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2015年中国居民与全球主要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分析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和1990-2015年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结果 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0岁,分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4岁和5.2岁。2015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女性均高于男性。我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北京、香港、澳门、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较低的省份有西藏、青海、贵州、新疆和云南等西部省份。1990-2015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期望寿命增加了9.5岁,健康期望寿命增加了8.4岁。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均高于健康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结论 1990-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各省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东省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方法 基于广东省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通过欧洲五维度三水平健康量表对人群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和等级logistic回归评价慢性病对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并用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指标评价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综合影响。结果 共纳入68 550名居民数据进行分析,等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校正了社会人口学特征后,慢性病对生存质量各个维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疼痛/不舒服维度的影响最大[OR=4.48(95% CI:4.20~4.77)],其余依次为焦虑/抑郁[OR=3.95(95% CI:3.62~4.31)]、日常活动[OR=3.69(95% CI:3.37~4.04)]、行动[OR=3.63(95% CI:3.34~3.94)]和自我照顾[OR=3.30(95% CI:2.98~3.66)]。慢性病患者期望寿命比非慢性病人群平均少12.7年,健康调整寿命平均减少14.6年(男性减少17.8年,女性减少9.7年)。人群去慢性病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收益为3.8年(男性为5.1年,女性为2.0年)。结论 慢性病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各维度,从而减少患者的健康调整期望寿命,给人群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从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需为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可及的医疗照护,照护需不仅关注生理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苗鑫蕾    陈君  武琼  孟文  武志远    郭秀花    张翔  孟群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861-1866
目的 本文旨在衡量陕西省2015—2019年人群死亡率的发展、估算健康期望寿命及不健康年数。方法 利用2015—2019年陕西省全员人口库和住院病案首页,利用Joinpoint连接点回归趋势分析年龄别死亡率发展情况,沙利文法测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陕西省2015—2019年0岁组婴儿死亡率年平均下降34.1%(95%CI:- 43.5%~- 23.2%, P = 0.003),陕北地区年均变化幅度大于陕南和关中地区。陕西省5年内健康期望寿命由67.85岁提高到69.76岁,各地级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健康年数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长,全省由6.80岁提升至7.43岁,不健康年数2019年环比增长速度下降1.62%。结论 陕西5年来健康期望寿命逐年提高,虽然不健康年数有所增加,但环比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各地级市间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应针对性地差异化地方政策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东省以及21个地市2005年和2015年健康期望寿命(HALE)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和分析广东省2005年和2015年县级死因监测数据。利用GBD2015中广东省的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与伤残寿命损失年(YLD)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混合效应模型估算疾病的YLD率。采用Sullivan法在简略寿命表估计HALE。结果 2015年广东省居民期望寿命(LE)和HALE分别为77.88和68.88岁,高于2005年。2015年广东省0岁组伤残损失寿命(LHE)为9.00岁,高于2005年的7.84岁。除个别年龄组外,总体上广东省女性LE、HALE、LHE、LHE/LE均高于男性。广东省各地市HALE差异较大。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居民HALE、LE和LHE均有所上升。全省分地市HALE和LE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5.
周峰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2):119-122,124
描述了目前常用的3种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寿命质量)的相关综合性指标,即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和健康期望寿命(HALE)三者的由来、算法及意义;比较分析了该3种指标的差别和联系,以利于选择恰当的指标评价地区性的公共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男、女均居全国首位。 1995年世界人口数据表明 ,发达国家预期寿命为 77岁 ,上海已达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期望寿命的增长 ,寿命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受限的残疾不仅给本人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 ,而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期望寿命实际上是去除死亡后所能生存的年限 ,并不能反映生存者的健康、现状和功能状况〔1〕。人在生命过程中 ,无时不受到疾病的威胁 ,在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时间处于健康状态 ,有多少时间处于疾病状态。如何延…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浙江省居民1998、2003和2008年健康期望寿命以及年龄、性别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和浙江省卫生服务调查家庭户成员相关健康资料,采用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1998年为73.89岁、58.09岁和78.62%,2003年为75.91岁、57.76岁和76.08%,2008年为76.70岁、59.57岁和77.66%.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性健康期望寿命比值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期望寿命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农村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高于城市居民.结论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随着年份递增而递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健康期望寿命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算南京市60岁居民不同类型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综合评价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方法基于寿命表和沙利文法(Sullivan Method)测算各类健康状态老人期望寿命指标和基于SF-6D健康效用值测算质量调整期望寿命(QALE)。结果 2015年南京市60岁居民期望寿命为24.44岁(男性22.89岁,女性26.08岁)。横断面调查60岁有1 291人,无慢性病期望寿命为8.76岁(男性8.37岁,女性9.24岁),无活动受限期望寿命为14.90岁(男性14.69岁,女性14.89岁),自评健康期望寿命为17.73岁(男性16.60岁,女性19.01岁),质量调整期望寿命为18.07岁(男性17.03岁,女性19.17岁)。结论南京市60岁居民总体健康状况女性优于男性,但健康状况的差距小于双方期望寿命体现的差异;女性慢性病患病及活动受限程度高于男性。用健康期望寿命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与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方法:分析比较上海市和全球长寿国家/地区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建立的疾病和健康结局的失能权重,应用Sullivan法测算上海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健康寿命损失。结果:近40年,上海市期望寿命增长了10.86岁,2...  相似文献   

10.
