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上海市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在潜伏期传染的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2020年1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例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鼻咽拭子和痰液等标本,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分析传播链等,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 病例一于2020年1月20日发病,有与COVID-19确诊病例共同环境的暴露史,2月1日确诊;病例二于1月22日发病,1月27日确诊;病例三于1月25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例四于1月20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五于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5例病例中,除病例二死亡外,其余4例病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起疫情中,排除其他的共同暴露因素后,1月19日病例一和病例二及病例三参加了6 h的聚会,病例一在潜伏期内可能造成病例二和病例三的感染,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节点。结论 COVID-19病例在潜伏内可能具有传染性,这对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0日贵州省报告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资料,对疫情的发生时间、场所及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0日,贵州省报告聚集性疫情29起,均为家庭聚集病例,涉及63个家庭127例病例,占总病例的74.27%(127/171)。其中2代病例69例,占聚集性病例的54.33%(69/127),续发率为12.32%(69/560),代间距为(6.37±4.15)d。时间集中在1月28日—2月8日,共报告26起,占总疫情数的89.66%(26/29)。疫情分布在全省9个市州,贵阳市和遵义市共报告15起,占51.72%(15/29)。疫情规模以2例的居多,病例数最多的一起报告15例病例,存在潜伏期传染和无症状传染的情况。结论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病例为主,聚餐是引起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患者,并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济南市2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及传播链,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济南市2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资料,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治疗过程、样本采集和检测、暴露史及接触史等,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方式和频率及防护措施,判断疫情的传播链。 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2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因个人的防护意识和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同,造成罹患率分别为50.0%和100.0%。 结论 近早发现传染源,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有效的隔离,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防控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对于防止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应继续严格执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中的4起典型案例的传播模式,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绘制传播链,分析传播过程。结果 案例一包含13名病例,因病例1一家五口去武汉市自驾游返回后多次与朋友聚会聚餐引起。案例二包含6名病例,病例1从武汉市返回后,在潜伏期参加亲属祝寿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案例三包含10名病例,以院内传播为主的聚集性疫情。案例四包含4名病例,为工作场所内传播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结论 接触频率越高、空间越密闭,发生小范围暴发的可能性越高,且存在较长时间潜伏期传播的可能。在当前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重点关注于人群密集的场所、企业复工管理和医院内的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湖南省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发病696 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事件数位居前三的是长沙市(51起)、岳阳市(31起)、邵阳市(22起)。疫情起数、发病数在1月31日均达到高峰。男女性别比1.02∶1;平均年龄44.7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42例(6.3%);无症状感染者55例(8.28%);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占79.5%。仅发生一代病例的事件为28起(14.4%),二代病例的事件154起(79.0%),三代病例的事件10起(5.1%),四代病例的事件3起(1.5%)。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代际间隔平均为6.2 d(95%CI:5.1~7.3),中位数5.0 d。家庭暴露聚集性疫情续发率范围0.7%~100%,中位11.8%;医疗机构续发率范围0.9%~20.0%,中位6.9%。127起(65.1%)为湖北输入型疫情。696例聚集性病例中,268例(38.5%)为首代病例,387例(55.6%)为二代病例,32例(4.6%)为三代病例,9例(1.3%)为四代病例。事件暴露方式多种多样,184起有同住暴露,185起有同车暴露,118起有聚会暴露,149起有聚餐暴露,165起有交谈暴露,8起有会议培训暴露。结论 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家庭,应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处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濮阳市某小区居民楼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探索该病的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居民楼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进行分析。结果本起聚集性病例共5人,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濮阳市确诊病例数(17例)的29.41%,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18岁;男性1人,女性4人,职业为城市居民;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咳嗽(100%),呼吸困难(0%),全部为轻症病例。