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剑  高学文 《海峡药学》2011,23(3):35-37
目的通过金双歧治疗肠易激幼鼠模型观察金双歧对幼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建立幼鼠肠易激模型,共20只,随机选同期正常生长幼鼠10只为正常组A,另取肠易激模型幼鼠10只为模型组B,取10只用金双歧治疗为实验组C。然后对三组幼鼠分别作粪便含水量检测及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小鼠建立肠易激模型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大量减少(P〈0.05):用金双歧治疗10d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减少(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量增多(P〈0.05),3组鼠粪便干湿重及粪便含水量比较,B组与A、C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对幼鼠粪便性状症状及肠道菌群有明显改善,为应用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苷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的量-时规律观察,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黄芩苷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黄芩苷灌胃小鼠,于第3、6、9、14天取小鼠粪便,用细菌培养法观察菌群变化情况。结果林可霉素可使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下降,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上升;出现变化的时间在第9和14天,4个时间点变化规律明显,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呈上升趋势,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呈下降趋势;黄芩苷高剂量作用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下降,大肠杆菌上升;黄芩苷中、低剂量可使大肠杆菌升高,粪肠球菌减少,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无影响。黄芩苷各剂量组4个间点的变化较波动,无明显的上升和下降趋势。结论黄芩苷在一定浓度下可抑制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在较低浓度下有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的作用。黄芩苷使粪肠球菌先降后升,对其他菌的影响无明显时效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慢性腹泻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差异.方法 对20例慢性腹泻、31例急性腹泻及20例对照组的粪便进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培养及检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减少(P<0.01),慢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减少(P<0.05).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比较,类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 急慢性腹泻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急性腹泻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的药效作用及急性毒性差异.方法:采用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比较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复制大鼠血瘀模型,采用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比较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比较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在注射垂体后叶素3min后均能明显对抗心肌缺血所致心电图T波抬升(P<0.01),二者均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范围(P<0.01),其中丹参破壁饮片低剂量的药效作用与传统饮片相似;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均能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1或P<0.05),有效降低凝血酶所致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以一日最大给药量120g/kg灌胃,实验小鼠均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结论:丹参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均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及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药效,丹参破壁饮片在低于传统饮片的剂量即可发挥与传统饮片相似的药效;丹参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用药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时动物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即从微生态学角度探讨肠道菌群在高脂血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Wistar大鼠24只,分别用高脂饲料、正常饲料连续喂饲20d,用比色法测定动物血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用需氧培养法测定动物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用厌氧培养法测定动物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果:模型组动物血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高;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道菌定植饮(DZY)对小鼠和斑马鱼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置DZY 3个剂量组0.41、0.82、2.46 g·kg-1·BW,连续灌胃30 d,测定灌胃前后小鼠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使用CM-DiI红色荧光标记青春双歧杆菌,DiO绿色荧光标记短乳杆菌;同时饲喂受精后5天(5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建立斑马鱼肠道菌群模型。将模型斑马鱼培养至6 dpf,移除短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分别给予DZY(1000、2000、4000 μg·mL-1)、阳性对照常欣卫口服液(8.30 μg·mL-1),并设置模型对照组。24 h后,每个实验组随机取10尾斑马鱼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肠道短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的荧光强度。结果:DZY对小鼠肠道中的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的数量,抑制了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给予1000、2000、4000 μg·mL-1 DZY都能显著增加斑马鱼肠道中短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的数量。结论:DZY能够在抑制条件致病菌的同时,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参及茯苓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和茯苓(均为补益中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分为7组:空白组、党参与茯苓的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的受试药物灌胃浓度分别为人体推荐量的5,10,30倍,空白对照组用无菌水代替受试物。连续给药14天后,取肠道内容物,溶解涂布筛选平板,培养计数。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为检测指标,观察给药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的党参能显著提高肠道乳杆菌水平并降低大肠杆菌水平;而高剂量的茯苓能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水平。结论党参和茯苓对肠道菌群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50名12~18岁健康青少年作为青少年组,60岁以下健康人和10岁以下幼儿分别收集50名作为对照组取新鲜粪便,提取DNA在肠道菌群中门和属水平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肠道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双歧杆菌、乳杆菌属、肠杆菌、肠球菌及梭菌细菌拷贝数,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青少年组拟杆菌门数量明显高于婴幼儿组而低于成年组(P<0.05),而青少年组厚壁菌门数量明显低于婴幼儿组而高于成年组(P<0.05)。青少年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低于婴幼儿组(P<0.05),高于成年组(P<0.05);青少年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幼儿组(P<0.05),青少年组和成年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梭菌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明显低于婴幼儿组,而高于成年组(P<0.05)。结论青少年期肠道菌群呈现不同于婴幼儿期及成人期的特点,这种变化可能与饮食改变、机体需求及激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MODS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CRRT组,分别给予危重病常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CRRT,1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和比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RT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厌氧菌总数显著升高(P<0.05);同时双歧杆菌/肠杆菌和厌氧菌总数/需氧菌总数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CRRT有助于改善MODS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
兰鸿  杜士明 《医药导报》2010,29(5):591-594
目的研究肚痛健胃整肠丸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吲哚美辛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和冰醋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等考察肚痛健胃整肠丸对胃黏膜的辅助保护作用;采用林可霉素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观察肚痛健胃整肠丸对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调节作用。结果肚痛健胃整肠丸可减轻乙醇和吲哚美辛所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对醋酸诱发大鼠胃溃疡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体质量;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结论肚痛健胃整肠丸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和调节肠道菌群功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82-84
