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单纯性肥胖儿童营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摄入特点,为肥胖儿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称重法对筛选出来的54名肥胖儿童和60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连续3 d的膳食调查,测定食物摄入量。 【结果】 肥胖儿童除水果及坚果类以外,粮谷类、奶蛋动物及豆类、蔬菜类、调味品及其它类食物的摄入量均显著大于非肥胖儿童(P<0.05或0.01)。肥胖儿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高于非肥胖儿童(P<0.01)。肥胖儿童早餐、午餐、晚餐摄入的能量均显著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 或0.01)。 【结论】 肥胖儿童具有各种食物摄入多、膳食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大,早餐、午餐、晚餐的能量摄入量多的特点,这可能是儿童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2013年儿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0~5岁儿童32 862名。超重肥胖的判定:5岁以下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 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超重率为8.4%,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9.4%和7.2%;城、乡儿童超重率均为8.4%。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超重率分别为13.0%、11.1%、8.3%、6.0%、4.8%、3.9%和15.9%;家庭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超重率分别为8.0%、8.8%和8.9%。0~5岁儿童肥胖率为3.1%,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3.6%和2.5%;城市和农村儿童肥胖率分别为3.3%和2.9%。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儿童的肥胖率分别为5.8%、3.8%、2.5%、1.6%、1.2%、1.3%和7.8%;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肥胖率分别为2.8%、3.3%和3.5%。结论 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增高攀升,及时监测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和实施合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张兰华  刘清  马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57-4560
目的:探讨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兰州市区城市人口为主的4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3~12岁男女儿童3 200人进行体格测量。计算BMI百分位数分布,通过拟合BMI界值模型,最终确定兰州市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肥胖、超重BMI界值。结果:建立了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按照本研究初拟界值判断,兰州市7、9、10、12岁组儿童超重问题最突出,每10人当中至少有1人超重;3~6岁儿童超重、肥胖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其中在5岁期间增长幅度迅速增大;10岁组肥胖比例最高。结论:本研究各年龄组儿童除9岁和10岁男童超重、肥胖BMI界值在P80和P90百分位数,其余各组儿童主要集中在P85和P95百分位数。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男童8.57%,女童9.39%),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男童6.07%,女童4.32%),男女童在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上并不总是男童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1—2012年如皋市3 230名0~2岁散居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调查,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系统管理的0~2岁散居儿童3 23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测量体重和身高。儿童营养状况分为超重和肥胖、营养不良。数据输入上海微博公司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3 230名散居儿童超重患病率为18.17%,1岁患病率最高,为20.43%;肥胖患病率为7.12%,0岁患病率最高,为11.90%;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87%,1岁患病率最高,为1.51%。轻度肥胖患病率为5.91%,0岁患病率最高,为9.66%;中度肥胖患病率为1.11%,0岁患病率最高,为2.09%;重度肥胖患病率为0.09%,0岁患病率最高,为0.14%。低体重患病率为0.15%,0岁患病率最高,为0.22%;生长迟缓患病率为0.40%,1岁患病率最高,为0.80%;消瘦患病率为0.31%,1岁患病率最高,为0.62%。结论肥胖是目前影响散居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问题,预防肥胖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营养不良虽依然存在,但患病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营养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儿童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陵水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0~12个自然村,对选定的自然村3岁及以下儿童进行身长(身高)、体重的测量,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并计算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3.8%,低体重率为6.5%,消瘦率为5.3%,超重率2.3%,肥胖率为0.5%。结论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较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3至7月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在西安市城区抽取莲湖区、未央区和临潼区3岁及以上的超重/肥胖儿童701例,选择正常体重儿童765例进行对照研究。向抽取的儿童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利用enter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两组儿童家庭情况中,超重/肥胖组儿童家庭收入、父亲和母亲超重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父亲受教育的程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291、1.390、1.445、1.538,均P<0.1)。超重/肥胖儿童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多为祖父母或保姆照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872、1.668、1.569,均P<0.05)。结论父母肥胖、家庭收入高、经常喝甜饮料、食欲好、进食速度快是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父亲受教育程度高、代养人为父母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2014年湖南土家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变化情况,为制定改善土家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和2014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7~17岁4676名土家族儿童青少年(2010年2310人,2014年2366人),采用WS/T 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筛查生长迟缓和消瘦,并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超重肥胖体质指数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结果 2010—2014年湖南土家族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上升尤为明显,由2010年的3.1%升至2014年的5.7%,消瘦率由7.8%升至10.5%。对于生长迟缓的趋势分析发现,2010—2014年土家族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下降明显,由8.4%降至3.5%。结论 2010—2014年土家族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明显改善,但是仍面临着消瘦和超重肥胖流行的双重负担。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城区抽取4267名9~10岁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结果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9.4%和21.2%,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0.9%和12.1%;收缩压、舒张压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6.1%和15.2%;肥胖男、女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4.6%和41.3%,不同体重组的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血压的检出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与非超重组儿童相比,超重组、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的OR(95%CI)分别为2.6(2.1~3.3)和5.8(4.7~7.0)。结论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肥胖和高血压相关。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四市县农村地区7岁以下9390名健康儿童,采用体质指数(BMI)进行超重和肥胖的筛查;所有资料用Epidata 3.0软件、采用双份录入法建立数据库,并用Excel、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超重检出率为8.2%(男8.7%,女7.8%),肥胖检出率为6.1%(男6.4%,女5.8%);儿童出生体重≥4000g、散居的生活方式是超重(OR=2.317,95%CI为1.640~3.275;OR=3.381,95%CI为2.324~4.918)和肥胖(OR=1.878,95%CI为1.225~2.881;OR=3.243,95%CI为2.046~5.140)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9月龄~2岁农村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较高,应该作为重点干预人群;减少巨大儿的出生和散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2010年和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变化情况,探讨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儿童肥胖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2020年在沈阳市抽取6所幼儿园,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对全体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010年在同一区10所幼儿园儿童的身高体重数据及调查问卷中所需要的内容,统计分析10年间儿童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睡眠时间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结果  2020年参与调查的3~6岁儿童共623人。