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高速弹目交会条件下,传统引战配合模型引战配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引信天线波束控制的引战配合模型。该模型能根据不同目标类型、不同弹目交会条件调整引信天线波束倾角,控制引信的启动区,使引信的启动角和最佳起爆角重合,实现引信的最佳起爆控制。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引战配合模型可以根据不同弹目交会条件改变引信天线波束倾角,从而实现基于引信天线波束控制的最佳引战配合。由于该模型是基于"触发即启动"原则,无需进行延时控制,这也避免了计算延迟时间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引信弹目交会信号的数字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铁  强雪  吴振森 《兵工学报》2005,26(5):634-637
采用物理光学法、物理绕射理论研究了无线电引信弹目交会信号的建模方法,实现了目标与引信弹目交会段无线电反射信号的数字仿真;建立了弹目交会信号的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脱靶角和不同脱靶量弹目交会信号;讨论了脱靶量和脱靶角对引信启动特性和目标识别判据的影响。和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工程实用性,可在无线电引信的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反战术弹道导弹与目标交会时的特点,给出了弹目交会的模型,并通过对传统侧向探测引信起爆算法加以改进,推导出反战术弹道导弹引信的最佳炸点控制算法。最后通过仿真绘出了交会条件中各参量与起爆延时的相互关系图,证明了文中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 GIF)设计是提高引战配合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一般雷达导引头,首先介绍一种波控引信与硬件一体化引信进行设计,提出一体化引信起爆控制的逻辑算法流程;然后建立基于GIF信息条件下和基于引信自身信息条件下的两种弹目交会模型,并推导了最佳起爆角、起爆延时的数学表达式;最后分析计算几种弹目交会条件下,多普勒...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电引信半实物仿真弹目交会数据的相似度评定缺乏统一的定量标准的问题,提出基于特征选择检验的无线电引信交会数据相似度验证方法。该方法分别统计幅值差异估量和要素差异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全局差异估量,并转换成相似度百分比。验证表明,与相关系数相比,该方法综合了弹目交会数据的时域和频域特征信息,其结果更为接近真实值。特征选择检验方法不仅适用于空中目标弹目交会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对信杂比较差的大脱靶量地面目标弹目交会数据的相似度评估也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6.
传统固定倾角引信拦截TBM目标时,存在炸点可能滞后的问题,若采用增加引信探测距离和减小引信探测倾角的方法则增加了引信的设计难度,利用一维相控阵引信的波束控制技术,自适应地改变波束倾角并结合延时算法可实现对目标的最佳毁伤。文中研究了一种在最佳起爆角估计的基础上的延时算法,通过仿真分析了弹目相对速度以及相对速度矢量与弹轴夹角对延时算法性能和炸点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防空炮弹对付体目标不能设定引信启动区实现精细起爆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频谱特征的引信自适应延时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将真实目标处理为体目标,提取无线电引信目标多普勒信号频谱信息,估算弹目交会参数和引信总时延,调整目标尺寸补偿时延,设定引信启动区.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比传统的时域测频定角炸点控制数学模型具有可设定引信启动区的优点,可以实现精细起爆控制,增强了引信与战斗部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扫描式六象限激光探测系统弹目交会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  李燕华  李洛  郭海超  张彦梅  温玉全 《兵工学报》2015,36(11):2073-2079
针对某旋转式火箭弹定向战斗部定向探测与起爆控制系统,分析了扫描式六象限激光探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提出了由激光束螺旋角计算弹体转速的方法,建立了弹体转速数学模型、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及相互间的迭代解耦算法,并编写Fortran程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交会算法可以计算得到弹体转速、弹目相对运动速度、目标脱靶量、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最佳起爆方位角等参量,且误差分析显示探测方位角误差满足定向战斗部的方位探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提高防空导弹在高速弹目交会条件下的引战配合效率,根据软件无线电引信天线波束形成的特点和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的引信天线波束自适应控制算法.这种算法的核心是保证天线主波束倾角不变的条件下,使阵列输出功率最小.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满足引信天线对主波束倾角准确度的要求,同时副瓣电平也相对较低,能有效地阻止干扰信号从天线副瓣进入引信接收机.最后,在美国TI公司生产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C6416 TEB上对该算法的运算实时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也表明该算法的运算时间可以满足引信天线波束形成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末敏弹引信与战斗部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信与战斗部系统仿真是末敏弹系统总体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建立了弹目遭遇过程中的弹目运动、子弹摆动和延时估计模型,根据上述模型及弹目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末敏弹波束扫描、目标捕获、起爆延时计算及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起爆和命中目标过程的可视化仿真,通过仿真对子弹摆动、风等因素对探测器扫描轨迹、捕获概率及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对目标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弹目交会段制导信息的提取,设计了起爆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方案,并介绍了相关的数据融合算法,仿真实验表明了它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无线电引信在弹目交会过程中的多普勒频率进行定位时,需要对同时存在的多个变化的频率进行估计,此时常规谱估计方法的分辨率不能满足要求,为此提出基于MUSIC算法的小合成孔径多普勒引信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先采用合成孔径技术来构建小阵元数天线阵列,并对回波信号进行加窗处理,由窗内数据估计阵列输出自相关阵,然后采用MUSIC算法来估计目标不同反射点信号的多普勒频率以实现目标定位。仿真结果显示算法能够实现多普勒频率的高分辨率估计,适合导弹与体目标交会过程中目标多反射点定位。  相似文献   

13.
