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1月至2005年2月我科经治的25例鼓室硬化症临床资料。手术均在全麻显微镜下采用剥除硬化灶,修补鼓膜或加听骨链重建行Ⅰ期鼓室成型术。采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以自体乳突骨皮质或陶瓷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结果:病灶侵及鼓膜、鼓岬、砧锤骨、镫骨及周围,均呈板障型乳突,无并发胆脂瘤。听力提高15?dB以上24例(96%),术后4例有眩晕。结论:尽量清除硬化灶,形成宽大的鼓室,并重建鼓膜和听骨链,手术疗效与病灶影响听骨链程度有关,精确、熟练的耳显微外科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鼓室切开结合外耳道和鼓室成形术治疗主要局限于上鼓室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上鼓室进路治疗31例病灶主要限于上鼓室的胆脂瘤患者,并于清除病灶后,用耳屏或耳甲腔软骨/软骨膜行外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术,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和恢复传音结构。结果:经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和鼓室成形术后,除2耳鼓室硬化者外,余听力都有提高或保持正常状态,仅有1例出现鼓膜穿孔,31例均未发现囊袋状内陷或胆脂瘤再发。结论:上鼓室切开进路,I期用软骨/软骨膜行外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术,较好地恢复了外耳道及中耳结构形态和功能,对治疗局限于上鼓室的胆脂瘤和防止复发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对8例乳突根治术后患耳行鼓室成形术的经验。认为只要鼓室粘膜完好,咽鼓管通畅,干耳,即可作重建外耳道(架桥)鼓室成形术。鼓室内壁部分上皮化,于清除上皮后,鼓室内放置硅胶片,待鼓室粘膜生长后可再作鼓室成形术。本文8例中除1例外,听力均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鼓室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有完整资料且随访半年以上、经鼓室成形术治疗的33例鼓室硬化患者(I型8例,II型9例,III型2例,IV型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鼓室探查+鼓膜成形术,25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以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力改善15dB以上或达应用听力水平为手术成功标准,评估其疗效。结果 33例患者术前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阈为54.09±9.76dB HL;术后半年随访时平均听阈为38.85±8.42dB HL,总手术成功率为63.64%(21/33),其中鼓室探查+鼓膜成形术8例中4例(50%)手术成功,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25例中17例(68%)手术成功。结论鼓室成形术是治疗鼓室硬化的有效手术方法,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清除听骨链周围不同范围的硬化灶。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6岁。因左耳、咽部阵发性疼痛1周就诊。患者因左中耳腔反复积液病史,1周前行左中耳腔置管术,置入的通气管为头皮静脉针头连接的软管,长约50mm,自耳道前下方皮下、鼓环下置入下鼓室,通气管的前端触及下鼓室的内壁,深度约3~4mm。术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左耳深部、咽部剧烈针刺样疼痛,不伴其他脑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6.
采用日本耳科学会 1999年提出的鼓室成形术术后听力判定新标准对 1984~ 1999年间施行手术的鼓室硬化症进行了分析及讨论。其新标准为骨气导差15 d B(以往 2 0 d B) ,听力改善 15 d B(以往 15 d B) ,听力阈值达 30 d B(以往 4 0 d B) ,符合任何一项者均为手术成功。本文报告 74耳 ,男 2 5耳 ,女 4 9耳 ,年龄 17~ 6 4岁。随访时间最短 10个月 ,最长 9年 2个月 ,平均 3年 6个月。并发疾病有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5 2耳 (70 .3% ) ,胆脂瘤 9耳 (12 .2 % ) ,粘连性中耳炎 5耳 (6 .8% ) ,鼓膜钙化无穿孔 4耳 (5 .4 % ) ,鼓膜正常 4耳 (5 .4 %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鼓室填塞术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2015年对100例(10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术中均采用自体骨粉填塞上鼓室,术后6个月复查纯音听阈,随访1~5年,观察术后术腔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100例(100耳)中,术后1~6月发生术腔感染5耳,术后1年再次发生内陷袋1耳;0.5、1、2 kHz气导纯音平均听阈由术前的43.2±2.3 dB HL下降至术后的29.8±1.7 dB HL(P<0.01),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10.6±0.5 dB (P<0.01).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上鼓室自体骨粉填塞可以防止术后内陷袋再次形成,术后听力恢复满意,但前提是必须彻底清除病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讨论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效果,报告对鼓室硬化症67耳行鼓室成型临床手术成功率为72.9%,其中Ⅰ型与Ⅱ,Ⅲ型术后听力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化灶累及中耳部位与术前听力损失类型的关系、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鼓室硬化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鼓室硬化患者术前资料,术中病灶记录,评估术后听力改善水平。结果 传导性耳聋的病例中最常见病灶侵及上鼓室、锤砧关节周围,而混合性耳聋的病例中病灶累及鼓岬的概率明显高于传导性耳聋的病例。术后气骨导间距小于20dB 18耳,成功率40%,Ⅰ型鼓室硬化症术后听力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 听力损失的性质与硬化灶的范围及累及中耳的部位直接相关。手术处理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则根据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鼓膜紧张部完整的上鼓室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89年7月至2002年7月所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8~62岁,平均32岁;病史3个月至32年,平均9年.