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对大中型商场客流密度现状进行了调查,得出了90年代商场全年客流密度,日客流密度变化规律和商场总客流密度,各楼层及各种保货厅客流密度的年均值,分析了影响因素,并与80年代的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的设计推荐值,可供商场空调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优化公交网络的双层模型,其中上层模型是以直达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基于公交站点客流分布数据优化公交网络。考虑到随着网络的变化公交乘客的出行行为会发生相应变化,为此,下层模型在优化的网络上重新进行公交客流分配,其分配的结果(新的客流矩阵)又会影响公交网络的设计。然后,采用了改进的蚁群算法和标号法对该双层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利用大连市主城区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用有效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很少的现状,提出了以直达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换乘次数最少、单位长度运送的客流量最大为优化目标,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模型仅局限在最短路径上布设线路以及布设的线路偏长等缺点,提高了公交线网的优化质量,使线路与客流走向更加一致.通过实例证明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微观仿真技术是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优化的有力手段.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行人仿真模型及软件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选取Legion软件作为仿真平台,以北京地铁呼家楼站作为实例,对客流组织进行仿真研究.针对现阶段车站客流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建立仿真模型,利用平均客流密度和设施服务水平等指标对方案进行评价,归纳得出适用于一般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的经验,最后指出基于仿真手段进行车站客流组织优化及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轨道交通十字客流管控策略,对北京市轨道站点的客流组织现状开展调查分析。明确十字客流冲突的形成过程,解析冲突客流基本特征。提出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和环流现象的客流管控优化方法,并采用行人实验的方法开展了2类管控措施的优化效果验证。结果表明:间隙控制方法可有效避免主-次客流冲突,环岛设置方法可有效避免主-主客流冲突;分别从冲突持续时间、客流速度、通行效率方面进行了2类优化措施的效果量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对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2017年12月份至2019年1月份的全线客流数据进行研究,引入客流基准值和客流偏差率的指标来量化轨道交通客流波动情况,研究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波动规律,提出一种基于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时空波动规律的短时客流预测模型WI-LSTM,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平均相对误差(MRE)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与经典的SARIMA预测模型、支持向量回归(SVR)预测模型和未考虑雨雪天气的LSTM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雨雪天气的WI-LSTM预测模型可以充分利用雨雪天气轨道交通客流波动规律,相比其他3种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WI-LSTM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升了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可为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查广深铁路客流变化规律,设计未来年度列车开行方案,本文首先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分析并预测了广深铁路沿线地区GDP、人口和就业人数,然后运用四阶段法,在客流特征调查分析基础上,预测了OD小区客流数量、客流分布数量、铁路客流分担量及客流特征,最终确定了预测年度(2020和2030)的客流数量,为该线列车开行方案等客运产品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际铁路的建设发展,为实现城际铁路列车的开行与客运的时空出行需求精确匹配,亟待解决适应城际铁路客流出行特点的客流分配问题.基于对城际旅客的出行选择分析,对城际铁路的客流分担率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旅客的出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旅客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旅客乘车选择指标;然后,基于最大效用理论,提出了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的计算方法;最后,以京津城际铁路客流出行特征的实际调研数据和客票数据为基础,计算出2025年的京津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为63%,预测客流量为3 621万人次.  相似文献   

9.
对济南铁路局徐州站的客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实际数据,分别对出站口、进站口以及各个站台的客流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为徐州站的劳动组织和作业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交通枢纽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在滨海新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时期。以滨海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点,围绕枢纽的客流换乘组织这一关键问题,对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以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指标作为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组织的评价与优化指标,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并选取最优评价方法,对客流组织进行评价,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居住区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居住区中人口密度与绿地面积的关系,引出了人口密度和绿地面积的关系曲线和数学公式,指出,人口密度大则绿地少、居住区绿化与人们的关系密切,应从生态角度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些主要措施,对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包装的效能得到充分体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几乎所有商品都受益于包装的弹性特性。本文从包装促进商品竞争的途径、包装弹性特性的概念、包装弹性特性对商品价格弹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包装的弹性特性对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近30 a宁夏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运用Arcview,Excel等软件,通过人口自然密度和综合经济密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罗伦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宁夏人口在1980—2008年期间的时序和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各地区人口分布变化速度在加快,人口趋于向中部和北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集中,政府的移民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较强,人口分布的历史基础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在逐渐减小;南部山区人口呈负增长,中部干旱带人口稀疏,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人口密集,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的协同演化规律,在定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的基础上,运用种群演化原理,提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演化的基本假设,通过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种群协同演化定量模型,定性、定量实证分析并揭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中制造业与物流业两子系统的协同演化规律.制造业与物流业种群是互利共生种群;二者同步演化,在出现的时间上存在差异;制造业种群和物流业种群在种群密度上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制造业种群密度增加,会增加物流业种群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镇宁县为例,重点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人口空间分布形态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县城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以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几个特征:(1)城镇整体人口密度偏小;(2)旧城区人口密度比较集中,而新城区人气不足;(3)居农混杂现象普遍.以此来探寻城镇发展与人口集聚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期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Arcgis9.0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普通克立格插值和反距离加权插值两种方法研究京津地区人口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主城区点效应和主干道交通的廊道效应作用下,该区的人口分布趋势是以北京和天津的中心城区为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域,并沿主要交通动脉由中心向周围地区呈梯度递减变化,在两城市间沿京津交通廊道形成了一个人口持续增长和密集分布的廊道区域。近几年该区域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逐渐减少,城市外围区人口增加,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8.
在间歇结晶器中,对利福喷丁冷却结晶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理论研究.由实验得到的利福喷丁晶体的粒数密度分布数据,并采用粒度无关生长速率模型,由不同实验条件下晶体的粒数密度分布数据非线性回归出其成核速率方程和生长速率方程.对方程的理论分析表明,低过饱和度、低悬浮密度和较高的结晶温度有利于得到平均粒径更大的利福喷丁晶体.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组织生态学的种群演化理论,通过对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调查和数据采样,运用国外组织生态学学者Hannan和Carroll的传染病模型和密度依赖模型阐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种群的演化规律,实证研究表明,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种群演化正经历着合法化过程且存在一定的竞争,通过比较2个系数可以判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种群的演化正处于成长的后期和成熟的前期阶段,尚有待于进一步集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心引力算法的设计中,较大的种群规模能提高最优解的精度,但会降低个体的搜索空间。针对中心引力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种群的中心引力算法,在算法的运行过程中,根据算法的表现使每一代增大或减小种群的规模。将聚类算法和佳点集算法融合到增加\删除算子中,使得算法可以自适应地兼顾有效性和多样性。数值结果表明,新算法在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上不弱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