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58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6,P=0.001、t=3.532,P=0.000、t=5.972,P=0.000、t=2.957,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97,P=0.005、t=5.357,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992,P=0.003、t=4.744,P=0.000)。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质与MHT总分及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掩饰性与大多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P0.05);精神质与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呈负相关,与其它各因子呈正相关;内外向与孤独倾向呈负相关,与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呈正相关(P0.05),与其它分量表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焦虑、孤独等问题,表现出性格焦虑内向。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少年版)对重庆市27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278名农村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5%;2) 农村留守学生MHT总分、自责倾向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学生(42.8±1.4,33.4±1.7,t=3.52;6.1±0.2,4.5±0.3,t=3.58,P均<0.01);3)留守组EPQ人格问卷中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64±3.21,3.29±2.68,t=4.307;15.61±4.53,8.73±4.71,t=7.355,P均<0.01),掩饰性因子分却显著低于非留守组(10.50±4.29,13.04±4.54,t=-2.828,P<0.01);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学生MHT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与MHT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MHT的大多因子正相关;而内外向与MHT总分和各因子都无显著相关;5)EPQ人格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因子21%~49%的变异。而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49%。 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留守学生较非留守学生人格上存在更多问题,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代养人、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塑造和培养留守学生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江西省4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412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焦虑,其中总焦虑倾向及学习焦虑的均分分别为39.52和8.51分.学习焦虑阳性检出率为70.20%;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留守男性儿童与同龄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女性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留守儿童MHT量表的各内容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提出培养健康人格以提高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方法:以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两所学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分层随机抽取的650个小学生为对象,采用陈仲庚修订的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内—外向(t=-7.760,P<0.001)、神经质(t=11.662,P<0.001)和精神质(t=13.647,P<0.001)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维度内-外向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人格维度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通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强.结论:留守儿童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很大,需要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并努力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5.
朱鹏  邓永华  翟忠浩  曹静芳  徐嘉骏 《中国校医》2010,24(3):240-240,F0003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对541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及路经分析的方法,研究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作用方式和途径。结果神经质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总分成正相关;精神质与MHT总分成正相关;内外向性与MHT总分呈负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及内外向性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86、0.126和-0.097;精神质和内外向都通过神经质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2和-0.151。结论神经质、精神质及内外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直接的影响,且精神质和内外向通过神经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民族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为引导民族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对广西西部某市中小学的129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留守儿童、单亲与非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在E、P、N、L 4个维度标准得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汉族相比,壮族留守儿童N维度得分较低,L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居住在农村和县城的留守儿童P、N、L维度EPQ标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农村留守男性儿童情绪不稳,掩饰性强,女性儿童存在较高的精神质倾向;汉族、壮族留守儿童典型的情绪不稳,而且壮族留守儿童掩饰性强。农村的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存在更高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倾向,但城镇的留守儿童掩饰程度高;单亲家庭儿童情绪典型的不稳定,但非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存在更高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倾向,掩饰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朱焱  胡瑾  余应筠  卢芸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7-1659
