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信号蛋白Smad3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SMAD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复制心肌肥厚模型 ,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 (leftvertricularmassindex,LVMI) ,RT -PCR法检测肥大心肌组织中胚胎抗原心房利钠因子 (atrialna triureticfactor,ANF)的mRNA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及Smad3的mRNA表达 ,West ernblotting检测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术后 3天LVMI开始上升并持续至 4周 ,肥大心肌组织中ANF、TGF 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Smad3的蛋白表达术后 3天开始上升 ,持续至 4周 ,术后 2周为表达高峰 (P <0 0 1)。提示信号蛋白Smad3参与了腹主动脉结扎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生长因子是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肽类激素,心肌肥厚也是它所诱发的心肌细胞应答反应。压力超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可能是生长因子介导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肥厚心肌组织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探讨肥厚心肌从代偿到失代偿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方法: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在1、4、8、12、16周时进行高频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组织重量及心肌病理学检测,RT-PCR半定量测定心房利钠肽(ANP)、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bcl-2、bax mRNA,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建立假手术模型,在不同时点给予相同检测后处死。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左室收缩期、舒张期前壁、后壁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于术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12周显著降低(P0.05)。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于术后4周明显增加,8-12周保持稳定,16周明显下降;左室舒张末压于术后8周持续增加(均P0.05)。显示心肌由左室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2)组织形态学天狼猩红染色测量心肌胶原含量及TUNEL染色测定凋亡指数显示从4周到16周呈增加趋势。(3)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心肌组织ANP术后1周至16周表达呈持续性增加;而α-MHC、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缩窄组心肌组织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术后1周明显增加,4周时达高峰,12周至16周下降至稳定(均P0.05),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弓缩窄诱导的压力超负荷可导致左室心肌早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向晚期心力衰竭发展。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压力负荷诱导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实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MTM3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两部分:1)按每天15 mg/kg剂量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模型;2)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32例及3例正常心肌组织.使用半定量RT-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MTM3在心肌组织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1)在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组织中,CMTM3 mRNA表达下调.2)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病变的心肌组织中,CMTM3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调.结论 CMTM3低表达致心肌组织增殖肥厚,可能参与了肥厚性心肌病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MADs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复制心肌肥厚模型,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RT-PCR法检测肥厚左室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 2、3、7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术后3 d LVMI开始上升并持续至4周,心肌组织中TGF-β1及Smad 2、3的mRNA表达术后3 d也开始上升并持续至4周,术后第2周为表达的高峰(P<0.01)。Smad 7 mRNA术后3 d上升,1周时为其高峰,2周后表达下降。结论:信号蛋白Smad 2、3、7参与了腹主动脉结扎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术(AAC)建立大鼠心肌肥厚病理模型;苯肾上腺素(PE)刺激分离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RT-PCR和蛋白印迹实验分别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含PDCD5 cD NA腺病毒或PDCD5 shRNA腺病毒转染心肌细胞以过表达或敲低PDCD5;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脏糜酶与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检查、放射免疫、计算机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脏糜酶活性、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II(Ang II)水平、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及心肌组织I型和III型胶原mRNA表达。心脏糜酶活性和心肌局部Ang II水平与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 心肌肥厚组心脏糜酶活性为(0.27±0.06) kU/g蛋白,对照组为(0.12±0.06) kU/g蛋白,心肌肥厚组心脏糜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匀浆液Ang II水平为(179.3±36.1) ng/g心肌组织,对照组心肌组织匀浆液Ang II水平为(103.2±13.6) ng/g心肌组织,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Ang I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组CVF为39.5%±9.8%,对照组为20.9%±8.2%,心肌肥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组PVCA为1.98±1.05,对照组为0.41±0.12,心肌肥厚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组织I型胶原及III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均P<0.01)。心脏糜酶活性与CVF及PVCA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69,P<0.05和P<0.01)。心肌局部Ang II水平也与CVF及PVCA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8,均P<0.05)。结论: 心脏糜酶可增加胶原的合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降解,促进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组蛋白乙酰化调控机制,为防治肥厚性心肌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健康C57BL/6小鼠,苯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分别检测心脏核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4(GATA binding protein 4,GATA4)mRNA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3K27ac)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组蛋白H3K27ac、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α-肌球蛋白重链(α-myosin heavy chain,α-MHC)的表达,HE染色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小鼠心肌肥厚。结果:Western blot及ChIP-qPCR表明小鼠心肌组织组蛋白H3K27ac水平及GATA4启动子区组蛋白H3K27ac水平在苯肾上腺素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GATA4及ANP的表达水平在苯肾上腺素组也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漆树酸能够降低苯肾上腺素诱导的组蛋白H3K27的高乙酰化,且GATA4mRNA及ANP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漆树酸处理组也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及超声心动图显示苯肾上腺素能够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并增加左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厚度,诱导小鼠心肌肥厚,而漆树酸能够提高LVESD和LVEDD并降低LVPW厚度,从而改善小鼠心肌肥厚。结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失衡参与了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而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漆树酸能够下调苯肾上腺素诱导的组蛋白高乙酰化进而改善小鼠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9.
