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普外科 1992年在临床上采用连续皮内缝合后 4 8h内拆线获得成功[1] 。 1995年 1月至 12月间我院普外科对首次手术病例采用普通丝线皮内缝合关闭切口 90例于术后 4 8h内拆线 ,与丝线常规缝合关闭切口 90例于术后 7d拆线进行临床对照观察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分组按手术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 (下称皮内组 )和常规缝合组 (下称常规组 )。皮内组 90例 ,无菌切口 15例 ,包括斜疝修补术 6例 ,乳腺手术 4例 ,甲状腺手术 5例 ;污染切口 75例 ,包括阑尾切除术 3 2例 ,胆道手术 3 3例 ,胃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非污染手术切口,观察组98例,进行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对照组82例,进行传统丝线单纯间断缝合。结果:观察组98例,甲级愈合率98.98%,乙级愈合率1.02%,无丙级愈合;对照组82例,甲级愈合率86.58%,乙级愈合率10.98%,丙级愈合率2.44%。结论: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具有损伤小,愈合快,术后切口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苏军领  郑小霞 《河北医药》2009,31(11):1342-1343
女性下腹部脂肪大多较厚,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用丝线分两层间断缝合或作一层间断缝合的方法,均因对脂肪层干扰较大,术后易出现脂肪层液化,而且外观呈“蜈蚣状”,即不美观又需拆线,且受是否贫血影响拆线时间。近年来我院采用皮下放置引流,不逢合脂肪层,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皮肤层,具有美观,不需拆线等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常用的可吸收合成缝线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线,聚二氧杂环包酮线,这类缝线具有满意的抗张力强度,良好的操作性能,材料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无毒性、无胶原性和无致癌性,对抗体组织反应小,具有较强的抗酸性及抗感染的作用[1]。我院于2000年4月~10月采用聚乳酸羟基已酸线行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24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3例,男98例,女145例。年龄8~85岁,平均年龄47岁。1.2 切口愈合类型:Ⅰ类切口计89例,包括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6月~2001年6月 ,我院外科共完成直切口腹部手术292例 ,其中146例采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皮内缝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292例 ,男122例 ,女170例 ,年龄9~76岁 ,其中9~15岁32例 ,15~25岁60例 ,25~45岁102例 ,45~65岁80例 ,65岁以上18例。Ⅱ类切口190例 ,Ⅲ类切口102例。1 2手术方法 :将本组随机分二组各146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丝线分层缝合关腹 ,观察组行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线一根 (已灭菌、自带园针 ) ,从切口上端开…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将皮内连续缝合术用于手术切口缝合,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对剖宫产术手术切口采用连续皮内缝合12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常规方法剖宫产120例为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6.5岁。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和麻醉同常规剖宫产。研究组采用耻骨联合上3 cm作5~6 cm弧形切口。采用1号丝线成间断缝合皮下脂肪。用4-0无损伤缝合线行切口皮内连续褥式缝合。对照组全部采用腹壁直切口1号线常规间断外缝皮肤。  相似文献   

7.
罗云茹 《河北医药》2012,34(16):2476-2477
剖宫产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一种有效快速、相对安全的常用手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腹壁皮肤切口的愈合和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产科剖宫产手术横切口的优点为美容,因为横切口瘢痕部分被阴毛覆盖,剩余下腹两侧切缘并不明显,再者几乎不致于产生腹壁切口疝[1].腹壁缝合传统的方法是各层都必须缝合,但是大多女性此处脂肪较厚,切口的脂肪液化明显增多,切口缝合过密过紧导致切口愈合不良严重困扰着女性患者.现采取改良的切口缝合的方法,不缝合脂肪层,仅在皮内缝合皮肤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改良的皮内缝合方法切口愈合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处理难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改进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我院自1994年4月至现在,已常规采用 Pfannestisl 横切口皮内缝合腹膜外(顶测联合法)剖宫产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均系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我院住院病人,共计703例,占同期出院病例的40%(剖宫产率42%)。手术指征,头盆不称243例:骨盆狭窄105例:胎儿窘迫95例:胎方位异常75例;其他(过期妊娠,前置胎盘,高龄初产、巨大儿、先心,外阴白斑。)共计184例。手术时机掌握:86%宫颈口已容受或开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优缺点,寻找安全性大、优越性强的方法。方法对169例足月妊娠有手术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全层间断缝合3-5针、3/0薇乔线连续缝合脂肪层及皮肤,对切口缝合时间及愈合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切口缝合时间相比有差别,甲级愈合率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用于会阴切口缝合的效果。