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2-2015年甘肃省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LRTI)病原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2-2015年甘肃省10家哨点医院458例感染ALRTI患儿的病例监测数据,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各病毒和细菌感染状况与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458例儿童ALRTI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1, 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33.62%(95% CI:29.28%~37.97%),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居于首位(12.23%); 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4.84%(95% CI:20.04%~29.65%), 其中分离出肺炎链球菌阳性的患者检出率最高(18.47%); 不同性别儿童病毒阳性检出率与细菌阳性检出率均没有差别(均有P > 0.05);不同年龄儿童病毒阳性检出率无差别(χ2=5.980, P=0.050), 而细菌阳性检出率不同(χ2=12.078, P=0.002), 不同季节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和细菌感染阳性检出率均有差异(均有P < 0.05), 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得, 季节、年龄和哨点医院是儿童ALRTI病毒的影响因素(均有P < 0.05), 而哨点医院和年份是影响细菌感染的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甘肃省0-14岁儿童ALRTI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为主, 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 其中病毒感染人数较细菌感染人数多, 病毒和细菌感染存在相同的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东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获得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 850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利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13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并对结果按照0~≤6月龄、>6~≤12月龄、>1~≤3周岁、>3~≤7周岁、>7周岁的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8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原体阳性的有1 720例(60.35%),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阳性的有533例(18.70%);在13种病原体中,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分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661例(23.19%),肺炎链球菌(SP)629例(22.07%)和流感嗜血杆菌(Hi)282例(9.89%);而混合感染率排名前5的病原体分别是卡他莫拉菌(MC,98/119,82.35%)、鼻病毒(HRV,21/34,61.76%),流感嗜血杆菌(Hi,171/282,60.64%),人偏肺病毒(hMPV,44/75,58.67%)和肺炎链球菌(SP,357/629,56.76%)。各年龄组间感染的病原谱存在差异,低年龄段患儿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是RSV;SP和肺炎支原体(MP)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检出率随季节变化较明显的病原体是SP、RSV、MC和Hi;SP的检出率在5-10月份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0%);RSV检出率在3月份有1个次高峰,在9月份达到最高峰;Hi检出率在5月份达到高峰;MC和MP的检出高峰期均是10-11月份。结论SP、RSV、MC和Hi在患儿中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RSV、SP和MP在各年龄组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注意病原体流行的季节变化、年龄组常见病原体差异以及多重病原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病原谱分布与流行特征。   方法   采集甘肃省2009-2018年哨点医院腹泻症候群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 以实时荧光链式反应检测病毒核酸, 以分离培养法检测细菌。   结果   4 406例标本中检出1 547例阳性病例, 病原阳性率35.11%。其中1 281例检出病毒, 病毒阳性率47.20%;287例检出细菌, 细菌阳性率8.57%。病原谱前五位是轮状病毒(46.04%)、星状病毒(13.37%)、诺如病毒(13.15%)、志贺菌(9.90%)和腺病毒(7.81%)。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志贺菌与非伤寒沙门菌在各年龄段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11月到次年3月病毒阳性率较高, 6-8月细菌阳性率较高。各病原流行季节不同, 四季都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   结论   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病例病原谱较广泛, 病毒性腹泻更常见,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加强持续性监测可掌握病原特征与流行趋势, 有助于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与季节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常见病毒、细菌及真菌的分布情况,为小儿肺炎经验性用药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诊疗的肺炎患儿,分析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常见病毒、细菌及真菌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重症和非重症肺炎之间分布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共纳入782例患儿,其中重症组190例,非重症组592例。所有患儿中检测出一种及一种以上病原体的病例有628人(80.3%),共检出1044株病原体,其中病毒678株(64.9%),肺炎支原体238株(22.8%),细菌118株(11.3%),真菌10株(1.0%)。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30.8%)、其次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30.4%)、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19.1%)、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18.3%)、鼻病毒(Rhinovirus, RV)(11.9%)、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 Virus, HBoV)(6.3%)。细菌中检出率最高是肺炎链球菌(20株,2.6%)、大肠埃希菌(18株,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2.3%)。 结论小儿肺炎主要由病毒引起,HCMV和RSV是婴儿期肺炎的主要病毒病原,肺炎链球菌为首要细菌病原,MP在不同年龄段出现阶梯式增长,学龄组检出率最高。HCMV、RSV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重症肺炎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儿童重症博卡病毒(HBoV)肺炎和最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以更好地了解儿童重症HBoV肺炎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医生鉴别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42例重症HBoV肺炎及110例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肺炎的发病年龄、季节分布及临床特征等。结果 重症HBoV肺炎和重症RSV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3%(42/2 178)和2.61%(110/4 218);重症HBoV肺炎以1~3岁幼儿高发(64.29%),中位年龄在1.33(1.00,1.89)岁,显著大于重症RSV肺炎的中位年龄0.17(0.12,0.32)岁(Z=-7.765,P<0.05);重症HBoV肺炎患儿伴发热的比例为30.95%(13/42),显著高于重症RSV肺炎的11.81%(13/110)(χ2=7.848,P<0.05);重症HBoV肺炎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为26.19%(11/42),显著高于重症RSV肺炎的5.45%(6/110)(χ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9-2012 年6 个省(直辖市)<5 岁儿童住院肺炎病例的病毒性病原,并描述其季节性分布。