手术方法是以Bondy改良乳突根治术为基础,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单纯上鼓室凿开术38例,改良乳突根治术40例,乳突根治术4例.同期行鼓室成形术16例(W-Ⅱ型6例,W-Ⅲ型1O例).结果术后听力提高31例,占37.8%,其中达到正常听力范围、气骨导差消失者19例,提高15dB以上但未达到正常者12例.保持术前原有听力者47例,占56.6%.听力下降者4例,占4.9%.随访1年~12年,平均6年,67例保持干耳,占81.7%;15例偶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4例有肉芽生长,经过局部处理而消失;4例有胆脂瘤上皮生长,需要经常清理但未再手术,占4.9%;随访中听力无明显改变者74例,比术后下降者8例.结论以Bony改良乳突根治术为基础,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上鼓室胆脂瘤82例,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分析鼓室硬化症的病理类型和疗效.方法:对1983至1999年手术的129耳作回顾性分析.129耳中鼓室成形Ⅲ型62耳,病灶剔除加成形Ⅰ型55耳,行镫骨切除术2耳,行镫骨撼动、提高术4耳,面神经骨管骨质增生凿除2耳,4耳砧镫关节嵌合.结果:129耳中有钙化型109耳(85%),骨化型20耳(15%),其中8耳经光镜检查确诊.近期听力增加10dB以上骨化型12耳(60%),钙化型71耳(65%),钙化型近期听力疗效略好,但两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0耳(骨化型10耳,钙化型20耳)3个月~15年,骨化型仅5耳(50%)较术前提高10dB以上,且6耳再次手术;钙化型13耳(65%)保持了术后的疗效,两型远期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鼓室硬化症两种类型均常累及三听骨,治疗时尽可能保留镫骨,剔除病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良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方法,以自体和同种异体肋软骨为听骨重建材料,完成鼓室成形术264耳。自体肋软骨柱102耳术后经5~6年随访,同种异体肋软骨柱162耳术后经4年以上随访,听力提高15dB或达应用水平分别为79耳(77.4%)和124耳(76.5%),术后远期听力效果较为满意。对该术式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鼓室成形术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3岁.2006年6月9日来我科门诊,诉左耳塞入1枚磁性金属异物后耳鸣、耳胀伴听力下降1 h余,在他院就诊,未发现异物,给予3%过氧化氢冲洗左外耳道后来我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上鼓室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耳上鼓室胆脂瘤并行全耳内镜下手术的患者。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总数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15~68岁,平均41岁。术中常规取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于耳内镜下清除胆脂瘤,行鼓室成形术,根据具体情况行上鼓室重建术、听骨链重建术。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和6月复查。结果所有47例患者中,32例(68%)为局限在上鼓室的胆脂瘤,15例(32%)为胆脂瘤同时累及中鼓室、前鼓室;其中21例(45%)听骨链完整,26例(55%)锤骨/砧骨有破坏。其中29例行听骨链重建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面瘫、耳流脓、鼓膜穿孔。术后复查,所有患者的鼓膜形态良好,无内陷、无穿孔,移植物形态良好。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3.45±9.56 d B HL,术后平均气导听阈为27.23±6.89 d B HL,术前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8.42±6.78 d B HL,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3.62±8.67d B HL,术前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29例行听骨链重建术者,术后气骨导差<10d B HL者11例,10~20d B HL者13例,20~30d B HL者3例,>30d B HL者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变复发、病变残余,无二次手术者。结论全耳内镜经外耳道手术处理上鼓室胆脂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上鼓室前骨板的形态及其对上鼓室胆脂瘤的发病机理的重要影响,本文报告了20例成人颞骨和12例上鼓室胆脂瘤的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该骨板平均长度52mm,平均厚度11mm,上鼓室前骨板及其附着的粘膜皱襞随乳突气化的不同,而形态不同,若形成骨性骨膜,易于使鼓岬阻塞的病人出现上鼓室负压,诱发上鼓室胆脂瘤。手术时切除上鼓室前骨板及其粘膜皱襞,可显著降低上鼓室胆脂瘤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52例(5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30耳,骨疡型22耳)患者在清除病变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术,其中单纯鼓室成形术12耳,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40耳。结果:全部病例均干耳,无一例胆脂瘤复发。语频段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5耳,提高20~29dB者9耳,提高10~19dB者31耳,小于10dB者7耳,无听力下降者。结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可行Ⅰ期鼓室成形术,鼓膜有效振动面积、镫骨及镫骨底板的活动度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咽鼓管功能不良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们对因中耳炎或其它疾患遗留的鼓膜穿孔40例行鼓膜修补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透明质酸在鼓室成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透明质酸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在鼓室修补术中的应用和透明质酸的耳毒性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