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轻度行为损害(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MBI)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和预防认知功能下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1 298名≥60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使用轻度行为损害量表(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checklist, MBI-C)评估研究对象MBI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BI的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MBI患病率为32.97%(95%CI:30.41%~35.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OR=1.32,95%CI:1.01~1.72)、日常生活功能受损(OR=1.61,95%CI:1.24~2.09)和自评不健康(OR=1.81,95%CI:1.40~2.35)的老年人MBI患病风险较高,参加体育锻炼(1~30 min:OR=0.74, 95%CI:0.55~0.99;>30 min:OR=0.65, 95%CI:0.48~0.89)、睡眠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罹患骨关节炎现状及其关联因素。方法 采用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中老年人群(≥45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炎的关联因素。结果 纳入7 050名中老年人,骨关节炎患病率为33.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从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看,年龄≥60岁(OR = 2.254,95%CI:1.985~2.558)、女性(OR = 1.353,95%CI:1.200~1.527)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从慢性病患病情况看,患有高血压(OR = 1.228,95%CI:1.072~1.408)、心脏病(OR = 1.607,95%CI:1.361~1.897)、中风(OR = 2.303,95%CI:1.604~3.306)、肾脏疾病(OR = 2.147,95%CI:1.744~2.644)、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OR = 2.810,95%CI:2.487~3.175)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从居住环境看,居住在城市地区(OR = 0.637,95%CI:0.541~0.750)、住房有电梯(OR = 0.879,95%CI:0.785~0.985)、坐式厕所(OR = 0.669,95%CI:0.580~0.770)是骨关节炎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状况不容乐观,其关联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个体层面到环境层面重视对骨关节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潍坊市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潍坊市抽取5 156名≥18岁成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潍坊市成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5.16%、34.60%、9.39%;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OR = 1.391,95%CI:1.164~1.661)、年龄大(OR = 13.568,95%CI:8.215~22.408)、饮酒(OR = 1.270,95%CI:1.060~1.520)、肥胖(OR = 9.644,95%CI:5.203~17.878)、高盐(OR = 1.020,95%CI:1.000~1.041)、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006,95%CI:1.694~5.335)、锻炼(OR = 0.834,95%CI: 0.725~0.959)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男性(OR = 1.268,95%CI:1.032~1.558)、年龄大(OR = 6.049,95%CI:2.420~15.117)、肥胖(OR = 18.227,95%CI:2.471~134.480)、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664,95%CI:1.093~12.277)、锻炼(OR = 0.719,95%CI:0.587~0.880)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年龄大(OR = 2.209,95%CI:1.522~3.206)、自评健康状况好(OR = 0.859,95%CI:0.743~0.993)、已婚(OR = 0.599,95%CI:0.402~0.893)、肥胖(OR = 6.239,95%CI:3.868~10.062)、吸烟(OR = 1.281,95%CI:1.076~1.526)、高盐(OR = 1.024,95%CI:1.006~1.043)、高油(OR = 1.208,95%CI:1.007~1.014)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潍坊市成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其患病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老年人、超重和肥胖居民的健康管理,同时大力倡导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勰  腾佳杉 《现代预防医学》2022,(16):2974-2979
目的 研究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选取数据库中11 127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状况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1 127名老年人中有焦虑症状的有1 359人,占比12.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老年人(OR = 1.374,95%CI:1.190~1.586)、居住在中部(OR = 1.420,95%CI:1.234~1.634)和西部(OR = 1.436,95%CI:1.208~1.708)、从不社交(OR = 1.249,95%CI:1.088~1.433)、自评健康较差(OR = 3.549,95%CI:2.953~4.267)、生活满意度较差(OR = 2.436,95%CI:1.870~3.173)、生活富裕程度较差(OR = 2.186,95%CI:1.722~2.775)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文盲(OR = 0.830,95%CI:0.724~0.951)、睡眠时长为7~9 h(OR = 0.476,95%CI:0.415~0.544)与>9 h(OR = 0.487,95%CI:0.408~0.582)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改善我国老年人的焦虑检出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5个市(州)的4 452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分为暴力与自杀意念共存模式组(15.1%)、偏食与自伤行为共存模式组(49.1%)、失眠与孤独感共存模式组(2.9%)、低风险组(32.9%)4个组别。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遭受家庭暴力(OR = 8.746, 95%CI:5.507~13.889)、学业压力较大(OR = 3.024, 95%CI: 2.083~4.389)等因素是暴力与自杀意念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学业压力较大(OR = 2.687, 95%CI: 2.032~3.553)、亲子关系较差(OR = 2.515, 95%CI:1.508~4.195)等因素是偏食与自伤行为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学业压力较大(OR = 5.308, 95%CI:2.514~11.208)、同伴关系较差(OR = 4.719, 95%CI:2.094~10.639)等因素是失眠与孤独感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特征明显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以照顾家人为目的城乡来源的流动老年人的健康及锻炼行为。 方法 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获取研究对象3 175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及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以照顾家人为目的的流动老年人自评健康和锻炼时长普遍较高,但城乡来源老年人存在差异。二项logistic回归发现,未患高血压/糖尿病、共同居住、本地朋友数量多是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的共性因素,而城市老年人中个人经济独立(OR=1.62, 95%CI: 1.08~2.44)、农村老年人中家庭人均收入更高(OR=1.74, 95%CI : 1.38~2.18)与自评健康状况好相关。有序logistic回归表明,朋友数量多是城乡老年人锻炼时间长的共性因素,而城市老年人经济独立(OR=1.63, 95%CI : 1.08~2.45)和独立居住(OR=1.56, 95%CI : 1.08~2.22)、农村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OR=1.35, 95%CI : 1.10~1.65)和健康自评好(OR=1.32, 95%CI : 1.11~1.56)与锻炼时间长相关。结论 城乡来源的流动老年人自评健康和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需要关注流动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同时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以促进流动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7.
