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0Cr18Ni9不锈钢深落压钣金件因热处理造成表面氧化皮较重,使用过程中出现锈蚀的问题,制定了磁力抛光、磁力抛光+钝化和钝化+磁力抛光等3种锈蚀防护改进措施,并与未处理试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处理、仅磁力抛光处理的试样经过96 h盐雾试验后腐蚀严重,经磁力抛光+钝化处理的试样经96 h盐雾试验后发生局部点腐蚀;而经钝化处理+磁力抛光的试样经96 h盐雾试验后未出现腐蚀,在960 h盐雾试验后仅出现局部锈蚀,表面依然光亮,耐盐雾时间是其余3种试样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盐雾腐蚀试验及脉动拉伸疲劳试验对Q310NQL2(2.5 mm)+Q345NQR2(3 mm)电阻点焊接头进行疲劳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未经盐雾腐蚀的冷镀锌表面处理状态电阻点焊接头疲劳极限相比,经盐雾腐蚀后电阻点焊接头的疲劳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盐雾腐蚀时间对冷镀锌表面处理状态电阻点焊接头的疲劳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周丽 《腐蚀与防护》2012,(9):810-812
为了有效提高武器零件海上抗盐雾性能,军方要求采用有效措施,使铝合金材料能通过GJB 150.11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中的96h抗盐雾要求,通过采用表面导电氧化加封固体薄膜保护剂的工艺方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具有抗盐雾功能的防护膜,依据GJB 150.11A-2009进行了96h抗盐雾试验,达到了海上产品考核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烧结和内氧化法制备了Al_2O_3-Cu/25W10Mo4Cr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硬度、导电率、密度等综合性能和电接触性能。利用JF04C电接触触点测试系统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熔焊力、燃弧时间、质量转移等电接触性能参数;利用JMS-5610LV扫描电镜对电接触试验后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电压为DC 25 V时,Al_2O_3-Cu/25W10Mo4Cr复合材料的燃弧时间、燃弧能量随负载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接触电阻随负载电流的增大而减小;电接触后触点材料表面有气孔、裂纹、凹坑等典型电弧侵蚀特征。  相似文献   

5.
接线端子在电气系统中起电气连接的作用,在服役过程中表面镀层会出现划伤、脱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文中利用电刷镀工艺来修复表面损伤的接线端子,对未损伤和修复后的接线端子分别进行接触电阻试验、温升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及盐雾腐蚀试验,研究各接线端子的电气性能及耐蚀性。结果表明:电刷镀修复接线端子的初始接触电阻值要低于未损伤接线端子的;在额定电流的条件下,电刷镀修复接线端子的温升要低于未损伤接线端子的;经过温升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及中性盐雾腐蚀试验后,电刷镀修复接线端子的接触电阻值仍低于未损伤接线端子的,说明电刷镀修复工艺可以用于接线端子表面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正>内容导读触点材料,也称为电接触材料、开关材料、接点材料,是电流传输与转换过程中重要材料之一。在触点材料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接触现象,引起触点材料的温升、转移、电弧侵蚀,可能导致触点材料的粘着、粘附与熔焊。触点材料性能决定了电器开关的开断能力和接触可靠性。对电触点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接触电阻低且稳定、抗电弧  相似文献   

7.
电接点动态开闭接触电阻及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董友苏 《贵金属》1996,17(4):24-28
介绍了动态闭合/开启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利用此系统测取纯银触点及丝材在开启闭合油膜等条件下的接触压力-接触电阻关系曲线,讨论其曲线的不重合现象。当触头表面有污染时曲线形状发生改变,接触压力小时发生不导电现象,还研究了污染影响电接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苯胺防护封存油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以高粘度、低凝点润滑油为基础油,添加导电聚苯胺为主要防腐剂的新型防护封存油脂一防腐膏。试验表明,试样经774h盐雾试验未见锈蚀,枪管经4个月海水浸泡和20天大气放置仍未见锈蚀,其防腐性能明显优于现行防护油脂。有望实现南北方、冬夏季通用,并在武器装备、金属制件封存及低温机械润滑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Ag25CuP和BAg45CuZn2种钎料对电阻钎焊触点的钎焊性能、结合强度及接触电阻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Ag25CuP钎料的钎焊时间稍短于BAg45CuZn,Ag25CuP钎料钎焊触点的强度和接触电阻均大于BAg45CuZn钎料钎焊的,钎着率对BAg45CuZn钎料钎焊触点的强度及电阻的影响大于Ag25CuP钎焊的触点。  相似文献   

10.
