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中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的≥ 55岁中老年人11 931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食物摄入频率、疾病史、睡眠时长等;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得到BMI;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30)筛选是否患有抑郁症状,分别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 55岁中老年人群中,自报睡眠时长不到7 h者占17.79%,自报睡眠时长≥ 9 h者占16.8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95%。在调整了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呈U形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7~8 h相比,睡眠时长为≤ 5 h、6 h和≥ 9 h的≥ 55岁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749倍(95%CI:1.279~2.392)、1.284倍(95%CI:1.021~1.615)和1.260倍(95%CI:1.033~1.538);女性睡眠时长≤ 5 h、6 h和≥ 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2.115倍(95%CI:1.473~3.038)、1.605倍(95%CI:1.213~2.123)和1.313倍(95%CI:1.011~1.705);55~64岁中老年人睡眠时长≤ 5 h和≥ 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806倍(95%CI:1.014~3.217)和1.478倍(95%CI:1.060~2.061);65~74岁老年人睡眠时长≤ 5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是前者的2.112倍(95%CI:1.327~3.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 75岁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不足或过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独立相关,二者呈U形关联,尤其要关注女性和55~64岁的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与比较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暴露水平的差异。方法 2003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农村社区建立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对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基线调查,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按照统一的积分规则计算脑血管功能积分,随访卒中的发病。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2种亚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纳入研究的队列人群10 565例,随访(11.15±2.26)年,新发生出血性卒中103例,缺血性卒中268例。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1.56(95%CI:1.23~1.98)、2.46(95%CI:1.39~4.34)、1.75(95%CI:1.00~3.07)和1.07(95%CI:1.04~1.10)。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左心室肥厚和年龄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1.43(95%CI:1.25~1.65)、1.52(95%CI:1.13~2.05)、1.51(95%CI:1.10~2.07)、1.89(95%CI:1.13~3.15)、1.74(95%CI:1.07~2.81)和1.07(95%CI:1.05~1.08)。结论 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高血压病史、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酒史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卒中家族史和左心室肥厚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群,在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共计调查179 570人,其中纳入有效样本量为176 179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情况,以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知晓率。结果 调查人群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18岁以上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52.8%(95%CI:51.2%~54.4%),且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χ2=515.8,P<0.000 1),以商业服务职业人群最高(61.6%,95%CI:58.6%~64.5%)。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知晓率为67.9%(95%CI:65.8%~69.9%)。城镇(77.0%,95%CI:75.0%~79.1%)高于乡村(60.0%,95%CI:57.7%~62.4%),男性(69.8%,95%CI:67.8%~71.7%)高于女性(65.9%,95%CI:63.7%~68.1%)。对3种疾病的知晓率,城镇居民(49.8%,95%CI:47.3%~52.4%)高于乡村居民(37.9%,95%CI:35.4%~40.5%);知晓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肺部疾病的比率最高(88.5%,95%CI:87.5%~89.5%),其次为儿童肺部疾病(70.0%,95%CI:68.1%~71.9%),对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为最低(46.8%,95%CI:44.6%~49.1%)。结论 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尤其是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质参数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并将传统脂质参数与联合脂质参数进行比较,以期探讨、识别和预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替代指标。方法 以金昌队列为基础,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排除恶性肿瘤和相关内分泌、循环系统疾病后抽取随访期内新发糖尿病者1 025例作为病例组,然后按照年龄±2岁、性别进行1:1匹配获得对照组1 025例,进而研究脂质参数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传统脂质参数中,TG、TC和LDL-C水平的第四分位数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较高,分别是第一分位数组的14.00倍(95%CI:9.73~20.15)、2.15倍(95%CI:1.65~2.79)和1.66倍(95%CI:1.29~2.14),HDL-C水平的第四分位数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第一分位数组的0.21倍(95%CI:0.15~0.28)。联合脂质参数中,TG/HDL-C、TC/HDL-C、LDL-C/HDL-C和非HDL-C水平的第四分位数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较高,分别是第一分位数组的14.86倍(95%CI:10.35~21.34)、8.12倍(95%CI:5.94~11.01)、5.85倍(95%CI:4.34~7.88)和5.20倍(95%CI:3.85~7.03)。TG、TC、HDL-C、LDL-C、TG/HDL-C、TC/HDL-C、LDL-C/HDL-C、非HD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5%CI:0.74~0.78)、0.59(95%CI:0.57~0.61)、0.67(95%CI:0.65~0.69)、0.57(95%CI:0.55~0.59)、0.77(95%CI:0.75~0.78)、0.73(95%CI:0.71~0.75)、0.69(95%CI:0.67~0.71)、0.66(95%CI:0.64~0.68);预测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分别为1.40、4.70、1.28、3.25、1.17、3.43、2.46、3.58 mmol/L。