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伴随缺口周围结构异常的室间隔缺损 (VSD)病例的诊断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手术证实为 VSD伴随主动脉瓣脱垂 (AVP)、瓦氏窦瘤 (VA)、假性室间隔膜部瘤(FAMS)形成以及右室流出道内异常肌束 (RVOTm)等室缺口周围结构异常的患者 6 9例 ,分析其超声上结构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 结果  (1)伴随 AVP和 VA的室缺多属流出道型 ,而伴随 FAMS和 RVOTm者均为膜周型。 (2 )这些伴随结构可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遮盖在室缺口的右室面 ,致彩色多普勒过隔分流束小于实际缺口 ,超声心动图难以准确测量缺口大小 ,部分患者还造成右室流出道不同程度梗阻 ,AVP或 VA者还可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结论 熟悉这类 VSD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 ,并作出准确的诊断 ,将对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时期与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诊断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意义及超声检查技巧。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合并室间隔缺损病例34例,每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详尽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解剖部位、狭窄程度及范围,确定是否合并有室间隔缺损,并详细描述缺损情况及合并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追踪随访手术结果,与超声所见对照,总结超声检查的经验技巧。结果超声诊断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31例,与手术结果所显示的右室流出道狭窄的部位及范围基本相符,左室流出道狭窄部位及范围与超声描述基本一致。其中,超声心动图漏诊 VSD 1例,误诊 VSD 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诊断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合并室间隔缺损,是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异常肌束对肌部流出部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的影响,提高超声对肌部流出部间隔缺损的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总结经手术治疗的11例肌部流出部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异常肌束患者的资料,分析异常肌束对缺损的影响.结果 横跨右室流出道或造成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肌束较易做出诊断,覆盖于右室流出道但未造成狭窄的异常肌束较难诊断,如果异常肌束覆盖室间隔缺损口,则造成超声诊断的误差.结论 提高对右室流出道异常肌束对肌部流出部间隔缺损影响下的超声诊断能力,对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时期和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8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8例,其中合并假性膜部瘤34例.结果:30例经右房切口,4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剪开隔瓣后完全显露真正的室间隔缺损,室缺直径在0.5~1.8cm,直径>1cm用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结论:术中完全显露真正室间隔缺损,才能完整修补缺损, 避免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冠窦瘤时两者相互关系及右冠窦瘤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影响。方法观察9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其中29例合并右冠窦瘤形成,分析二者共有时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征及规律性,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9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中合并右冠窦瘤者29例,占29.6%。二者共有者年龄在5~34岁,多在10岁以上;缺损大小7—20mm,多大于10mm。12例造成右室流出道狭窄;18例合并有主动脉右冠瓣脱垂;造成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窦瘤破裂者漏诊1例;2例误诊为多发室间隔缺损而漏诊右冠窦瘤。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室间隔缺损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8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漏诊及误诊原因,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解剖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8例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室流出道疏通术,术后未发现低心排及残余分流,均痊愈出院。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应与法乐氏四联症、双腔右心室等相鉴别。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可经右心房或右室纵切口清除流出道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7.
室缺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部分室缺的病人合并有室间隔膜部瘤,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超声心动图广泛应用,室间隔膜部瘤的术前诊断率相当高。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病人171例,合并有室间隔膜部瘤33例,其中真性室间隔膜部瘤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27例,均手术根治。并且根据室间隔膜部瘤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病人,男21例,女12例;年龄1岁~34岁,平均6.9岁;真性室间隔膜部瘤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27例。临床表…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或左心室流出道狭窄(PS或LVOTO)是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均存在远期右室流出道梗阻的问题。近期有学者采取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这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以期获得流出道与大动脉间更好的对位关系,解决术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问题和获得接近生理情况下血流动力学效果,同时降低远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VOTO)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的解剖特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37例小儿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并与普通四联症作比较。结果 该四联症无圆锥隔,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直接相连接,右室流出道梗阻以右室游离壁肥厚为主,需用补片加宽石室流出道以解除其梗阻者占97.3%,而普通四联症需补片加宽解除石室流出道梗阻者占76.01%(P<0.01);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5例,3d即控制,住院死亡1例(2.70%)。结论 该四联症室间隔缺损修补须防止左室流出道狭窄,宜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以解除其梗阻,而不宜过多切除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经室间隔缺损突入右室流出道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和鉴别 诊断。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6年9月在湘雅二医院及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 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经室间隔缺损突入右室流出道的患者19例,对照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变发 现。