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中小肠间质瘤发病占20%~30%[1],近年来对胃间质瘤报道甚多,但对小肠间质瘤报道较少.作者对13例小肠间质瘤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0.3%,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过去胃肠道间质瘤一直被认为基本上属于平滑肌性质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现多认为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肌壁间质Cajal细胞的肿瘤,其恶性潜能未定。结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小肠间叶来源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约占小肠恶性肿瘤的15%[1~3],而发生在十二指肠的间质瘤较为少见.笔者所在医院诊治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1例,现谈谈笔者在诊治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小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肿瘤,所占比例不足1%,发病率约2/10万.但它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细胞肿瘤,其中小肠间质瘤占胃肠道间质瘤的第2位.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贵荣 《医学综述》2010,16(14):2152-215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中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GIST通常存在酪氨酸受体激酶KIT(75%~80%)或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α(5%~10%)激活性突变,然后激发KIT或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α组成信号转导通路。GIST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标准一直存在争议。现就GIST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SIST)是一种少见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文献[1]报道,胃肠间质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3%。小肠间质瘤约占GIST的25%~40%[2]。小肠间质瘤病变部位隐匿,症状多样,预后不一,早期诊断困难。首次多就诊于消化科、普外科、普内科、急诊内外科,甚至妇产科及体检发现。本文拟通过对我院近年确诊的小肠间质瘤病历统计分析,了解该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14年4月本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3例小肠间质瘤病例,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结  相似文献   

7.
小肠恶性间质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变异较大,病理形态复杂多样,传统上几乎都归为平滑肌肿瘤。我们报道1例小肠恶性间质瘤并对近年来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对小肠恶性间质瘤认识,减少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8.
刘栋  李昭宇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09+117-109,1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独立的、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肿瘤。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最常发生于胃(60%~70%),其次为小肠(25%~35%)、结直肠(5%)、食管(〈2%),偶尔可原发于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发生在十二指肠者极为少见。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0年10月收治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问叶性肿瘤,其中小肠间质瘤(small bowel stromal tumors,SBST)占胃肠道间质瘤的第二位。SBS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起病隐匿、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深、容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本院l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GIST成为近年来消化道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GIST常见发生于胃和小肠,以上腹部不适和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内镜超声检查是敏感的检查方法,确诊需术后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是最具特征的标志物.GIST对于传统的放、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是GIST主要的治疗手段,其预后与肿瘤大小、分裂系数和肿瘤位置等有关.本文就GIST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该院2000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1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57.5±3.6)岁(29~81岁),消化道出血、腹部隐痛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超声、增强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小肠间质瘤检出率较高;小肠间质瘤手术切除27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保守治疗4例;平均随访(70.8±5.6)个月(3~12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61.8%和52.7%,1、3和5年总体生存率95.5%、73.2%和65.7%.结论 小肠间质瘤是较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合理应用辅助检查方法可提高小肠间质瘤检出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首选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晚期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间质瘤是起源于腹腔内任何器官组织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尤其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itumor,GIST)多见,GIST大多数见于成人,儿童极少见。60%~70%发生于胃,20%~30%发生于小肠。GIST由Mazur等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而提出,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3.
王余广  陈雷  白玉雪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00-100,9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普遍接受的GIST的诊断概念是:胃肠道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源性及非淋巴性肿瘤,由梭形及上皮样细胞组成,且表达CD117蛋白。间质瘤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应该涵盖了以前所谓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因此,目前我们必须将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由以平滑肌肿瘤为主的观念转变到以胃肠道问质瘤为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小肠间质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主16例,小肠梗阻5例,腹部肿块3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3例,空肠13例,回肠8例。1例术前胶囊式内镜明确诊断,DSA阳性率62.5%(10/16),X线消化道造影阳性率28.6%(4/14),19例经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95.8%(23/24),CD34阳性率70.8%(17/24),SMA阳性率29.6%(7/24)。随访3个月至5年,24例均健在,未有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小肠间质瘤术前各项检查阳性率低。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大量消化道出血而又高度怀疑来源于小肠者须及时剖腹探查,以避免长期误诊。对于空、回肠间质瘤行根治性小肠切除术,十二指肠间质瘤且小者行局部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过去由于病理诊断技术手段的限制,加上在肿瘤组织中残存有平滑肌或神经束,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它属于间叶肿瘤的一种,由于其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点,即GIST可以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也可同时向两双向分化,但GIST与胃肠道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相比,又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肿瘤.目前对GIST的认识可归纳为:胃肠道除外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并且表达CD117或CD34和CD117同时表达的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发生于消化道的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1%~3%。随着对GIST的逐步认识,诊断手段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1 985年以前 ,由于病理技术的限制 ,许多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由于残留有平滑肌或神经束 ,而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 ,GIST成为消化道临床病理学的研究热点。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  相似文献   

19.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概念,具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17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恶性直肠间质瘤29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志东 《广西医学》2008,30(9):1416-14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发病率低,其中直肠间质瘤更是少见.恶性直肠间质瘤仅占直肠恶性肿瘤的0.1%[1].我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恶性直肠间质瘤29例,本文结合文献将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