2010年共574名3~6岁儿童的调查问卷被采用。与2010年比较,2020年3~6岁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20年儿童身高、体重以及BMI均明显增加(均有P<0.05)。2020年儿童肥胖检出率(14.9%)明显高于2010年(1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睡眠时间<8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51倍(95% CI: 1.22~5.19),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8倍(95% CI: 1.17~6.23)。2020年睡眠时间8~9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1倍(95% CI: 1.34~5.48),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25倍(95% CI: 1.09~4.67)。结论  2010―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2010年儿童睡眠时间<8 h和2020年睡眠时间在8~9 h的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超重肥胖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行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不统一,逐条评价或自行编写程序容易出错且效率较低。本研究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为例,详细介绍了国际和中国共四种评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方法和步骤,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其应用方法,同时编制SPSS和SAS程序包和解...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obtain reliable data from recent studies concerned with obe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Portugu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 searched in Medline/PubMed published data o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Portugu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earch terms included “Portugal”, “overweight”, “obesit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 also conducted limited hand-searching of additional studies from PhD theses and other academic theses that addressed overweight or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tudies that considered body mass index based on self-reported weight and height were excluded. We identified 15 studies that reporte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Portugal, but 1 study was excluded because it included self-reported weight and height. The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IOTF) using Cole cut-offs was the most used criterion to estimat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followed by the age- and sex-specific BMI reference percentiles developed by the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The range of ages in these studies was between 2 and 15 years. There were some variations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studi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ldren between 3 and 5 years of age, one study reported that overweight reached 13.6% in boys and 20.4% in girls, and obesity varied between 6.5% and 6.9%, respectively, in boys and girls. Between 6 and 10 years of age (using the IOTF definition), in boys,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varied from 14.7 to 30.5% and obesity from 5.3 to 13.2%; in girls, overweight values ranged from 16.5 to 29.1% and obesity from 6.4 to 12.6%. One study evaluated only adolescents that were born in 1990 (ages varied between 13 and 14 years) and reported both prevalenc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the applied method was CDC criteria; in boys, the percentage of overweight was 16.9%, and obesity prevalence was 11.3%; in girls, overweight was 16.0% and the percentage of obese was 9.2%.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Portugu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ay be considered as alarming, and early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obesity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区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江苏省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覆盖13个市区20 48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孕妇妊娠结局卡资料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随着出生体重的幅度增加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与出生体重的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组(LBW〈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NBW=2 500~3 999 g)和高出生体重组(HBW≥4 000 g)肥胖和超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0%、20.5%和55.1%.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对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影响显著,应从母亲怀孕期间就开始预防儿童期肥胖和超重,避免高体重儿童出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区9~10岁儿童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血脂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北京市城区儿童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852名北京市城区9~10岁学生。按照WGOC推荐的体质量超标肥胖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Ferranti等提出的血脂异常的标准来诊断儿童体质量超标肥胖和血脂异常。使用Mantel-Haenszel卡方、Wilcoxon检验、Spearman相关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其中847份有效样本。结果 ①控制性别的影响后,BMI与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独立相关(P〈0.01),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57、0.189、0.409和-0.399;②TG、TC、LDL、HDL中位数和血脂紊乱(dyslipidemia)患病率在非体质量超标、体质量超标、肥胖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脂紊乱有性别差异(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体质量、性别后,非体质量超标、体质量超标和肥胖者中,体质量分类每升高一级,患血脂紊乱的OR分别是低一级体重分类的1.51倍,95%CI为1.11~2.03。结论 北京城区9~10岁儿童BMI与血脂水平独立相关,体质量超标和肥胖者患血脂异常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探讨BMI不同参照标准在儿童超重、肥胖筛查的应用.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调查64 038名儿童的身高、体重,按WHO 2006年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体重达身高标准体重≥10%为超重、≥20%为肥胖,剔除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并分别采用WHO与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超重、肥胖BMI参照值对同一人群计算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按WHO身高标准体重值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和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5%和2.88%,其中男童分别为4.45%和3.01%,女童分别为3.86%和2.56%,男童与女童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6岁时男童分别达到11.84%和9.68%、女童分别达到10.14%和9.46%.不同年龄组和性别超重/肥胖比在1.15~1.94:1之间.调查人群BMI的P85、P95均低于WHO与IOTF标准中"超重"、"肥胖"的BMI判断界值,使用WHO与IOTF推荐的BMI参照值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2%、2.83%和6.11%、0.55%.结论 儿童早期是预防日后肥胖的关键时期,男童是预防和控制肥胖发生、发展的重点人群,应将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工作列入儿童保健服务之中,建议尽快建立适合中国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筛查的BMI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