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斌  林俞  陈静 《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162-164
对于早期胃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开放外科手术切除、腹腔镜微创手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范围较大,且可疑侵犯固有肌层的病灶,通过内镜完整切除肿瘤极易造成肿瘤残留及胃壁穿孔。而依照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行胃癌根治术,存在切除范围过大的问题,尤其对于年轻的患者,在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或者全胃切除术后,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的生存质量。我院2013年8月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1例早期胃癌病灶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D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大息肉183例,先内镜下放置钛夹,待息肉的血流完全阻断后行电凝切除。结果一次性切除162例,分次切除2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无1例穿孔。结论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结直肠大息肉,提高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有效减低了出血及穿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大息肉183例,先内镜下放置钛夹,待息肉的血流完全阻断后行电凝切除。结果一次性切除162例,分次切除2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无1例穿孔。结论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结直肠大息肉,提高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有效减低了出血及穿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纯采用尼龙圈套扎和联合电凝切除消化道广基息肉的近远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58例消化道广基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切除息肉28例为治疗组,行单纯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出血及穿孔发生,治疗组28例共31枚息肉,一次性治疗成功率96.8%,术后2周复查内镜显示切除部无新发现息肉。2个月后复查25例创面完全愈合,未见创面充血糜烂,3例创面溃疡形成。对照组30例共33枚息肉,一次性治疗成功率87.9%,术后2周复查息肉完全脱落29枚,其余4枚息肉瘤体明显缩小,又采用电凝切除。2个月后复查22例创面完全愈合,无充血糜烂发生,8例创面溃疡形成。58例患者3个月后复查均溃疡愈合,6个月后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对于消化道广基息肉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湛秀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03-304
目的探讨胃镜射频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实行胃镜射频治疗。术前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紧密配合内镜医师的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特征变化,并做好各项应急抢救准备工作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共切除息肉91颗,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患者有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结论在胃镜下对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实施射频治疗,做好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直肠下段宽基息肉的疗效。方法:系统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下段宽基息肉患者42例共50枚,采用随机化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内镜套扎组和内镜电切组,每组21例。结果:内镜套扎组21例,手术成功率100%。无穿孔发生。内镜电切组21例,电切成功率为95.0%,切除后1例疑穿孔发生而转外科手术。两组在手术成功率,脱落及切除情况及穿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肠镜复查,套扎术治疗患者术后26枚息肉完全脱落,可见瘢痕组织,未做特殊处理。内镜电切组4枚息肉出血,出血率17.39%,予高频电灼及喷洒孟氏液止血。出血情况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龙圈套扎直肠宽基息肉是操作简单,术前后无须特殊处理,安全易行、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方法,脱落后创面较小,患者基本无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72例应用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对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切口感染裂开发生率、术后腹腔脓肿、术后胃瘘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完成70例,中转2例。术后出现胃瘘1例,行胃镜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月后治愈。1例考虑胃小弯胃癌中转行胃大切手术,1例十二指肠后壁溃疡,中转开腹修补。1例考虑胃癌腹腔广泛转移,仅行穿孔修补术。3例术后盆腔积液,经腹腔穿刺引流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手术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韦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01-102
目的分析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8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胃肿瘤患者,采用胃镜联合腹腔镜对患者病灶进行准确定位,从患者腹腔部位对患者的胃肿瘤进行切除,行切除治疗胃底18例,治疗胃前壁为21例,治疗胃后壁24例。结果 63例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无中转进行开腹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5~12d,对其进行随访半年,患者无复发病症,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肿瘤,可有效治疗患者的胃肿瘤病症,所造成的创伤小,患者出血量小,可以较快获得恢复,治疗胃肿瘤病症,安全有效,但其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进行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修补术在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术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38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先行胃镜检查,并局部取活检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然后对良性溃疡穿孔患者全部行腹腔镜手术修补术。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镜下直接缝合,必要时临近网膜加盖,右上腹部引流。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出现一过性漏出,经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痊愈。记录溃疡穿孔部位及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38例患者均经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对其中37例良性溃疡穿孔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修补术,手术顺利。无副损伤。手术时间33-62min,平均39min;术中出血6-14mL,平均8mL;术后排气时间28-49h,平均36h;住院时间5-10d,平均7.2d。术后无并发症。出院3个月后门诊胃镜复查36例,溃疡痊愈。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行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定位准确、疗效好、损伤小、出血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确切,值得椎广。  相似文献   

10.
