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人乳N-链寡糖组(human milk N-glycome,HMN)与牛乳N-链寡糖组(bovine milk N-glycome,BMN)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象,首先在体外测定粪便菌群中与N-链寡糖相关的糖苷酶活性,并模拟粪便菌群对HMN与BMN的利用;然后将小鼠随机分...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多种有益特性,是潜在的益生元。胞外多糖BPS-2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IX-01通过高密度发酵后提取出来的。BPS-2是一种由氨基半乳糖、阿拉伯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的杂多糖,摩尔比为5.53∶1.77∶4.74∶3.24∶1,其多糖分子质量为27.96 kDa。该研究通过四唑盐试验法对BPS-2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在验证了其多糖无细胞毒性的前提下,采集了10位健康人粪便微生物,探究BPS-2对人体粪便菌群组成及代谢产物的影响。在体外进行48 h的静态发酵时,与阴性对照相比,BPS-2明显增强了短链脂肪酸的产生(P<0.05),乙酸、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浓度分别达到(31.59±0.73)、(10.82±0.65)、(8.18±0.2)和(50.59±1.54)mmol/L。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表明BPS-2可以显著增加有益菌属Para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并减少有害微生物菌群Megamonas和Fus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进而参与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结构。这是关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生产的BPS-2体外益生特性的首次...  相似文献   

3.
黄原胶降解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降解产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Mictobacterium sp XT11菌产生的降解黄原胶的降解酶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并研究在发酵过程中生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黄原胶寡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种最适宜的发酵条件是,黄原胶为最适碳源,浓度为O.3%,酵母浸粉为最适氮源,浓度为0.3%,温度为28℃,培养基初始pH值7.0,转速为150r/min等。同时证实,降解的寡糖确实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黄原胶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发酵产生的一种水溶性微生物多糖。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能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发酵产生黄原胶。20O升中型试验表明,黄原胶对玉米淀粉的转化率为55~64%,发酵液粘度商达6500~77O0厘泊。经化学分析表明,我所研制的黄原胶制品其组分与美国的同类产品相同。研制工作经小试及中试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是一种经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胞外杂多糖,前期研究发现其对实验性骨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对黄原胶的结构性质、可能代谢途径、及药动学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简要综述,探讨黄原胶注射液药动学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母乳喂养婴儿粪便菌群及母乳菌群相关性,获得具有潜在益生功能菌株.方法 对健康母子母乳及婴儿粪便样本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究母乳与婴儿粪便样本菌群结构组成,母乳菌群在婴儿肠道垂直传递情况.通过体外益生性质研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 母乳中的主要菌科为肠杆菌科、莫拉氏菌科、葡萄球菌科和链球菌科;...  相似文献   

7.
黄原胶是一种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甘蔗糖蜜是糖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是一种理想的发酵原料,利用甘蔗糖蜜发酵生产黄原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在前期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溶氧浓度对甘蔗糖蜜发酵生产黄原胶的影响,溶氧浓度是需氧发酵过程中提高产量的限制性因素,实验研究了氧载体、表面活性剂、摇床转速、装液量四个影响溶氧浓度的因素对甘蔗糖蜜发酵生产黄原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发酵液添加0.4%的Tween80,发酵至24h,再加入3%的大豆油,装液量150mL/500mL,摇床转速180r/min,28℃培养86h,在此条件下,黄原胶的产量为34.23g/L,是原始发酵液的1.55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溶氧可以有效的增加黄原胶的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8.
碱性条件下对黄原胶进行氧化降解,透析得到三种黄原胶寡糖(XGO-A,XGO-B和XGO-C),对产物进行FT-IR表征,GPC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600、7500和10100。三种黄原胶寡糖的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7%、5.3%和4.8%;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7%、22.5%和21.1%。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最低抑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方法,考察了三种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能力;同时检测了三种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量为7500的XGO-B具有更好的抑菌性能。而当丙酮酸和还原糖含量相近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可能与黄原胶寡糖的分子量有关;随着分子量的上升,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破坏增强,这表明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是抑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间歇式静态厌氧体外发酵技术研究鲜槟榔籽中多酚类物质对青年健康男性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采集24岁健康男性的粪便为菌源,分别以对照组(C组)、添加了纯度为74.09%的槟榔籽多酚的试验组(P组)为底物分别进行2,6,12,24h4个时间段的体外发酵。利用气相色谱、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对pH值、多酚成分、短链脂肪酸(SCFAs)和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槟榔籽多酚对青年健康男性肠道微环境中pH变化趋势影响不大,但会降低SCFAs的产量。肠道菌群方面,可以提高其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比值,其中柔嫩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增加幅度最大,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也有小幅增加。研究表明槟榔籽多酚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暂未发现与其他植物多酚类似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结合有关黄原胶研究报道,介绍黄原胶分子结构及特性;从黄原胶发酵工艺、反应器等方面讨论目前黄原胶生产研究方向和热点,讨论碳源、氮源对黄原胶产量影响,从发酵动力学角度讨论影响黄原胶发酵产量因素;并对目前国内外黄原胶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年龄儿童粪便的体外发酵,研究叶绿素的生物代谢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明其生物活性,明确摄入绿叶蔬菜的健康意义。体外发酵试验菌群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降低了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添加叶绿素体外发酵24 h后,2岁儿童菌群多样性指数由2.6~3.2降至2.4~2.7,5岁儿童菌群多样性指数由2.5~2.8降至1.8~2.4。属水平上,柯林斯菌属、双岐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乳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菌群代谢物检测结果表明,叶绿素促进同年龄儿童粪便代谢物乳酸、乙酸水平的增加,说明叶绿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黄原胶(Xanthan gum)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生物多糖,由于它有许多优良而独特的理论性能,且经毒理学安全试验达到了食品卫生标准,所以1983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食品添加剂会议上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为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黄原胶在食品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一、黄原胶的微生物来源黄原胶是由甘兰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发酵产生的一  相似文献   

