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气态污染物与浦东新区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性,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浦东新区2005年1月1日-2017年12年31日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评估气态污染物对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上海市SO2与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96μg/m3和45.21μg/m3。SO2与NO2与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存在相关性。SO2与NO2的效应分别在滞后3 d(lag3)与当日(lag0)强度最大,SO2浓度每上升10μg/m3,在滞后3d(lag3)时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将上升1.12%(95%CI:0.69%~1.56%);NO2浓度每上升10μg/m3,在当日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将上升0.85%(95%CI...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脑卒中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 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杭州市2002-2004年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短期增加与人群每日脑卒中死亡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他气态污染物(NO2和SO2)的急性健康效应.结果共纳入9906例脑卒中死亡病例,粗死亡率约为83.54/10万.调整气象因素后,3 d内PM10、SO2和N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脑卒中死亡则分别增加0.56%(95%CI:0.14%~0.99%)、1.62%(95%CI:0.26%~3.01%)和2.07%(95%CI:0.54%~3.62%).多污染物模型中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缺失值填补后,单污染物模型中均有关联效应,多污染物模型中则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及SO2和NO2污染物浓度短期升高均与脑卒中死亡增加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比较单向回顾性对照设计和双向对照设计研究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调整气象因素并采用单向回顾性(多污染物)模型中,无滞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滞后2 d二氧化氮(N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总急诊的OR值(95%CI)分别为1.010(1.005~1.014)、1.010(1.001~1.018)、0.996(0.983~1.009);双向对称性(多污染物)模型中,其相应OR值(95%CI)分别为1.002(0.998~1.005)、1.011(1.003~1.018)、1.012(1.001~1.022).采用不同对照选择方案,病例交叉设计的研究结果有变化.结论 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有急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b>分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sub>)浓度与暴露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探索PM10<\sub>对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b>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城区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PM10<\sub>、SO2<\sub>、NO2<\sub>)水平以及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设计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气中PM10<\sub>水平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b>调整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后,单污染物模型PM10<\sub>的滞后效应不明显.调整SO2<\sub>、NO2<\sub>和SO2<\sub>+NO2<\sub>后的多污染物模型,PM10<\sub>对人群脑血管疾病的效应OR值比单污染物模型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大气PM10<\sub>浓度对女性、≥65岁的脑血管疾病和冬季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男性和≥65岁的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调整其他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后,PM10<\sub>浓度与脑血管疾病死亡呈正相关.PM10<\sub>浓度升高会导致女性、≥65岁和冬季脑血管疾病死亡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病例交叉的研究方法,估计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上海市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并探讨该设计用于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的方法分析上海市2000年6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总死亡和分疾病别死亡的关系,同时比较双向对照设计和单向回顾性对照设计研究结果的差异。结果 采用不同的对照选择方案,病例交叉设计的研究结果变化较大;采用双向1:6的对照设计,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l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48h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上海市城区居民总死亡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03(95%CI:1.001~1.005)、1.016(95%CI:1.011~1.021)、1.020(95%CI:1.012~1.027)。结论 上海市城区目前的PMl0、SO2、NO2水平对居民死亡确有影响;病例交叉设计是一种研究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盐城市大气污染对当地常住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2019年该市逐日空气污染物资料(PM2.5、PM10、NO2、SO2、O3)、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常住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了盐城市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非意外死亡的影响.结果 全人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非意外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21年绵阳市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数的影响,为心脑血管病人制定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分析绵阳市2021年大气污染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数的联系。结果 在控制气象因素后,单污染模型发现二氧化硫(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每日心脑血管死亡数增加,表现为当日效应,OR值为41.078(11.637~77.284);二氧化氮(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每日心脑血管死亡数增加,表现为滞后效应,滞后2 d(NO2lag2),OR值为5.093(1.557~8.751)。多污染模型发现,在控制气象因素和一氧化碳(CO)后,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每日心脑血管死亡数的影响相比单污染模型有所增加;在控制气象因数和PM2.5、PM10后,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每日心脑血管死亡数的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气二氧化氮(NO2)短期暴露对≥60岁老年人痴呆住院的影响.方法 基于国家卫生健康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选取广州市2016-2019年10270名因痴呆住院的老年人(≥60岁)为研究对象,进行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结合研究对象居住地址及其周边25 km内空气质量监测站污染物浓度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估算研究对象的NO2暴露水平,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O2短期暴露与痴呆住院风险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采用分层分析评估性别、年龄和季节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大气NO2短期暴露与老年人痴呆住院风险升高有关,且住院当日暴露的关联最为明显,住院当日NO2暴露水平每增加10 μg/m3,因痴呆住院的风险增加1.33%(95% CI:0.52%~2.14%).暴露-反应关系曲线提示,痴呆住院风险在较低质量浓度NO2暴露时呈逐渐上升趋势,暴露水平较高时风险的上升趋势变缓并基本保持稳定.分层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季节对上述关联无显著效应修饰作用.结论 大气NO2短期暴露与老年人痴呆住院风险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州市气象因素对孕妇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 应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不同季节各气象因素对胎膜早破的影响.进行(0~5)d的滞后分析和多因素模型分析,计算各气象因素每增加1个单位,胎膜早破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求大气污染对天津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单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大气中NO2、PM2.5、PM10、CO的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 rate,ER)及其95%CI分别为2.823%(2.581~3.065)、0.476%(0.382~0.569)、0.437%(0.368~0.506)、22.263%(15.449~29.478)。