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均行腹腔镜术治疗,并随访1年。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结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黄疸、总胆红素、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结石最大直径、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胆管炎、胰腺炎、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结石残留是导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导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胆总管扩张、胆管扩张、胆管炎、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等(P0.05)。结论多种因素能够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在具体治疗和护理中,应结合患者情况优化治疗和护理方案,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逐渐成为胆石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约20%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肝内多发结石,对这类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LCTD)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本院自2006年开展LCTD术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LCTD术的围术期护理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术中内镜下乳突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做好患者准备和物品准备,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术中配合顺序以及术后正确处理。结果:14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术中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以部分取代开腹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韩荟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71-7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住院时间(5.4±2.1)d。讨论:腹腔镜内镜联合同步治疗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扩大了胆道微创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同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同步治疗,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结果:21例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恢复快,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为手术成功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进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患者30例,术前、术后采取正确、细致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1例出现残留结石,1例出现肝下引流液含少量胆汁,1例出现重置鼻胆管和内支架引流。结论: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监测,可解除患者的带管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6年3月EST与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9例临床资料。首先经EST取出胆管结石,1个月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EST成功57例(97%),失败2例,均因胆管末端狭窄,开腹行胆肠吻合术治愈;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明显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择期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无需T管引流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46例行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和20例开腹手术(O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取石成功45例,1例插管失败者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术后高淀粉酶血症4例、水肿型胰腺炎2例,腹腔镜手术顺利,无胆道出血及腹腔感染发生,住院时间9~19 d,平均13.5 d.而20例开腹手术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胆漏1例、胆管狭窄2例,住院时间12~22 d,平均17.5 d.结论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苗凤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96-359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术中内镜下乳突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做好患者准备和物品准备,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术中配合顺序以及术后正确处理。结果:14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术中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以部分取代开腹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彭珂  ;陈永兵 《华西医学》2009,(8):2101-210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和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两种方法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优缺点,探索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微创处理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病例,其中LC+LCDE 15例,EST+LC 12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全部取净,无中转开腹。LC+EST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但住院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术后随访3月,两组均无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论: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具体病例应根据胆管扩张情况、结石多少及位置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决定具体的微创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会彦 《临床医学》2013,33(9):39-4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腹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切开取石治疗,观察组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更短,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建华  周杰  崔忠林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4):405-406,409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6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在十二指肠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之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统计两镜联合治疗成功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64例成功地在十二指肠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1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淀粉酶升高,经抑酶治疗3~5d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之后均成功地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8~17d,平均12.3d。另2例因十二指肠镜下取石失败而改开腹手术。结论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开口微切开胆管并一期缝合胆管术(LTCBDE)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治疗胆囊并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3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胆囊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LTCBDE组65例、LCTD组6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止痛、切开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残留结石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LTCBDE组与LCTD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后胆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手术成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及残余结石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胆囊管开口微切开胆总管取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不需要留置T管、术后胆漏少且易控制的特点,是胆囊并胆管结石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LCTD)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86例.结果 该组86例中82例完成LCTD,成功率95.3%,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50±54)min;术后无结石残留和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10 d,随访1个月~5年,无结石复发,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LCT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和部分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术中在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基础上,对一些关键手术细节不断进行改进,是确保手术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结果:3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Ⅰ期胆管缝合者22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者14例。T管术后14-21 d拔管。平均住院时间9 d。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安全,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前后的生理、心理特点,术后的相关观察及护理。结果:20例未放置T导管,其中有10例腹腔引流良好,52例放置T导管,均未发生胆汁漏。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加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1991年Stoker[1]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模式已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传统的开腹手术逐渐趋向于微创化治疗模式[2]。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手术治疗无肝内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分别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放置胆道塑料支架引流(ERBD).ERCP后3d内行LC,术后4d出院.出院后1~2周内再次行十二指肠镜取出胆道支架并行ERCP了解胆管有无残余结石.结果:35例患者均1次取净胆总管结石,1例EST术中出血,34例成功行LC,1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所有患者均无胆漏、十二指肠穿孔、黄疸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9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观察胆囊壁厚度,胆囊结石位置、大小,胆总管内径,肝内胆管,胆囊三角,肝中静脉等。结果:989例患者中,胆囊结石868例,胆囊息肉121例。胆囊炎急性发作75例,胆囊颈或胆囊管嵌顿结石69例,萎缩性胆囊炎93例,胆囊穿孔2例,合并肝硬化15例,肝癌3例,肝中静脉分支和胆囊床紧邻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969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5例合并肝硬化患者转内科治疗,3例肝癌及2例胆囊穿孔行开腹手术。结论:超声检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手术难易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