结论 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TG和TG/HDL-C是较好的糖尿病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四川省彭州市项目点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分析其与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46 082名30~79岁研究对象,冬季11 634名(25.25%)进行取暖,其中8 885名(19.28%)使用清洁燃料,2 749名(5.97%)使用固体燃料;34 448名(74.75%)不取暖。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清洁燃料相比,不取暖降低总呼吸系统疾病(HR=0.81,95%CI:0.77~0.86)、COPD(HR=0.86,95%CI:0.78~0.95)、肺炎(HR=0.80,95%CI:0.74~0.86)的发病风险;固体燃料暴露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HR=1.10,95%CI:1.01~1.20),与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与没有固体燃料暴露相比,随着固体燃料暴露时长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1~19年:HR=1.23,95%CI:1.10~1.37;20~39年:HR=1.25,95%CI:1.16~1.35;≥40年:HR=1.26,95%CI:1.15~1.39)及肺炎(1~19年:HR=1.21,95%CI:1.03~1.42;20~39年:HR=1.30,95%CI:1.16~1.46;≥40年:HR=1.35,95%CI:1.18~1.54)发病风险增加(趋势检验均P<0.001);固体燃料暴露时长1~19、20~39年使COPD的发病风险增加23%(HR=1.23,95%CI:1.02~1.49)、16%(HR=1.16,95%CI:1.00~1.35)。结论 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增加了总呼吸系统疾病、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5类高发慢性病及慢性病患病数目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访问的10 501名老年人的调查信息作为基线数据,随访该队列人群至2014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5类高发慢性病及慢性病患病数目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ADL的影响。结果 与不患任何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比较,患高血压可增加各个年龄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65~74岁组增加43%(HR=1.43,95% CI:1.14~1.79),75~89岁组增加21%(HR=1.21,95% CI:1.02~1.43),90~105岁组增加20%(HR=1.20,95% CI:1.02~1.43);患糖尿病使65~74岁组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增加102%(HR=2.02,95% CI:1.29~3.17),患脑血管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79%(HR=1.79,95% CI:1.24~2.58);在整个老年群体中,患1种慢性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13%(HR=1.13,95% CI:1.02~1.25),患≥ 2种慢性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25%(HR=1.25,95% CI:1.13~1.40);患≥ 2种慢性病使65~74、75~89岁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分别增加50%(HR=1.50,95% CI:1.21~1.87)、17%(HR=1.17,95% CI:1.01~1.38)。结论 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ADL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65~74岁组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或多种慢性病共患均可增加其ADL受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对16~24岁MSM开展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收集MSM主要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开展HIV血清学检测,通过多因素分析探索该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YMSM 2 919人中,47.1%(1 374/2 919)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校外YMSM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的比例为51.6%(853/1 653),高于学生YMSM(41.2%,521/1 266)(χ2=31.42,P<0.001)。校外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49(95%CI:1.17~1.8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4.14(95%CI:1.71~9.98)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65(95%CI:1.27~2.1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商业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1.99(95%CI:1.14~3.45)倍,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者是未检测者的2.37(95%CI:1.90~2.94)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1.89(95%CI:1.11~3.21)倍;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20岁者是<20岁者的0.66(95%CI:0.52~0.83)倍,性取向异性恋/双性恋者是同性恋者的0.48(95%CI:0.30~0.74)倍,主要通过线下交友者是线上交友者的0.70(95%CI:0.53~0.94)倍。学生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天津市户籍是外地户籍的1.31(95%CI:1.02~1.69)倍,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61(95%CI:1.14~2.27)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52(95%CI:1.05~2.19)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3.31(95%CI:1.68~6.50)倍,汉族是少数民族的0.53(95%CI:0.30~0.94)倍。结论 天津市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比例较高,校外与学生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老年社区居民性活跃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通过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天津市≥50岁中老年社区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样本量估计数为735名。通过调查员面对面收集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特征以及性生活方式有关特征等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活跃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776名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10名和266名),年龄以50~59岁(45.9%)为主。总体性活跃率为45.6%。年龄更大(60~69岁:aOR=0.67,95%CI:0.45~0.99;≥70岁:aOR=0.12,95%CI:0.07~0.21)、男性(aOR=1.93,95%CI:1.32~2.82)、城镇居民(aOR=0.18,95%CI:0.12~0.28)、同居/已婚(aOR=2.80,95%CI:1.41~5.58)、独居(aOR=0.51,95%CI:0.27~0.96)、爬楼或行走困难(aOR=0.55,95%CI:0.31~0.97)、现患慢性病(1种:aOR=0.55,95%CI:0.36~0.85;≥2种:aOR=0.53,95%CI:0.33~0.84)与性活跃状态有关。结论 相当比例的中老年社区居民仍然保持性活跃。身体健康状况与中老年社区居民的性活跃状态存在关联。应将性健康服务纳入中老年社区居民卫生保健服务范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性健康相关服务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MI和腰围对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79岁53 91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 调查对象累计随访391 512人年(平均随访7.26年)。