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定新乡和重新镇四~九年级学生1 569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 569名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34.2%.留守小学生MHT全量表分和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小学生(t值分别为2.254,2.171,2.476,2.099,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MHT全量表分、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666,2.358,3.862,2.076,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对人焦虑检出率较非留守小学生高,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恐怖倾向检出率较非留守初中生高(x2值分别为6.131,6.601,6.875,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8.23±3.64)高于非留守小学生得分(7.54±3.68)(t=2.533,P<0.0S).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消极应对方式与该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关(P<0.05).结论 该地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较非留守中小学生稍差,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留守中小学生表现较明显.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比例,探讨其自杀意念形成的心理易感因素。方法 对合肥市324例SLE住院患者采用一般资料与自杀意念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开展调查,采用t检验将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与常模进行比较,调整社会人口学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SLE患者自杀意念影响的OR(95%CI)值。结果 108例(33.3%)患者在接受调查前1个月内产生过自杀意念;SLE患者神经质标准分(49.81±10.03)与精神质标准分(49.84±9.73)均高于全国心理常模(神经质:41.27±9.42;精神质:48.14±9.74)(t神经质=15.327,t精神质=3.142,P值均<0.01)。内外向标准分(50.43±9.90)低于常模(57.75±8.26)(t=-13.317,P<0.01);SLE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34.36±7.86)和消极应对评分(28.87±7.79)均高于女性健康组常模(积极应对:29.32±8.96;消极应对:22.34±7.47)(t值分别为11.543、15.102,P值均<0.01)和患者组常模(积极应对:29.15±9.28;消极应对:25.36±8.42)(t值分别为11.932、8.122,P值均<0.01)。调整社会人口学变量后,神经质倾向人格(OR=1.110,95% CI:1.072~1.149)和消极应对方式(OR=1.069,95% CI:1.030~1.109)对SLE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SLE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比例较高。神经质倾向和消极应对方式是SLE患者形成自杀意念的心理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丽水市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丽水市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丽水市2011-2015年劳务输出最多具有代表性的6所初中学校的学生,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展开调查。结果调查1 124名学生,留守初中学生479人,非留守初中学生645人。在冲动倾向方面,留守初中学生评分(3.07±2.45)分,高于非留守初中学生(2.69±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07)。在留守学生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方面,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不经常联系的留守初中学生孤独倾向评分(3.28±2.39)分,高于与父母经常联系的学生评分(2.49±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10)。结论丽水市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还是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应给予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聋哑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互关系,为其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吉林、广东省3所聋哑学校15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聋哑青少年精神质(P)得分明显高于常模(t男=5.99,t女=5.47,P<0.01),神经质(N)得分明显低于常模(t男=-7.11,t女=-3.35,P<0.01),男性内外向(E)得分明显低于常模(t男=-4.86,P<0.01),女性内外向(E)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9个因子分均值均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t=4.21~12.74,均P<0.01);SCL-90若干因子与EPQ中P、N分量表呈正相关(r=0.16~0.31,P<0.05,P<0.01),与E分量表呈负相关(r=-0.19~-0.35,P<0.05,P<0.01).N、E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 聋哑青少年精神质倾向较高,情绪稳定,男性较为内向,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且较多地受到人格特征中情绪性、内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达斡尔族留守学生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达斡尔族聚集地的五所中学(两所初中,三所高中)作为调查地区,进行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运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留守学生家庭满意度(Z=-2.363,P=0.018)及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父母外出类型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结合亲子互动的调节作用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方法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的追访数据,对3 470名居住地为农村的八年级学生自我报告的亲子互动频率和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父母均外出的留守男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留守女生[(68.90±22.45)(63.59±20.83),t=3.02,P < 0.01]。两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父母均外出对留守女生亲子互动频率和心理健康的负向预测作用大于留守男生(B值分别为-0.90,-4.02,P值均 < 0.05);亲子互动频率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起调节作用,控制亲子互动频率后,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减小(B=-3.65,P < 0.1)。  结论  父母均外出对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大于留守男生。需更多呵护青春期留守女生心理健康,促进外出父母与其进行更多沟通。  相似文献   

13.
