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染色体的多态性与主体异染色质有关。第9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大小和位置的改变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特别引人瞩目。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9号染色体的这种多态现象。最近,我们在三例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发现了9号染色体一种新的变异:在增长的次缢痕异染色质区内,出现一条明显的深带。现将已做家系调查的两例报道于下。例1.王××(遗883号),男,18岁,因肌肉萎缩于1981年11月来遗传门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 G 显带检查发现一条9号染色体 qh 增长,其中部有一条明显的深染带,其它染色体未发现异常。追查其家系,发  相似文献   

2.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对水貂做了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的分析。结果表明,水貂染色体G带带纹丰富,每条染色体上均显示出数量不等的明暗相间的2种带纹,中期相单倍体组G带共有154条。染色体C带染色显示了水貂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每条染色体均呈C带阳性,主要分布于着丝点区域,在具有随体的第2、7二对染色体上,C带由着丝点区向臂部伸展呈现C带强阳性。水貂染色体的核仁组织者,有2对,分布于第2、7对染色体长臂。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我国米赛按蚊(Anopheles messeae Fall,1926)进行了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和异染色质带的研究。发现了性染色体的种内多态现象,并论证了这种多态现象可能是由于结构异染色质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多态现象引起。结果提示,染色体核型和分带研究在按蚊近似种团的分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常见的三色短毛豚鼠染色体进行显带处理,作了G带、C带和银染核型分析。经胰酶—吉姆萨G显带,表明豚鼠早中期单倍体共有201条带,每一条染色体均有数量不等的、明暗相间的带;各个染色体着丝点区域均显出深浅不同的C带,每两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C带的染色强度相同,而不同染色体上,结构异染色质的数量是不等的,豚鼠的Ag-NORs(银染核仁组织者)一般有4对,分别位于1、2、10和15号染色体的端部。  相似文献   