崔芳芳    宇传华    聂德为  张干深   《现代预防医学》2016,(16):2959-2962
目的 研究1990 - 2013年中国人群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1990年和2013年中国人群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和健康期望寿命(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 HALE)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计算1990 - 2013年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 1990和2013年,脑卒中均为首位死因,死亡人数增加了47.06%。2013年,脑血管疾病是导致DALY的首位病因,相比于1990年,所致DALY增长19.67%,年龄标化DALY率却降低32.40%。糖尿病所致DALY增长最快,DALY和标化DALY分别增长113.38%和25.60%。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腰痛和颈痛、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影响男性和女性健康的共同主要因素。2013年,中国健康期望寿命为67.9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5.9岁和70.3岁。1990 - 2013年,全人群健康期望寿命增长7.4岁,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6.7岁和8.4岁。结论 1990 - 2013年,中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处于增长趋势,慢性病是影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COPD和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了解主要死因对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为75.76岁,男性和女性依次为73.41岁和78.43岁,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5.02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6.66、2.03、1.97、1.35和0.40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幅与全人群一致,女性期望寿命顺位与全人群略有差别,呼吸系统疾病居第2位。去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80岁、2.31岁、0.92岁、0.87岁。结论 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90-2005年不同时期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中国不同时期城乡人群期望寿命的差异,探讨不同年龄和死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1990-2005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城乡人群的死亡数据,采用寿命表法、年组内平均余命的相对变化指数、期望寿命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乡人群期望寿命的比较.结果 近些年农村人群期望寿命的增量和增速高于城市;儿童组对出生时期望寿命城乡差异的贡献减少,中年组和老年组人群逐步成为导致城乡期望寿命差异的主体;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类是导致城乡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病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对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各主要死因中不同年龄人群对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不同.结论 中国现阶段从死亡角度上缩小城乡人群的健康差距,重点是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等是导致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病种,其中农村中年人群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尤其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全死因数据,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3.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XC小五号.EPS;P〗=30785.35,P<0.001)。全人群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4%;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9.33%。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7.20岁,去循环系统疾病和去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44岁和3.33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乌海市市区居民的两大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疾病,尤其要重点关注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2010年-201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影响的年龄、地区差异。 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0年-2015年人口普查结果, 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应用简略寿命表、Arriaga分解法计算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 结果  2010年-2015年,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所下降。2010和2015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寿命分别为2.0岁和1.6岁,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降低对预期寿命增量的贡献分别为, 东部地区15.4%, 中部12.5%, 西部55.6%。从年龄维度分析, 0~5岁、7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的下降对提升预期寿命贡献最大。 结论  2010年-2015年全国因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寿命降幅为20.0%, 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疾病别维度分析,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 但对预期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小; 肺炎对预期寿命的增加有贡献, 其中0~10岁人群肺炎的改善促进预期寿命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点慢性病)对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的影响。方法 利用济南市2015-2020年死因监测资料和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和Arriaga分解法,分析2015-2020年四类重点慢性病及其具体病种的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结果 2015-2020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了1.59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25岁,贡献比例为78.62%,男性期望寿命增长了1.66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18岁;女性期望寿命增长了1.52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35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死亡水平下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0.42、0.62、0.20和0.01岁。胃癌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大于肺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导致了负贡献,哮喘和糖尿病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微乎其微。结论 2015-2020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主要由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肺癌、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对期望寿命贡献较小,甚至为负贡献,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