多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寒冷季节,NO2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效应最大,ER及其95%CI为7.395%(6.595~8.202)。 结论  NO2、PM10、PM2.5、CO日平均浓度的升高可以增高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2019年浦东新区气象资料、居民非意外死亡资料以及上海市大气污染物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及累积性与滞后性。结果 高温与低温均导致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上升。以中位温度(P50, 18.2 ℃)为参照,高温(P95, 30.1 ℃)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累积2 d(Lag0~1 d)效应的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28(1.23~1.33)、1.32(1.24~1.41)及1.45(1.28~1.64); 低温(P5, 3.0 ℃)对居民非意外死亡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在累积22 d(Lag0~21 d)的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22(1.11~1.35)与1.37(1.17~1.60),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在累积15 d(Lag0~14 d)的RR值及其95%CI为1.27(1.01~1.59)。低温对<7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不显著; 高温对≥75岁人群的影响显著高于<75岁人群。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受高温及低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学及以上文化人群。结论 高温与低温均增加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75岁人群与小学及以下文化人群对气温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The case-crossover design is frequently used for analyzing the acute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Nevertheless, only a few studies compared different methods for selecting control periods. In this study, the bidirectional method and three time-stratified method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Charleroi, Belgium, during 1999–2008. The strongest associations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AMI were observed for PM10 and NO2 during the warm period, OR = 1.095 (95?% CI: 1.003–1.169) and OR = 1.120 (95?% CI: 1.001–1.25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inforce the evidence of the acut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AMI, especially during the warm seas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se-crossover study design are suitable to study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 events and air pollution. The temperature-stratified design is useful to exclude temperature as a potential confounder.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short-term changes in ambient temperature were associated with daily mortality among persons who lived in Montreal, Canada, and who died in the urban area between 1984 and 2007. We made use of newly developed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Poisson models, constrained to a 30 day lag period, and we adjusted for temporal trends and nitrogen dioxide and ozone. We found a strong non-linear association with high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s showing an apparent threshold at about 27 °C; this association persisted until about lag 5 days. For example, we found across all lag periods that daily non-accidental mortality increased by 28.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8–44.9%) when temperatures increased from 22.5 to 31.8 °C (75–99th percentiles). This association was essentially invariant to different smoothers for time. Cold temperatures were not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daily mortality over 30 days, although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of a modest increased risk from 2 to 5 days. The adverse association with colder temperatures was sensitive to the smoother for time. For cardio-respiratory mortality we found increased risks for higher temperatures of a similar magnitude to that of non-accidental mortality but no effects at cold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对济南市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短期影响及在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济南市某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资料、同期气象及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温度分层等方法研究空气污染的滞后效应及其与气温的交互作用。结果空气污染当日即可引起呼吸系统门诊量升高,且效应可持续18 d;空气污染指数每升高10时,14 d累积效应可使呼吸系统门诊量增加4.26%(95%CI:1.89%~6.69%);将日最高气温按照P10和P90分为低、中、高3个水平后,空气污染指数每升高10可使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分别增加0.24%(95%CI:-4.65%~5.39%),2.54%(95%CI:0.55%~4.57%)和11.24%(95%CI:4.69%~18.20%),其中高温与空气污染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0~14岁人群中效应更明显。结论空气污染加重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与高温有交互作用。提示高温天气时更应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护,尤其应关注儿童等脆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居民每日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 ,在控制死亡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 ,分析了上海市某区 2 0 0 1年 1月 1日~ 12月 31日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脑卒中死亡的关系。结果 大气PM10 ,SO2 和NO2 4 8h平均浓度每增加 10 μg m3 ,居民因脑卒中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 0 0 8(95 %CI 1 0 0 0~ 1 0 16 ) ,1 0 17(95 %CI 0 998~ 1 0 36 )和 1 0 2 9(95 %CI1 0 0 1~ 1 0 5 7)。结论 上海市某区目前的PM10 和NO2 水平对居民脑卒中死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居住环境及室内空气污染与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 374例新发肺癌患者和同期到医院非肿瘤科室访视的按性别、年龄(±2岁)频数匹配的1 374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肺癌患者居住地附近企业污染类型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粉尘污染、多种污染、其他污染、家庭被动吸烟、10年前烹调燃料为煤烟型、近10年烹调燃料为煤烟型、室内烹调油烟量很少、有些、很多、厨房与卧室不分开、居室通风情况一般、差的比例分别为10.2%、3.2%、2.2%、2.6%、1.5%、46.5%、40.2%、11.6%、54.7%、23.8%、4.5%、2.9%、18.5%、3.3%,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4.2%、0.9%、0.5%、0.7%、0.6%、25.7%、22.9%、5.2%、48.3%、18.7%、1.7%、1.5%、9.0%、1.2%(均P<0.05);病例组肺癌患者使用排风扇或抽油烟机、炒菜时油温中等热、住宅类型为楼房的比例分别为58.8%、63.3%、67.6%,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75.3%、70.2%、86.8%(均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指数、吸烟情况、职业危险因素暴露史、肿瘤家族史、肺部疾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附近企业污染类型为废气、废水、粉尘和多种污染、家庭被动吸烟、10年前烹调燃料为煤烟型、室内烹调有油烟和居室通风不良是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炒菜时油温中等热和住宅类型为楼房是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居住环境及室内空气污染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