随访期间,男性944人和女性1 643人被新诊断为糖尿病。多因素调整后,与BMI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超重和肥胖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72(95%CI:2.47~2.99)和6.27(95%CI:5.33~7.36)。女性超重和肥胖组HR值(95%CI)分别为2.19(95%CI:2.04~2.36)和3.78(95%CI:3.36~4.26);与腰围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Ⅰ级(85.0~89.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 90.0)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56(2.22~2.95)和4.66(4.14~5.24)。女性Ⅰ级(80.0~84.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 85.0)组HR值(95%CI)分别为1.99(1.80~2.21)和3.16(2.90~3.44)。结论 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均会升高。在开展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同时,更应控制腰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和HIV暴露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随访记录,HIV暴露儿童失访的定义为出生后满18月龄无法随访到且21月龄时仍未随访到的存活儿童。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HIV暴露儿童的失访影响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 03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娩的HIV暴露儿童5 035例,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率为5.62%(283/5 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职业为农(牧、渔)民(aOR=0.34,95%CI:0.22~0.53)、婚姻状况为未婚(aOR=0.47,95%CI:0.24~0.93)、初婚(aOR=0.38,95%CI:0.22~0.67)、再婚(aOR=0.36,95%CI:0.20~0.67)与同居(aOR=0.47,95%CI:0.23~0.97)和本次妊娠前知晓自己感染HIV(aOR=0.53,95%CI:0.40~0.70)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低;孕产妇为汉族(aOR=1.52,95%CI:1.09~2.13)、小学(aOR=2.06,95%CI:1.10~3.89)和初中文化程度(aOR=1.81,95%CI:1.03~3.17)、未抗病毒治疗(aOR=6.21,95%CI:4.32~8.93)和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aOR=5.72,95%CI:1.61~20.27)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高。结论 2019年我国HIV暴露儿童存在一定的失访,为进一步降低其失访率,提高妇女孕前HIV检测率和HIV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率,对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开展脑卒中康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模式。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8月住院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强化组32例,对照组31例,强化组采用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临床基础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选时、治疗1、2及3个月后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强化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医院利用适宜技术开展脑卒中康复,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于临床用药监管工作中平台开展宣传教育与管理对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方法对基层临床用药的监管工作进行筛查,找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问题,通过医务处以及药剂科的质量监控管理部分进行确认之后,实施宣传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干预方法。结果通过实施不合理用药干预,抗菌药物指标、处方点评以及医嘱不合理用药次数等全部得到显著改善,处方合格率从原来的90.12%升到97.82%,不规范处方从原来的7.0%降低到1.70%,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率由原来的77.28%升到84.39%,无指征预防用药在原来的20.03%降低到10.29%,实施干预前以及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宣传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干预模式显著优于不实施干预以及单纯宣传教育干预模式,通过基层临床用药监管工作平台与干预模式相结合,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医方视角探解医患关系困境。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从本市几所主要医院中随机选择600例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医患关系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医务人员中有34.3%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中有8.6%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对医方不满的原因主要有沟通交流障碍和态度问题以及医疗质量问题等方面。结论面对医患关系的困境,医方需要积极的采取患者-医生-医院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不断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努力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I've been on the road a bit this summer. Because of the kind generosity of my London broker, Lloyd and Partners, Ltd., I've been allowed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have an insider's view of the London market. I observed an interesting renewal situation and sat with underwriters in their boxes amid the hallowed (at least to us insurance geeks) trappings of Lloyd's. I spent several lovely days in Hanover with my long‐time lead reinsurer, Hanover Re, while trying desperately to keep up with my own work back home. It's been stimula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and I know I won't ever view the purchase of insurance in the same way.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X线机电源电路阻抗,由电源阻抗产生的电压降计算电缆横截面积.最后给出不同长度电缆对应的电缆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19.
谈病人满意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满意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医疗市场.医院要从医院服务层次、医疗服务模式、医学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来管理病人满意度,建立起全程的、科学的、规范的满意度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医院赢得声誉、争取市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