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汉阳区2011年慢性病死亡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汉阳区2011年死亡监测资料,按ICD-10确定根本死因及分类编码.计算慢性病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和平均减寿年数.结果 2011年汉阳区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85.5/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主要死因顺位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5位是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病是汉阳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老年人是干预的主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李芬 《职业与健康》2014,(11):1493-1495
目的了解2008与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某镇居民死亡率、死亡原因、减寿情况变化,为制定疾病防控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相城区某镇2008—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统一编码,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及潜在减寿率(PYLL‰)等指标。结果 2008年该镇居民粗死亡率为708.02/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精神行为障碍,占全部死因的87.60%。全死因减寿年数为3 445人年,减寿率为70.29‰,平均减寿数为9.93岁。2012年该镇居民粗死亡率为755.07/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呼吸系统疾病和症体临床异常,占全部死因的79.67%。全死因减寿年数为3 036人年,减寿率为63.86‰,平均减寿数为8.46岁。结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仍然是该镇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其中肿瘤和损伤的PYLL分别位居2008和2012年PYLL的第1位,应加强对这几类疾病尤其是肿瘤和损伤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的主要死因、顺位及对寿命损失造成的影响,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白银市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资料计算相关指标,通过指标分析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潜在工作损失造成的影响。结果: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79.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5.2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9.70岁,男性低于女性,去死因后期望寿命增长值居前3位的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为128665人年、减寿率为77.40‰,减寿顺位前3位依次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平均减寿年数顺位前2位为伤害、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死因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损失年数顺位一致。结论:慢性病是造成白银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害、神经系统疾病对居民危害较大,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慢性病管理,减少慢性病造成死亡和过早死亡的发生,针对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开展综合干预,从而减少致残、过早死亡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淮阴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情况及对人群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淮阴区居民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09年淮阴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33/10万,占全死因的30.03%;男女死亡率比为1:0.5.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食管癌、肺癌、肝癌、胃癌和肠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恶性肿瘤死亡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7 171人年,减寿率为19.18‰,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12.27年,潜在减寿年数顺位处于第1的是肝癌.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淮阴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加强肿瘤防治是本区今后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6年儿童青少年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上海市徐汇区5~19岁儿童青少年病伤死亡发生、发展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开展儿童青少年疾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PYLL‰)、标化减寿率(S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健康测量指标对来自2002~2006年徐汇区生命统计报表进行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结果】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15.71/105,标化死亡率为14.35/105,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31。损伤中毒(5.68/105)和肿瘤(5.51/105)是危害儿童青少年最主要前二位死因,占全死因死亡的71.28%,居男性死因首位的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1.93倍;居女性死因首位的损伤中毒占女性死亡总数的47.37%。PYLL为6 167人年,SPYLL为5 753.09人年,PYLL‰为10.31‰,SPYLL‰为9.61‰,AYLL为65.61年/人。【结论】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表明,损伤中毒和肿瘤成为危害5~19岁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并造成较大损失,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儿童青少年早期伤害预防和重要疾病监测控制,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重庆工业污染区1991~1998年居民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工业污染区居民主要死因。方法 应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YPLL)及潜在价值减寿年数(VYPLL)等指标分析该区1991~1998年死因资料。对照组为该市非工业污染文化社区。结果 该区平均粗死亡率为7.34‰(标化死亡率4.61‰)。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和意外死亡。恶性肿瘤死率为198.07/10万(标化死亡率126.35/10万),其中肺癌居第一位,死亡率为65.49/10万(标化死亡率45.27/10万)。主要死因标化潜在减寿率(SYPLL率)和标化潜在价值减寿率(SVYPLL率)顺位的第一位都为意外死亡。结论 为了降低该居民死亡率,既要进一步加强其自然环的治理,也应重视社会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 - 2017年蒙自市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94.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91/10万,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15.42%,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84倍。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和淹死。0~1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率最低,为10.06/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要死因;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死亡率为23.62/10万,意外跌落为首要死因。居民的平均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为76.89岁;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为64 984.29人年,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54‰;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63 859.25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16‰。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蒙自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年河池市罗城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方法:从全人群死因监测系统导出2015年罗城县居民死亡原因报表、常规质量分析报表,应用XLS工作表计算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PYLL、PYLLR、AYLL等。结果:2015年罗城县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26.96/10万,标化死亡率116.91/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16.47%,居全人群死因顺位的第3位。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恶性肿瘤潜在减寿年数(PYLL)5230.00人年,减寿率(PYLLR)17.87‰,平均减寿年数(AYLL)16.66年。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罗城县居民健康,我们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教育,对重点癌种和高发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7年云南省死因监测点前5位主要死因对其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为当地明确重点疾病、确定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卫生干预的重点领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云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应用DeathReg2005软件进行死亡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率(PYLL%)、减寿年数(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结果]2007年云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为558.37/10万,监测人群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全死因合计的PYLL为433 908.50人年,AYLL为20.90年/人,PYLL‰为58.45%,前5位PYLL‰依次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我省2007年死因监测点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和中毒所造成的死亡给整个人群带来的生存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损失最大,在主要死因中的潜在危险性也最大.