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相同与不同点方面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自从清代温病学说创立后,即自立门户,产生了伤寒温病两大学派的争论,二者至今未能统一。笔者通过学习发现,作为两种学说各自辨证施治纲领的卫气营血与六经辨证方法,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和一致性,而卫气营血辨证在某些方面又较六经辨证有着优越性。因此,有必要将这两种学说统一起来,创立一门新的,统一的中医热病学,以使祖国医学在急重症的治疗上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揭示了温病的一般发展过程、诊疗思路,对后世医家治疗温病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叶氏的"卫气营血"辨治思路还可以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所谓的结合即是指:将卫分证与肺、脾胃、肝结合;将气分证与肺、脾、胃、肠、胆、三焦结合;将营分证与心、胃、肝、肾结合;将血分证与心、肝、肾结合。从而使得卫气营血辨证更加细致化,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辨证一直处于多元化,有纲领性的八纲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伤病的脏腑辨证,还有后来兴起的奇经辨证等。疾病千变万化,现代一些医家发现单纯的一种思路很难适应复杂疑难病的辨治,转而在统一性上下功夫,希望做到整体辨证,但是到现在为止还缺乏一个完整的思路,而笔者有意在肾病方面做一尝试,以六经为纲,结合温病、八纲理论辨治肾病。1肾相关生理肾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三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标志着温病学说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它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辨证论治。本文试图分析这两种辨证纲领的异同、讨论其临床运用,对“以卫气营血辨证做为温热病的辨证辨领;而以三焦辨证做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的主张,提出浅见,谬误之处,恳求指正。  相似文献   

6.
以明末温病学家叶天士为代表的医家所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基石。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人体广泛分布的膜系及脉络是营卫气血运行的载体通道,充养全身,保证了营卫气血生理功能的实现;同时膜系也是感受邪气、病邪传变的通道,膜系正邪斗争决定病变的位置、深浅、缓急及病理改变等。从膜系及卫气营血内涵、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等方面对中医膜系及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孜孜以求,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之长,致力于温病学研究.遂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三焦辨证理论.历经众多医家的发展补充,逐步形成温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三焦辨证体系.笔者欲从其两方面浅析温病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8.
卫气营血辨证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温热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发热性及急性传染病)。这种辨证方法一方面代表疾病变化进展的深浅,另一方面代表着卫气营血四者病理损害的程度。在临床皮肤病治疗中急性、重症过敏性、病毒性、传染性的疾病常我们采用之。  相似文献   

9.
从流行的叶天士医论医案入手对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现代书刊中论述卫气营血的辨证有诸多不同之处。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大致如下:看病位———上病治气,下病治血;看病程———病初治气,病久治血;看疹色———色白治气,色红治血;看疗效———治气效差,从血论治。  相似文献   

10.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为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先河,华佗对温病发斑已有认识,巢元方对血症病机已有分析,孙思邈记载了四时温疫诸方,宋金元时期的刘河间、罗天益及明代吴又可等对卫气营血辨正的形成,均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的贡献。清代叶天士在六经辨证的启迪下,吸取前人的成就,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又为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是外感热病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卫气营血辨证源流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历史沿革。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于《内经》,晋隋唐时期初具规模,宋金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创造性地总结出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名词,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它源出于《内经》,以后各代均有阐述,但范围有大小,所指有重点,《内经》、《难经》里一般多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部位,而温病学说,引申其义,主要是说明病理变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学习、研究、应用温热病学时必须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一、卫气营血辨证在温热病中的主要意义温热病除了运用八纲、六经、三焦辨证来认识其证候的整个传变规律外,而目前主要是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来了解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温瘟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15.
卫气营血辨证(本文改称卫气营血精辨证)既适用于温病也适用于水湿痰饮病,即适用于阴液病理性不足、有余的一切病变。作为辨证纲领的卫气营血精,实际表示了人体阴液在由表向里依次渗灌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正>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是清代著名温热病大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引伸《内经》之义所创立的。自此理论体系的形成,方使温病病程的划分,及其相应治疗方法的采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证之临床,从温病的发展演变来看,卫气营血阶段的划分,尚难反映温病发展变化之全貌。以下就卫气营血辨证中的两个问题略抒管见,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7.
<正>曾有一垂危病人,叶天士认为是不可救药了,可一年后,他又见到了那一人,原来是一老僧治好了他的大病。叶天士问清了老僧的地址,第二天便前往求学。他隐姓更名,从学徒做起,挑水砍柴,劳动之余就向老僧学习医道,几年后,老僧对他说,你已经学到了我所有的医技,可以出师下山独立行医了,你的医术  相似文献   

18.
卫气营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量要组成部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但作为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则是形成于明清时期.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叶天士总结前人成就,结合其临床经验,用卫气营血理论解释温邪侵袭人体后不同层次的病理变化,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张景岳对卫气营血辨证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用卫气血理论阐释温病的病变层次与传变次第,认及卫气营血各病变阶段组方用药的治疗特点,认为张景岳对卫气营血辨证学说阐述深刻,理法完备,已具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为卫气营血阏证学说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思想,在西药常规治疗无效的,天行赤眼外障眼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天行赤眼的特征,按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病在卫分,辛凉疏散,宣肺泄热,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卫气同病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病在气分,清热解毒,攻下泄热,白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气营(血)同病,清热解毒,凉血散血,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热退津伤,邪热留恋,清热生津祛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结果]辨证正确,效若桴鼓。[结论]祖国医学的温病理论,只要辨证得法,同样可以灵活施用于外障眼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