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10 8例ITP患者及 10 8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g (PAIgG、PAIgA、PAIgM) ,并计算三种指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①灵敏度 :PAIgG >PAIgM >PAIgA :PAIgG特异度 77 8%。②PAIgG在ITP组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组 (P <0 0 5 )。③对 36例急性ITP患者不同血小板数量组间PAIgG分析 ,结果示血小板数量越低 ,PAIgG均值越高 ,0~ 10× 10 9/L组 ,10~ 30× 10 9/L组 ,30~ 80× 10 9/L组间PAIgG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④ 8例急性ITP患者治疗前后PAIgG明显高于普通ITP组 ,且伴有PAIgM升高。⑥低巨核细胞型ITP患者PAIgM均升高 ,治疗前后PAIgM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是ITP患者诊断、治疗反应的有用指标。难治性或低巨核细胞型ITP患者除有PAIgG升高外 ,均伴有PAIgM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健康体检者、51例 ITP 患者(23例新诊断 ITP 患者、28例持续性 ITP 患者)和21例非 ITP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的表达率及荧光强度,与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持续性 ITP 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的 PAIg 表达率。结果ITP 患者组 IgG、IgA 和 IgM 的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自身免疫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身免疫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持续性 ITP 治疗患者中,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有效(response,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 PAIg 可以用于 ITP 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中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探讨骨髓中抗血小板抗体(PAIg)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50例ITP患者及20例对照者骨髓及血液中血小板表面PAIgG、PAIgM、PAIgA水平,并分别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ITP患者骨髓PAIgM、PAIgA水平与对应血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PAIgG与血液PA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骨髓标本总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血液标本总阳性率(82%)。结论骨髓中PAIg检测对ITP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弥补部分血液标本PAIg阴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76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GPⅡb/Ⅲa).结果发现,初治3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PAIgM、PAIA)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9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PAIgM,PAIg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SLE、Evans综合征、甲亢、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2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在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妊娠合并ITP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依据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将试验组分为4组(1~4组),再用FCM检测各组PAIg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PLT70×10~9/L时,PAIgA、PAIgG和P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PAIgA、PAIgG和PAIgM的阳性率呈负相关性(r0,P0.05)。结论 FCM检测PAIg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妊娠合并ITP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胜紫癜患者(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1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aemia,AA)和4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和AA患者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初诊时ITP患者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A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而AA患者PDW、MPV、P—L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TP患者缓解后PLT明显上升,而PDW、MPV、P—LCR下降;AA患者缓解后PLT、PDW、MPV、P—LCR均上升。ITP和AA患者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含量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型,探讨ITP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18例各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含量(PAIg G、A、M);对124例已确诊的ITP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巨核细胞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BPC)<80×109/L组的PAIg含量远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PC(80~100)×109/L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慢性组与急性组间PAI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含量阳性率排序为慢性ITP(96%)>急性ITP(91.1%)>非ITP(87.5%)>正常对照组(10%)。结论血小板数量与PAIg呈负相关,血小板减少越明显,测定PAIg含量的意义越大;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但并非ITP患者所特有,也不能代替骨髓检查,在诊断ITP时应首先排除相关疾病,骨髓检查仍是诊断ITP的主要依据,两者结合可进一步完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30例IT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PAIgG、PAIgM、PAIgA)水平。结果 FCM检测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PAIgG阳性率为70%,平均荧光强度为(25.15±2.61),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09±0.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PAIgM阳性率为80%,平均荧光强度(27.28±2.25),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18±0.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PAIgA阳性率为30%,平均荧光强度为(6.28±0.65),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98±0.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在成人及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分布的异同。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KAUTO 试剂盒)检测 ITP 组(83例)及非 ITP 组(58例)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并分析成人组ITP(46例),儿童组 ITP(37例)的抗 GP Ⅱ b/Ⅲ a 、抗 GP Ⅰ b/Ⅸ及抗 GP Ⅰ a/Ⅱ a 自身抗体特异性分布规律。结果 ITP 组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6.27%,高于非 ITP 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女性 ITP 患者占60.87%,儿童组女性 ITP 患儿占6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 ITP 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3.04%,儿童组 ITP 患儿抗体阳性率为7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人组与儿童组 ITP 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特异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以抗 GP Ⅱ b/Ⅲ a 和抗 GPⅠ b/Ⅸ抗体多见。结论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对 ITP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GP Ⅰ a/Ⅱ a 抗体介导的 ITP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核因子κB(NF-κB)、幽门螺杆菌(H. pylori)及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 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168例ITP患者(ITP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通过14C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F-κB水平及Hp-CagA-IgG抗体表达,并测定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相关Ig G抗体(PAIg G)、PAIg 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除了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低及PAIg G、PAIg M含量显著高(P 0. 05)以外,其血清NF-κB水平明显高(P 0. 05),H. pylori、Cag A阳性率明显高(P 0. 05)。ITP患者NF-κB、H. pylori、Cag A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与PAIg G、PAIg M含量正相关(P 0. 05)。轻度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中度ITP者重度ITP者,PAIg G、PAIg M及NF-κB 中度ITP者重度ITP者,H. pylori、Cag A阳性率中度ITP者重度ITP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TP患者中H. pylori阴性者血小板计数 H. pylori阳性且Cag A阴性者 H. pylori、Cag A均阳性者,PAIg G、PAIg M及NF-κB H. pylori阳性且Cag A阴性者H. pylori、Cag A均阳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 pylori感染可能直接通过Cag A蛋白参与ITP的发病,或H. pylori感染促使Cag A激活NF-κB而影响免疫应答导致PAIg G、PAIg M升高及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