朱蕙晨    黄鑫    周雨天  孙岩  田浩  葛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2,(24):4417-4422
目的 了解河北省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临城县、沧县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各抽取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对其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计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2 772人。其中肥胖的患病率为19.0%;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6.5%;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6.2%;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4.0%;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6.9%。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数为2 183人(占78.8%),其中有1 163人(占42.0%)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454人(占16.4%)同时患有三种或三种以上慢性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城市(OR = 0.545,95%CI:0.445~0.668)、低教育程度(OR = 0.556,95%CI:0.392~0.789)、相对低龄(OR = 0.598,95%CI:0.428~0.837;OR = 0.439,95%CI:0.252~0.763)的老年女性(OR = 1.860,95%CI:1.473~2.349)肥胖的风险更高;高年龄(OR = 1.449,95%CI:1.130~1.858;OR = 1.658,95%CI:1.156~2.377),低教育程度(OR = 0.740,95%CI:0.601~0.911;OR = 0.710,95%CI:0.552~0.914)和每天饮酒(OR = 0.571,95%CI:0.344~0.947;OR = 0.621,95%CI:0.452~0.854)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居住在城市(OR = 0.727,95%CI:0.588~0.899)的老年人患糖尿病风险更高;受教育程度高(OR = 1.301,95%CI:1.046~1.618;OR = 1.367,95%CI:1.052~1.777)的女性(OR = 1.407,95%CI:1.172~1.689)血脂症异常的风险更高;城市居民(OR = 0.609,95%CI:0.494~0.752)和几乎每天饮酒(OR = 0.320,95%CI:0.149~0.689;OR = 0.476,95%CI:0.327~0.692)的人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更高(P<0.05)。结论 河北省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不同的慢性疾病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影响我国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独居老人健康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自评问卷调查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了解独居老人健康状况,采用卡方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236名独居老年人中,自评健康较好的有551人,占比44.6%,较差的685人,占比55.4%;子女经常看望(OR =1.840,95%CI:1.080~3.135)、体育锻炼(OR =1.813,95%CI:1.385~2.372)、饮酒(OR =1.531,95%CI:1.061~2.209)、体检(OR =1.347,95%CI:1.033~1.756)、慢性病(OR =0.682,95%CI:0.532~0.875)、霉味(OR =0.533,95%CI:0.391~0.726)、睡眠6~9小时(OR =0.528,95%CI:0.393~0.710)、睡眠时间>9小时(OR =0.411,95%CI:0.283~0.597)与独居老人自评健康有关。结论 我国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应重视独居老人的子女关怀、生活行为方式、居住环境及慢性病状况等,更好地改善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张彧  姚峥嵘  张丽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79-3782
目的 探究我国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控制相关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日常活动能力受损(OR = 3.941,95%CI:3.464~4.484)、睡眠障碍(OR = 1.370,95%CI:1.167~1.608)是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日常活动受损与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 = 5.492,95%CI:4.380~6.888),RERI(95%CI) = 1.261(0.092~2.430),AP(95%CI) = 0.230(0.057~0.402),S(95%CI) = 1.390(1.052~1.837)。结论 同时存在日常活动能力受损和睡眠障碍会增加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通过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可有助于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2 896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社会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探讨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患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P<0.001),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抑郁率分别为24.34%、30.11%、36.77%。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支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均有P<0.05),有伴侣(OR=0.774,95%CI:0.640~0.936)、中等家庭月均支出(OR=0.797,95%CI:0.651~0.977)、参加社交活动(OR=0.788,95%CI:0.668~0.930)及饮酒(OR=0.789,95%CI:0.649~0.960)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736,95%CI:1.400~2.153)、慢性病(OR=1.328,95%CI:1.091~1.618)及自评健康不良(OR=2.924,95%CI:2.259~3.78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需要注重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同时还需防治慢性病,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留守老人健康保障政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00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描述其自评健康状况,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评健康为差、一般、好的农村留守老人分别占44%、40.67%、15.33%。