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采前喷施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采后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采前喷施1.0 mmol/L SA处理,采收预冷后在常温(22±1)℃贮藏,分析果实品质、原果胶(protopec-tin,PP)、纤维素、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  相似文献   

2.
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试材,采用(0、50、100和200 μ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在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前2 d(预收期)喷施处理红提葡萄果实,在0±1 ℃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MeJA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体生长量和菌落直径无显著差异作用(p<0.05),较高浓度对菌体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贮藏期间,MeJA可以显著抑制葡萄果实采后腐烂的发生、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和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维持可滴定酸含量。100 μmol/L MeJA处理组优于其他组,在贮藏50 d时,CK组发病率为86.09%,是MeJA处理组的1.53倍,MeJA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3%,可滴定酸含量为0.675%。40 d时MeJA处理组的硬度为7.5 N,是CK组的1.59倍,CHI活性为370.12 U/g,20 d时MeJA处理组GLU活性为105.86 U/g,是CK组的1.11倍。10 d时MeJA处理组PAL和POD活性为2.43 U/g和0.506 U/g,是CK组的1.18和1.58倍。MeJA采前喷施能有效诱导果实PAL、POD、CHI和GLU酶活性的上升,表明MeJA采前喷施处理能够通过诱导提高葡萄实酶活性来提高果实采后抗病性,提高葡萄贮藏效果,减少果实采后腐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灰霉病是引起葡萄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究酸性硫酸钙(ACS)对鲜食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及品质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采用ACS(p H=5.45)喷洒处理20 s,在8±2℃条件下贮藏,分析ACS处理对果实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B. cinerea)病斑面积、发病率和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测定果实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电导率的变化,研究ACS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抑制作用和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CS处理能够显著抑制B. cinerea的生长,在贮藏期15 d时,病斑面积、发病率和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分别降低了67.02%、56.55%、98.16%,抑菌率达到96.06%。ACS处理能显著降低损伤接种灰霉病的病斑面积和发病率,在体外培养时对灰霉病发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CS处理能降低葡萄果实失重率,保持果实硬度,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维持葡萄采后品质。ACS作为FDA和USDA认证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菌防腐剂,为鲜食葡萄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SO2对红地球葡萄的伤害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在1998-1999两年度进行,利用单一不同剂量的SO2、S昨配保鲜剂作为采前处理:1%的硝酸钙,不同浓度的果蔬液体保鲜剂、2倍的果亮、0.1%的壳聚糖对采收前的红地球葡萄喷布,干后采收贮藏作为采后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漂白率及防腐保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果皮对SO2最敏感,复配保镁剂通过减少SO2的使用剂降低果粒的漂白率:采前液体保鲜剂Ⅱ、果亮、壳聚糖则通过在葡萄表面  相似文献   

5.
以采后红地球葡萄果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后低温贮藏,研究壳聚糖处理对低温贮藏下红地球葡萄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降低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失重率,延缓葡萄果实中的V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POD活性和SOD活性的降低速度,其中以1.5%的壳聚糖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潜伏侵染是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因素,病原菌侵染途径多样、侵染时期难以预测,采后处理不能完全控制果蔬潜伏侵染病害发生。潜伏侵染性病原菌附着胞的形成及分泌的致病因子如胞外酶、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pH因子和毒素是病原菌穿透寄主细胞的重要原因,同时寄主组织衰老防卫能力降低也加速了病原菌在寄主细胞内次生菌丝的形成和寄主病症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果蔬采后病害的潜伏侵染机理的综述,明确病原菌侵入寄主的机制及病原菌在寄主内长期潜伏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防治采后病害,对寻找防治潜伏侵染新方法和提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率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现阶段红地球葡萄套袋前使用的主要蘸穗药剂进行试验,旨在找出最适合红地球葡萄套袋前的蘸穗药剂。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1500倍)+20%苯醚甲环唑(2000倍)组合对红地球葡萄套袋期间病害防治效果最佳,防效高达96.53%,为5个处理的最高值,是红地球葡萄套袋前最佳蘸穗药剂。  相似文献   