5.
本地实验犬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诊断犬染色体病以及进行犬的分子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采集13条正常本地犬(6条雌性、7条雄性)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常规及G带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本地犬的染色体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其染色体数为2n=78,雌性染色体核型为78,XX,雄性染色体核型为78,XY。39对染色体中有38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长度逐渐递减;1对性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X染色体最大并与人X染色体形态极其相似,Y染色体最小。结论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发现,可以明确鉴别犬第1~21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但很难可靠地鉴别其余的17对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染色体的数目为2n=16,n=8。其核型分为三组:第一组,1~2号染色体,1号为大的亚端部着丝点。2号为大的亚中部着丝点,系性染色体,雌性为异配性别(ZW);雄性为同配性别(ZZ)。第二组,3~5号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点。第三组,6~8号染色体,为亚端部和中部着丝点。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核型符合亚洲组裂体吸虫的表现,与曼氏血吸虫的核型(1号为端部着丝点,2号性染色体ZW为亚端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东北产中华大蟾蜍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数目是22个,12个大的和10个小的,全部染色体为中央和亚中央着丝点。根据染色体的臂比指数和相对长度,可将它们排列成4组(群):A(1—2);B(3—6);C(7—10);D(11)。其中只有在第6对的长臂上有随体,未见到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对G—带是经胰酶处理后,再经姬姆萨氏染色,出现明暗相间的带型,对每条染色体加以鉴别;C—带法,使染色体中的结构性异染色质容易染色,对常染色质只能显出较淡的轮廓,此法是专门显示着丝点的。作者对小白鼠骨髓染色体经胰酶适当处理后,再经姬姆萨染色同时显示G—带和C—带,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一、试剂: 1、生理盐水; 2、0.25%胰酶:临时配成0.025%胰酶。 3、0.4%酚红或0.4%酚酞。 4、0.5N氢氧化钠。 5、姬姆萨染液:配方同人体染色体常规。 6、磷酸盐缓冲液:PH=6.8。二、操作方法: 1、在45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0.25%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G显带和C显带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人体肺腺癌细胞系LGC-7910的第150、173及183三代细胞进行了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本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67至69,具有许多涉及复杂染色体重排的标记染色体。其中9号染色体长臂的等臂染色体可能是肺腺癌的特征性畸变。9号染色体在大部分细胞中丢失,9号染色体短臂丢失可能在肺腺癌的生存及演进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n=7。其核型分为 A、B、C 三组。A 组,1—2号染色体,1号为亚端着丝粒,2号为亚端着丝粒或亚中着丝粒。B 组,3—5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或亚中着丝粒。C 组,6—7号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A 组第2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X染色质从1949年被Barr氏等发现后,逐步为人们证实。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X性染色质是来源于女性两个X中一个具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类常染色体异染色质变异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经G显带(对可疑异染色质做C显带)之后油镜下进行核型分析,并详细记录所检病例的临床表现或生殖情况。结果在我院近3年来就诊的3596例遗传咨询者中检出常染色体异染色质变异95例,占2.64%,其中自然流产及胚胎停育53例(55.79%),不孕不育21例(22.10%),子代异常11例(11.58%),表型或智商异常7例(7.37%)以及正常3例(3.2%)。结论常染色体异染色质变异具有一定的临床效应,可能是引起生殖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类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人类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数目是相对恒定的。根据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国际体制》(ISCN1995),正常男性核型是46,XY,正常女性核型是46,XX,正常男性和正常女性的染色体中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1对(2条)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XY(XX)决定。但人类染色体核型又是一个高度变异的体系,这主要是指在正常人群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诸如染色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显带技术是六十年代末(Caspersson等,1969)至七十年代初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它不仅对细胞遗传学的整个面貌开始更新,而且对染色体组成的特定水平提供了重要资料。染色体显带的分类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对构成染色体的各种亚结构的确认,而分为:①恒定的异染色质带;②变化的带;③核仁组织者和④动粒。第二种分类法主要是依照显带的技术方法而分为:Q、G、R(T)、C带和Ag—NOR技术(N带),另外还有A、Cd、D、F和Giemsa—11等带型,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培育近交系实验用犬新品系提供遗传指标。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分析。结果 本地犬的常规染色体核型2n=78,雌性为78,以,雄性为78,XY。G带核型可以明确区分1—21号常染色体和XY性染色体。结论 通过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犬的分子原位杂交和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年多来,我们采用了末稍血、脐血、羊水细胞、绒毛细胞等染色体培养和G 带和 C 带的技术以及性染色质的检查等方法,应用于临床遗传疾病的诊断及新生儿和胎儿的健康予测。在检查的202例中发现畸形病人并染色体异常11例。分别为:一、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其原因为父或母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性染色体的不分离,含有一条性染色体 X 的精子(或卵子)与不含有性染色体的卵子(或精子) 相结合所致,故比正常女性缺少一条性染色体,而成为XO 型。主要为:身材矮小、乳房不发育、内外生殖器官幼稚型、性腺为条索样纤维组织因此闭经。有颈蹼、肘外反、桶状胸、部分病人智力低下。此综合征是1938年由 Turneis 首先描述,故称 Turner(?) 氏综合症。本文二例(门诊号分  相似文献   

17.
端粒、端粒酶与人体肿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周剑芳综述范维珂,汤为学审校中图分类号R730.2端粒(telomere)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异染色质结构,具有保特染色体稳定的功能。1978年Blackburn和Gall测定了第一个端粒序列,基于它自身独特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分子遗传学把人类Y染色体分成两个大小近于相等的主区:一个常染色质区(Yp~(ter)→q~(11));一个异染染色质区(Yq~(11)→q~(ter))(p、q分别表示染色体短臂及长臂)。由于Yq长度主要由Yq上的异染色质(Yq~h)长度决定,所以Yq的长度多态性主要就是Yq~h的长度多态性。Y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一直认识不一,一些学者认为:Y染色体长臂增长与身高、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福建北部的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及四川并殖吸虫的染色体及核型。三种并殖吸虫染色体数目均为N=11、2N=22。并首次报告了四川并殖吸虫的C带核型,某些染色体除着丝点外,还可见近中部或近端部结构异染色质。鉴于并殖吸虫染色体数目的同一性,认为并殖吸虫生物学分类不宜过于复杂。  相似文献   

20.
宋欣  金志刚  俞文萍 《浙江医学》2009,31(4):499-500
染色体多态性是指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着丝粒周围结构、形态和着色强度的恒定非病理性细小差别。在人类染色体中,含有高度重复DNA的结构异染色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它集中于着丝粒、端粒区、随体、次缢痕和Y染色体长臂,染色体的多态性也集中地表现在这些区域。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染色体多态性与一定的临床效应如自然流产、不孕不育等相联系。本文总结了我院染色体检查中发现的1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5例次缢痕增加及2例着丝粒周围重复,分析其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