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株海洋真菌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双生物活性筛选模型评估来源于东海海洋的8株海洋真菌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对8株海洋真菌菌体甲醇提取物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法)和抗肿瘤(MTT法)双生物活性模型筛选研究。结果菌株251#,28#,111#的发酵液提取物在剂量为2mg.mL-1时,对DPPH的清除率大于90%;当剂量为50μg.mL-1时,菌株28#,111#,21#发酵液提取物对HeLa和H460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结论菌株28#,111#发酵液提取物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HeLa和H460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提示菌株28#,111#的活性代谢产物可能来源于菌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胞外物。同时,表明海洋真菌是潜在的活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经发酵培养与活性筛选,获取抗肿瘤活性菌株以供筛选药源活性产物,获无活性菌株以供核糖体工程转化研究。方法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经摇床发酵和提取操作制备活性测试样品。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法,测试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渤海湾驴驹河潮间带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了微生物127株,其中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在127株中100mg·L-1样品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菌株为8株,占菌株总数的6.3%(其中放线菌4株,占放线菌数的8.5%,真菌4株,占真菌数的5%),抑制率在20%~40%的放线菌6株,占放线菌数的12.7%。结论从渤海湾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从中获得抗肿瘤活性真菌4株、放线菌10株,从放线菌中获得抗肿瘤活性菌株的频率远远高于真菌。活性菌株为寻找药源活性产物提供了菌株,无活性菌株则为核糖体工程拓展药源菌株来源研究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合筛选模型筛选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镰刀菌筛选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将镰刀菌筛选模型与肿瘤细胞毒筛模型组合。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从158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其发醇产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活性最强的细菌菌株为QK1-2708,其发酵产物对CNE,SMMC-7721和P388细胞的ID50分别是3520,3078,5061。  相似文献   

4.
DDRT法筛选抗肿瘤海洋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是近年来寻找新药的研究热点。本文先采用 MTT法对近千株的海洋放线菌、细菌、霉及极地和大洋细菌进行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得到约有 10 %的放线菌、1株极地细菌及 2株霉具有细胞毒活性 ,共 4 9株。利用 DNA修复特性在 E.coli343/ 5 91和 E.coli343/ 6 36之间的差异性 ,采用DDRT法对初筛得到的具细胞毒性菌株进行 DNA损伤的筛选 ,得到 3株活性菌株 ,AK- 17是其中之一。裸小鼠试验结果提示其具有抗肿瘤作用。采用 FCM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 ,表明经 AK- 17处理后 ,其可对 MGC-80 3肿瘤细胞在 G2 / M期产生轻微的阻滞作用 ,当处理时间增长后 ,部分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青岛海域海水、海泥样品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并对其发酵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及活性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方法 采用温敏型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系,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显微镜镜检,以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为活性筛选指标.并通过该活性指标对培养基、发酵条件及提取分离条件进行考查。结果 添加青霉素、链霉素构成的土豆培养基具有很好的培养真菌选择性;共分离得到真菌207株,活性筛选得到阳性菌19株,其中编号Z8 3200的真菌具有显著的细胞凋亡活性。  相似文献   

6.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2000年以来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及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取得的成果,并展望该领域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海洋放线菌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初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改进的MTT法为初筛模型,筛选海洋放线菌产生的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对434株海洋放线菌发酵液的筛选结果发现,约16%的海洋放线菌发酵液对P388和KB癌细胞的ID80等于或大于320,其中最高可达20480。这表明海洋放线菌存在着活性高的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是潜在的抗癌药源。  相似文献   

8.
海洋微生物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和开发抗肿瘤药物是一个前途广阔的新领域。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海洋放线菌、真菌和细菌)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这些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就近几年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一株抗肿瘤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过MTT法初筛得到的具有细胞毒的海洋微生物中 ,我们又采用荧光显微观测法 ,发现放线菌AK 1 1处理的细胞发生凋亡。在琼脂糖电泳上呈现DNA梯度带 ,进一步验证了其具有使细胞凋亡的作用。AK 1 1活性化合物纯品的裸鼠试验结果表明 :其试验浓度为 0 .0 1 6 μg·kg- 1,0 .1mL/次和 0 .0 0 8μg·kg- 1,0 .1mL/次时抑瘤率分别为 5 2 .0 %和 33.6 %。对人胃癌细胞MGC 80 3及人胃肝细胞SMMC772 1的IC50 的测定值略小于阿霉素 ,显示了AK 1 1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FCM对细胞周期的分析表明 :经AK 1 1处理后细胞在S期发生阻滞。DNA合成受阻  相似文献   