SEM/EDX和FTIR在手机电触点失效分析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SEM/EDX和FTIR在手机电触点失效分析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发现大量失效产品中的镀金触点因表面污染和氧化引起的接触电阻升高是造成电接触故障的主要原因。污染物形貌和成分复杂,通过与手机生产和使用中常见污染源的红外图谱和EDX图谱进行对比,SEM/EDX和FTIR能鉴别出大多数污染物,比如印刷线路板在切板过程中引起的碎屑、手指接触污染、灰尘聚集污染以及工艺带入的粘胶污染等,促进了工艺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3Ni8Mo2Al的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3Ni8Mo2Al的腐蚀性能,即应力腐蚀敏感性、抗氧化性能和抗盐雾腐蚀性能等。研究表明该钢具有较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其应力腐蚀断裂形貌为穿晶、解理断裂,并有二次裂纹。500℃抗氧化性能很好,属于完全抗氧化级。抗盐雾腐蚀性能较好,经500h盐雾腐蚀试验,试样表面只有轻微的锈蚀,腐蚀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X70高钢级管线钢焊接接头盐雾腐蚀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性盐雾试验对X70高钢级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室温腐蚀,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了X70管线钢焊接接头盐雾腐蚀前后表面微观形貌和化学元素的变化,并采用EDS对盐雾腐蚀后焊接接头表面进行了面扫描分析. 利用XRD讨论了其盐雾腐蚀前后表面物相,分析了X70管线钢焊接接头盐雾腐蚀后表面腐蚀膜的组成、作用和腐蚀机理. 结果表明,盐雾腐蚀后失效主要形式是点蚀和剥落腐蚀,活性Cl-离子破坏了试样表面的钝化膜,与Fe原子接触,是发生点蚀的主要原因;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拉应力成为腐蚀的应力源,使材料在腐蚀介质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在与晶间腐蚀共同作用下发生剥落腐蚀;腐蚀膜达到一定厚度后覆盖在试样表面,阻隔试样与腐蚀介质的接触,有利于抑制腐蚀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Cu-10Cr电接触材料,利用JF04C触点材料测试系统对Cu-10Cr电接触材料进行恒流条件下的电接触燃弧试验。分析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Cu-10Cr电接触材料的转移损耗情况,观察其燃弧侵蚀微观形貌,探讨材料的燃弧机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会引起材料表面的熔化和转移,电流高于35 A时触点材料发生从阴极向阳极的转移;电接触表面呈现有熔池、浆糊状、气孔、裂缝、菜花状等多种微观形貌特征;燃弧能量随燃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该试验条件下燃弧能量E和燃弧时间t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合金内氧化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的AgSnO2NiO电触头材料,在JF04C触点材料测试机上对材料进行电接触实验,研究了该材料的接触电阻、抗熔焊性、材料转移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阴/阳极表面电侵蚀下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O的加入有利于减小并稳定接触电阻,电压不高于18 V时,接触电阻随开闭次数的增加呈现出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当测试电压增大到25 V时,各试样的接触电阻随之增大,且各试样接触电阻的增幅不同;材料的熔焊力和燃弧能量均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NiO含量的增加并不会明显降低熔焊力,但起到了减小燃弧能量的作用。电接触过程材料为阳极转移,材料总损耗量随NiO的加入量增多而降低,阴极触头表面明显附有一层凝固后的熔融金属液形貌,材料转移主要以熔桥方式进行,且凸峰表面呈现浆糊状尖峰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2021,(4)
铝包钢线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承载件,在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中起重要作用,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铝包钢线的耐蚀性能与其表面的氧化膜质量有关,而铝包钢线的表面质量显著影响其表面氧化膜的质量。采用不同的拉丝润滑介质制备了铝包钢线,采用体视显微镜检测了铝包钢线的表面状态,并对其进行了盐雾试验,以模拟大气腐蚀环境。检测了盐雾腐蚀试验前后铝包钢线的质量变化,并通过比较盐雾腐蚀试验前后铝包钢线的抗拉强度评估了腐蚀程度。结果发现,采用拉丝润滑油拉制的铝包钢线表面质量较好,因此耐盐雾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Kelvin探针技术(SKP)研究AZ91D镁合金与316L不锈钢偶接件在盐雾试验中电偶腐蚀规律。通过在中性盐雾试验不同周期的表面腐蚀形貌的观察和伏打电位分布图的测量结果分析表明,AZ91D镁合金电偶腐蚀效应与偶接阴阳极的伏打电位差密切相关,AZ91D镁合金与316L不锈钢偶接件存在较大的电位差(约为–1.28V),其电偶腐蚀效应非常显著。在盐雾试验初始阶段,腐蚀主要发生在偶接界面AZ91D镁合金一侧,该腐蚀区域的伏打电位增加幅度较大,而316L不锈钢受到保护没有发生明显腐蚀。随着盐雾试验时间的延长,AZ91D镁合金腐蚀加快,腐蚀产物覆盖区域不断扩大,24h盐雾试验后,偶接件的平均伏打单位差由原始的–1.29V增加到–1.53V,AZ91D镁合金的电偶腐蚀效应加大。由于AZ91D镁合金在盐雾中生成的腐蚀产物对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腐蚀产物不断增加并覆盖表面,偶接件的电位差减小导致AZ91D镁合金的电偶腐蚀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17.
