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4-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2004-2014年梅毒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报告病例数年均增幅为8.97%,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7.32/10万,年均增幅为7.09%;各地区间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除舟山市外其余各市报告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80:1; 20~44年龄段的梅毒报告例数最多,但报告病例数所占构成比有所下降,由2004年的72.41%下降到2014年的55.2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8.45%,离退休人员年均增幅较大,为19.76%;I期和II期梅毒所占梅毒构成比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结论 梅毒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采取更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阴市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资料,对江阴市2006-2010年的梅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江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梅毒病例年均增长33.52%,但2010年梅毒发病率较2009年有所下降(-7.06%),提示梅毒大幅度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病例分期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6.60%。男女性别比为1∶1.01,女性比例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5.51%。全市报告梅毒病例呈地区性高发态势。结论:江阴市梅毒流行形势仍然严峻,应当采取有效的检测、治疗和干预措施,以遏制梅毒疫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绵阳市2010—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2010—2014年的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绵阳市10个县市区共报告梅毒病例7 125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9.50/10万、38.78/10万、30.45/10万、26.18/10万、23.53/10万。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共4 649例,占65.25%。报告病例数居前4位的区县是江油市、三台县、涪城区和梓潼县,共4 882例,占68.52%。哨点监测吸毒人群、暗娼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9%、5.17%和8.39%。结论绵阳市梅毒疫情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感染人群特征多样化,青壮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并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2005-2012年珠海市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珠海市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的各行政区抽取4个区(镇),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各区(镇)的梅毒发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毒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结果2005-2012年珠海市4个区(镇)共报告梅毒486例,无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99/10万、4.10/10万、4.50/10万、9.30/10万、8.52/10万、18.25/10万、31.31/10万和33.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9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Ⅱ、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分别占29.2l%(142例)、32.92%(160例)、1.03%(5例)、1.65%(8例)、35.19%(171例)。除胎传梅毒外,发病年龄从15岁开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76.95%(374例),t〉60岁年龄组占9.67%(47例);梅毒的发病以商业服务、家务及待业居多,其病例构成分别为:20.08%(96例)、18.41%(88例)。隐性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2006年开始出现隐性梅毒超过I期梅毒,2010年起病例数增加迅猛,最高占当年总病例数的55.07%(38/69);各年发病职业构成不同(P〈0.01),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学生人群的构成逐年增多。I期梅毒以男性发病为多,占67.61%,而隐性梅毒则男女分别占51.46%和48.54%;隐性梅毒以家务及待业居多(占22.01%),而I期梅毒则以商业服务居多(占22.05%)。结论珠海市被调查地区的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隐性梅毒的发病率超过I期梅毒,且普通人群发病有增多趋势,说明该市的梅毒防治工作应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1--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梅毒的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襄州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区10年共报告梅毒病例380例,年均发病率为3.75/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0年12.16/10万,最低为2003年0.10/10万;城区(张湾镇)发病率为8.80/10万,农村地区(其他12个乡镇)发病率为2.94/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P〈0.01)。发病以20—59岁年龄组人群为主,共309例,占81.32%(309/380);男性病例176例,女性病例204例,男女性别比为1:1.16,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38.95%(148/380),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22.37%(85/380)。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共198例,占52.11%。结论襄州区2001--2010年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民、家务及待业者为高发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梅毒诊疗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规范治疗,以控制传染源,阻止梅毒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实施近10年以来,广州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 - 2019年广州市性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流行趋势:2010年以来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一期和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态势,其中早期梅毒年平均下降率为10.23%,χ2趋势检验显示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稳定下降态势(χ2趋势 = 1 151.262,P<0.001)。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2019年下降至1.6722/10万活产数,达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目标要求;(2)发病年龄以20 ~39岁性活跃人群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分别占19.72%、21.54%和25.82%;20~29岁(χ2趋势 = 29.243,P<0.001)和30~39岁年龄组(χ2趋势 = 226.798,P<0.001)发病率有稳中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呈逐年上升态势(χ2趋势 = 484.085,P<0.001);性别构成20~39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分期中早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隐性梅毒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人员、商业服务业为主,分别占31.07%、13.70%、13.64%、12.33%;(3)早期梅毒构成占16.24%,隐性梅毒占81.18%,其它分期占2.58%,且隐性梅毒构成比从2010年71.46%逐年上升至2019年89.84%。结论 广州市梅毒控制达到预期目标,但隐性梅毒及老年人群体发病数上升仍然是今后梅控工作面临挑战,应加大对相应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以及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珠海市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的各行政区抽取4个区(镇),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各区(镇)的梅毒发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毒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2年珠海市4个区(镇)共报告梅毒486例,无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99/10万、4.10/10万、4.50/10万、9.30/10万、8.52/10万、18.25/10万、31.31/10万和33.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9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Ⅰ、Ⅱ、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分别占29.21%(142例)、32.92%(160例)、1.03%(5例)、1.65%(8例)、35.19%(171例)。除胎传梅毒外,发病年龄从15岁开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76.95%(374例),≥60岁年龄组占9.67%(47例);梅毒的发病以商业服务、家务及待业居多,其病例构成分别为:20.08%(96例)、18.41%(88例)。隐性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2006年开始出现隐性梅毒超过Ⅰ期梅毒,2010年起病例数增加迅猛,最高占当年总病例数的55.07%(38/69);各年发病职业构成不同(P<0.01),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学生人群的构成逐年增多。Ⅰ期梅毒以男性发病为多,占67.61%,而隐性梅毒则男女分别占51.46%和48.54%;隐性梅毒以家务及待业居多(占22.01%),而Ⅰ期梅毒则以商业服务居多(占22.05%)。