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多伴发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亢.尽管对于眼部表现与甲状腺功能紊乱间的关系认识已有近200年,但一直以来对于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治疗有着不同的观点,对于眼科医生它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t,IR)大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8周;胰岛素抵抗组(IR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罗格列酮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后4周加用罗格列酮处理。8周末测定各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增加;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IR大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IR大鼠黏附分子的产生,有助于防治IR所致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病毒载体对大鼠移植静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H  Sun CL  Duan ZQ  Xin S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7):1207-1210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转染后对大鼠移植静脉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间置移植颈静脉于同侧颈总动脉,术后移植静脉行HE染色和VG染色,观测血管内膜厚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增殖情况。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以紫外光激发观察测定腺病毒转染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术后3d,GFP表达较高;术后10d,GFP表达有所下降;术后30d,GFP几乎没有表达。移植术后10d试验组及对照组可见明显内膜增生。移植术后30d试验组及对照组内膜增生减轻。试验组及对照组与正常非移植静脉相比,内膜增生明显(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内膜增生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中正常静脉平滑肌细胞PCNA阳性细胞极少,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0d,内膜与中膜SMC的PCNA阳性细胞增多,增殖达到高峰。术后30d中膜SMC的PCNA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试验组及对照组与正常非移植静脉相比,PCNA阳性细胞增高明显(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PCNA阳性细胞稍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静脉ICAM-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很少,对照组移植后3d部分细胞即出现阳性表达,10d表达最强,30d仍较高。与正常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表达更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病毒载体能高效地进行体内基因转移,作用时间短暂。腺病毒载体促进移植静脉的血管内SMC活化、增多、血管内膜增生、ICAM-1、VCAM-1的表达的增加,腺病毒转染到移植静脉血管壁后产生炎症、内膜增生等效果,混淆了目的基因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在急性白血病病人诊断、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法),对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③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52、10.73,q=3.06~4.17,P〈0.01),缓解后降至正常水平。复发病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91、9.12,q=2.92~4.93,P〈0.01)。ANLL中M4和M5病人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亚型病人(F=8.13、9.11,q=3.65~4.13,P〈0.05)。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者与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正常者比较,疗效较差。随着病情缓解,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亦降至正常。④结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人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并对化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雅施达和卡托普利对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血浆中可溶性黏附分子含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0人,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换瓣术后分为雅施达组(30人)、卡托普利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分别给予雅施达、卡托普利和安慰剂治疗。分别于术后4周、8周抽血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并同时作心功能测定。结果给予雅施达和卡托普利治疗的风心病患者血浆中s—ICAM-1、s—VCAM-1和vWF浓度都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心功能恢复也好于对照组(P〈0.05),雅施达组和卡托普利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降低风心病术后患者血浆中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尽早改善内皮功能和心肌功能,加强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而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种类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蒋雪花  扈静  王娟 《医学综述》2005,11(8):688-689
黏附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复杂功能降解糖蛋白,介导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参与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黏附分子,特别是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不仅在多种肝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现对ICAM-1与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发病和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在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且经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56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UAP)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r myocardinl infarction,AMI)26例,并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和高效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统计分析上述炎症因子与冠心病诊断、冠脉病变程度和危险分数间的关系。【结果】(1)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在AMI组和U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明显高于UAP组;hs-CRP在AMI组中明显升高。(2)UAP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相关。(3)血清sICAM-1、sVICAM-1、hs-CRP水平随冠脉病变Gemini积分和狭窄程度的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黏附分子与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清sICAM-1、sVICAM-1、hs-CRP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可以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风湿热静止后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为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和心肌损害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空腹抽取4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s-ICAM-1,s-VCAM-1和vWF含量。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浆中s-ICAM-1,s-VCAM-1,vWF浓度都高于健康人群(P<0.01);而且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血浆中s-ICAM-1浓度高于风心病无房颤患者(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风湿热静止后心脏瓣膜和心肌的损害与高表达的s-ICAM-1, s-VCAM-1和vW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PE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来自我院呼吸科住院和门诊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3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治疗前后血浆中sVCAM-1和sPECAM—1的水平。结果sVCAM-1在COPD治疗前组[(10.94±5.26)n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组[(8.32±4.24)nmol/L]及对照组[(7.34±3.6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24、2.75,P均〈0.05),而治疗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5,P=0.455);sPECAM-1在COPD治疗后组[(61.01±12.53)p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组[(35.99±8.05)pmol/L]及对照组[(43.11±10.4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9.23、5.91,P均(0.1301),且对照组亦显著高于治疗前组(q=2.35,P=0.021)。