伤害已对我省死因监测点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是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危害社会劳动力和影响我省死因监测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充市死因监测地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17年南充市死因监测死亡个案以性别、年龄、死亡原因进行分层测算居民死亡率、主要死亡顺位、潜在减寿年数等主要指标,采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分析南充市2017年死因监测地区居民主要死亡流行特征。结果 2017年南充市死因监测地区死亡13 837人,粗死亡率为675.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4.46/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最高,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9.68%。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及中毒。5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4大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8.35%。全死因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64 758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为12.61人年,潜在减寿率(PYLLR)为352.30‰。结论南充市死亡监测地区居民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下呼吸道疾病是居民的主要死因,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种实施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居民减寿主要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死亡资料。结果 2009-2011年岱山县居民死亡率为761.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34/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0.32,P<0.0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中毒;期望寿命79.31岁,去除前5位死因期望寿命分别可增加3.65、2.86、2.27、1.41、1.37岁;减寿年数构成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5种死因占总减寿年数的86.50%,与死因顺位相比,损伤中毒由第5位上升至第2位,而呼吸系病由第2位下降至第5位;平均减寿数顺位依次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病。结论岱山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中毒和恶性肿瘤是影响低年龄组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根据岱山县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肃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03-3504,3507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死因构成,为制定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二七区2007~2009年居民死亡谱,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二七区2007~2009年平均死亡率为360.59/10万,标化率为382.98/10万。前3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居民全死因PYLL率为65.34‰,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的寿命损失以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循环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影响二七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今后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这3种疾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9—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死因分布特征与潜在寿命损失,评估不同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区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8年浦东新居民死因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居民死因进行分类,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对浦东新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7.55‰,标化死亡率为3.62‰,浦东新区居民前五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损伤中毒,合计占死亡总数的87.85%。浦东新区居民各类疾病导致的PYLL为687729人年,PYLLR为24.11‰,AYLL为3.19年/人,减寿顺位前五位疾病,分别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先天异常,合计占居民寿命损失的82.08%。结论包括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浦东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并引起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应作为今后的防控重点,应采用综合性的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危害,保护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静安区2002—2006年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卫生工作和相关政策项目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自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编码采用ICD-10,疾病大类参照CCD。用Excel建库,统计软件SAS对静安区近5年来的全死因死亡率、死因构成及其顺位进行分析。结果:静安区居民死亡率2006年比2002年下降14.88%,男性高于女性,主要死因构成变化不大,死因前5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损伤和中毒。致死疾病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肺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及意外伤害等,乳腺癌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主要构成,老年和中年组的糖尿病构成比例较高。减寿率构成前5位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结论:慢性病、肿瘤和意外伤害成为主要死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也是静安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疾病发生特点.在防治策略上要有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彭香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8):756-758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厂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危害健康的因素,为制定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死因、潜在寿命、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大厂地区年平均出生率为8.15‰,平均死亡率为507.02/10万,标化率为568.58/10万。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5.68岁(男性73.28岁,女性77.98岁)。去除主要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居民全死因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49.56‰和27.570‰,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慢性疾病、意外伤害是造成该化工区潜在寿命、工作时间损失最多的死因,应根据此调整该区疾病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伤害死因的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因伤害死亡680人,占死亡总数的11.87%,居全死因第三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9.91/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462人,年平均死亡率为77.77/10万;女性死亡218人,年平均死亡率为40.3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10位伤害死亡原因分别是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被杀、触电。伤害的减寿年数为16189人·年,减寿率为14.26‰。结论伤害是危害该市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居第一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负担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 10编码进行分类对温州市居民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计算出生率、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用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温州市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为各为559.11/10万(男女各为636.92/10万474.79/10万);前5位死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数的83.06%.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先天异常,平均减寿率为12.51‰、7.20‰、2.59‰、2.12‰、1.22‰.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肿瘤和伤害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