10.
源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洋微生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十几年来,已从不同的海洋微生物中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显示出诱人的研究开发前景。文章就目前国内外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Marine organism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ntitumour active substances. Thu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s focused on exploring new antitumour drugs derived from marine organisms, and, many peptide drugs with strong antitumour activiti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extracted. Based on different mechanism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several typical antitumour bioactive peptides in marine drugs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therein. Additionally,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these antitumour bioactive peptide‐based drugs are discusse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到许多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本文按这些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种类。综述了来自海洋生物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抗菌模型和肿瘤细胞毒模型,对浙江舟山群岛12种海洋动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筛选。 结果表明,7种动物的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其中,泥螺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强;大竹 蛏和泥螺的乙醇提取物以及纵条肌海葵的水提物对SMMU-7721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9, 71,63.2μg·mL-1。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区域来源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意在筛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并初步研究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结构,为探求新型抗生素提供基础。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抗菌活性微生物初筛和复筛。通过HPLC-DAD结合TLC对活性突出的4株真菌及1株细菌进行活性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对广谱抗菌活性菌株WBX-38进行菌种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与结论 从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来源样品中共筛选90株海洋来源菌株,获得抗菌活性菌株16株,4株为海洋细菌,12株为海洋真菌。通过HPLC-DAD结合TLC分析,发现5株活性菌株均具有独特的色谱行为。海洋真菌WBX-38通过菌种鉴定,确认为海洋来源曲霉(Aspergillus sp.)。从其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该化合物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一定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Since 1970s, aplysiatoxins (ATXs), a clas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dermatoxin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marine mollusk Stylocheilus longicauda, whilst further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ATXs were originally metabolized by cyanobacteria. So far, there have been 45 aplysiatoxin derivatives discovered from marine cyanobacteria with various geographies. Recently, we isolated two neo-debromoaplysiatoxins, neo-debromoaplysiatoxin G (1) and neo-debromoaplysiatoxin H (2) from the cyanobacterium Lyngbya sp.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freeze-dried cyanobacterium was extracted with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f organic solvents, and then was subjected to multiple chromatographies to yield neo-debromoaplysiatoxin G (1) (3.6 mg) and neo-debromoaplysiatoxin H (2) (4.3 mg). They were elucidated with spectroscopic methods. Moreover, the brine shrimp toxicity of the aplysiatoxin derivativ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ial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debromoaplysiatoxin was the most toxic compound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value = 0.34 ± 0.036 µM). While neo-aplysiatoxins (neo-ATXs) did not exhibit apparent brine shrimp toxicity, but showed potent blocking action against potassium channel Kv1.5, likewise, compounds 1 and 2 with IC50 values of 1.79 ± 0.22 µM and 1.46 ± 0.14 µM, respectively. Therefore, much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suggests the ATX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modifications may modulate multiple cellular signaling processes in animal systems leading to the harmful effects on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对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AH17-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AH17-3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洋样品中分离放线菌174株,从菌株AH17-3中分离得到了4个聚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ermicidin A(1)、germicidin B(2)、daidzein(3)、genistein(4)。其中化合物1具有弱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3.5×10-7 M。结论海洋放线菌是重要的药用微生物资源,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以用于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开发。方法以稻瘟霉孢子形态变异为指标的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模型 ,对 2 0 0株海洋微生物资源菌株进行了反复筛选。结果得到了 6株在其发酵液中能够产生较强生物活性物质的菌株 ,即海豚葡萄球菌 (Staphylococusdelphini)、拟青霉 (Paecilomycessp )、土曲霉 (Aspergillusterreus)、青霉 (Penicilliumsp .)、中华拟青霉 (Sinopaecilomyces)、海洋芽孢杆菌 (Bacillusmarinus) ;并且对这 6株菌株的生长发育稳定性 ,遗传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发现其中的 4株菌株 ,即拟青霉 (Paecilomycessp )、青霉 (Penicilliumsp )、中华拟青霉 (Sinopae cilomyces)、海洋芽孢杆菌 (Bacillusmarinus)的各项稳定性良好。 结论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追踪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国南海海绵Hyrtios erectus的细胞毒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海绵Hyrtios erectus的脂溶性部分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Hyr-tiosal(Ⅰ),12-βHydroxy-16-scalaren-24,25-olide(Ⅱ),5-Hydroxy-1H-indole-3-ethanol(Ⅲ),胆甾醇(Ⅳ),邻苯二甲酸二丁酯(V)。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海绵Hyrtios erectus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Ⅱ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微生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的海洋底质、生物样品中分离到1003个海洋微生物菌株.包括520株放线菌、111株真菌、222株常温细菌和150株耐热细菌。通过纸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321株海洋微生物具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32.0%。放线菌、真菌、常温细菌、耐热细菌的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39.6%,32.4%。17.1%,27.3%。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比例与样品来源密切相关。生物样品来源的细菌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比例较底质样品来源的要高,而海洋放线菌与海洋真菌结果相反。各类海洋微生物菌株的抗菌谱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