结论sVCAM-1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显著增高,提示sVCAM-1可作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指标;sPECAM-1在COPD治疗后显著增高,可能在COPD病程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将133例发生ACI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组(68例)和常规治疗组(65例),另选4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确诊后第1、3天和第1、2、4周抽取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VCAM-1、ICAM-1和PAI-1浓度。结果 ACI患者血清VCAM-1、ICAM-1和PAI-1浓度在第1天即升至最高值。ACI患者第3天至第2周VCAM-1和ICAM-1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第3天、第1和2周VCAM-1、ICAM-1浓度较常规治疗组低(均〈0.05),第3天血清PAI-1浓度亦较常规治疗组低(〈0.05)。治疗1周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PAI-1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有利于降低血清VCAM-1、ICAM-1和PAI-1浓度,具有抗黏附、抗纤溶作用,可作为治疗ACI患者的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水平。以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结果:ACS组血清sICAM-1、sVCAM-1、sP—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患者血清sICAM-1、sVCAM-1与sP—selectin呈显著正相关(r=0.519,0.517,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sP—selectin水平均明显升高,它们共同作用促进AC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PCOS患者41例(实验组),健康人39例(对照组),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和腰围、臀围,检测患者的性激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41例PCOS患者及39例健康人的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PCOS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②PCOS患者BMI≥25kg/m。的血清sICAM-1水平比BMI〈25kg/m^2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PCOS患者中腰臀比(WHR)≥0.8的血清siCAM-1的水平比WHR〈0.8的明显升高(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COS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与组别、年龄、BMI、WHR呈正相关。结论:siCAM-1与PCOS可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越大,WHR及BMI增大,sicAM-1水平渐增。  相似文献   

14.
浸润性突眼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光新 《医学文选》2005,24(5):843-845
浸润性突眼又称内分泌突眼、浸润性眼病、恶性突眼、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等,是Graves病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在临床上表现为突眼、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复视、斜视、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浸润性突眼的特异性组织学变化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氨基葡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堆集,眼外肌肥大,眼球后脂肪细胞增加,后期结缔组织增生并发生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的胃黏膜活检标本80例,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采用W-S银染法,ICAM-1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ICAM-1主要表达于胃黏膜间质内皮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其表达随着Hp感染和慢性炎症的程度而增强;在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病例中,ICAM-1表达强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5.6%、52.0%、47.4%。结论Hp感染促进胃黏膜组织ICAM-1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程度呈正相关,ICAM-1在慢性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对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3例P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n=50)和认知障碍组(n=43),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ESM-1、sICAM-1水平及MoC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sICAM-1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M-1、sICAM-1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价值。结果:认知障碍组、认知正常组血清ESM-1水平、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认知障碍组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认知正常组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认知障碍组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SM-1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P<0.05);血清sI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雄激素脱氢表雄酮(DHE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DHEA(1,5,50μmol/L)对ox—LDL诱导的HUVECs表达VCAM-1的影响。结果ox—LDL诱导培养HUVECs后,HUVECs VCAM-1表达明显升高,预先用DHEA处理HUVECs可使VCAM-1的表达降低(P〈0.01),且这种降低呈浓度依赖性。结论DHEA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 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欣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简称他汀钙组)、康欣胶囊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康欣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8只。6W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进行主动脉血管病理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V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组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VCAM—1mRNA表达模型组最高,高、低剂量组VCAM—1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大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康欣胶囊可明显抑制AS的发生,其机制与减少兔AS血管VCAM—1mRNA表达,抑制AS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e,Cur)治疗脓毒症大鼠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方法 120只SPF 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姜黄素治疗组(Cur组),CLP组和Cur组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ur组予姜黄素液2ml/kg (即100mg/kg)腹腔注射,Sham组、CLP组给予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大鼠于术后0、3、6、12、24、48 小时(h)各时点随机活杀5只动物取血清检测ICAM-1水平,各组剩下10只观察96h内生存时间。动物活杀前进行严重程度评分。 结果 CLP组大鼠术后脓毒症表现最强,Cur组明显减轻,而Sham组没有相关表现或表现轻微。CLP组血浆ICAM-1水平于术后3 h显著升高,至24 h达高峰;而Cur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CLP组(P﹤0.05),但明显高于Sham组。Cur组生存时间较CLP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 姜黄素减轻大鼠脓毒症表现,延长脓毒症大鼠生存时间,改善其预后可能与姜黄素抑制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肠癌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取结肠癌组织标本及切缘正常结肠组织标本各50例,结肠息肉标本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标本中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VCAM-1为细胞膜着色。VCAM-1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在手术切缘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在结肠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VCAM-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切缘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息肉,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但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息肉组织之间VCAM-1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CAM-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但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CAM-1处于过度表达状态,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