屋挤得满满的. 趁他看病的空隙,我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  相似文献   

18.
我和张洪玲同志就编辑概念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了。张1997年在《编辑之友》第3期发表的《编辑作品概念不能重构》一文又对我的《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作了批驳。因为张文除了大量重复出现的语言逻辑毛病之外,并没有原则性的新意见,我本来不准备作答。但久久想来,我完全不作答复,作者和读者可能认为我默认了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1950年元月4日,四川崇宁县解放并实行军管。同月20日,我从“崇宁县人民解放工作服务团”(以下简称“人工团”)调入中共崇宁县委安德乡征粮工作队.支前解放大西南。2月11日,崇宁县发生匪特武装大暴乱,杀害我多名征粮工作队员,震惊省垣。3月6日,我们参加平息暴乱的中共崇宁县委会全体干部拍了张合影。就是这张老照片见证了我亲历的一段难忘的战斗岁月。  相似文献   

20.
跟汪家熔先生通了数年的信,却一直未谋面。前年第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我在北京连打数个电话,他均不在家。去年他到南京来,我却到太原去出差了。这回去北京,早早地通了电话,怕再失去一次机会。汪老住在颐和园后的青龙桥六一幼儿园内。我从北大换了一次车,边走边问,刚走到六一幼儿园门口,正问“汪家熔住在何处”,传达室的人指着正走过来的一位老者说,“他就是”。寒暄过后,我怎么也没想到,电话里那个声音朗朗、面前这个步履矫健、须发还基本是黑的人竟有70高龄了。在出版史的研究圈里,汪家熔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退休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曾经搜集、整理、辑集了一批有关商务创办人之一的张元济的图书,如《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诗文》、《张元济书札》等著作,为国内张元济研究的开展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