1号病例于2020年1月28日发病,潜伏期内有外省旅居史;被传染的第一个病例发病时间为1月27日,证明新冠病例在潜伏期末就具有传染性。结论本起同单元居民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为一个传染源传播所致,因此,早发现,早隔离传染源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宁波市大型集会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其引发的传播链和各代病例感染情况。方法 针对宁波市2020年1月19日大型佛教集会活动(1.19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1月29日开展所有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筛查,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宁波市2020年1月26日至2月20日报告确诊病例6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与1.19活动相关。首发病例为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其二代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首发病例和确诊病例23例及无症状感染者3例的密切接触史为共同乘坐旅游巴士,罹患率为33.82%(23/68),感染率为38.24%(26/68),与首发病例同车人员的发病风险和感染风险分别是活动其他参与者的28.91倍和26.01倍。本次疫情三代及以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罹患率为2.88%(37/1 283),感染率为4.76%(48/1 008)。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同车密切接触和家庭内传播。结论 这是一起大型集会活动为起因的超级传播者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事件,该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四川省截至7月20日的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四川省共18个市州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106起,其中输入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90起,本地病例聚集性疫情16起。疫情涉及病例424例,确诊病例361例,其中死亡2例,无症状感染者63例。病例主要为中青年人群和农民。所有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暴露产生为主(占81.13%)。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2月(占61.32%)。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年龄构成和职业构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四川省以输入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为主,家庭生活接触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应持续做好人群卫生习惯宣传,加强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另外,四川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应对劳务输出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防止劳务输出人员携带病毒导致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一起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2020年1月30日聊城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处置联合调查组,针对来源于ZH超市COVID-19指示病例,2月1日开展密切接触者及相关对象追踪和筛查,包括ZH超市员工、与相关病例1月13-26日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1月16-30日超市顾客及其相关病例家属,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送到聊城市CDC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0年1月30日至2月9日,共筛查调查对象8 437人(超市员工120人、病例家属93人、超市顾客8 224人),该疫情是ZH超市造成的传播链并引起4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5例,调查对象总的感染率为0.30%(25/8 437),其中,确诊病例22例(0.26%,22/8 437),无症状感染者3例(0.04%,3/8 437),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00%(3/25);超市员工、病例家属和超市顾客的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0)、12.90%(12/93)和0.02%(2/8 224)。结论 这是一起聊城市某超市输入性病例引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提示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社区传播链和家庭聚集性病例,还需关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宁波市镇海区本土聚集性疫情, 分析其传播链, 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收集2021年12月6-18日宁波市镇海区新冠病毒感染者个案信息。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描述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链。结果首例病例为途经中风险地区, 直接或间接接触阳性感染者而感染新冠病毒, 后继出现家庭内聚集性疫情, 并通过工作、生活、艾灸养生活动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疫情共持续14 d, 共报告确诊病例74例, 潜伏期M(Q1, Q3)为4.0(3.0, 5.8)d。所有病例均在一条传播链上, 传播6代以上, 代间距M(Q1, Q3)为3.5(2.0, 5.3)d。基因测序结果为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 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宁波市镇海区本土疫情与上海市疫情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结论本起疫情传播链清晰, 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具有明显的家庭、封闭场馆、集中居住地聚集性, 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提高核酸检测频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截至2020年2月18日涉及天津市某百货大楼关联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百货大楼关联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例特征、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传播情况等。