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t_(8/5)对X9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细晶区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焊接冶金与热循环过程对X9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细晶区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淬火变形膨胀仪模拟了不同t8/5条件下X90管线钢热影响区细晶区的热循环过程,并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其显微组织随t8/5不同而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t8/56 s时,X90管线钢会获得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当t8/512 s时,X90管线钢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为主,并随着t8/5的减小,会先后出现珠光体和粒状贝氏体;当t8/5控制在6~12 s时,细晶区组织主要为性能良好的贝氏体组织和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为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焊接接头,冷却过程中焊接热影响区细晶区的t8/5应控制在6~12 s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16Mn管线钢管在役焊接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海成  王勇  陈玉华  韩彬 《焊管》2005,28(4):12-15,22
在役管道焊接修复可以解决泄压停输修复中的修复工期长,经济损失及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研究了16Mn管线钢管在役焊接修复过程中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发现:焊接电流为110A时,增大冷却速度,焊缝出现更多的侧板条铁素体和上贝氏体,热影响区(HAZ)甚至出现了M-A组元;在流动水冷却下,增大焊接电流,侧板条铁素体减少,焊缝的柱状晶比例减小,等轴晶比例增加;采用多层多道焊可以改善结晶条件,细化组织,降低硬度,对焊接接头有益。  相似文献   

3.
对X100焊管的母材和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其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材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且针状铁素体含量较多时,强韧匹配较好,有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不同组织焊缝性能相差不大;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细小弥散的马奥岛有利于热影响区粗晶区获得跟好的强度和韧性,但是较多的马奥岛会提高热影响区的韧脆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4.
赵红波    毕宗岳    牛辉    包志刚    付宏强   《焊管》2017,40(9):6-10
为了研究焊接热输入对X80管线钢粗晶热影响区的组织及性能影响,采用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焊接热输入下X80管线钢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热输入量下厚壁X80管线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及M-A岛组织。当热输入量小于25 kJ/mm时,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以贝氏体板条为主,冲击韧性最佳,但硬度较高;当热输入量在25 kJ/mm时,试验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为板条贝氏体与粒状贝氏体,冲击韧性较高,且硬度适中;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粗晶热影响区中的粒状贝氏体变得极为粗大,同时,M-A形态与分布发生急剧变化,粗晶热影响区出现严重软化,冲击韧性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X80级Nb-Cr钢管不同强度匹配下的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强度匹配下X80级Nb-Cr钢手工焊环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匹配下填充层组织经过后续焊道的热处理作用,打破了焊缝柱状晶的形态,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少量粒状贝氏体+少量先共析铁素体,粗晶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盖面层焊缝组织以针状铁素体组织为主,粗晶区组织以板条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为主;盖面层高硬度组织板条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明显增多,硬度整体偏大。  相似文献   

6.
细晶粒碳素钢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晶粒长大和组织、性能的变化影响焊接性能.经实验发现细晶粒碳钢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断口在远离热影响区的母材上.热影响区粗晶区有较多的侧板条铁素体,尽管试件断口分析说明粗晶区的韧性低于母材,但缺口冲击功并不显示热影响区的冲机韧性低于母材.  相似文献   

7.
何小东  王月霞  吴双  仝珂  朱丽霞  蔺卫平 《焊管》2012,35(10):10-15
采用插销试验和热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对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的冷裂纹敏感性及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的临界断裂应力提高,抗冷裂纹敏感性能力增强;当预热温度达到150℃时,粗晶区的冷裂纹敏感性变得很小,断口形貌为韧窝状;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的显微硬度升高,而断裂韧性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当冷却速度达到2~25℃/s时,粗晶区具有优良的断裂韧性;当进一步增大冷却速度时,由于板条马氏体的形成,粗晶区断裂韧性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激光焊对316L不锈钢进行锁底焊接时,焊缝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的问题,采用电子束焊接的方法对316L不锈钢进行锁底焊接,并对其焊接接头焊缝成形及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焊接速度一定时,316L不锈钢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焊缝熔深变化不大,余高和熔宽都逐渐增大,焊缝深宽比由3.48减小至3.01;当电子束流一定时,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缝余高先增大后基本不变,熔深和熔宽都逐渐减小,焊缝深宽比由3.03增大至3.38。典型焊接接头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奥氏体组织,且随着焊缝深度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焊缝边缘主要由密排的柱状枝晶、少量等轴晶组成;焊缝中心区域由细小的等轴晶、少量柱状枝晶组成;焊缝底部主要由呈片状细小的等轴晶组成。  相似文献   