内镜粘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息肉、粘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粘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上消化道广基息肉、粘膜下肿瘤患者进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观察切除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8例患者,共33例广基息肉、5例粘膜下肿瘤,均成功切除,无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上消化道广基息肉、粘膜下肿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胃肠穿孔是普外科临床多见急腹症之一,治疗常需要手术治疗,传统方法为开腹行穿孔修补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临床普及,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运用越来越多,其优点也体现的越来越多,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本研究作者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对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58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2013年本科室胃肠穿孔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手术病例共58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本科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7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肺内感染1例,胃排空障碍2例。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结合消化内科理论及药物治疗的发展,可使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获得更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文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05-106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以便临床的广泛应用。方法比较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内收治的5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28例,选择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手术疗法治疗。结果实验组28例患者中,除1例因术中活检冰冻切片为胃癌穿孔中转开腹行胃癌姑息切除术外,余27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术后1年复查胃镜26未见溃疡复发,其治愈率可达92.8%;对照组28例患者中仅20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但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口,治愈时间较长,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计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胃巨大息肉的护理要求点。方法:对30例胃巨大息肉尼龙绳圈套扎息肉的蒂部息肉血运被阻断后再进行分片电凝切除或任息肉自行坏死脱落,并在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30例胃巨大息肉均顺利切除,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护士应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中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评价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分析我院93例患者,124个位点的食管胃及结直肠无蒂息肉临床资料,采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对所有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1、3、6、12个月和长期胃镜、结肠镜随访复查。结果所有患者(100%)完整切除,术后1年复查中未发现残留息肉组织,3例切除时已经恶变患者术后3年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4例患者术后瘢痕脱落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未发现穿孔和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济生乌梅片对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以2020年1月— 2022年3月在重庆市中医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并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及手术治疗的胃和(或)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共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1)。对照组采取胃镜下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方式包括息肉冷切除、息肉的氩气刀治疗术及黏膜切除术(EMR术)]治疗,试验组在胃镜下息肉切除后,继续给予济生乌梅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胃及十二指肠息肉的复发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年后患者临床症状(腹胀、嗳气及腹痛)均有改善(P<0.05)。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在两组中治疗后均有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息肉复发率(26.83%)明显低于对照组(64.29%,P< 0.05)。结论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联合术后济生乌梅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CA72-4的表达。术后联用济生乌梅片对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术后复发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探查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下探查及治疗效果。其中36例顺利单存穿孔修补术,2例癌性溃疡穿孔、1例较大溃疡穿孔及1例胃后壁溃疡穿孔中转开腹。结果单存穿孔修补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回访远期效果佳。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且恶性穿孔可以做到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胃巨大间质瘤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8例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胃巨大间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给本组患者均给予护理配合,观察本组患者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87.5%。结论:在胃巨大间质瘤行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术的同时,给予患者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种护理干预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诊治复杂性大肠息肉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5例肠镜下切除失败按惯例需剖腹手术的复杂性大肠息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息肉切除。结果1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3例病理证实癌变者行结肠镜定位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术。结论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息肉切除术采用微创技术处理复杂性大肠息肉,可避免行结肠切除术,具有探查范围广、疗效可靠、诊疗一体化、微创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治疗的81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息肉的不同大小和形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结果 814例患者的2645枚息肉均成功切除,活检钳钳除492枚,高频电切除1085枚,氩离子凝固术460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53枚,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24枚,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切除6枚,分片切除术8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7枚。2352枚息肉行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1579枚,错构瘤性息肉7枚,炎症性息肉574枚,增生性息肉191枚,息肉癌变2枚,再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14例,无1例发生穿孔。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在有效切除息肉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