结果 某百货大楼关联病例40例,占辖区确诊病例数(53例)的75.47%,发病主要分布在 ≥ 60岁(35.00%);职业以农民为主(40.00%);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5.00%),其次为咳嗽(35.00%),存在腹泻(15.00%),确诊重型比例为32.50%;流行曲线显示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31日。聚集性疫情中涉及一代病例百货大楼员工6例(15.00%)、顾客19例(47.50%),二代密切接触续发病例15例(37.50%);最早发病员工1月21日发病,潜伏期内有外省市批发市场进货史,有3名员工发病后在岗工作;顾客发病潜伏期平均为6 d,发病就诊间隔7 d。结论 此次宝坻百货大楼关联病例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目前采取防控措施后已取得阶段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两个家族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播方式,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旗两个家族不同家庭COVID-19疫情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旗两个家族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居住史的确诊病例李某,父母被其感染成为确诊病例;杜氏家族杜某所在家庭的成员被李氏家族感染者传染,又因为多次家庭聚餐导致COVID-19在本家族内部多个家庭之间传播。两个家族共出现10例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结论 COVID-19很容易在家庭内部传播,还可能在生活空间相对紧密的邻里实现传播,两个家族的病例之间有高度的关联性,同一单元邻居之间、同一家庭内部成员之间都应建立较强的防护意识,强化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避免COVID-19在邻里之间或家庭成员间发生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比较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并整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疫情中COVID-19感染者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应用SPSS 19.0 软件分析并比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0年6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合动力学模型,并搜寻本次疫情的传播时间起点;考虑不同的防控效果而拟合6月12日至7月1日的累计发病人数,以评估当前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 北京市新发地疫情传播首例感染应起始于5月22日至5月28日之间(累计概率为95%),起始于5月25日的概率最大(23%)。本次疫情R0为4.22(95% CI:2.88~7.02)。模型拟合结果提示,截至6月11日,累计发病为99例(95% CI:77~121),符合实际情况。若不加控制,则截至7月1日累计发病估计将达到65 090例(95% CI:39 068~105 037)。截至7月1日,较之无防控措施的理论情况,实际感染人数减少了99%。自6月12日起,北京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实际走势接近于传播率降低95%的推演结果,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一结果。结论 针对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辅助推演传染病传播起始时间,辅助疫情溯源。北京市针对本次突发疫情所及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了95%以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了99%的感染人数,快速遏制了疫情,对于未来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出院后家庭再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疫情相关人员基本信息、暴露史、发病情况和临床诊疗资料等,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和传播模式。 结果  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有3名病例和1人核酸检测阳性。感染来源最大可能来自医院暴露,后续家庭内传播。首发病例C出院时可能未“痊愈”,家庭内再现病例的发病时间可能远早于其报告的“发病”时间,未发现支持出院后传播的证据。 结论  建议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并综合临床、实验室等结果进行综合研判,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病人家庭终末消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广西某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COVID - 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该聚集性病例进行时间、地区、人群等三间分布描述。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发病未确诊)。 暴露场所主要为家庭(16例,占72.73%)、休闲广场(2例,占9.09%)、超市(4例,占18.18%),病例分布在4个乡镇,并波及5个家庭,产生家庭四代病例传播。感染病例年龄分布在10月龄~8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39.5岁,病例潜伏期为1~14 d,中位数为7 d,发病 - 就诊时间间隔为0~11 d,中位数3 d。结论 家庭暴露和公共场所暴露是导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关键,早期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管控可以有效阻止聚集性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流行特征, 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上收集全省COVID-19病例个案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5日, 全省共报告COVID-19病例245例(男131例, 女114例), 含输入病例116例(有湖北旅居史者97例), 本地续发病例114例, 无明确接触史者15例; 死亡2例。共报告46起聚集性疫情, 家庭聚集性疫情占84.78%(39/46)。两次疫情高峰分别出现在1月27日(20例)和1月31日(18例)。西安市报告病例占全省48.98%(120/245)。40~岁病例最多(60例)。病例发病到首诊时间为1.0 (0.5, 3.0) d, 首诊到确诊为4.0(3.0, 6.0) d, 发病到确诊为6.0(4.0, 9.0) d。本地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7 d)较输入病例(5 d)长; 首诊前服药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9 d)较未服药病例(6 d)长; 首诊选择社区医院病例首诊到确诊时间(7 d)较二级(3 d)、三级(4 d)医院病例长。 结论  陕西省COVID-19疫情分为输入病例为主和本地病例为主两个阶段, 家庭聚集性是其重要特征。病例感染来源, 首诊前是否服药和首诊医院级别可影响疾病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 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 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