AMPK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抑制大鼠心肌肥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引起压力负荷增加,造成心肌肥厚的模型。术后24 h起经皮下注射AMPK的特异性激活剂AICAR(0.5 mg·kg-1·d-1)直至术后7周。处死动物前,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学指标的检测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处死动物,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心脏重/体重比值,测量心肌细胞的平均直径、心肌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的mRNA表达。结果: (1)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的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细胞平均直径、血清及心肌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明显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2)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肌PPARα及CPT-I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3) 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学指标: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 (PWT, LVDD, LVSD) 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 (FS%) 则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结论: 活化的AMPK可能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从而抑制压力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在心肌肥厚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在8~10周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内构建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心肌肥厚组(OG)和假手术组(CG).手术后按要求饲养4周后处死,观察离体心脏大小并计算心室重/体重比(mg/g).取部分心肌标本,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心肌中HMGB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压力超负荷可引起心脏组织中HMGB1表达增加及活化,且增加的HMGB1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刺激低血流缺血心肌增加葡萄糖摄取的机制。方法:采用Northern法分析缺血心肌葡萄糖转运子-1(GLUT1)mRNA和免疫法分析心肌葡萄糖转运子1(GLUT1)多肽水平。结果:胰岛素使局部低血流缺血心肌GLUT1 mRNA和GLUT1多肽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伴随缺血心肌葡萄糖摄取明显增多。结论:胰岛素能增强缺血心肌GLUT1 mRNA和GLUT1多肽表达,使GLUT1数增加,进而促进心肌葡萄糖摄取增多,胰岛素增强低血流缺血刺激的心肌GLUT1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氧化应激水平、过氧化物酶Ⅲ(PrxⅢ)和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7 d制备心肌肥厚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匹伐他汀组大鼠于注药前7 d即给予匹伐他汀灌胃共14 d。注药7 d后测定大鼠右颈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取心称量全心质量(HW)和左心室质量(LHW),计算心重指数(HW/BW,LHW/BW);分离并测量室间隔(VST)与游离室壁(LVWT)厚度;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的形态结构;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PrxⅢ和ECSOD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呈心肌细胞肥大表现,但匹伐他汀组形态改变轻于心肌肥厚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MAP、HW/BW、LHW/BW、VST、LVWT、血清LDH活性、MDA和H_2O_2含量均明显增加,但匹伐他汀组却低于心肌肥厚组;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PrxⅢ和EC-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匹伐他汀组大鼠PrxⅢ和EC-SOD表达量又高于心肌,肥厚组。结论:匹伐他汀能降低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可能与抗氧化酶PrxⅢ和EC-SOD的表达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网蛋白(CRT)在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和体外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TAC)构建压力超负荷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RT、肥大标志基因心房钠尿肽(ANP)、脑钠肽(BNP)及内质网应激(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活化转录因子6(ATF6)、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ERS抑制剂阿托伐他汀(ATO)以及CRT小干扰核糖核酸(CRT-siRNA)分别抑制ERS和CRT的表达,来观察CRT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D大鼠行TAC术4周后即发生心肌肥厚,心肌组织中CRT、肥大标志基因及ERS标志物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给予TAC大鼠ATO口服干预4周,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明显改善,心肌肥厚程度减轻,CRT及ERS相关指标表达受到抑制。而体外用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异丙肾上腺素(ISO)处理乳鼠原代心肌细胞(NCMs)后,均能诱导心肌细胞发生肥大,同时促发ERS,CRT表达亦增加。心肌细胞肥大时,沉默NCMs中CRT基因后,其肥大程度明显缓解,提示CRT可能是治疗心肌肥厚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病理学及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16、2 4和 3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 (PVCA)、心脏肥厚指标及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 ,并以同龄Wister大鼠作对照 ,以探讨SHR心脏肥厚进展阶段心肌纤维化、心脏重构、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各组SHR收缩压明显增高、心脏肥厚指标心脏重量 (HW )、左室重量 (LVW)、左室重量指数 (LVW BW)显著增加 ,血浆、心肌组织AngⅡ浓度明显增高 ;2 4、32周龄SHR的CVF和PVCA显著增加 ;SHR心肌组织AngⅡ浓度与CVF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心肌纤维化可能参与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脏重构病理过程 ,组织AngⅡ可能是导致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SCAD)重组腺病毒(SCAD recombinant adenovirus,Ad-SCAD)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以12周龄SHR为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模型,以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尾静脉注射Ad-SCAD治疗8周。