高家庭人均年收入(OR = 0.396,95%CI:- 1.349~- 0.505)、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OR = 0.424,95%CI:- 1.344~- 0.370)、两周内未出现不适(OR = 0.601,95%CI:- 0.884~- 0.135)、一年内未住院(OR = 0.448,95%CI:- 1.197~- 0.406)、高BMI指数(OR = 0.406,95%CI:- 1.530~0.301)的农村留守老人自评健康更倾向于积极(OR<1),医疗费用负担重(OR = 2.433,95%CI:0.313~1.464)、所患慢性病数多(OR = 5.877,95%CI:1.223~2.319)和不饮酒(OR = 2.948,95%CI:0.637~1.524)的老人自评健康更倾向于消极(OR>1)。结论 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留守老人专项健康教育行动,降低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筛选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农村中老年人样本7 427例,根据Berkman社会网络指数判断是否存在社会隔离,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28.84%,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OR = 1.55,95%CI:1.38~1.73)、年龄(OR = 1.69,95%CI:1.58~1.80)、地域(OR = 1.21,95%CI:1.13~1.29)、教育水平(OR = 0.83,95%CI:0.74~0.94)、金融机构存款金额(OR = 0.86,95%CI:0.80~0.93)、出入阶梯数(OR = 1.06,95%CI:1.01~1.13)、听力(OR = 1.25, 95%CI:1.11~1.41)、认知情况(OR = 0.91,95%CI:0.89~0.93)、生活满意度(OR = 1.07, 95%CI:1.01~1.15)、抑郁(OR = 1.17,95%CI:1.04~1.31)。结论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应结合农村中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管理,增加其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以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生命历程理论下探讨童年健康对中老年期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为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年和2018年截面数据,构建可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童年期健康状况对中老年期健康影响的中介路径。结果 描述性分析显示,童年自评健康得分在3.35以上,童年期健康水平得分整体上略高于中老年期自评健康水平(3.03);不同户籍的中老年期自评健康(t=6.614)、童年自评健康(t=2.514)、个体受教育水平(t=35.312)、童年期家庭护理支持(t=9.732)和成年期卫生服务利用(t=26.268)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户籍性质的情况下,童年自评健康对中老年期健康无显著的直接效应(β=0.038,P=0.248,95%CI:-0.027~0.103);个体受教育水平、童年期家庭护理支持以及成年卫生服务利用均为童年自评健康影响中老年期自评健康的中介变量,β分别为0.041(95%CI:0.030~0.053)、0.085(95%CI:0.046~0.124)、-0.064(95%CI:-0.079~-0.049),P值均小于0.001;户籍性质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除直接效应外(β=-0.516,P<0.001,95%CI:-0.757~-0.274),还通过个体教育水平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β=-2.645,P<0.001,95%CI:-3.016~-2.274),即教育水平是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的重要因素。结论 树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从家庭、社会多个层面重视个体儿童期的健康成长经历,提升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素养;提升城乡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均衡性,从不同生命历程阶段着手,制定城乡平等的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老年人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当地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当地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提供相关研究依据。方法 根据西藏地区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通过建立二分类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西藏地区中老年人就诊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地区中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为15.96%,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状况较好(中等收入:OR=1.512,95%CI:1.098~2.083;高收入:OR=1.392,95%CI:1.019~1.903)、患病持续时间较短(OR=0.959,95%CI:0.935~0.984)、患病严重程度较重(一般:OR=1.946,95%CI:1.512~2.506;严重:OR=2.818,95%CI:2.167~3.664)、患慢性病(OR=1.759,95%CI:1.232~2.514)的患者在两周内患病后就诊的比例更高;与医疗机构距离较远(2~<4km:OR=0.694,95%CI:0.497~0.971)、健康状况分值较高(OR=0.985,95%CI:0.979~0.991)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遵义地区中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现状,探讨该地区中老年人GERD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 2019年4月期间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30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遵义地区中老年人群GERD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地区中老年人群GERD的危险因素有BMI(OR = 4.628,95%CI = 2.344~9.134)、饮酒(OR = 3.424,95%CI = 1.401~8.373)、睡眠不足(OR = 1.847,95%CI = 1.344~2.540)、不吃早餐(OR = 3.102,95%CI = 1.770~5.436)、高脂饮食(OR = 2.694,95%CI = 1.667~4.354)、高糖饮食(OR = 2.236,95%CI = 1.3002~3.842)以及常饮浓茶(OR = 4.296,95%CI = 2.328~7.933)(P<0.05)。结论 遵义地区中老年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可针对高脂、高糖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加大对GERD的宣传力度,从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开始,逐步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有效预防中老年GERD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