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泊型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底图,通过水文分析划分出目标流域的自然水文单元和水系,借助流域综合调查资料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也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GIS技术,将研究区7大主要河流水系图、DEM、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图、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进行统一处理为栅格单元相同的栅格图,使用GS+软件计算各指标要素的空间自相关距离,从而得到各因子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主导指标和影响指标,运用ArcGIS 10.0软件中的空间叠加法对选定的指标栅格图进行模糊叠加,修正分区边界,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为8个。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图为底图,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为27个。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有助于丰富青海湖流域分异规律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磊  卢文喜  张蕾 《人民黄河》2012,34(5):57-60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水环境、水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综合考虑东辽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水生态因子、社会经济活动影响和水生态服务功能等,确定了东辽河流域分区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流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东辽河流域划分为2个一级分区、4个二级分区、13个三级分区,利用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相关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滦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特征的分析,依据提出的各级分区指标、分区方法和区域划分原则,建立流域生态分区框架体系。基于Arc GIS平台,以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及相关生态分区原则,将滦河流域划分为3个一级生态区和7个二级生态区,用以表达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同时对各个分区的生态特性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滦河流域生态分区研究可为其生态系统保护、资源高效管理和流域整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空间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指标分析框架,提出水生态一、二级分区所适用的指标类别,在环境要素与水生态系统因子相关性分析和环境要素空间变异尺度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生态一、二级分区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在辽河流域进行了水生态一、二级分区应用研究,将辽河流域划分为4个水生态一级分区和8个二级分区,并对各个水生态分区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辽河流域分区应用表明,水生态分区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尤其是水生态二级分区边界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清潩河流域(许昌段)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流域"分级、分类、分区、分期"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迫切需要构建指标体系并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研究。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为例,应用频度分析、理论分析、相关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和人为因素,从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特征出发,构建清潩河流域(许昌段)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包括高程、流域面积、河流蜿蜒度、河网密度、斑块平均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及人口增长率7个分区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 146、0. 234、0. 110、0. 099、0. 111、0. 159和0. 141。应用该指标体系并结合GIS技术将清潩河流域(许昌段)划分为5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并针对各分区特点提出差异性管理方向。该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分区结果较为实际可行,可为研究区域流域分区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隆化县属山区,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9条,全县划分为滦河川、伊逊河川、驿玛图河川、武烈河川4个流域,县域内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线长、规模大、内容多。分析了隆化县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总结治理经验,提出加大普水教育和治水力度、注重治理中的规划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注重河流的生态功能等思路和建议,在实践中将中小河流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公路桥涵水文分区方法与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省公路桥涵水文分区的现状,通过分析河流的水情变化,论证了修正现行水文分区的必要性,并结合青海省河流的特殊性,对比了省内外一些典型的水文区划方法及水文因子。结果表明:①应根据流域水系、内外流区、沙漠面积等定性指标,以原水文分区为一级区划,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正并确定二级分区;②利用河川径流强度指标法进行分区划分时,分区指标为年平均降水量、岩土类型、河网密度和沟谷比重;③利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分区划分时,分区指标为年平均径流深、年平均降水量、气候带、河流补给形式及单位面积上50 a一遇设计流量,但只有黄河上游区、湟水大通河区可使用该方法;④青海省内沙漠面积较大,在分区时可将其划分为非产流区。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水源区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丹江口水源区是陆地-河流-水库复合生态系统,在详细考察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环境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态功能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高程、干燥度、径流深等自然因素决定了水源区的宏观经济分布格局,经济因子是影响丹江口水域水质的主要因素;在中、微观尺度上,水体营养盐水平是影响藻类、底栖动物密度和耐污种分布的主要因素,生物多样性与透明度、溶解氧的分布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丹江口水源区一、二、三级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为丹江口水源区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梳理了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内外关于水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基于城市水生态空间分区下的监测体系和评价方法,进一步分析水生态功能分区后河流、湖泊和水库的管理及修复技术,并探索提出针对水质、水量、生态环境不同的后期修复方向,形成集生态分区-监测评价-修复改善于一体的水体生态管理模式,为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及流域管理提供参考,可有效促进水生态文明进入建设管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是河流管理、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定量分析福建省河流生态安全状况,该文针对福建省河流特点,提出了统一的一级指标与典型河道的二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两个综合反映河流(道)生态安全空间变化的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即集成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综合的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和集成河道二维非恒定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河道分段与综合的感潮河道生态安全评价法,以及以河流景观变化为重点的中小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晋江流域、闽江下游河道、永春县石鼓镇桃溪典型河段与平和县长乐乡芦溪典型河段等三种代表性河流生态安全性态的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河流生态安全总体状况较好。