刘小先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9):1210-1212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自我效能、心理健康状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留守(459人)和非留守初中生(24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严重心理问题5人,检出率为1.1%,在不同方面存在轻微或中等程度心理问题人数较多的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及身体症状,分别为133、129、98人,检出率分别为29.0%、28.1%、21.4%;女生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分别为(6.68±2.54)、(4.70±2.60)、(44.73±11.32)分,男生分别为(6.02±2.59)、(3.28±2.50)、(41.95±11.65)分,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对其焦虑倾向有明显负向预测作用(校正R2=0.045,P<0.001);情绪性、外向性和谨慎性对其焦虑倾向有明显预测作用(校正R2=0.235,P<0.001)。结论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除积极人格的塑造之外,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是一条更为直接和更具操作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了解哈尔滨市45岁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208名45岁城市留守幼儿和按同班级、同性别、出生日期(3个月之内)匹配的城市非留守幼儿208名,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一般信息、儿童行为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等.结果 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和15.9%(χ2=1.32,P=0.25);留守组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6.7%)高于男童(13.6%)(χ2=5.52,P=0.02).留守组(26.78±30.22)与非留守组(21.77±30.06)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且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6,-3.47,P值均<0.05).家庭功能量表各维度与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P值均<0.01);在非留守幼儿组仅家庭功能角色维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r=0.17,P<0.05).家庭功能沟通维度、角色维度对留守幼儿思维问题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和0.24,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18(P值均<0.05);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对非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7(P<0.05).结论 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比非留守组幼儿严重,留守和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黔西南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青少年培养健康的人格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黔西南地区492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272人作为研究组,非留守儿童2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自编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SCL-90各因子平均分在两组之间及组内按性别、是否独子之间和留守时间的差异。结果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各症状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留守男童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的症状因子得分低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症状因子得分高于留守儿童中的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童差;留守儿童中的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留守时间越长,心理问题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内蒙古7个地级市65所中小学校和4所高校的18 867名9~22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2019年9—11月实施Kessler10量表(K10)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总体K10平均分值为(21.96±8.67)分,蒙古族学生(22.57±8.59分)高于汉族学生(21.53±8.70分)(t=8.18);乡村学生(22.42±8.32分)高于城市(21.40±9.05分)(t=8.04);小学生(19.56±8.61分)低于其他学段,高中生分值最高(23.30±8.75)(F=183.26)(P值均 < 0.01)。调查对象总体中,心理健康良好、一般、较差和差4个等级的构成比分别为25.62%,28.82%,26.44%和19.12%,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57%。不同组别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43.27%和48.85%,城、乡为41.70%和48.80%,男、女生为44.88%和46.26%,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生分别为33.60%,49.78%,52.85%和47.43%(χ2值分别为101.25,183.44,19.24,803.63,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民族、城乡和学段是K10量表分值的相关因素[B值(B值95%CI)分别为0.78(0.05~1.04),0.81(0.06~1.06),0.93(0.08~1.03),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社会、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力度,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了解合肥市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学校适应教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合肥市4所高校1 772名大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性别、生源地、年级、月均生活费等方面的适应比较.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1,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平均得分为(192.81±25.88)分.留守经历大学生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t值分别为-1.949,-2.612,-2.817,-2.703,-2.634,-4.116,P值均<0.01).结论 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总体上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且学校适应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应完善和创新在校大学生学校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喀什农村地区维吾尔族留守中小学生心理韧性和青春期发育知信行状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为喀什农村地区维吾尔族留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干预和良好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班级为抽样最小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喀什农村地区的1 864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和青春期发育知信行的问卷调查,并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喀什农村地区维吾尔族留守中小学生青春期发育知信行的知识维度平均得分为(45.63±18.76)分、态度维度得分为(66.43±8.23)分、行为维度得分为(82.36±8.54)分;心理韧性得分为(87.65±11.86)分。在控制混杂因素后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维度(β=0.12)、积极认知维度(β=0.09)、情绪控制维度(β=0.08)、家庭支持维度(β=0.06)、人际协助维度(β=0.09)、心理韧性总分(β=0.42)对青春期发育知信行均起到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维吾尔族留守中小学生心理韧性与青春期发育知信行存在正相关,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进一步重视喀什农村地区维吾尔族留守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方法对贵州省定新乡1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1 565名学生进行自制儿童问卷调查,对部分儿童进行智力、行为测试,对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定新乡留守儿童比例为35.02%;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男童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28.74、130.46 cm,平均体重分别为27.31、28.71 kg;留守与非留守小学女童的身高分别为128.52、131.5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27.26、28.77 kg;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88%,非留守儿童为28.87%,其中处于青春期(12~16岁)的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1.40%,高于同年龄段非留守儿童的3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智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新乡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留守儿童生长发育较差,心理问题差异不明显,行为问题存在年龄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9月抽取本地区某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20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评价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PedsQL4.0量表结果总分为(80.52±9.58)分,MHT测验结果显示总分为(8.27±0.99)分。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总分的因素有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β=3.122、4.057、2.524、-2.018,P<0.05)。结论 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