方法 从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甘肃、四川6 个省(直辖市)选取开展全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的8 家医院,对其纳入的<5 岁儿童住院肺炎病例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腺病毒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不同年份、年龄组对儿童住院肺炎病例的病原谱进行分析,并描述各种病原阳性病例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2 年,8 家监测医院共纳入<5 岁儿童住院肺炎病例4 508 例,其中至少1 种病毒检测阳性的2 688 例(阳性率59.6%)。RSV 阳性率最高(21.3%),其次为副流感病毒(7.1%)和流感病毒(5.2%),博卡病毒、腺病毒和偏肺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8%、3.6%和2.6%,冠状病毒最低(1.1%)。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博卡病毒和偏肺病毒的季节性明显。结论 RSV是我国<5 岁儿童住院肺炎病例的最常见病毒性病原,应在流行高峰季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其对婴幼儿健康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聊城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原谱构成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6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道8种病毒及3种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70例病例中有425例病原学阳性(63.43%)。共检出718株病原,其中细菌208株(28.97%),主要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毒检出261株(36.35%),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检出肺炎支原体(34.54%)。混合感染率达到43.73%,占病原阳性患儿的68.94%,混合感染以支原体和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其次是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较多。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均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聊城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和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毒病原,且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吴瑛  谭鑫  沈辉  刘兴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1006-1008
目的了解婴儿肺炎病原学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婴儿肺炎的356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 356例患儿188例检出病毒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2.8%,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34.8%、42.1%。痰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28.1%)最常见,混合感染率高达24.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68.3%、90.0%,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冬季好发,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7.8%)及副流感病毒3(PIV3)(17.2%)为主。结论婴儿肺炎患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以便临床医师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FRS)病原学监测情况,评价监测结果,为提升其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9年甘肃省17所哨点医院FRS监测病例,采用观察性研究,分析病原监测状况并评价其监测结果。  结果  甘肃省2009―2019年FRS病原总检测率为89.00%,总检出率为31.43%。所有病原(病毒/细菌)的检出能力高于任一病原(病毒/细菌)(P < 0.001),其中任一病毒检测率及检出率均高于任一细菌(P < 0.05),所有病毒检测率高于所有细菌(χ2=2 876.656,P < 0.001),检出率低于所有细菌(χ2=84.237,P < 0.001);病原检测种类方面,病毒以人流感病毒检测率最高(99.93%)、鼻病毒检测率最低(53.77%),细菌以同时检测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居多,检出率较低(4.15%);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病原检测阴性者容易出现发热、胸痛、乏力和呼吸困难症状。监测结果评价显示病例类型的均衡性、采样时间的连续性有待提高。  结论  甘肃省FRS病原检测水平较高,建议通过合理调整病原检测种类、采集匹配的标本类型和重复检测阴性病例等措施提高病原检出能力,完善监测平台,提高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雅彬 《现代养生》2014,(20):115-11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V),副流感病毒(para FluV),腺病毒(ADV)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儿童咽部细菌携带及常见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住院的CAP患儿359例,取治疗前咽后壁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一般细菌培养,对阳性细菌行常规药敏定量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78例,占21.7%,共检出菌株82株(4例有2种细菌生长).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0株,占73.2%;革兰阳性球菌22株,占26.8%.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5株,占30.5%;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肺炎链球菌15株,占18.3%.≤1岁患儿细菌检出率最高(34.6%,47/136).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莫西林有较高耐药性,产ESBLs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仍旧敏感,而对其他头孢菌素耐药性增高,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结论 CAP住院患儿咽部细菌携带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肺炎链球菌.临床选药应避免选用耐药性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于本院住院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儿童CAP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被检出的323株细菌结果中,G+球菌占38.4%,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27.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0.5%);G-杆菌占61.6%,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24.5%),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13.9%),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8%)。SP感染率>6月患儿与<6月患儿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在>6月患儿各年龄组居首位。E.coli和K.pn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下降,<6月与>6月患儿之间有显著差异。产ESBLs株的K.pn和E.coli检出率高达71.1%和77.2%;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66.7%;而SP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8.9%。 【结论】 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耐药情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难治性肺炎患儿感染的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肺炎住院患儿行支气管镜术,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共纳入1 693例难治性肺炎患儿,226例患儿BALF标本培养病原体273株,革兰阳性菌占38.10%(104/273),其中肺炎链球菌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革兰阴性菌占58.24%(159/273),包括副流感嗜血杆菌44株,肺炎克雷伯菌28株,大肠埃希菌19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检出真菌10株,其中8株为白假丝酵母菌。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6.32%。