9.
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焊接热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希贤 《焊管》2005,28(5):15-20
论述了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特点,并通过对四种X80级管线钢焊接粗晶区韧性随焊接热输入变化规律的分析,说明了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的脆化不仅受焊接线能量的影响,而且不同的管线钢在相同的焊接线能量下,焊接粗晶区韧性的下降幅度和韧脆转变温度的上升幅度是不同的,表现为具有不同的热敏感性。同时,还从焊接粗晶区组织变化中找出了粗晶区性能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韧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高钢级管线钢焊缝的冲击韧性,采用连续驱动摩擦焊对X80管线钢进行了焊接,并对其焊接接头的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X80管线钢连续驱动摩擦焊焊接接头焊缝区组织为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热影响区的组织由原始的针状铁素体转变为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及粒状贝氏体。焊接接头的硬度高于母材,其中焊缝区域硬度最高,达到了247.4HV10,其次是热影响区,母材的硬度最低,且在焊缝两侧,硬度值呈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1.
采用E71T8-Ni1J自保护药芯焊丝进行X70管线钢管半自动焊接,通过光谱分析、金相、扫描电镜、力学性能等试验手段,研究了X70管线钢管自保护药芯焊丝焊缝不同焊层及层间热影响区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根焊组织主要由细小的等轴晶、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组成:填充焊层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奥氏体晶界,组织主要由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M/A组元组成:层间热影响区组织由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组元以及沿奥氏体晶界连续分布的“项链状”M/A组成。焊缝的抗拉强度为720~750MPa,-20℃夏比冲击功为78~128.5J。层间热影响区组织中沿晶界分布的“项链状”M,A、晶内粒状贝氏体板条间形成的平行排列的条状M/A组元以及焊缝中粗大不均匀的组织会降低焊缝的韧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摩擦叠焊方法在不同海域的应用条件,采用天津大学自主研制的摩擦叠焊设备,分别在水温2~3℃和水温18~20℃条件下,对DH36钢进行了水下摩擦叠焊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温高(18~20℃)时的摩擦叠焊接头质量明显优于水温低(2~3℃)时的接头质量,接头拐角处的缺陷长度较小;水温低(2~3℃)时,焊缝中心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局部区域有少量板条贝氏体组织,水温高(18~20℃)时,焊缝中心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和左右焊道搭接区电弧停留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对SA335 P91炉管全位置固定单面焊双面成形对接焊缝根部凝固裂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电流、搭接区电弧停留时间是主要的影响参数,尤其以搭接区电弧停留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过长的搭接区电弧停留时间和过大的电流会使搭接区形成粗大、方向性极强的板条马氏体组织,且造成晶界上S的低熔点共晶偏析严重。凝固裂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S的低熔点共晶化合物在晶界上的分布形态,而不是单纯取决于S的绝对含量,在S质量分数比较高的情况下,如果以膜状或者块状物形式分布的硫化物存在于晶界上,则容易导致凝固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刘文友  张晓强 《焊管》2011,34(5):20-23
针对L450管线钢螺旋缝预精焊管批量生产中出现的焊缝冲击性能不合格的问题,更换为Cr,Ni,Ti等元素含量较高的焊丝进行焊接,通过对不同匹配下焊缝取样,并进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更换焊丝后焊缝组织,其柱状晶两侧分布的先共析铁素体(PF)总量减少,主要以针状铁素体(AF)为主,并且针状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的...  相似文献   

15.
超细晶粒钢的焊接方法及接头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一代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代表的超细晶粒钢,因其晶粒的超细化从而实现了性能的强韧化,但在焊接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热影响区晶粒过度长大.系统分析了超细晶粒钢焊接接头的组织特征和焊接性,对超细晶粒钢焊接方法进行了新的分类:组织保存型焊接工艺与同性能焊接工艺.介绍并讨论了各种焊接方法与焊接接头组织的特征,以期为新型焊接工艺的开发、热影响区组织控制及焊接接头性能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常永乐  杨军  权勇 《焊管》2016,(7):52-56
为了分析L555M钢级Φ1 219 mm×16 mm螺旋埋弧焊管补焊焊缝的性能,采用夏比冲击试验、显微硬度分析、焊缝全壁厚弯曲和拉伸试验对补焊焊缝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J557低合金钢焊条和开发的补焊工艺完全适合于L555M钢级螺旋埋弧焊管焊缝缺陷的手工修补,且补焊焊缝各项性能均达到标准要求。补焊焊缝表层熔敷金属微观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PEF)+针状铁素体(AF)+少量珠光体(P),随着熔深的增加,组织转变为粗大PF+少量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