结果:术中病变发现16例符合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11例胸骨左缘2~3肋听诊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 有收缩期震颤,彩色多普勒显像右心室侧探及收缩期为主的连续性血流频谱,术前超声心动图及术中病变证实室间 隔缺损位置大小及右窦瘤破裂经室间隔缺损口突入右室流出道;其中3例还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3例与术前诊断不 符合,听诊闻及杂音,不伴有震颤;术前超声心动图及术中病变发现右窦瘤破裂口大、冗长,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瓣 狭窄并关闭不全、先天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1例合并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1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术中病变都未 发现室间隔缺损。结论: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右窦瘤破裂经室间隔缺损突入右室流出道是术前首选、快捷和无 创的检查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各阶段观察程序与方法能较好地观察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态大 小、毗连关系和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通过超声多普勒显像能发现右窦瘤破裂经室间隔缺损突入右室流出道的血 流频谱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膜部瘤(AM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统计VSD合并AIMS手术118例,合并其他畸形21例。采用切开隔瓣与未切开隔瓣对室缺进行修补,观察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情况。结果切开隔瓣致术后残余分流者2.91%,明显低于未切开隔瓣者6.67%。结论手术治疗VSD合并AIMS,应切开隔瓣,修补真正的室缺,可显著降低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真性、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19841998 年本院全组真性或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手术39 例,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 检查、术中所见几方面进行比较,对全部31 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假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 检查、术中所见等均可确立。术前诊断主要手段是UCG。术中所见最后确定真性和假性膜部瘤,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全部手术治疗无死亡,无合并症。术后对31 例假性膜部瘤患者随访6 ~15 年(平均11.6 年),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全部恢复正常人生活。结论:(1)术前、术中鉴别出假性膜部瘤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2) 对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应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其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7例经右房径路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作者强调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室间隔缺损病理解剖类型确认的临床意义,并就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自1977年12月至1991年11月,在体外循环下共施行室间隔缺损(室缺)修补术522例,其中103例为干下型室缺,占同期室缺病例的19.7%。合并主动脉瓣脱垂36例,22例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室缺直接缝合15例,补片修补88例,2例伴有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施行主动脉瓣折叠术和关闭室缺。干下型室缺无自然闭合可能,可导致主动脉瓣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手术不受年龄影响,主张早期诊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1例小儿室缺及3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SEDF)含量,发现正常儿SEDF含量为0.58±0.17nmol/L,室缺患儿SEDF为0.43±0.1nmol/L,两者差异显著(P<0.01)。年龄,性别对SEDF影响不大。41例室缺中心功能正常8例;Ⅱ级6例;Ⅲ级12例;Ⅳ级15例;其SEDF分别为0.62±0.11,0.59±0.17,0.36±0.12、0.33±0.16nmol/L。正常心功能组与Ⅱ、Ⅲ、Ⅳ级心功能比较P分别为>0.05,<0.01,<0.001。提示心功能受损可引起SEDF含量减少,其减少程度与心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一致。笔者认为测定SEDF有助于了解婴幼儿心功能并可指导洋地黄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外科封堵中的价值。方法:2009-08~2011-06经我院心外科确诊的室间隔缺损病人29例。膜周型缺损21例,嵴内型缺损8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35±3.12mm。术前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缺损大小及缺损与主动脉瓣的距离。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经右室游离壁置入国产室缺封堵器。术后用经食管超声即刻评价封堵效果,出院前及封堵3mo后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结果:25例封堵成功,使用等边封堵器18例,7例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超声及术后超声观察均无分流信号,2例病人术后出现少量三尖瓣反流。2例膜周型缺损TEE发现缺损处有多处破口无法进行封堵。2例嵴内型封堵失败,即刻术中行开胸修补术。结论: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外科封堵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手术诊断对比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室间隔损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E)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检查146便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选择过隔血流速最清晰、最宽切面、取左面于VSD起始部测量其直径,进行定性,定位及定量分析。结果:148例术前超声诊断147例,符合率99.3%;定位符合率93.2%;超声定量测量值大嵴上型与手术测值接近,而在嵴下型及隔瓣下较手术所见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探讨外科修补手术与内科介入封堵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并探讨RT-3DE评价左室功能变化的准确性。方法:65例CHD-VSD患者分为内科介入封堵组30例和外科修补组35例,正常组30例为健康志愿者,应用RT-3DE及M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CHD-VSD患者及正常组的左室心功能参数,并对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两组CHD-VSD患者各参数均增大,术后左室心功能参数除左室射血分数外,余参数均相应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RT-3DE测量左室容积与M型超声相关性良好,但前者较后者测值稍偏小。结论:CHD-VSD患者术前容积增大,左室功能稍降低,术后内科介入封堵组各参数值接近正常值,而外科修补组虽较术前改善,仍稍降低;RT-3DE可准确测量左室容积及心功能,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疗效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以来 ,采用膜部VSD封堵器对 5例膜周部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提示VSD直径 4~ 10mm。所有患者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心电图、胸片随访评价。结果  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全部成功 ,术后无残余分流、溶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瓣膜损伤等。结论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近、中期效果良好 ,我们将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曲毅  路霖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21(2):19-19,26
本文报道1995年8月~1999年8月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14例,其中肺动脉瓣下型10例,峭内型缺损4例。用无损伤线带垫片直接拇式缝合4例,补片修补10例,全组无死亡同。术后直接缝合组有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AI)1例。作者认为选择合适手术路径,经肺动脉切口最大限度保护右室功能,应用补片修补室时的脱垂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