将大鼠为Wistar+Ad-GFP组、SHR+Ad-GFP组、Wistar+Ad-SCAD组和SHR+Ad-SCAD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左室重量指数、超声心动图数据和心脏形态学变化;检测左心室羟脯氨酸含量、SCAD蛋白和mRNA表达、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标志物的mRNA表达、SCAD酶活性、ATP含量及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与Wistar+AdGFP组相比,SHR+Ad-GFP组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心肌肥厚和纤维化。与SHR+Ad-GFP组相比,SHR+Ad-SCAD组SCAD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左心室前、后壁肥厚显著减轻,左心室内径显著增大,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心肌肥厚显著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心肌纤维化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的ATP含量明显升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尾静脉注射Ad-SCAD能显著减轻SHR心肌肥厚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胺、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基转移酶(SSAT)在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ISO作用不同时点大鼠心肌组织多胺含量、ODC和SS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脏重量参数在ISO注射后7 d时显著增加,ISO注射后1 d时腐胺含量增加(P<0.05),5 d、7 d时显著增加(P<0.01);精脒含量在ISO注射后3 d时开始增加,ISO注射后7 d时增加显著(P<0.01),精胺含量略有增多(P<0.05),总多胺池显著增加。心肌组织ODC和SSAT的 mRNA表达在ISO注射后1 d时升高(P<0.05或P<0.01),并持续在较高水平。心肌组织ODC和SSAT的蛋白表达分别在ISO注射后1 d和ISO注射后5 d时升高,ISO注射后7 d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 大鼠心肌组织多胺含量增加和ODC、SSAT的表达增强可能参与ISO所致心肌肥厚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中的表达变化及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VPA)对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建立2肾2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4周开始给药,VPA高剂量(400 mg·kg-1·d-1)组及VPA低剂量(200 mg·kg-1·d-1)组连续腹腔注射VPA给药4周,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和阳性对照坎地沙坦(10 mg·kg-1·d-1)组,实验结束时测量左心室/体重比值,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 RT-PCR检测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HDAC8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DAC8的表达情况。结果: HDAC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明显上调;VPA能够剂量依赖性降低HDAC8的表达, 同时VPA治疗组与坎地沙坦组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得到明显逆转,表现为心室体重比降低, 肥大心肌形态明显改善且ANF的表达下调。结论: HDAC8参与了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病过程,VPA可以下调其表达并部分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8.
Sirt1参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Sirt1)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和ISO+NAM(烟酰胺,Sirt1抑制剂)组。皮下注射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大。以心脏重量指数(心脏重量/体重)、HE染色、透射电镜以及脑钠肽(BNP)mRNA表达水平观察心肌肥大的变化。同时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Sirt1 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脏重量指数,HE染色,透射电镜以及BNP mRNA表达水平均显示皮下注射ISO可明显诱导小鼠心肌肥大;Sirt1在心肌肥大模型组表达显著增多(P0.01),其抑制剂NAM可明显减轻ISO诱导的心肌肥大(P0.05),并降低Sirt1的表达(P0.01)。结论:Sirt1的激活可能参与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法,对心肌UCP2mRNA检验采用RT-PCR方法,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其相对含量。结果:①各组大鼠的腹主动脉平均压、心重指数以及心肌病理切片均证实模型成功;②造模手术后14h,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均可见UCP2mRNA表达明显增加,最大峰值较正常高达3倍左右;③手术后24hUCP2mRNA表达明显回落,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回落趋势无差异;④手术后4d假手术组UCP2mRNA表达回落至正常水平,而手术组仍处于较高水平状态,平均达假手术组的1.5倍左右。结论:我们认为UCP2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且是心功能储备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特异性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生物活性肽,除参与正常血管张力、维持水盐平衡调节外,由局部RAS产生的AngⅡ还参与了局部组织细胞的功能及生长的调节。并在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肌肥厚、充血性心衰、缺血性心肌病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过程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AngⅡ主要通过激活特异性受体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它有AT1和AT2两个亚型。AT1受体能被非肽类AngⅡ受体拮抗剂Losarten特异性阻断,而AT2受体能被其拮抗剂PD123177、PD123319及CGP42112A等特异性阻断。两种受体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介导AngⅡ复杂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