结论珠海市被调查地区的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隐性梅毒的发病率超过Ⅰ期梅毒,且普通人群发病有增多趋势,说明该市的梅毒防治工作应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油市本地梅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报告发病数持续增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43/10万,隐性梅毒增长明显,2010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报告发病年龄以20~49岁最高,占发病总数的72.10%;男女性别比为1∶1.32(χ2=8.771,P>0.05);职业以农民、工人、家政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9.60%;以初高中(含中专)文化为主,占82.09%;已婚占到了87.11%;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中坝镇、太平镇和三合镇,占到了55.95%。结论江油市梅毒发病处于快速增长期,应切实加大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和梅毒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减少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赤峰市敖汉旗2004—2010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完善和实施我旗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相关建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敖汉旗梅毒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年来敖汉旗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17/10万增长到2010年的4.33/10万,平均年发病率增幅为90.69%。病例分期隐性梅毒为主,占48.81%。男女性别比为1.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5.95%。结论敖汉旗梅毒发病率正处于隐性快速增长阶段,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宝鸡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近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 407例,年均发病率为5.31/10万,梅毒年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疾病谱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04∶1,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离退休人员、工人3项职业报告梅毒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49.18%、14.07%、10.16%,20~50岁年龄组占63.18%,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病例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一、二期梅毒次之。结论该市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出现发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监测,加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规范诊治梅毒病例,防止疫情漏报和误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舟山市梅毒的流行特征,为研究梅毒防控策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梅毒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舟山累计报告各类梅毒998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2.38/10万,梅毒年均上升率为40.15%.Ⅰ期梅毒2926例,占29.30%,Ⅱ期梅毒2262例,占22.65%,Ⅲ期梅毒54例,占0.54%;胎传梅毒243例,占2.43%,隐性梅毒4503例,占45.08%.隐性梅毒年均增长率达146.76%.发病年龄为25~55岁的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4.70%.男女性别比1∶1.10,女性稍多于男性,位居前三位的高发职业依次为家务/待业者、渔民、农民,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1.00%、14.51%、12.98%.结论 近年来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急需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遏制梅毒的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1995~199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广东省1995-1999年梅毒流行的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市、县每月上报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广东省梅毒发病率迅速增长,从1995年的1.81/10万增长至1999年的15.17/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33.37%;梅毒在上报的8种性病病种的构成比也逐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25.40%,以早期(一、二期)梅毒为主,占91.02%,各年梅毒病的分期之间有显著性(P<0.001);以男性为多,各年梅毒病例与性别的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01),发病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组,各年龄组的梅毒发病差异有显著性(P<0.001);传染来源主要非婚性接触,占77.31%,结论:应在全社会中回性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推广使用避孕套;规范梅毒的诊治,从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北省梅毒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湖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21.29%.年均发病率在15/10万以上的高发地区为武汉市、十堰市、荆州市和恩施州.男女性别比平均为0.83:1.各年龄组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在增长,以65岁及以上年龄组增幅最大.职业分布以农民所占构成比最高.各期梅毒报告发病数构成比均呈增长趋势,但以隐性梅毒增幅最大.结论 湖北省梅毒报告病例数继续增加,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实施.  相似文献   

14.
黄春红  赵晓红  卫晓丽  李刚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26-1428
目的分析2007—2011年西安市梅毒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7—2011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西安市共报告梅毒5 682例,报告发病率由2007年的11.7/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7.28/10万,发病年均增幅为12.80%;以隐形梅毒和Ⅰ、Ⅱ期梅毒为主,占梅毒报告总数的95.20%;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64/10万,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24/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年龄为20~39岁和50岁及以上年龄组;职业分布中家务及待业、农民、其他职业和工人的报告发病数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6.58%;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梅毒报告总数的61.79%。结论该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5.
2004-2009年浙江省嘉善县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嘉善县2004-2009年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梅毒发病进行分析;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方法,建立梅毒预测模型方程公式,并对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发病趋势。结果嘉善县2004-2009年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3.96/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4年的19.70/10万上升至2009年的54.34/10万;以流动人口较多及经济较发达的镇发病率最高,发病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占总发病的57.42%,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获得灰色预测模型方程^Y(t)=46.79e-0.20(t-1)-41.01。结论嘉善县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形势严峻,亟需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济南市2009 - 2018年共报告梅毒病例10 301例,以隐性梅毒为主(51.18%);年均发病率为14.81/10万,由2009年的9.29/10万上升至2018年的17.86/10万,时间上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397.935,P<0.01);男女性别比为1.12︰1;20~49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4.24%和21.12%,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特点;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及待业(32.68%)、农民(17.42%)、商业服务(10.64%)、离退人员(10.57%)和工人(7.48%)为主;各区县均有梅毒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是天桥区(31.36/10万)、槐荫区(29.52/10万)、市中区(21.23/10万)。结论 济南市梅毒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仍需继续做好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对梅毒患者采取规范化诊疗服务,进一步遏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怀柔区2005—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贵英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85-198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年来梅毒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今后有效开展梅毒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网上报告确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6.60%。在性病病例报告中,女性梅毒发病高于男性。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占梅毒发病总数的72.62%,其中以20~29岁组发病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发病为主,占梅毒发病总数的57.38%。梅毒发病以一、二期梅毒为主,一期多于二期。2008年开始有胎传梅毒的报告,隐性梅毒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加强对该区重点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工作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