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及起爆方位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空间交会条件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变化的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空空导弹弹目交会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最佳起焊延迟时间段,目标方位可能发生象限变化,定向引战系统必须根据此变化调整起爆方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成像导引/激光测距的起爆控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传统侧向引信对付高速小目标存在炸点滞后问题,以成像导引头加装前视激光测距仪的制导引信一体化(Guidance Integrated Fusing,GIF)系统(简称成像GIF系统)为背景,提出基于成像导引/激光测距的起爆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成像GIF探测系统提供的目标图像、跟踪角度、弹目距离信息,建立的基于图像处理、信息融合、数字滤波条件下的引战配合起爆控制预测算法模型,将传统的引信延迟起爆变为炸点预测起爆.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实现全方位、高速度和多目标类型等复杂交会条件下对目标的有效毁伤,适用于对付高速小目标.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提高非自主导引武器系统引战配合效率的方法:以脉冲多普勒体制引信为基础,在弹目遭遇之前引信首先获取弹目相对速度信息,在弹目交会过程中引信通过信号处理获取弹目距离和相对脱靶方位,最终由查表确定自适应延迟时间,输出起爆信号。  相似文献   

16.
爆磁压缩电磁脉冲弹引战配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爆磁压缩电磁脉冲弹作战使用效能,根据该弹定向辐射特点,分析了爆磁压缩电磁脉冲弹定向辐射引战配合特性,建立了电磁脉冲弹引战配合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控制电磁脉冲弹引信最佳起爆时刻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数值优化分析,给出了弹目交会参数对定向辐射天线对准精度的影响曲线.仿真图像表明,俯仰角参数对辐射天线对准精度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为电磁脉冲弹攻击参数的计算和战术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频率步进脉冲无线电引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空一地导弹攻击坦克群为背景,建立了弹目交会时的基本几何关系及频率步进脉冲体制的无线电引信发射、接收及信息处理的基本仿真模型。探讨了不同弹目交会情况下多普勒效应对无线电引信性能的影响及速度补偿问题。通过对脉冲波形的合理设计实现了导弹高炸高、精确打击。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空间机动目标的可靠拦截,研究防空导弹制导盲区情况下常规破片战斗部的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在已知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作为先验信息条件下,通过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估计制导盲区内目标潜在运动的状态集合;建立破片飞散的数学模型,根据目标状态集合和破片飞散特性求解防空导弹最佳交会状态和引信最佳起爆时间;采用Gauss伪普法,以末端弹目相对位置、弹目视线角和速度矢量夹角作为约束,求解导弹实时最优控制输入,使防空导弹到达最佳拦截位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引信最佳起爆控制和目标可靠拦截,对战斗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及伞靶的目标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试验,证明使用伞靶模拟空中目标的攻击过程中,在特定条件下弹目交会或者伞靶角反射器未正常展开情况下,可能引起无线电引信启动概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某型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以及伞靶的目标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无线电近炸引信与伞靶的交会试验,分析了某型无线电近炸引信与伞靶在不同弹道交会时、不同距离上的起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