方法采纳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结果切口愈合率达99%。结论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并皮内缝合皮肤不拆线是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对部分妇产科的手术患者,采用Pfannenstiel横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的方法进行缝合皮肤,与同期同样切口但选择皮肤间断式缝合的患者对照,探讨Pfannenstiel横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1 资料来源:1990—03~1992—04,我院对168例妇产科患者采用了Pfannenstiel横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其中剖宫产76例,子宫切除60例,卵巢肿瘤切除18例,宫外孕手术12例,绝育术2例。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手术皮肤的缝合方法有甲状腺手术的皮内缝合法[1],不缝合皮法处理甲状腺手术切口等[2]。过去常用的皮肤间断垂直缝合法,现已逐渐被各种皮内缝合法所取代。我院外科自1995年7月至今对104例甲状腺手术使用VICRYL缝线采用皮内缝合法并加以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腹部切口愈合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下腹部开腹手术共200例,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实验组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采用普通1号丝线间断缝合腹部皮肤切口。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尸〈0.01)。结论华利康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口愈合好,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朱桂肖 《河北医药》2013,35(4):556-557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医学界在手术患者皮肤的缝合方面也在寻找更好的方法。传统的妇科手术皮肤缝合方法采用1-0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其缺点有脂肪液化、术后需拆线,遗留皮肤皱褶、蜈蚣样瘢痕等情况。近些年随着新型缝合线的兴起,皮内缝合法应运而生,最初采用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再连续皮内缝合皮肤(以下称传统的皮内缝合),优点是无需拆线,术后住院天数少,切口愈合后外观较美  相似文献   

15.
16.
杨玉霞 《北方药学》2012,9(3):53-53
目的:研究带线缝合针在剖宫产手术腹壁皮内缝合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带线缝合针。结果:无一例腹壁切口出现红肿、硬结及渗液,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及裂开,由于腹壁不留针眼,切口对合良好,外表非常美观,加上不需拆线,术后3天即可出院,住院时间可适当缩短,见腹壁切口遗留疤痕较小,无硬结,非常美观。结论:带线缝合针以聚乙二醇酸为主要原料,易被体内吸收,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无局部组织反应。采用皮内包埋缝合愈合好、愈合快、不留针眼,外表更为美观,被多数人,特别是年轻的初产妇要求使用。可完全吸收,无异物残留,不易形成硬结和形成切口感染,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丰年  张玉磊 《河北医药》2012,34(15):2350-2350
近年来,许多国家已将会阴切开缝合术常规地用于初产妇阴式分娩,在一定程度上使母婴免受产伤[1].产科临床会阴切开率亦逐年上升,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国内高达85%,有的医院甚至高达90%以上[2],并有进一步上升趋势.会阴直切术是产科较常见的手术,会阴手术切口缝合法过去采用羊肠线及丝线经皮间断缝合法,我院对60例会阴手术切口采用两种缝合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抽线式腹部手术横切口连续皮内缝合在临床上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至2012年腹部手术横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术后3d抽线法共184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手术横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抽线法甲级愈合1840例,脂肪液化延期愈合3例。结论可抽线式皮内连续缝合法具有皮下无异物,愈合快,瘢痕小,伤口更美观,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有很大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到2000年2月,我院采用新型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行会阴侧切切口皮内缝合2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年7月到2000年2月,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采用此法缝合共225例,年龄20~36岁,平均28岁。225例中胎儿窘迫34例(15.11%),第二产程过长8例(3.56%),臀位5例(2.22%),胎头吸引术5例(2.22%),会阴过紧、会阴体过长、水肿者166例(73.78%),重度妊高征3例(1.33%),早产4例(1.7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及手术切口选择方式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到9月份住院剖宫产的患者分两组,A组进行皮下脂肪组织的缝合,B组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结果 A组其中下腹正中直切口16例,下腹耻骨联合上横切口73例。B组其中下腹直切口16例,下腹耻骨联合上横切口62例。通过手术后手术切口是否发生脂肪液化,以及切口发生感染,切口不愈合行Ⅱ期缝合,进行剖宫产手术是否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结论通过两组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分析显示剖宫产是否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对切口愈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