钱昂  金平  谭晓明  王德 《表面技术》2018,47(10):231-239
目的 对AerMet100钢在盐雾中的腐蚀和电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腐蚀机理。方法 通过盐雾试验,观察分析AerMet100钢的腐蚀行为和腐蚀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成分。测试盐雾试验不同时间后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并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采用Cview和Zsimp Win软件进行等效电路和极化曲线拟合,计算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和等效元件数值,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之后通过K-K转换验证等效电路拟合的正确性。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测试盐雾试验不同时间后带锈试样的表面电位,并进行Gaussian拟合,分析其电位分布和变化规律。最后,结合试验结果,对AerMet100钢在盐雾中的腐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 AerMet100钢在盐雾试验中的腐蚀形态由点蚀逐步发展为均匀腐蚀,其腐蚀产物分为两层:外锈层主要成分是β-FeOOH,内锈层主要成分是Fe3O4和γ-Fe2O3,内锈层较外锈层更为致密。盐雾试验9 d后,自腐蚀电位为–593.178 mV,自腐蚀电流为3.919 μA,腐蚀产物层电阻为4.152 ??cm2,腐蚀反应电阻为2748 ??cm2,此时试样的腐蚀倾向性最低,腐蚀产物的积聚降低了腐蚀反应速率。未腐蚀试样表面平均电位为–842.387 mV,盐雾试验6 d后为–701.686 mV,12 d后为–575.502 mV。随着盐雾试验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平均电位升高,电位分布分散,电位差增大,分为明显的阴极区和阳极区。结论 AerMet100钢表面腐蚀产物层可有效阻止腐蚀溶液向基体的渗透和扩散,延缓腐蚀进程,对基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锈蚀输电铁塔进行磷化处理,以磷化膜作为底层,制备四种防腐蚀底漆试样,在此基础上,设计四种涂装体系并制备试样,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底漆试样和涂装体系试样进行机械性能和耐蚀性检测。结果表明,环氧铁红防锈底漆与磷化膜配套性能最好,附着力为0级,耐氯化钠浸泡时间可达720h,划格盐雾试验72h无变化,耐盐雾腐蚀试验1 000h无起泡、锈蚀、脱落等现象;环氧铁红防锈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和氟碳面漆组成的涂装体系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最佳,附着力为0级,耐碱与耐水时间均达480h,耐盐雾腐蚀试验3 000h无起泡锈蚀脱落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金属镀金外壳抗盐雾腐蚀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解决金属镀金外壳在Na Cl盐溶液中表面出现锈蚀、外壳引线根部断裂的问题,提高外壳的抗盐雾腐蚀能力,解决外壳镀层抗蚀性差的问题。方法以盐雾腐蚀机理为依据,利用扫描电镜对镀金外壳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形貌进行观测,分析镀层腐蚀形貌和金属基座(可伐合金)-玻璃绝缘子(电真空玻璃)-金属引线(可伐合金)封接形貌。从4个方面对工艺进行改进:控制金属镀层与基体材料的电位差,消除腐蚀原动力;提高镀层致密性,减少镀层孔隙率;控制外壳高温封接温度,抑制缝隙腐蚀;控制金属表面镀层厚度,防止镀层与基体间形成腐蚀通道。结果针对镀金外壳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形态以点蚀、缝隙腐蚀为主的情况,通过优化镀镍工艺、镀金工艺,避免腐蚀发生时金属外壳表面形成大面积点蚀;优化高温退火温度为800℃,高温封接温度为900℃,可以抑制金属外壳缝隙腐蚀的发生。结论优化金属外壳退火温度、高温封接温度、电镀镍和金等工艺措施,提高了金属镀金外壳抗48 h盐雾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Ag-La2NiO4触点材料电弧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g-La2NiO4触点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材料转移,以及接触电阻等电接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DC 8V、DC 18V)、电流条件下,材料的转移方向、转移量及损耗均不同;DC 18V下接触电阻和熔焊力很不稳定,且随电流值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