从而建立了一种具有东南区域特色的省级行政区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模式,为福建全省河流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水文分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综合分析生态分区、水文分区、综合自然分区与水资源分区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界定了生态水文分区的概念.根据我国不同流域或区域的生态水文特征,提出了生态水文分区的原则,建立了生态水文分区的指标体系.以水资源三级区为单元,采用定性与定量的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全国划分为3个生态水文大区、36个生态水文区,并提出了各生态水文一级区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准则,旨在为合理确定不同流域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河道外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区的影响较大、涉及面广,而对其洪水类型、成因及规划分区一直没有一个较全面的分析,本文试图对兵团中小河流的河流特征、洪水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河源区特点进行治理规划分区,总结分区的洪水特点、类型和成因,使兵团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治理工程和措施的针对性,同时对分析其他地区的洪水成因及分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阿什河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哈尔滨城市发展要求,研究确定从流域、区域、河段三个尺度系统开展河流综合整治规划,在流域尺度范围,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调控、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四大体系的规划格局,重点解决防洪减灾能力偏低、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水生态失衡、流域管理薄弱等问题;在区域、河段的尺度范围,按照流域总体规划格局以及哈尔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重点关注阿什河干流及哈尔滨市区段与两岸城市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划分河道功能和岸线功能区划,明确分区治理重点及河道分段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河流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空间组织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哈尔滨东部绿色经济景观长廊。  相似文献   

14.
许朗  欧真真 《中国水利》2012,(4):14-16,31
制定出合理实用的淮河流域旱灾治理技术,必须科学地划分出不同的抗旱技术发展区域。基于农业干旱的视角,通过对流域内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关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分区的指标体系,最终将淮河流域分为5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以期为在流域内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旱灾治理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伊洛河流域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点、农业经济发展等因子的综合分析,确定地面物质组成和地形地貌特征为水土保持分区的主导因子。根据主导因子相似性原则、经济发展相适应和便于实施管理的原则,将伊洛河流域划分为伊洛河上游中低山预防保护区、伊洛河中游浅山生态建设区、伊洛河中游丘陵综合治理区和伊洛河下游河川农田防护区四个水土保持分区。结合各分区特点,提出了各区生产发展方向及措施布局,为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针对梅州市中小河流治理的现状,分别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河流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调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流域生态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梅州生态治河的初步想法,指出兼顾流域生态的理念应始终贯穿于中小河流治理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罗涵  唐亚  第宝锋  乔雪  李贞 《人民长江》2013,44(13):76-80
秦巴地区在我国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生态分区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秦巴地区存在的水污染、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以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植被状况、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因子等作为生态分区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中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分析技术,将秦巴地区划分成3个一级分区、5个二级分区和11个三级分区。依据分区结果,对各个分区的生态特征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北安市闹龙河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对闹龙河水源地构成面流污染,使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提出了流域治理划分为一、二级保护区治理,以改善民生和水源地保护为目标,合理配置水保措施,即坡耕地整治、植物缓冲带、生态修复、治理侵蚀沟、拦蓄工程及农业耕作等。测算了治理后效益,即经济、蓄水保土、生态和水源地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太子河流域不同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年内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分区、分期保护,并达到太子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采用系统动力学和隶属度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考虑到各分区之间的水流、水质交替关系,建立了基于水生态分区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大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和量化模型。对其8个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指标的年内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并量化各分区12个月的水生态承载力值,最终确定各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最小值出现的月份,为更好的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来水来沙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水沙异源,不同区的水沙特点不尽相同,其对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影响也不相同.为探求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来源区的关系等问题,有必要对黄河流域进行分区考虑.基于前人对黄河流域分区的成果,在保证支流流域完整性的前提下,将花园口以上的产水产沙子系统划分为4个一级区,并将各个一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区.然后对中游重点区进行河网提取及编码应用,编码后的中游重点区共有12万条河段,包含7级河流.此外,在提取河网的基础上,利用编码的便利统计了各支流的流域面积、河网密度等信息.本文研究结合黄河数字流域平台,能为分析中游水沙来源区与下游河道淤积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