13.
黄原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pH值、接种量、转速、发酵温度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通过摇瓶发酵,改变试验条件,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来确定较为适合的发酵工艺.正交试验确定了黄原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7.2,接种量6%,转速200r/min,发酵温度28℃发酵72h.在此发酵条件下,产量达到25.5g/L,黏度为5569mPa·s.  相似文献   

14.
黄原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多糖。以甘油为唯一底物,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对菌株进行胁迫,研究发酵生产的新型黄原胶的结构特征及流变性能。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胁迫下,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CCTCC M2015714)进行驯化,最终得到1株高耐吐温-80和曲拉通X-100的突变株X.campestris TX53,该菌株在添加12 g/L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发酵96~120 h,稳定获得高透明、低黏度的新型黄原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黏度,剪切速率和热稳定性等检测方法对新型黄原胶结构和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外光谱与普通食品级黄原胶相吻合,SEM显示其微观表面呈现松散且纤细的多孔状结构。该新型黄原胶显示了良好稳定的流变性能,仍然为低黏度假塑性流体特性,且抗盐、抗pH、热稳定性良好。研究结果为黄原胶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原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原胶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微生物胞外杂多糖。本文介绍了黄原胶的分子结构、生产研究现状包括菌种分离与选育、培养基优化、发酵动力学、下游加工过程、生产水平和污水处理等;并介绍了黄原胶在食品工业、石油工业、医药领域和印染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收集广东广州地区131个人体粪便样本,分析Akkermansiamuciniphila的定植率,再从中挑选无A.muciniphila定植人群的粪便作为体外肠道消化模拟系统的接种物,添加1×10~8 CFU/mL的A.muciniphila进行干预,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量测序评估A. muciniphila的生长情况和对体外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A. muciniphila在测试人群(n=131)的定植率为89.31%,平均丰度为5.825(lg(CFU/mL));A. muciniphila进入肠道消化模拟系统后,在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维持生长状态,对Lactobacillus属有增殖作用,但抑制肠道中的Bifidobacterium属和Bacteroides属;测序结果进一步发现在群落总体结构上,A. muciniphila干预后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无显著影响。A. muciniphila在新的肠道环境中具备生存能力,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没有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黄原胶发酵生产培养基的组成对黄原胶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测定发酵液粘度、粗胶含量,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黄原胶产量和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对黄原胶质量影响较大,不同碳源之间最终发酵水平有明显差别,当玉米淀粉:蔗糖2∶1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最高.氮源的影响次于碳源,确定最佳氮源为黄豆粉.CaCO3能明显提高黄原胶的产量粘度,是无机盐中最大影响因子,CaCO3最优添加量为0.3g/100mL.KH2PO4影响作用不大,差别不显著,当KH2PO4添加量为0.5g/100mL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达到最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最优配方为:玉米淀粉5g/100mL,蛋白胨0.5g/100mL,KH2PO4 0.4g/100mL,MgSO4 0.05g/100mL,FeSO4 0.025g/100mL,柠檬酸0.025g/100mL,在此条件下,28℃,180r/min发酵培养72h,黄原胶的产量可达到29.88g/L,粘度达到6002mPa/s.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蜂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动态变化,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蜂粮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以发酵0.5、4、7、12 d的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蜂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发酵时间蜂粮微生物的16S rDNA序列,比较各组菌群构成和丰度信息,通过α多样性分析和蜂粮菌群组成分析,考察蜂粮中的优势菌群。在4个蜂粮样品中共鉴定出27个门、112个属的细菌,其中4个样品中有25个共有菌属。结果表明:测序深度有效地覆盖了微生物种类,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蜂粮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基于门水平,生氧光细菌门(Oxyphot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基于属水平,unidentified Oxyphotobacteria为优势微生物。发酵过程中,unidentified Oxyphotobacteria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高压蒸煮对豆渣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发酵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为原料提取膳食纤维,采用高压蒸煮方法处理,观察豆渣膳食纤维组成及理化性质(持水力、结合水力和膨胀性)变化情况.同时以高压蒸煮处理前后的豆渣膳食纤维为灌胃材料和发酵底物,做体内、体外发酵试验,测定粪便和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研究高压蒸煮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压蒸煮处理30 min可显著提高豆渣纤维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幅度达69.4%;高压蒸煮使豆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结合水力降低,但对膨胀性影响不大;体内发酵试验表明,与原豆渣膳食纤维相比,高压蒸煮豆渣膳食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粪便中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体外发酵试验表明,高压蒸煮处理有利于豆渣膳食纤维发酵产生乙酸和丙酸,但不利于丁酸的形成.体内体外发酵所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差异反映了体内体外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黄原胶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多糖发酵产品,把它添加到甘薯淀粉中生产机制粉丝,能很好地解决机制粉丝的浑汤问题。本文拟结合黄原胶的结构探讨其在机制粉丝加工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