目的探讨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2014年海华社康中心儿保门诊儿童,高铅血症患儿29例,1∶1配对健康对照儿童29例,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以及肠道内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即B/E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铅血症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两组P值均是0.000),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升高(t=11.1,P=0.000),肠球菌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t=0.497,P=0.623),高铅血症患儿B/E值为(0.75±0.3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1±0.36)(t=-7.5,P=0.000)。结论高铅血症患儿体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组(给予莫沙必利5 mg口服,每日3次)49例,B组(给予乳果糖10~30 mL口服,每日3次)49例、C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口服,每日3次)48例,D组(给予乳果糖10~30 mL口服,每日3次,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口服,每日3次)48例,连续治疗4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和粪便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P <0.01),OCTT均缩短(P <0.01),除A组肠道菌群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 0.05),其他3组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上升,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均下降(P <0.05)。与其他3组相比,D组临床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P <0.01),OCTT缩短明显(P <0.01),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上升,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 <0.05)。D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P <0.01)。结论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用乳果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或莫沙必利,更利于调整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缩短胃肠运动时间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放射性肠炎患者65例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目,并比较2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数目;统计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数目均多于治疗前(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大肠杆菌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皮疹2例、神经毒性1例、水肿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5%(4/6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放射性肠炎可提高整体疗效,且调节肠道菌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肠道菌群的培养与定量测定方法,利用4种选择性培养基,对本院大二学生及老年教师主要正常肠道菌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各类菌群均值(Log10n/克便)分别是:双歧杆菌:10.98±0.26;乳杆菌:8.27±0.57;肠杆菌:7.89±0.66;肠球菌:6.59±0.43.老年教师各类菌群均值(Log10n/克便)分别是:双歧杆菌:9.42±0.8;乳杆菌:8.02±0.59;肠杆菌:8.49±0.42;肠球菌:7.94±0.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治疗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微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河源市人民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收治的CKD非透析治疗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8名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组粪便中长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对CK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微炎症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CKD患者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CKD患者炎性因子CRP、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KD患者的炎性因子CRP、IL-6及TNF-α水平与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 0.05);与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P 0.05)。结论 CKD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且与微炎症因子水平存在相关性,可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4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4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总厌氧菌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总需氧菌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后,研究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总厌氧菌数量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和总需氧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出现明显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情况,经过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聚木糖对乳杆菌、双歧杆菌及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替换MRS和BS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加葡萄糖2%、低聚木糖0.5%、低聚木糖1%、低聚木糖2%4组,分别接种2种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3种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菌液2%,测其24 h后的活菌数,比较低聚木糖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替换GAM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不加糖、葡萄糖2%、低聚木糖1%3组,加人体粪便菌液1%,模拟人体肠道环境厌氧培养24 h后,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其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活菌数,观察低聚木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1%的低聚木糖对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并且低聚木糖能促进人体肠道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且对肠球菌无明显的增殖效果。结论低聚木糖对肠道菌群有较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破壁饮片及传统饮片对血液粘稠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破壁组、传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三组受试者均空腹采集前臂静脉血5 ml,破壁组于血液中加入丹参破壁饮片混悬液2 ml,传统组于血液中加入丹参传统饮片水煎液2 ml,对照组不做处理。比较三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传统组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水平分别为(5.04±1.21)、(10.14±2.65)、(1.06±0.32)mPa·s,破壁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水平分别为(4.49±1.35)、(7.63±2.31)、(0.75±0.24)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73±1.52)、(12.61±3.54)、(1.74±0.56)mPa·s,破壁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的PLT、Fib、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78.45±52.37)×10^9/L、(3.21±1.26)g/L、(125.67±30.21)μg/L,破壁组PLT、Fib、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47.86±41.62)×10^9/L、(2.14±1.02)g/L、(98.69±27.56)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5.75±62.53)×10^9/L、(4.63±2.15)g/L、(152.85±48.43)μg/L,破壁组PLT、Fib、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丹参破壁饮片改善血液粘稠度的效果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及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硬化及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治疗.方法 计数每克粪便湿重中的3种厌氧菌和2种兼性厌氧菌及一种酵母样真菌的数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5),肠杆菌及肠球菌等需氧菌明显增多(P<0.01).菌群的失调程度随Child-Pugh分级的严重程度而加重.急慢性腹...  相似文献   

20.
程秀芳  刘虹  张志焱  谷巍 《齐鲁药事》2010,29(4):234-236
目的探讨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78的抑菌性及其合生元制剂对试验小鼠肠道菌群作用效果。方法用杯碟法试验两株益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78是否有透明抑菌圈;用含两株菌的合生元对试验小鼠灌胃14d,取其直肠粪便检测粪便中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变化。结果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78有明显的抑菌圈,其合生元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肠道乳杆菌的菌数,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不明显。结论合生元对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和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