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6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联合左半肝切除23例,右半肝切除9例,尾状叶切除3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4例,姑息性切除15例,内引流术4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外引流术5例。结果死亡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31%(25/67)。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1.1个月,高于姑息性切除组(15.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78.5%、48.3%和29%,姑息性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43.5%、6.8%、0。术后随访率67.16%(45/67)。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包括肿瘤切除的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肝胆外科医生而言,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目前最困难的挑战:肝十二指肠韧带处解剖复杂,胆管分叉与入肝血管过于接近,往往难以获得阴性的外科切缘.我们在临床中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切除时发现,有近80%的患者存在血管侵犯,以门静脉侵犯多见,且有些同时伴有肝动脉侵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13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人,包括行姑息治疗50例(姑息治疗组),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63例,其中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2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行常规肝门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治疗肝动脉受侵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肝动脉受侵HCCA患者9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术)51例和姑息组(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术/内引流减黄手术)47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姑息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姑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与姑息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1月,联合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6.7%、43.1%,,明显高于姑息组的17.0%、10.6%、4.3%(P<0.05)。结论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用于治疗肝动脉受侵HCCA,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右肝门时,对肿瘤及尾状叶的切除受肝右叶影响,操作困难,近2年我们对4例侵犯右肝门及(或)尾状叶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采用先切除右半肝再行肿瘤及尾状叶切除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步切除法”),进行联合尾状叶及右半肝切除的胆管癌治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唯一治疗选择。镜下胆管切缘阴性(R0切除)对病人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然而,因肝门部胆管癌常合并门静脉、肝动脉浸润,无法得到阴性切缘。联合血管切除重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目前,合并门静脉及肝动脉切除重建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充分的肯定。本文论述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门静脉、肝动脉重建技术及其临床价值,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74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总结1993—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74例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0例,右半肝切除14例。尾状叶切除2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2例,左内叶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率82.4%,1,3,5年存活率为75.4%、24.4%、12、2%,最长一例现已无瘤存活8年。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病人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肝门部胆管癌约占所有胆管癌类型的60%~80%,主要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汇合部黏膜上皮癌~([1])。肝门胆管癌最早的报道可追溯到1957年,经过多年的探索,现临床普遍认为肝门部胆管癌的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仍是手术根治性切除,但研究~([2])发现由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及解剖部位较深等原因导致手术开展难度较大,挑战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联合血管切除(VR)及重建(RM)在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HC)切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HC的50例患者,经HC根治术联合VR及RM方案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55例同期肝部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HC实施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研究不同病理分期HC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胆道蛔虫病、肝吸虫病、肝血吸虫病等方面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共有6个因素为危险因素,主要为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胆道蛔虫病和肝血吸虫疾病等。随访5年,失访1例,剩余49例均获随访。Ⅳ型HC患者1年存活率为88.9%(8/9);3年存活率为55.6%(5/9);5年存活率为33.3%(3/9)。Ⅲ型HC患者1年存活率为97.6%(40/41);3年存活率为82.9%(34/41);5年存活率为70.7%(29/41)。结论:HC根治术联合VR及RM方案治疗进展期HC,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年因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83例手术切除病人中行根治性切除(R0)31例,非根治切除52例(R1,R2),术后出现并发症29例,死亡5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3%和25.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近5年本院根治性切除率达44.8%,中位生存期18.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根治性切除可更好延长病人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探讨联合应用肝叶切除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1991年9月至2001年9月10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肝叶切除的情况。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 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中有重要意义。其选用概述术中探查,及肝功能情况等综合考虑,肝动脉,门静脉受浸润仍有可能考虑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尾状叶根治性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尾状叶位于左右半肝之间,右界为下腔静脉窝,左界为静脉韧带,前界为肝门横沟。现代观点认为尾状叶分为3部分:(1)Spigel叶,即传统意义的尾状叶,也称Couinaud第Ⅰ段。(2)腔静脉旁部,也称Couinaud第Ⅸ段:位于门静脉右支和肝右、中及下腔静脉所包绕的近三角形区域内,与第Ⅰ、Ⅶ、Ⅷ肝段相邻。(3)尾状突,也称第X段:位于门静脉右干与腔静脉之间。  相似文献   

14.
病人 男,55 岁,以反复右上腹疼痛1 个月伴进行性黄疸 1 周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巩膜、皮肤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块大小6 cm×5 cm×5 cm,肝脾未及肿大。肛查:未及肿块。彩超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并胆囊浸润, CT提示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胆囊、右肝叶。总胆红素 250 U/dl,直接胆红素 213 U/dl,间接胆红素 37U/dl。入院第 7 天在气静复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胰头肿块3 cm×3 cm×3 cm,质硬,浸润胆总管全段、肝门部肿块 5 cm×4 cm×4 cm,胆囊受浸润,右肝Ⅳ、Ⅴ段可触及肿块5 cm×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2例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包括部分肝脏、受侵门静脉和肝动脉在内的整块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9例(75%)获根治性切除,3例(25%)为姑息性切除。术后发生胆漏、肝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中位随访5年。9例获根治性切除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8.8%(n=8)、55.6%(n=5)和44.4%(n=4),最长存活已达9年。获姑息性切除(n=3)和同期仅放置胆道内支架者(n=5),平均中位生存8.2和9.1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左肝叶和受侵门静脉干联合整块切除能显著提高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才有可能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cholangiocarcinoma,PHC),又称作Klatskin瘤,是指起源于胆囊管汇入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胆道上皮恶性肿瘤。目前公认根治性切除是治疗PHC的最有效手段。但该肿瘤居于肝门部之中央部位,手术复杂、风险高。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中肝动脉重建九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中肝动脉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9例合并肝动脉侵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联合肝动脉重建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结果 联合肝动脉重建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术后 3 0d无并发症发生。 2例 2 3个月内复发死亡 ,7例术后恢复良好 ,重建肝动脉通畅。结论 联合肝动脉重建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可以达到肉眼根治的目的 ,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外科治疗手段,分析肝脏切除同时进行门静脉或肝动脉重建在进展期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51例(49.O%),其中合并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13例,姑息性切除25例(24O%),引流手术28例(26.9%)。根治手术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引流组中位生存期1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76%,3年生存率51%,5年生存率38%;姑息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61%,3年生存率35%,5年生存率21%;引流手术组1年生存率33%,3年生存率2.1%,5年生存率为0。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原发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高位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2009年AJCC第7版的TNM分期[1]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胆管癌的最常见类型,占胆管癌的50%~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向胆管周围侵犯,甚至累及肝门部血管和肝实质,这给我们的外科根治性切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需要联合肝切除的术式有多种,其中适行半肝切除的病例数较多,是最定型的肝切除术式之一[1].该术式是整块切除半肝、全尾状叶及肝外胆道,肝中静脉应全程保留.笔者在临床实践和学术交流中体会到,相较于手术技术操作,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反而是更突出的临床问题.Bismuth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是被广泛接受的联合半肝切除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