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黛尔是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说《简·爱》中塑造的一个儿童形象。作者塑造人物的着力点显然不在这一形象身上 ,但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观照 ,它在《简·爱》中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作品内部结构的组织和外在形式的安排诸因素的重要手段 ,是主要人物关系构成的主要纽带 ,因而它在《简·爱》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与男性相比,女性爱美、求美的欲望更强烈。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上述心理、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然也形象地表现了作家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即人之美是美在心灵、美在纯朴、美在自然和美在气质等。  相似文献   

3.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上半叶,在繁花似锦的西方文苑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女作家群的崛起。法国的乔治·桑和英国的夏洛蒂·勃郎特是其中的两个佼佼者。尽管她们之中一个是浪漫派的“母狮”,一个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但她们都以塑造具有现代妇女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运用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对《简爱》中的“疯女人”形象进行重新阅读 ,通过挖掘伯莎·梅森作为配角之外的隐喻功能 ,来论证该形象的塑造 ,是女性作家还女性一种历史真实的有益尝试。是对男权文化的一次解构  相似文献   

6.
在人才辈出的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行列中,萨克雷(181②──1863)的创作堪称独树一帜。他以塑造为数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而蜚声英国文坛,并且成为“当代欧洲作家里的第一流的大天才。”①本文即试图从最能代表萨克雷创作特色的四部长篇小说《名利场》、《潘登尼斯》、《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钮克漠一家》入手,对萨克雷小说人物形象群作一总体观览、剖析,以期找出萨克雷在人物塑造方面所独具的特色及其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匡正指教。在萨克雷小说中出现的可供读者欣赏的成功艺…  相似文献   

7.
在《野性的呼唤》和《婴宁》中,杰克·伦敦和蒲松龄借助作品中的主角巴克和婴宁的遭遇,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在寻找自由的道路上,经历了文明和自然的冲突,两个主角最终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归途。两位作家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对文明和自然的冲突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四年一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了,为了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为了表达苏联人民对自己领袖无限爱戴,苏联革命作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文艺作品中再现列宁崇高而光辉的伟大形象。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斯大林同志在回答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提出的问题时说:“至于列宁和彼得大帝,那末彼得大帝是沧海一粟,而列宁是整个大海”。列宁的形象,是一个包含着巨大的历史范畴的形象,苏联革命作家在塑造列宁艺术形象的时候,只能选择列宁的某些特征,从特定的角度或侧面,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再现列宁的光辉形象。对于多  相似文献   

9.
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艳丽夺目的女性形象。从平民妇女萨维申娜(《一个地主的早晨》)、阿库林娜(《勃里库什卡》)、玛德琳(《人靠什么活着》)、阿尼霞(《一个农民的命运》)、玛丽亚娜(《哥萨克》)和卡秋莎·玛丝络娃(《复活》),到贵族妇女娜塔莎、玛丽亚(《战争与和平》)、杜丽、吉提、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积极进取、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它所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影响不同凡响,就是在当今,尤其对在校贫困生的心理塑造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男性用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审美标准来诠释对女性的理解和期望,规范和约束着女性的精神、意志和身体,使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两性和谐相处和男女之间进行平等的精神对话与交流,于是,在浩瀚的文学典籍中便出现了一些为女性呐喊和描述女性自主意识苏醒的篇章。五四运动之后,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拉开了帷幕,作家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深入发掘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女性文学形象,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前行指明了道路。21世纪的女性解放运动,似乎不如五四运动时期那么轰轰烈烈,但在文学作品中,依旧浮现出女性在社会、职场和家庭等压力之下的呐喊与奋进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埃玛是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她们的悲剧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她们毕竟是出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且是出自两个不同作家笔下,因此,这两个形象之间在实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安娜追求的是高尚的爱情,而埃玛追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级的情欲。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埃玛是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她们的悲剧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她们毕竟是出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且是出自两个不同作家笔下,因此,这两个形象之间在实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安娜追求的是高尚的爱情,而埃玛追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级的情欲。  相似文献   

14.
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剧作家.他在匹兹堡系列剧中成功塑造了以露丝、伯妮斯、瑞莎和伊斯特阿姨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揭示了威尔逊的黑人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麦家创作的小说近几年频繁获得多种文学奖项并被搬上荧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其智性写作形式的外衣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丰满的英雄形象,他们在拥有天才式的卓越才能的同时,也存在着人性的缺陷。文章以麦家笔下这些英雄人物为研究重点,分析他们类型化的特点,探索他们复杂的人性,解读他们独特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在优秀的中国古代山水诗中,诗人利用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的结合,创造了动静相宜的意境,而动态意象的塑造有赖于动词。通过对山水诗中动词的语态分析发现,在动态意象的塑造中,有些动词的词性模棱两可,出现了动词的施事者亦可以解释为动作的受事者的情况,由此创造了诗歌多义性之美。通过作格兼及物分析,探讨动词创造动态意象的功效,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山水诗中隐藏的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18.
采取自编问卷,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归因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学习动机对高中生的影响较大,而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看法分歧较大,同时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师生关系以及教材、考试的难易等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改进化学教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三位著名油画家塑造的布拖彝族阿都人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术学、民俗学的视角,着重探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小华、程丛林、庞茂琨三位著名油画艺术家创作的布拖彝族题材画,以画家具体作品为依据,分析了不同画家眼里的布拖彝族人,同时,对画家先后不同时期所塑造的彝人形象、图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抽样数据分析对我国和西欧地区的机床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评价比较。文中首先应用多集合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用3个投入变量和2个产出变量对之进行相对有效性的综合评价。然后,应用t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生产管理的诸方面作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指出差距所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管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