8.
探讨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树莓果实贮藏效果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树莓果实于采前用1mmol/L 水杨酸喷施1 次、2 次和3 次后,采摘并贮藏于1℃条件下,分别隔10、23d 统计好果率,同时测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研究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杨酸喷施2~3 次均能显著提高树莓采后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其中喷施2 次的效果最好。采前水杨酸处理可提高采摘时树莓果实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而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含量,以喷施2 次效果最为明显。同时,水杨酸处理可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过氧化氢、总黄酮含量和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花青素和总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采前水杨酸处理主要通过诱导次生代谢物质产生和增强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来显著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地球、巨峰葡萄采后果实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红地球和巨峰葡萄采后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在常温下还是在贮藏过程中,红地球和巨峰葡萄中还原糖、可滴定酸、VC含量逐渐减少,其中可滴定酸VC含量变化与贮藏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保鲜剂处理能明显降低还原糖、可滴定酸、VC的降解和损失。红地球葡萄的耐藏性明显好于巨峰葡萄,在0℃ CT-2 聚乙烯塑料包装条件下,巨峰葡萄贮至135d好果率为87.8%,而红地球葡萄贮至150d好果率仍达92.7%。  相似文献   

10.
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分别在果实转色始期和转色末期进行1、2、4片摘叶处理,对不同摘叶处理的果实理化指标、果皮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将这些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选择得分较高的2个处理,对其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并对酚类物质含量与类黄酮合成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摘叶处理对葡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多数摘叶处理提升了果实的糖含量,增加了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上调了类黄酮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CHS3、DFR1、FAOMT、CHI2和GST4基因与酚类物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红地球’葡萄转色末期从结果枝基部摘除1片叶处理,所得果实的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施行  王巧华  顾伟  王贤波  高升 《食品科学》2021,42(18):232-239
为实现整串红提的紧实度无损检测和分级,提出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分级方法,通过工业摄像头采集新鲜红提串的彩色(red green and blue,RGB)和近红外图像,对整串红提RGB图像的三通道进行提取,采用归一化GB色差法提取红提图像中的果梗,运用形态学重构及局部亮度极大值方法定位红提串中的各个果粒中心,同时提取每串红提的质心,选取果梗面积、红提果粒个数与果串面积之比、红提果粒与红提质心距离之和与果粒个数之比等特征参数,分别建立基于线性判别分析、集成学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紧实度分类模型,经检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效果最佳,应用该模型对130 串红提进行紧实度检测和分类,分级正确率94.6%。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后续葡萄品质及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甲苯环丙烯和CIO_2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1—甲苯环丙烯(1-MCP)处理、ClO_2处理及1-MCP结合ClO_2处理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结合ClO_2处理克服了单独1-MCP处理不能有效控制腐烂和单独ClO_2处理不能有效保留V_c及抑制丙二醛(MDA)的增加的缺点,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2者的优点,有效的保留了葡萄中的滴定酸、还原糖和果梗叶绿素,较好的保持了果粒硬度,能较好的保持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3.
许锋  付丹丹  王巧华  肖壮  王彬 《食品科学》2018,39(8):149-154
利用USB2000+微型光谱仪采集红提400~1?000?nm透过率光谱数据,并通过理化分析测得糖度和酸度值;利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结合蒙特卡罗交叉验证法剔除奇异点,再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降维,最终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糖度预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55?8和0.315?8;验证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为0.956?8和0.318?5。酸度预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945?6和0.300?1;验证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为0.940?5和0.311?2。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红提糖度和酸度的快速无损检测,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番茄果实后熟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番茄后熟衰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5mmol/L的水杨酸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并可增加番茄果实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和腐烂率,保持果实原有颜色和硬度,从而延迟衰老进程;而1mmol/L的水杨酸处理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却刺激了呼吸代谢,加速果实转红和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龙清红  高梵  李晓安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6,37(14):213-218
以‘巨峰’葡萄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处理对葡萄果实灰霉病、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葡萄果实先用75 mmol/L的BABA溶液处理后刺伤接种灰霉葡萄孢菌,然后转入25 ℃贮藏60 h。结果发现,BABA处理有效抑制了‘巨峰’葡萄果实的腐烂和病斑的扩展;同时BABA处理还诱导了果实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酸羟化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以及总酚含量的提高。结果表明,BABA可诱导葡萄果实产生抗病性,从而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蓟州区栽培的"美乐"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其始熟期的初、中和末期3个阶段利用外源脱落酸(200 mg/L)处理果实,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的含量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始熟期的外源脱落酸处理对成熟果实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pH值,以及葡萄籽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始熟期中期(30% ~50%果实转色)以前,对果实喷施外源脱落酸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熟期外源脱落酸处理使"美乐"和"赤霞珠"果实的酚类总含量分别提高了14% ~39%和73% ~172%,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8% ~143%和88% ~178%;外源脱落酸处理使葡萄酒的3个指标(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7% ~69%、18% ~36%和21% ~46%,而这些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外源脱落酸处理时期的精准控制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作用,进而提高葡萄酒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