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64例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6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单纯放疗53例,序贯治疗(先化疗后放疗)72例,同步治疗(化疗与放疗同时进行)39例。其中29例常规放疗后行三维适形放疗。化疗方案为NP(长春瑞滨+顺铂)或DP(多西他赛+顺铂)。结果随访到15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1、3a生存率分别为56.1%和14.3%。单纯放疗、序贯治疗及同步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3a生存率分别为11个月、43.4%、8.0%,13个月、56.9%、13.3%,18个月、71.8%、23.9%。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KPS评分、临床分期、放疗剂量、治疗前血红蛋白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和治疗方式是独立预后因素。认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予化疗加放疗综合治疗;对KPS评分≥80分的患者行同步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对以清胰化积方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胰腺癌进行疗效评估,探讨可行性治疗模式。方法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通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9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9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28.42%;3年生存率6.32%;5年生存率2.11%。中位生存期为7.1个月。其中清胰化积组102例,中位生存期8.7个月;非清胰化积方88例,中位生存期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80、CA19-9≥500 U/ml、消瘦(体重在6个月内减轻≥10%)、肝转移、手术方式、全身化疗和清胰化积中药是影响该治疗模式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根治手术、全身化疗和清胰化积中药是老年胰腺癌长期生存保护因素。老年胰腺癌Ⅲ期患者可化疗结合清胰化积方中药治疗,Ⅳ期老年胰腺癌患者则应以中药及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棱消瘤合剂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生活质量(karnofsky,KPS)、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ⅢC/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PFS为主要研究终点,KPS评分、不良反应为次要研究终点,使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PFS,组间生存差异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PFS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对KPS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中药联合化疗组治疗(P=0.011)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中药联合化疗组中位PFS为6.0个月,较单纯化疗组的5.0个月明显延长,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方面,化疗联合中药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基础上联合三棱消瘤合剂能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PFS,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70岁及以上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57例70岁及以上的晚期胰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糖尿病史、胆道疾病史、吸烟史、化疗、放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llabo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oynic antigen,CEA)和CA199升高情况等对总生存的影响.结果 性别、行为状态、化疗、放疗与生存密切相关.男性和女性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7±5.4)个月和(5.5±2.3)个月,P=0.000;ECOG评分0~1分和≥2分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5.8)个月和(7.3±3.8)个月,P=0.040;未接受化疗组和接受化疗组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8±5.3)个月和(11.5±5.0)个月,P=0.038;未接受放疗组和接受放疗组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9±5.4)个月和(13.7±3.8)个月,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总的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1年生存率为28.1%.结论 70岁及以上老年人胰腺癌的预后与性别、行为状态、化疗和放疗相关.对于不可切除但行为状态好的老年胰腺癌患可以考虑化疗,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考虑联合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D-SCLC)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212例,均接受2~6个周期化疗,其中59例单纯化疗,108例化疗+放疗,45例化疗+手术±放疗。6或10MV X射线照射,剂量40~66Gy,4~7周完成。结果总中位生存时间(MST)1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0%、33.2%、22.1%。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下降、年龄、治疗初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是否手术、放化疗近期疗效、化疗周期数、放化疗时放疗的参与等因素影响患者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COG评分、化疗周期数、放化疗疗效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失败原因包括胸腔内复发占22.2%,远处转移占47.5%,胸内复发+远处转移占30.3%。结论ECOG评分≤1、进行4个周期以上化疗以及放化疗近期疗效好的患者预后较好。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确诊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时间。运用Kaplan-Meier法对每个临床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来筛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39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2个月,对症支持组、全脑放疗组、靶向治疗组、全脑放疗+靶向治疗组、全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组分别为8.1个月、10.1个月、14.6个月、16.7个月、2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发生脑转移的时间、EGFR突变的状态、RPA分级以及治疗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KPS评分、RPA分级、治疗方法、发生脑转移的时间及EGFR突变状态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经积极治疗(化疗+全脑放疗+靶向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生存期,高KPS评分、RPA I级、异时性脑转移及EGFR敏感突变型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良好因素。  相似文献   

7.
闫丽  梁军 《山东医药》2007,47(27):22-2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肝转移瘤的预后因素。方法39例肝转移瘤患者接受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共3—6周,肝转移瘤放疗剂量52—68Gy,平均58.8Gy,25例放疗前曾接受化疗。用Log—rank法比较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39例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肝转移瘤体积大小、数目、位置、放疗剂量、治疗时间、化疗、KPS评分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治疗肝转移瘤的有效方法,放疗剂量和化疗是重要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及生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胰腺癌Ⅲ、Ⅳ期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率多因素分析。结果66例行化疗、靶向治疗、粒子种植者生存时间长于仅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粒子种植可提高Kamofsky评分(P〈0.05),降低疼痛VAS评分(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胰头肿瘤、肿瘤直径〉4cm、有远处转移者生存期短(P〈0.05)。结论肿瘤直径〉4cm、有远处转移等因素是影响晚期胰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粒子种植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人(华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B/Ⅳ期)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1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3个月,1 a总生存率55.6%,2 a总生存率1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S评分、化疗次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和分期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因素,其中胸水是ⅢB期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次数、肝和脑转移是Ⅳ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国华南人群中,晚期NSCLC(ⅢB/Ⅳ期)患者和预后生存密切相关的临床因素有分期、PS评分、TKI的应用以及化疗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期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术后经病理确诊的25例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调强放疗并同步整合加量技术,并同期口服替莫唑胺进行化疗,随访2年期总生存率,并对影响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截止到2016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28. 5个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 0%、56. 0%;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恶心,Ⅰ~Ⅱ度骨髓抑制率为84. 00%,Ⅲ度骨髓抑制率为16. 00%,未发现Ⅳ度骨髓抑制;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切除情况、肿瘤位置等对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卡氏功能(KPS)评分、术前化疗情况等因素对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P=0. 002)、KPS评分(P=0. 036)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期替莫唑胺化疗临床效果确切,WHO病理分级和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