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国内19年来47例急性心肌梗死(枷)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资料,总结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检索1989~2005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收录的有关AMI并发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并总结47例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经手术成功救治44例(93.6%),手术死亡3例(6.38%),分别为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个月~8a,死亡3例(6.38%),其中2例为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后2个月又发现心脏杂音并反复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术后3个月发生肺部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穿孔常常合并室壁瘤,由于病情较危重,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穿孔2周以上修补穿孔者比较容易。合并室壁瘤和冠状动脉病变应积极处理,加强心肌保护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检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声像图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中,前壁心梗6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2例,下壁心梗1例。心尖部前室间隔穿孔8例,后室间隔穿孔1例,穿孔直径0.7~2.0cm。并发室壁瘤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破裂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e ca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室间隔封堵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护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护理方法.从而为此类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整理并总结2001年10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破裂行PCI联合室间隔封堵治疗的1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13例患者住院期间10例存活(住院存活率为76.9%),3例Killip IV级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2例心性死亡(住院病死率为23.1%)。随访2~66个月。平均(37±2.3)个月.出院患者均存活;门诊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心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与入院时比较,改善1级3例、2级4例、3级3例。围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破裂患者行联合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存活率,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严密的病情监测与急救、精心的护理可使患者安全度过联合介入治疗的围术期。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我科1993年7月~1996年7月行CABG术23例,手术成功率95.7%。本文就其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处理原则进行分析。1临床资科1.1一般资料男19冽,女4例,男:女为4.75;1;年龄45~69岁,平均54.6岁。有心绞痛病史22例(94.4%),其中不稳定型14例,劳累型4例,混合型4例;无症状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2冽,急性心肌梗死6例,合并左心衰9例。术前心功能1级3例,!级11例,回纽7例,IV级2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39.l%),培尿病6例(26.1%)和高脂血症12例(52.1%)。23例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圉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7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53例,Ⅳ级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5.6%;术后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8.1%。随访58例,随访时间1~50个月,晚期死亡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心功能Ⅰ、Ⅱ级49例,Ⅲ级7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病史长,合并症多,瓣膜损害严重,心功能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完善的术前检查,全面掌控患者各器官功能状态,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术中注意心肌保护、良好纠正瓣膜功能、避免副损伤,慎密的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封堵伞行室间隔穿孔封堵,同时或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远期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行室间隔封堵术,并行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心功能的评定采用临床观察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方法,追踪 12~22 个月.结果 心功能由术前的Ⅵ级恢复为Ⅰ~Ⅱ级并维持至今.术后无心绞痛发生,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结论 AMI 并发室间隔穿孔,择期介入封堵室间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在封堵术成功数日后进行较术前及同期进行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 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大部分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结果 术后经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大部康复出院 结论 术前早期明确诊断,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心内直视手术治疗13例重症冠心病急性发病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 13例重症冠心病急性发病患者中,急性广泛前侧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顽固性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6例,PTCA及支架植入导致前降支血管破裂1例;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射血分数(EF)0.26~0.42.心胸比0.58~0.80.全部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内直视矫治手术,术前或术后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选择同期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56例无心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结果 10例存活,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重度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于术后8 d死于严重腹膜炎.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反复室颤、切口不愈合、急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随访3个月~6年,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例,无远期死亡.对照组无手术死亡,与手术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仅限于切口感染及短暂性心律失常;无IABP使用.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心内直视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急性发病是有效的手段,但较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死亡率明显提高.及早应用IABP对提高此类手术成功率起到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功能严重低下的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共有37例射血分数(EF)〈30%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7—76(平均61.6±7.8)岁。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例,多支病变35例,左主干病变10例。术前射血分数0.18~0.29(平均0.24±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22例,支架植入治疗史6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3例,Ⅳ级3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11例,合并室壁瘤5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mm,平均(61.3±4.2)mm。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1±15)min,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治疗期间病死2例,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1例,肺梗死1例。在出院后随访2—21个月中,有3例病死。3例慢性心衰需长期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能避免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术中的缺血损害,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总结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改善心功能,加强心电图监测,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切口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