副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32.72%,肺炎克雷伯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62.96%。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病原体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等,经验性治疗应重点覆盖上述病原体,疗效不佳时应考虑耐药可能,并及时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目标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细菌、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检测,探讨ALRI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与患儿年龄的关系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02例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组受试者鼻咽深部分泌物分别进行病原体培养、鉴定和抗原、抗体检测,抗原、抗体的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本组1402份标本的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率为82.2%(1153/1402).其中,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和混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8.7%(402/1402),26.0%(365/1402),18.5%(259/1402)和9.1%(127/1402).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G-)菌(大肠埃希菌为41.3%、肺炎克雷伯杆菌为15.4%和流感嗜血杆菌为6.0%)占73.1%(294/402),革兰阳性(G+)菌(肺炎链球菌14.4%)占25.6%(103/402),其他菌各占1.2%(5/402).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Ⅲ型、A型流感病毒(IVA)、PIVⅡ型、腺病毒(ADV)及PIVⅠ型分别为85.5%(312/365),6.6%(24/365),3.3%(12/365),1.9%(7/365),1.9%(7/365)及0.8%(3/365),未检出B型流感病毒(IVB).非典型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1型(LP1)和肺炎衣原体(CPn)分别占62.9(163/259),34.0(88/259)和3.1(8/259).婴幼儿ALRI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为主,RSV流行季节为秋季.随患儿年龄增长,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呈增高趋势.小儿细菌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昆明地区小儿ALRI的病原体主要为G-菌和RSV;患儿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流行特点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接种不同剂次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结合疫苗对儿童住院肺炎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8年出生并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苏州地区常住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卫生信息系统和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登记数据库收集研究对象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因肺炎住院的相关医疗信息以及Hib疫苗接种信息,比较不同剂次Hib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的住院肺炎发生率,计算Hib疫苗保护效果。  结果  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苏州地区儿童Hib疫苗的首剂接种率为18.8%(10 080/53 753);住院肺炎发生率随接种剂次的增加而降低(χ2=-4.31, P < 0.001),其中1剂次Hib疫苗未显示保护效果,2剂次Hib疫苗已显示出保护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剂次及以上Hib疫苗的儿童住院肺炎发生率低于未接种组(RR=0.72, 95% CI: 0.59~0.89, P<0.001),且可预防的住院肺炎发生率为1 514.8/105人年,保护效果为28%(95% CI: 11%~41%)。  结论  苏州地区3剂次及以上Hib疫苗接种可降低儿童因肺炎住院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儿童Hib疫苗接种工作,提高Hib疫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情况,指导临床进行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1月-2007年5月间住院的2492例ARI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ions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B型(influenza virus-A,Inf-A;influenza virus-B,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e viru-1,Pinf-1;parainfluenze viru-2,Pinf-2;parainfluenze viru-3,Pinf-3).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检测.结果 送检标本2492例,总病毒阳性率38.6%(961/2492),总阳性检出率与年龄、季节及病种有关[年龄:各年龄组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0%(412/824),43.4%(190/438),30.5%(207/679)和27.6%(152/551),x~2=96.5002,P<0.01;季节:春夏秋冬四季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6.7%(366/784),13.8%(66/478),13.8%(59/428)和58.6%(470/802),x~2=392.3279,P<0.01;病种:各种临床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1.4%(30/140),73.7%(14/19),32.0%(8/25),36.9%(598/1620),13.1%(8/61),66.1%(216/327)和29.0%(87/300),x~2=162.1276,P<0.01],与性别无关[男女总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9.0%(588/1508)和37.9%(373/984),x~2=0.2962,P>0.05],其次为hMPV 20.6%(198/961).RSV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12-3月份,以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率50.2%(164/327)最高,hMPV全年均可检出,冬季检出率13.2%(106/802)最高.结论 RSV和hMPV是苏州地区ARI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常见病毒的流行状态。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本院儿科医学中心住院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165例,采集患儿鼻咽部分泌物,应用RT—PCR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RSV、HRV、PIV1~3、和IFA、IFB,PCR方法检测ADV,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检出率及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的关系。结果1165例患儿中,783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检出率为67.2%。其中RSV检出率27%,其次是HRV(17.4%)和PIV3(13.9%)。病毒感染的高峰在秋冬季节。不同年龄组病毒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组病毒检出率较高为67.5%,〉60个月组病毒检出率最低为42.9%。783例中2种或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6.3%,≤12个月组混合感染检出率最高为63.7%,〉36个月组混合感染检出率仅为8.5%。结论ALRTI患儿中常见病毒感染的高峰在秋冬季节;检出的呼吸道病毒中RSV感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RV和PIV3;≤12个月患儿病毒感染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最高;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类型是RSV和HRV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总结和分析温州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08-2009年在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10例患儿符合诊断,男女比为2.93:1,年龄范围1月龄~15岁,其中<2岁的婴幼儿占80.91% (89/110)。76例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69.09%);共检出病原体109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