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护理。结果肝脏血管瘤介入治疗顺利,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通过介入治疗和护理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为根治肝脏血管瘤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5例经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确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选择供血动脉插管成功后,注入平阳霉素与碘油制成的乳剂栓塞。结果介入治疗1-2次后所有患者肝内海绵状血管瘤均明显缩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2006年4月-2011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肝血管瘤患者52例,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与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 52例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一般者1次,肿瘤较大者做2次,本组中10例肝巨大血管瘤行两次栓塞治疗,全部患者均于首次术后随访1、6、12个月,行CT检查,其中显效26例,肝血管瘤缩小50%以上,上腹部不适、疼痛明显减轻,有效20例,肿瘤缩小30%,上腹部不适明显减轻.肿瘤缩小<20%者6例.有效率达88.5%.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介入方法经导管灌注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颗粒治疗颌面部血管瘤12例,舌血管瘤1例。结果:栓塞治疗后,7例病变缩小超过90%,4例病变缩小50%~75%,2例得到根治。随访3~6个月,病情稳定。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平阳霉素能抑制和破坏血管内皮,作为一种动脉栓塞剂与明胶海绵混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金属覆膜内支架在高位食管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位良恶性食管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新的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9年 10月~ 2 0 0 3年 11月 ,我们分别对 17例高位食管狭窄病人行食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对治疗前后病人进食能力、并发症的出现进行评估和分析。其中 1例采用特殊形态定制支架。结果 :17例病人支架均置入成功 ,病人进食能力增强满意 ,吞咽困难评分由 3 2 9± 0 4 7降至 0 94± 0 2 4 ,且P <0 0 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食管狭窄段直径测量由 0 4 6± 0 15扩张至 1 37± 0 17,P <0 0 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金属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良恶性狭窄 ,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缓解狭窄症状是一种创伤小 ,安全有效的方法 ;②高位食管狭窄的金属内支架治疗突破了食管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狭窄的禁区 ,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③特殊形态支架扩张满意 ,无移位 ,封堵瘘口确实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疗法对儿童实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12月该院行血管性介入术治疗的41例儿童实体瘤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并比较治疗前后实体肿瘤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随访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9例肾母细胞瘤和6例骨肉瘤患儿通过一次血管性介入治疗以及5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经过三次血管介入治疗后,其肿瘤体积均显著缩小、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且肿瘤组织与邻近组织间隙增加.2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经一次至三次血管性介入治疗后其瘤体平均体积明显小于介入治疗前;21例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患儿采取血管性介入治疗后痊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5%.结论:血管性介入疗法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可作为无法采取Ⅰ期根治手术治疗的实体瘤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患者临床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30例临床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介入治疗,肝区胀痛不适疾病改善23例;CT显示肝血管瘤,3个月随访缩小50-80%30例,6个月缩小55-85%18例,1年缩小60-90%11例。结论对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患者,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使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病人得到良好的休息及睡眠。掌握有关康复知识,并积极配合。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血栓抽吸18例、血栓消融35例、腔内血管成形25例、共植入血管支架47枚。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双下肢周径差小于1cm,活动正常。结论: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一种良性肿瘤 ,它是由许多扩张的薄壁血窦腔组成 ,无正常血管、胆管和肝细胞[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肝血管瘤的发现日益增多 ,介入治疗已成为其首选的治疗手段 ,与外科手术比较具有损伤小 ,并发症少 ,适应症广 ,疗效显著等特点[2 ] 。近年来我院对 2 8例肝血管瘤患者用 38%碘油、平阳霉素作为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后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患者 ,男性 12例 ,女性 16例 ,年龄 32~ 5 8岁。均经彩色B超 ,CT检查 ,确诊为肝血管瘤 ,瘤体直径 3~ 8cm。1 2 方法 :在局麻下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癌、食管-气管瘘、吻合口狭窄的效果及支架置人的一些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内镜法、直接法为高位晚期食管癌、食管-气管瘘、高位吻合口狭窄等患者23例共置入23个支架.结果:疗效满意,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1例支架置入后疼痛严重取出支架;3例支架置入位置有误经内镜成功调整;6例发生咽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例痊愈,1例取出支架.结论:食管带膜支架置人术只要定位准确,不失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特别适于晚期食管癌的狭窄和食管-气管瘘.吻合口狭窄的治疗不首选支架.支架置入后疼痛、咽功能紊乱及支架置入位置有误也可经积极处理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破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2例食管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食管破裂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X线检查、胸部CT、胸腔穿刺、食管造影和食管镜检查确诊,经手术治疗后27例治愈,5例死亡,术后随访1年出现2例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食管破裂是临床危急重症,明确诊断和对症选择外科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短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干预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短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治疗的回顾总结分析,探讨其具有较好临床愈后的治疗手段。方法:血管介入治疗组36例,采用经股静脉、经颈内静脉或双向联合穿刺下腔静脉闭塞段,扩张内置支架术;外科手术治疗组60例,包括腔房转流、直视下腔静脉闭塞段切开补片扩大成形、闭塞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结果:手术死亡2例为外科手术组,其余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出院。随访3个月~8a,1例人工血管感染,介入治疗组1例复发,外科手术组7例复发。结论:血管介入治疗短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远、近期疗效优于外科手术,被视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施行肝动脉栓塞术,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随访1个月~4年,平均2年8个月,结果: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经X线、B超、CT随访25例,19例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瘤体大小无变化,4例瘤体消失。2例术后3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出院失去联系,未能影像学随访复查。结论: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有可靠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介入治疗的1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肝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栓塞后12例见周边碘油呈棉团状沉积,4例显示环状碘油沉积。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1月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VB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3~42月。无1例发生术后死亡、吻合口漏和肝性脑病。1例(5.6%)出现吻合口狭窄,3个月后缓解。至今无1例再出血。11例(61.1%)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2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4100例,单发3621例,多发479例,4779个肝血管瘤病灶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所有经超声介入治疗的患者经出院后半年、1年超声检查,小结节型、大结节型消失及基本消失率为100%,大块型消失及基本消失率为23.2%,挛缩1/2~2/3为76.8%。巨块型消失及基本消失率为3.26%,挛缩1/2~2/3为96.74%。总有效率100%。结论对肝血管瘤病的诊疗方法很多,利用超声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是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可作为肝血管瘤病患者治疗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1995年2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56例,其中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7例蔓状血管瘤、1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7例混合型血管瘤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32例均治愈;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0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瘤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瘤,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之后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关注治疗,对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半的随访。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海绵状血管瘤碘油沉积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CT复诊病变缩小80%4例,病变缩小50%以上16例,缩小50%-30%3例,缩小30%以下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的介入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承受的身体创伤小,预后效果后,临床中满足条件的患者应该采用该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毅 《中外医疗》2011,30(20):48+50-48,5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食管术后良性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食管术后良性狭窄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其中球囊成形术42例96次,每例扩张1~4次不等;支架植入术10例11次,共置入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11枚。结果 42例行球囊扩张患者,经1次扩张治愈者8例,2次29例,3次5例,4次1例,术后所有患者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球囊扩张结合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具有可重复治疗,对于食管术后良性狭窄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早期肝动脉血栓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并发症、中远期疗效等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7.5%;另外1例患者因出现腹腔大出血,停止溶栓;7例溶栓治疗有效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有3例患者血管通畅,1例患者血管狭窄,3例患者血管闭塞;有3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早期HAT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早期HAT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